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為何怪罪「敵對勢力」做空股市?

2015年 7月 22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07/150722_focusonchina_stock_conspiracy

 

透視中國:

為何怪罪「敵對勢力」做空股市?

============================

過去幾周,上海和深圳指數開始反彈。

雖然這種大規模干預措施備受指摘,但令不少股民重拾信心。

 

中國股市保衛戰初戰告捷。

過去幾周,上海和深圳指數開始反彈。

雖然這種大規模干預措施備受指摘,但令不少股民重拾信心。

這顯出中國監管部門對市場的有效干預能力。

 

然而,原本是一次難得的反思與辯論機會,

卻被中國一些媒體和利益集團代言人描述成一對「敵我矛盾」:

一方是努力搶險的政府,另一方是萬惡的「外國做空勢力」。

 

他們「是衝著五星紅旗來的」

這次股災到底有沒有「敵對勢力」在作祟?

7月17日,在《中國航空報》的一篇採訪中,

中國特大型的軍工企業中行集團的董事長林左鳴的回答斬釘截鐵:「有」。

「在A股打響這場經濟戰爭,是衝著五星紅旗來的,」他說。

 

本周早些時候,這篇訪談經由上海的澎湃新聞改寫,

成為一篇名為《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披露護盤全過程:

敵人是衝五星紅旗來的》的文章,很快也在微信上傳了開來。

 

林左鳴還說,敵對勢力企圖「引導人民群眾對中國政府不信任。」

 

官方在大災難後利用民族主義情緒團結民眾不僅在中國所有,

在許多國家也發生過,比如美國在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小布什政府的所為

但這種官方渲染有時候也是政府操縱民意的手段。

 

除了媒體外,

中國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

也發表了一篇題為《打擊惡意做空刻不容緩》的評論文章,

說近期股市下跌有資本大鱷刻意打壓做空跡象,

並暗示國際投航摩根士丹利惡意找中國股市的麻煩,

一些評論還直指美國。

 

連中央財經大學學者劉姝威也公開呼籲「嚴懲違法做空中國股市者」。

 

為何怪罪「境外勢力」?

美國財政亞洲事務副助理部長羅伯特·多納(Robert Dohner)

7月9日否認美國投資者做空中國股市的指控。

 

然而,

對每年需要配額才能投資一個並不完全開放市場的境外投資者來說,

即便試圖做空中國股市,其衝擊也可能微乎其微。

 

根據中國證監會發佈的數據,

截至今年3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額度雖然已達417億美元,

但卻僅佔 A股流動市值比例的1.4%。

這麼一個規模,顯然難對萬億級別的中國股市造成衝擊。

 

美國財政亞洲事務副助理部長羅伯特·多納(Robert Dohner)

7月9日否認美國投資者做空中國股市的指控。

 

「外國投資者在中國股市中所起扮演的角色也是非常小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

拋售(sell-off)中國股票是(中國)國內在拋售中國股票,」多納說。

 

「通過怪罪外國勢力操縱中國股市,

是典型的將人們的注意力從關注中國金融體系弱點轉移的方法,」

美國康奈爾大學政府學院副教授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對BBC中文網說,

「知道股市是如何運作的人並不會在意這種空洞的宣傳,

但北京對普通百姓因股市下跌而對政府喪失信心感到害怕。」

 

據統計,在中國超過9000萬的股市賬戶中,

有超過4000萬的普通散戶投資者(許多散戶個人持有不止一個賬戶)。

這其中大部分股民都是拿辛苦賺來的工資和存款進行投資。

「對他們來說,看著自己的財富縮水,對他們傷害十分之大,

也讓他們對一個需要他們支持的政府產生反感,」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中國政治學教授布朗(Kerry Brown)表示。

 

「長期成本置換短期利益」

今年年初,育部長袁貴仁突然一改過往開明和開放的姿態,

轉而警告說,「青年師生是敵對勢力對我進行滲透分化的重點人群。」

 

不過一些分析人士認為,

中國官方將此次股災同境外「敵對勢力」結合起來並不奇怪。

 

這種話語套路在2013年斯諾登事件後,表現得尤為明顯。

 

今年年初,

教育部長袁貴仁突然一改過往開明和開放的姿態,

而警告說,

「青年師生是敵對勢力對我進行滲透分化的重點人群。」

去年,

《中國社科院學報》發文批評一些「西方敵對勢力」炒作和誇大

「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人數,

並說這企圖動搖和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警告人們「高度警覺」。

 

去年9月,在香港「佔中」期間,官方媒體和官員的多次發言都表明,

中國認為「境外勢力」在挑起香港和大陸的矛盾,

試圖製造港人對北京政府的不滿。

一位名為用戶「山ye布衣」去年11月在微博上評論說:

