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中國會不會對台動武?

2016年07月04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60704/900386/%E7%8E%8B%E4%B8%B9%EF%BC%9A%E4%B8%AD%E5%9C%8B%E6%9C%83%E4%B8%8D%E6%9C%83%E5%B0%8D%E5%8F%B0%E5%8B%95%E6%AD%A6%EF%BC%9F

 

王丹:中國會不會對台動武?

=========================

海軍金江艦誤射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

造成在澎湖海域作業的翔利昇號漁船一死三傷的慘劇,

不僅引發對於臺灣國軍內部管理的質疑,

也再次使得兩岸之間發生軍事衝突的問題浮出水面,

甚至有陰謀論者提到了

有人試圖引發兩岸戰爭的可能性。

 

但是這一次,

儘管中共當局仍然在對蔡英文政府進行「冷戰」,

但是對這一事件的反應應當說是相對理智冷靜的。

為甚麼會這樣?

 

我認為,

中共對臺灣在意識形態和設計主權問題上的宣傳攻勢

可以砲火強烈,

但是對於任何與軍事行動有關的立場表述,

就不能不更謹慎一些,

因為那很容易導致擦槍走火式的後果,

而那樣的後果是中共不願意面對的。

 

這就很自然地會引致一個大哉問:

中國會不會對臺動武?

 

本文並非要預測中共是否和何時會對臺動武,

中國內部發展的極高的不確定性,

使得任何這樣的預測都很難。

 

但是,

中國如果要對臺動武,一定要有必要的條件,

這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

 

這裡,就不能不引入一個概念───政權更迭戰爭

 

這個概念是美國在小布希政權時期提出的:

在2002年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

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提出了

著名的「先發制人」的戰略主張,

那就是要通過先發制人的戰爭行動

對一些他所謂的「邪惡國家」進行政權更迭。

 

換句話說,

這樣的戰爭,手段是軍事的,目標是政治性的。

 

政權更迭戰爭的重點,就在於其政治性高於軍事性。

 

我認為,如果中國對臺灣動武,

所進行的也將會是這樣的旨在

導致臺灣內部政權更迭的軍事行動,

也就是說,

中共的目標不會是通過軍事摧毀令臺灣成為焦土,

這對它一點好處也沒有;

而是通過軍事行動,讓親北京的政治力量可以接掌政權。

 

通過軍事介入推翻一個政府,

然後用另一個政府取而代之,

這是美國和前蘇聯在冷戰時期經常做的事情,

但是這樣的介入也給強權國家帶來很大的風險,

前蘇聯在阿富汗的介入就是例子。

 

這個風險,主要在於:

推翻一個政權容易,

但是建立一個新政權並不容易。

 

建立一個新政權,需要事先做大量的工作,

培養軍事打擊對象國內的扶持對象;

如果沒有後者的配合,

軍事介入的結果就很可能使得自己進退不得,陷入泥沼。

 

美國在伊拉克的處境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目前面對敘利亞問題,美國吸取教訓,

致力于培訓反政府武裝人員,

第一次培訓針對5400人,花費了5億美元,用了3年的時間。

 

而美國對於北韓的一再挑釁仍然隱忍不發,

沒有採取軍事打擊行動,原因之一,

也是因為找不到內部的扶持對象。

 

可見,對於政權更迭戰爭來說,

軍事力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是否在對方內部找到可以建立新的政權的力量,

才是問題的關鍵。

 

這,也是中國在考慮對臺灣動武的問題的時候,

必須顧忌的問題。

 

因此,中國會不會對臺灣動武,

我認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就是中國是否能夠在台灣內部扶植親北京的政治勢力

 

這樣的政治勢力,不僅包括政黨,

也包括特定的企業界人士和特定媒體。

 

只有當這些臺灣內部的親北京勢力足夠強大,

能夠在中國對臺灣動武,推翻臺灣合法政權之後,

迅速建立起來一個穩定的新政權的情況下,

中國對臺灣動武才有戰略勝利的可能。

 

簡單講,要確保中共不會對臺灣動武,

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就是清除台灣內部的親北京的政商媒三結合的勢力

使得政權更迭戰爭的必要條件無法形成。

 

