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財團換新財團 高鐵財改恐要全民付更多

2014-12-29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42975

記者黃立翔/特稿

 

舊財團換新財團

高鐵財改恐要全民付更多

==============

財改案被交通部視為高鐵振衰起敝的獨家妙方,

儼然不接受財改就須政府接管「全民買單」;

但事實上,

目前財改案除了減資六成是處罰了自備資金不足的原始股東,

迎來的卻極可能是國民黨政權暗中操盤鎖定的新股東?

 

而延長四十年特許期可降低每年高鐵折舊攤提債務,

但也等於拿國庫預定營收替未來股東節省營運成本。

專家預估,

未來四十年,每年高鐵營收減去營運成本,

約有兩百億現金流入袋,

整整有八千億現金流龐大利益,

如何分配卻迄今黑箱、不透明,

成產學界最大質疑與擔憂。

 

每年營收約有200億現金流入袋 如何分配迄今黑箱

九十八年,

監察院曾糾正行政院,

交部及高鐵未督促原始股東履行「政府零出資」承諾,

反以避免高鐵失敗需政府「強制收買」支出龐大預算為威脅,

致使政府、公營事業等掏錢投資高鐵近四百億,

悖離BOT精神。

 

今年,交通部又不斷以特別股訴訟及虧損為由,

放出「高鐵瀕臨破產」消息,

進而推出減資六成、增資三百億並延長特許期四十年的財改方案。

不僅明年破產說被質疑為「狼來了」謊言,

提案時機更被質疑要以增資方式引進新財團接手高鐵營運,

延長特許四十年可降低每年高鐵折舊攤提債務,

也保障股東財團獲利,國庫卻可能因此短收。

 

高鐵運量雖不如興建時預期,

但民國一百年起帳面損益已轉虧為盈,

今年營運收入更上看三八○億,扣除人事營運成本,

營運盈餘約達二百億;

累計虧損從九十九年七百多億降為今年四七○億。

高鐵財務轉好之際,

有必要為延緩債權壓力而大幅延長特許嗎?

且一口氣延長四十年之久!

 

交通部表面說延長特許不僅可讓每年折舊攤銷再省七十多億,

虧損可以加速打銷;

更可觀的是,

高鐵局預估高鐵運量將逐年成長,

目前一年十三.二萬人次,

一一二年將達十八.六萬,

民國一四八年可逾廿萬,

預估一一二年營收更可望達四四七億。

 

專家估計,

一年營運收入若可盈餘二百億,

延長特許四十年可望帶來超過八千億的龐大利潤,

原本應因為卅五年特許契約終止而入國庫,

卻變成保證新舊股東四十年、

年獲利五.九%以上的龐大利益。

 

交通部若誇大高鐵財務壓力

硬推未經仔細討論的延長特許財改案,

 

病急亂投醫,

高鐵及股東財團不會倒,

只怕是政府要付出更多代價,

面臨少子化的台灣下一代兒孫輩,

恐反倒要承擔更多的國庫空虛壓力了。

=====================================================

交通部若誇大高鐵財務壓力硬推未經仔細討論的延長特許財改案

 

=====================================================

高鐵財改案太倉促 難防中資滲透

2014-12-29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42974

高鐵財改案太倉促

難防中資滲透

===============

〔記者黃立翔/台北報導〕

 

高鐵財改案今日可望於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闖關,

但朝野立委質疑高鐵特許龐大利益分配不清、

保證股東報酬率五.九%涉及不公;

民進黨立委今日將甲級動員,

以防國民黨利用人數優勢強行通過財改案。

表二

表二

 

拆除BOT架構後 隨時可能因股權轉移失去主導權

立委管碧玲批評,

高鐵財改將拆除BOT架構轉為一般公司,

未來可能像一○一大樓般,公股雖佔大股,

但隨時可能因股權轉移失去主導權,

被外國資本甚至「紅色」財團資本進駐,

高鐵可能不再是「台灣」高鐵。

 

管碧玲質疑,

高鐵將原始股東減資後,

引進新股東,從行政契約走向公司化,

舊股東不賣股權,不代表新股東不賣,

未來只要投資一百億與其他股東合作,

就可超越公股,

可以掌握總資產五千億的高鐵,

恐成國際資本競逐的投資標的,

「可能今天變巴西高鐵,明天變馬國高鐵」,

甚至可能有「中國紅色資本」,

通過財改案將成歷史罪人。

 

高鐵局局長胡湘麟則說,

高鐵在興建期規定原始股東要有一定比例股權才不會違約,

就是怕原始股東拋售,營運後則確實可轉讓股權;

但外國資本若想進台灣,

須經經濟部投審會審核,

政府也絕不會坐視高鐵股權移轉造成動盪。

 

股東投報率五.九% 票價只降七.五%對民眾不公平

但民進黨立委李昆澤另質疑,

財改案給高鐵三大紅包,

包括「延長特許期四十年」折舊下降,

泛公股挹注一三○億資本,

保證股東未來投報率五.九%,

但票價卻只降七.五%,

北高從一六三○元降至一五三○元,

對民眾太不公平。

 

立委葉宜津也說,

高鐵延長特許期四十年後,加總有七十五年,

「超過兩代時間」,

舊股東、新股東全有賺無賠,

如此龐大利益全歸股東,全民利益在哪裡?

 

具財經背景的國民黨立委林國正也說,

高捷OT(政府委託經營)後收入大於支出,

顯見政府收買再OT也可行,

高鐵財改為何只有目前交部獨一版本?

 

郵儲基金、退撫基金只有三%投報率,

高鐵財改後年投報率逾五%,

是罕見的獲利率,難免外界有疑慮。

 

交通部若未能將延長特許利益與票價細節說清楚,

要立院就這樣過關確實太倉促。

 

民進黨立委蔡其昌說,

高鐵破產危機明顯被誇大,

政府角色及用意疑點甚大,財改關鍵在「透明」,

交通部企圖用財改案將利益從原股東轉移給新股東爭議很大,

應再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