台灣IT企業對大陸資本進入有喜有憂

2015/12/09

http://zh.cn.nikkei.com/china/ccompany/17267-20151209.html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台北 鄭婷方、吳詠航

 

台灣IT企業對大陸資本進入有喜有憂

===============================

中國大陸與台灣IT産業之間持續多年的競爭出現變化。

 

資金實力雄厚的「紅色供應鏈」正在逐步佔得有利地位。

  2015年10月下旬,

大陸半導體國有企業紫光集團宣佈以194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38億元)

收購台灣半導體後段封測服務商力成科技25%的股份。

這成為導火線。

  受全球經濟低迷、大陸市場需求疲軟、智慧手機需求量減少、

競爭企業供給過剩導致的價格戰等因素影響,

台灣IT企業從各個方面感受到壓力正在不斷增強。

 

  進入2015年,受IT業低迷的影響,

台灣的經濟狀況逐漸惡化。

 

2015年2月以後,

台灣出口額連續九個月出現同比減少。

2015年7~9月的GDP也同比下滑了1%。

  與之相對,中國大陸政府正在積極建設半導體産業。

 

台灣IT企業的領導人和分析專家認為,

大陸的投資對台灣來説可能是機遇。

  11月上旬,半導體代工生産商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忠謀明確指出,

沒有理由禁止大陸向台灣投資。

 

內地市場半導體供貨數量最大的聯發科技也表明,

如果紫光有收購計劃將接受

 

紫光宣佈將注資力成科技後,也表明了有意收購聯發科技

  然而,台灣當局對大陸向台灣IT産業的投資實施了嚴格限制。

 

其中,對在台灣出口中比重達25%的半導體産業的限制尤為嚴格。

 

大陸向聯發科技等半導體設計企業的投資也一直受限。

  儘管台灣當局對大陸企業向台積電等半導體代工生産企業、

以及力成等半導體封測企業的投資持認可態度,

但佔股份額不得過半,並要取得台灣當局的認可。

  也有觀點認為,

台灣與大陸的合作更加緊密的話,

有可能導致台灣經濟陷入混亂。

 

台灣鴻海精密工業董事長郭台銘

在近期的採訪中批評紫光董事長趙偉國

「只不過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並認為台灣過度依賴大陸。

  瑞士瑞信銀行(Credit Suisse)分析師艾藍迪(Randy·Abrams)

指出最大的風險在於技術洩露。

 

艾藍迪擔心通過合作,

台灣的半導體設計企業雖然能在短期獲利,

但從中期來看卻加速了技術向大陸競爭企業的轉移,

大陸企業在獲得市佔率的能力方面與台灣的差值縮小,

有可能導致市場的大眾化。

  台灣部分IT企業從2015年起陷入業績低迷。

 

聯發科技與紫光的子公司展開了激烈競爭。

 

受此影響,

聯發科技上季度財報的毛利率為42.7%,

低於2014年全年的48.8%。

 

智慧手機生産商宏達國際電子(HTC)

也被內地的小米等品牌甩在身後,

連續2個季度出現虧損。

  據稱,

紫光為了提高中國大陸半導體産業的知名度,

受到了政府支持。

 

從2013年實施收購戰略開始,

不到2年的時間便躍升為中國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

  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在11月16日刊出的路透社

採訪中表明紫光未來5年準備拿出3000億元,

打造全球第三大晶片製造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