軍事上,臺灣當然不能跟中國抗衡,

但是臺灣內部的團結和沒有內奸,

就是對中國動武的最大嚇阻力量。

========================================

[ 台灣內部親北京的中國人 ]

 

清除台灣內部的親北京的政商媒三結合的勢力

使得政權更迭戰爭的必要條件無法形成。

 

軍事上,臺灣當然不能跟中國抗衡,

但是

臺灣內部的團結和沒有內奸,

就是對中國動武的最大嚇阻力量。

 

 

==========================================

2016二戰結束71週年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ukraine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Crimea !

————————————————


The Great Chinese Lie About Taiwan

————————————————-

Chinese refugees 1949

台灣的1949年中國難民問題

——————————————–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Iron Curtain

or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Iron Curtain

================================================


The Great Chinese Lie About Taiwan

 

Taiwan’s New Leader  a Mess

Taiwan’s New Leader  a Twister

—————————————————–

台灣蔡英文政府在國際上自稱Chinese Taipei

Chinese Taipei的解讀 就是「中國的台北」。

——————————————————-

Jan. 16, 2016, People Wish KMT Never Come Back

After May-20, People found KMT Never Gone

==============================================

[ 中國的台北 ] [ 中華台北??? ]

The Great Chinese Lie About Taiwan

 

蔡英文:綠色髮夾彎欺騙全台灣

————————————— 

誠實表明,

代表全中國的「中華民國」已經被繼承了,

殘存的部分繼續佔領著台澎附屬島嶼與金馬。

 

這個地方性事實政府,

世上超過170個國家都叫她「中國台北」。

 

林蔡被罵一定覺得很冤枉,

中國的台北」在島內外早就無所不在、見怪不怪了啊。

 

 

[ 相關 ]  華獨的中華台北頌[   黃居正  ]

——————————————————————————

華獨的陽謀 : 自稱中國的台北 >>  華獨=

==================================================

[ 蔡英文的中華台北 是70年來對台獨最友善的佔領者 ]

 

與制定國統綱領、聲稱台獨做不到,

或是

試圖以九二共識與中國共治台灣的前朝相比,

蔡英文的「中華台北」

已是70年來對台獨最友善的佔領者。

 

[ 相關 ]  華獨的中華台北頌[   黃居正  ]

========================================

[ 蔡在民意浪頭取得權力 用打破藍綠擁抱國民黨價值 ]

 

馬英九這樣的定位

過去被反國民黨的網民將馬諷刺為"區長"。

 

而蔡的當選雖被國際間一種解讀為

台灣人民對中國統一的反彈,

不過在這些支持者漸起的一種擔心是,

蔡可能就像獲其支持而當選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一樣,

站在反國民黨價值的民意浪頭下取得權力,

卻用打破藍綠或全民政府一類的理由

來擁抱國民黨價值

 

[ 相關 ]  引起支持者不安的蔡英文政府[ BBC ]

=======================================

國際法 : 流亡政府不能就地合法。

———————————————

國際法 :

[流亡政府不能藉由

主張時效原則

舉辦民主選舉

發行護照

他國簽約

成為當地合法政府 ]

———————————–

第一,認清中華民國外來政權的本質。

 

1949年12月,

 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至軍事占領中的台灣時,

已經離開中國領土而成為國際法所稱之「流亡政府」。

 

第二,認清「流亡政府」之本質。

 

依據國際法,流亡政府不能就地合法。

中華民國唯有回到南京再執政,才會享有國際地位

 

第三,認清中華民國對台灣沒有領土主權的事實

 

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

這個觀念是錯的,也是危險的。

–>

中華民國對台灣有領土主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繼承政府」身分,

對外聲稱擁有台澎領土主權。

 

[ 相關 ]  結束ROC統治 [ 蔡吉源  ]

============================================

葉慧開

 