「這種見不得人的事,美國做得出來,但奧巴馬是決不敢承認滴。

說一套,做一套,是西方慣用伎倆。」

 

但美國紐約的外交關係協會的兩位資深研究員易明(Elizabeth Economy)認為,

對中國來說,這一做法則是將長期成本置換短期利益。

「隨著中國政治的轉向,中國對外國人來說也將變得不那麼具有吸引力,」她表示。

數據顯示,自去年以來,越來越少的外國人願意去中國生活與工作。

相比2013年,前往中國的美國人在2014年少了22%。

 

易明認為,

這也將讓北京政府的信譽度在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人中喪失。

她說,雖然一些普通百姓會認為「境外勢力」的存在,

但每當政府這樣提時,中國的網民總會進行反擊。

 

「煽動這種反西方情緒,

更是對中國領導人說要建立一個基於信任的『新型大國關係』毫無幫助。」

==============================================

熱點:外國遊客消費引爆日本經濟

 

2015年07月23日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5/07/101971.html

外國遊客消費引爆日本經濟

外國遊客消費引爆日本經濟

7月17日下午,來自阿塞拜疆的遊客在JR東京站的佐川急便服務中心提取寄存的行李。

(共同社)

熱點:

外國遊客消費引爆日本經濟

=======================

  【共同社7月23日電】

今年上半年(1~6月)訪日外國遊客數大幅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外國遊客旺盛的消費力成為了帶動日本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

期待外國遊客需求的商務活動盛況空前,

對業績的提升作用不僅限於觀光產業。

 

另一方面,

佔據訪日遊客首位的中國的經濟發展放緩,

有意見擔憂中國遊客在日本 “掃貨”的勢頭有所減弱。

 

▽空手觀光

  東京站內有個寫著“空手觀光”的引人注目的標牌,

這就是佐川急便公司的行李寄存處。

 

身穿號衣的工作人員手腳麻利地處理業務。

來此寄存行李箱的阿塞拜疆年輕情侶說:

“我們之後要去京都。在東京能空著手行動,真是很輕鬆。”

 

  該寄存處去年春季開設,還提供把行李送抵酒店和機場的服務。

外國人利用者占1成左右,有來此存放電鍋的中國人,

也有來放滑雪板的美國人等。

 

口碑逐漸傳播開來,佐川急便還在考慮在東京以外開展該服務。

 

  外國遊客增加的背景原因除了日元貶值外,

消費稅免稅物件擴大到所有商品種類,免稅店鋪增至18779家(4月1日資料),

比一年前增加了2倍左右也是重要因素。

 

  訪日遊客的消費額2014年突破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00億元)。

政府目標是實現翻一番,增至4萬億日元,

正在與民間單位一起加速完善接納機制。

 

7·11日本公司將在2015年度內把約5分鐘辦完免稅手續的系統擴展到3000家便利店。

 

▽日本的“神藥”

  佔據消費額四分之一以上的是中國遊客。

小林製藥公司的“液體創口貼”今年二季度(4~6月)的銷售額增至去年同期的5倍多。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網媒推介稱是“去日本必買的神藥”。

小林製藥表示,“包括兒童用藥在內都很暢銷”。

公司還製作了中文版店內廣告,力爭提升銷售額。

 

  化妝品巨頭高絲公司2014財年的集團銷售額與淨利潤雙雙創新高,

其原因之一就是免稅商品物件擴大。

高絲認為“從低價到高價商品都賣得不錯”,

將在群馬縣伊勢崎市的工廠內新建廠房。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百貨店和大賣場也受益于中國遊客等大舉購買高級商品。

不過,中國出現了經濟增速放緩,新車銷量不佳等消費低迷的跡象。

高島屋百貨店公關部門擔憂地表示,

“取消赴日旅遊等影響過段時間後可能出現”。

 

  6月,韓國訪日遊客因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疫情影響而增長乏力。

 

  有意見指出,

在訪日遊客激增的東京和關西地區,酒店客房不足。

外國遊客前往的地點偏重於大城市,地方尚未充分受益,

這也是一個課題。

 

  位於岡山市的天滿屋岡山店5月開始在百貨店視窗代理在當地商店街購買商品的免稅手續。

公關部負責人稱,“希望加強商店街的魅力,吸引外國遊客”。

 

  旅遊學專家、東洋大學副教授矢崎紀子提議說,

“應該同時並推三項舉措:

一是把(聯結東京和大阪等的)黃金線路擴展至鄰近地區,

二是在漸有人氣的北海道和沖繩進一步發展,

三是此外地區在國家支援下推出周遊路線”。

 

她還指出“為培養回頭客,還需要採取措施,通過草根交流讓外國遊客理解日本文化”。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