用美俄的思考方式會有盲點,

美俄不會直接去統治你所舉例的地方,

因為各方面差異過大,

但中國是會直接進入台灣的,

70年前就發生過了,

以中國統治者的做法,反對就殺,

這也在70年前發生過了,

單純的民眾團結是無法對抗槍桿子的,

1895馬關條約後的日本,

1945的國民黨都是如此,

民眾反抗下場都…..,

關鍵在軍隊,

一個為”台灣”這個土地及人民服務的軍隊才是核心,

不然1945日軍閃了,

等著台灣人的是國民黨的軍隊,

現在不把軍隊完全國家化,

只會變成國民黨思維的軍隊奘死,

等著台灣人的是解放軍

 

===================================================

由學生發起的台灣六四晚會: 「人權是最大公約數」

2016-06-03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6/160602_china_junefourth_anniversary_taiwan

劉子維 BBC中文網記者

台灣及港澳留學生自2011年開始在自由廣場舉辦六四晚會,圖為2013年六四24週年紀念活動。

Image caption

台灣及港澳留學生自2011年開始在自由廣場舉辦六四晚會,

圖為2013年六四24週年紀念活動。

 

由學生發起的台灣六四晚會: 「人權是最大公約數」

=========================================

六四天安門事件屆滿27週年前夕,

BBC中文網採訪曾參與主辦台灣六四紀念活動的「90後」青年,

以及1989年當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王丹、在台灣的政治學者吳介民,

觀察在中國對台灣關係轉變之下,「紀念六四」的意義。

 

香港受到 「本土派」興起影響,

年輕一代對於「紀念」六四產生想法分歧,

香港大學第二年自組紀念活動,

學聯代表也將缺席維園六四晚會。

 

不同於香港以政黨(支聯會)為六四晚會主辦方,

台灣近年來都以學生團體為主。

 

「後來最大公約數是『人權』,政府殺人就是不對。」

 

在香港出生長大的樊俊朗,

談到他有份參與的2010年至2012年台灣六四紀念活動時,

不同立場參與者最後達成的共識。

 

2010 年在台灣大學校園內舉辦相關活動,

2011年開始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舉行六四晚會,

從校園內的上百人,到自由廣場最初三、四百人,

成長至近千人,

雖然與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燭光晚會十多萬的參與人數相比顯得少得多,

但六四對於台灣民主化以及當代台灣,

仍具有重要意義。

 

六四與台灣民主

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是台灣民主化的轉捩點。圖為2008年時,紀念野百合學運的民眾,拿著百合花,重回當年學生聚集的中正紀念堂。

Image copyright AFP Image caption

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是台灣民主化的轉捩點。

圖為2008年時,紀念野百合學運的民眾,拿著百合花,

重回當年學生聚集的中正紀念堂。

 

六四隔年,台灣發生加速民主化進程的「野百合學運」,

當時的學生領袖范雲說過,

六四給台灣學運帶來靈感及啟發。

 

台灣政治學者吳介民透過郵件向BBC中文網表示,

當時他們參與學運的一群人很關注六四,

「在台灣民主化的主流敘事中,

六四鎮壓是『國民黨威權鎮壓的鏡像』,

台灣必須抗拒國共這對孿生兄弟的統治。」

圖為天安門學運領袖王丹1989年在北京發表演說。

Image copyright AFP Image caption

圖為天安門學運領袖王丹1989年在北京發表演說。

 

目前在台灣任教的天安門民運人士王丹認為,

隨著台灣與中國的接觸增加,

越來越多台灣人對中國產生興趣,

因此關注六四的台灣人會慢慢增加。

 

而兩岸關係出現摩擦時,台灣一些不滿共產黨的人,

也會拿六四來批判。

 

「一個符號」

曾參加兩次維園六四晚會的樊俊朗認為,

香港的六四晚會以「建立民主中國政府」、

「爭取香港普選」為主要訴求,

台灣六四晚會的訴求則「較為複雜」。

 

樊俊朗來到台灣之前,

以為台灣人很知道六四,但在這幾年中他發現,

一些社運團體只是將六四看做「一個符號」,

用來「團結大家去反抗北京的壓迫」,

六四晚會「漸漸成為各個反對北京政權團體的集會,

給他們一個場合去宣傳他們的政治理念。」

2015年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六四燭光晚會,支聯會稱有13.5萬人參加。

Image copyright

BBC Chinese Image caption

2015年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六四燭光晚會,

支聯會稱有13.5萬人參加。

 

凃京威介紹台灣六四論述的轉變,

他說過往是以「中國人、同胞愛」的角度關心六四。

 

2010年他們開始以香港學生的角度,

單純紀念六四,沿用香港「平反六四」的訴求。

 

2011年、12年這兩年間,存在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抑或是以台灣身為主權獨立國家,

以人權的角度關注六四的分歧。

 

2013年之後,則聚焦在人權,

以反對中國打壓維權律師、侵犯人權普世價值為主軸。

 

2012年的反媒體壟斷運動

使「中國因素」在社運的能見度大增,

2014年太陽花運動領袖陳為廷、林飛帆

當時也是反媒體壟斷主力成員。

太陽花運動(又稱為318學運)。

Image copyright AFP Image caption

太陽花運動(又稱為318學運)

是台灣自野百合學運後最大規模的學生運動。

 

樊俊朗將反媒體壟斷、太陽花等

視為台灣社會運動抵抗北京專制政權的「新的符號」。

 

凃京威認為近兩年聚焦在人權,

是因為主導者變成了是對「中國研究」感興趣的人:

「從人權角度,當純談中國,

不會放這麼多色彩在統獨議題上,

因為那不是談六四的核心問題。」

 

台灣六四「難有聲勢」

政治學者吳介民認為,不同於香港,

六四在台灣的紀念活動「難有聲勢」,

「因為在當時台灣政治情境,批判中共,

很容易落入『反共邏輯』而被解釋成是在附和國民黨;

而同時,台灣在民主化過程中,中共對台灣不斷打壓,

讓人對中國產生疏離感,

因為一般人很難區分政權、國家、人民。」

 

1993年出生的台灣人吳孟璇表示不會參加六四晚會,

因為六四對她來說「只是出現在課本上的歷史事件」,

「它發生在另一塊土地上,和我的成長過程沒有連結。」

 

而吳介民認為,

台灣也需要「從社會抵抗的觀點去理解真實的中國」,

而不是從國共鬥爭、中國崛起,

或是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觀點來關心中國。

 

蔡英文新政府

王丹出席在台灣舉辦的六四晚會。

Image copyright cna Image caption

王丹曾出席多次出席在台灣舉辦的六四晚會。

今年他首度受邀至日本參加六四紀念。。

今年他首度受邀至日本參加六四紀念。

 

今年是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任迎來的第一個六四紀念。

王丹認為

「民進黨政府可能會對中國民主、人權的態度

表現得更直接、更熱情一些。」

因為民進黨是以強調人權的反對黨起家。

 

王丹說,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

每年六四都「行禮如儀」的發表談話,

卻沒有實際做為,

「我當然是不滿意的。希望蔡政府不要像馬政府只是說說。」

 

樊俊朗認為,蔡英文應該不會和馬英九有太大差別,

「應該不會因為六四和中共起衝突。」

樊俊朗因為想法轉變,

不認同紀念六四等同於推翻中國共產黨專政的主流運動論述,

自2013年起不再出席六四紀念。

 

隨著卸下學生身份轉變為上班族,

凃京威也淡出六四紀念籌畫團隊,

他說今年還是會參加活動,

但認為新政府上台

不會對以人權為訴求的六四晚會帶來太大改變:

「影響晚會的是中國政府,而不是蔡英文政府。」

=====================================================

 

 

================================================

台灣總統直選的騙局–蔡英文就任中華民國總統

 

2016白色恐怖仍然擇人而噬

Taiwan’s White Terror Never Gone

 

台灣的華人

=============================================

2016二戰結束71週年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ukraine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Crimea !

———————————————

The Great Chinese Lie About Taiwan

============================================

Chinese refugees 1949

台灣的1949年中國難民問題

——————————————–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Iron Curtain

or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Iron Curtain

=============================================

2016 中國民進黨騙了三十年

—————————————–

天然獨」與「當然統

 

華獨 = 華統

 

[ 相關 ]   台灣選後觀察:「天然獨」與「當然統」[BBC]

==============================================

[  林全內閣 – 老藍人 ][財團的獨立董事千萬年薪]

 

台大學生投書提到說,

陳添枝在經建會主委任內開啟國安大門,

下台後兩岸重要場合看見他的身影,

不管是第一次王張會還是蕭習會等敏感會議,

這些會議都被外界推測是為馬習會鋪路,

可能是為兩岸經濟制度上統一做進一步安排。

 

林全內閣除了任命陳添枝這種民進黨支持者

不認同的官員來規劃台灣經濟發展方向外,

另一引起側目的是其內閣成員普遍年齡偏高,

且姿態頗高。

 

這樣的高姿態表現在林全介紹內閣成員的新聞發佈會上。

 

像是他宣稱有閣員"入閣損失了千萬年薪",

或是有閣員自稱"把自己當作公益捐出去",

這類的"溝通"從台灣社會的反應看來

無論藍綠都相當負面。

 

被林全指因入閣而損失千萬年薪的陳添枝,

與林全本人一樣,

在此前政府官職卸任後都擔任財團的獨立董事

 

這種眾多前高官卸任後轉任的高薪職務內容外界所知不多,

一種懷疑是他們是在為財團運作政商關係,

且當官正是取得日後職務的鑰匙,

並不是官員自稱的什麼犠牲或損失。

 

[ 相關 ]   引起支持者不安的蔡英文政府[ BBC ]

=============================================

 

任雪麗(Shelley Rigger)說:

台灣人沒有太多選擇,猶如籠中之鳥,

無法展翅高飛,但他們卻會盡其所能地避免死亡。

而且正如籠中之鳥,台灣能做的就是發出聲音。」

 

二次戰後幾乎所有的殖民地都紛紛獨立,

只有台灣從此被關進

蔣介石的「大中國」獨裁政權的鳥籠裡。

 

長久以來,

美國嚴重限制了台灣走向正常國家的選擇自由。

 

直到近年,

美國因「重返亞洲」戰略而開始重視台灣。

 

但美國不想得罪中國,

不願公開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

卻又在六項保證中強調「不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換句話說,

美國還是選擇「把台灣放在鳥籠中」。

 

[ 相關 ]   台灣:鳥籠裡的金絲雀[ 王美琇 ]

=============================================

2016年的大選,

可以說是「台灣成熟公民的勝利」,

此次投票率66.2%,創歷屆最低紀錄。

 

然而, 似乎比往年少了些慶祝的狂歡。

 

[ 相關 ]   台灣2016大選究竟說了什麼?[BBC,施芳瓏]

===================================================

我和孫斌坦誠地說,

我支持統一,這個信念不會變,

這已經在過去的二十幾年成為了我的一部分,

但是我也尊重台灣人選擇的權利。

 

這位對岸的工薪族男士也很友好地跟我說,

我支持台灣獨立,

因為你的家國,民族信念和歷史情結

在我們這些台灣『本省』人這裡,

相對應的,是被統治和低人一等的記憶。」

 

孫斌說他的爺爺生活在日本殖民時代,

剛剛適應了日本人的社會準則,

結果二戰結束後,

國民黨政府開始去除所有的日本痕迹,

到處抓「漢奸」,鬧得人心惶惶,

島內出現了流血事件。

 

你讓一批跟大陸好幾代沒有實質關係的人

去硬性地接受五千年文化觀的灌輸,

考慮過我們的感受么?

 

你們說台灣人『奴性』,

難道台灣當初是自己選擇被割給日本的?

 

台灣到底怎麼才能擺脫被人當棋子扔來搶去的命運?

我覺得應該要獨立。」

 

孫斌說他小時候不懂

為什麼很多「外省小孩兒」,

也就是隨國民黨來台人員的後代,

比本土小孩兒要更充滿優越感,

「難道台灣不是我們台灣人的台灣么?」

 

 

[ 相關 ]  在大選月,尋找一個真實的台灣[  闞超群,NY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