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蔡通電話的意義

 

2016-12-05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58742

社論》

這通電話的意義

============

十二月二日晚上十一點,

蔡英文總統透過熱線電話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

進行了自一九七九年台美斷交以來首度最高階層的直接對話,

此舉無疑開創了極為關鍵的第一步,

台灣新政府如何掌握這個歷史性的機遇,

在今後四年進一步擴展台美的共識交集,

順勢推動台灣利益極大化至不可逆轉的地步,

既是天賜良機,更是可操之在我的責任。

 

自尼克森總統時代敲開中國大門、簽署「上海公報」以來,

四十多年間,美國在分別處理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基本上無不服膺在「一個中國」的基本框架之下,

儘管美國與中國對於一個中國的定義在解釋上有所不同,

但美國對於一個中國的立場始終不表異議。

 

此後的歷任美國總統,特別的在共和黨執政階段,

對台表示較大同情,也是在這個架構下尋找空間,

例如雷根總統於一九八二年給予台灣的六項保證,

布希總統在二○○一年批准對台出售八艘柴油動力潛艦等

重大軍售項目,而這次的川普新政權,

在上任前接聽來自台灣總統的道賀電話,

應該視為是一次不小的躍進。

 

就因為如此,深諳現狀「邊界」的國際諸大媒體

無不對川普毫不隱諱的公開態度大表訝異,

並且認定這麼做將激怒中國,碎了北京的玻璃心。

 

這次川普的接聽電話,

當然不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所蔑稱的「台灣的小動作」而已,

川普不但證實這是台灣總統的去電,

同時,這是在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與外交部長李大維的陪同下,

兩國領袖就未來的台美關係發展與政經合作議題,

相當正式的交換意見。這個初步,當然有助於累積下一步。

觀察這個現象,

可以從兩個角度的交互作用來體察未來可能的演變。

一個是川普個人的特質,其次是美國政府的體制。

 

眾所周知,川普是一個非典型的從政者,

他對美國過去長期的外交政策形成過程並不十分了解,

受到的約制自然相對較輕,但是他又有相當多的看法,

做為一個精明的商人,會在社群網站上率直陳述:

美國賣給台灣數十億美元的軍備,而他卻不應該接一通電話,

這樣的思維,完全符合他一向的行事邏輯。

 

美國的總統制,

總統個人的色彩往往影響其在位期間的決策風格,

甚至決策偏好取向,以台灣的生存需要,

我們對此必得要有更深入的掌握。

 

至於在體制方面,

包括政府部門的運作,以及重要的首長人事安排,在未就任前,

主要的重點則是其核心幕僚的成份。

 

這一次的英川熱線,包括台灣與共和黨長期的經營基礎,

其中,美國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訥(Edwin Feulner)

與現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委員葉望輝(Stephen Yates),

被點名是這次行動的牽線人,就與台灣歷任政府交好。

 

不僅佛訥在選期帶團來訪,共和黨全代會在選前通過的新黨綱,

明列台灣關係法與對台六項保證,也出於葉望輝的手筆,

相關人脈累積的開花結果,

未來也會成為牽動川普政權的因素之一,

尤其在新總統的第一任更為顯著,

自是台灣需要善加利用的籌碼。

 

川普團隊的知台派,向來把台灣與中國分得一清二楚,

他們在私底下對於民主台灣的主權地位,

總是勸告不能寄望於國際的同情,

現實政治不願捲入、甚至希望台灣什麼都不要做最好,

也就是說維持現狀是過去一貫的安全牌,

問題是不斷在崛起的中國這件事本身,

就是在改變現狀,

台灣人如果自己放棄選擇自己的命運,現狀就無以為繼下去。

 

因此,這通電話也可以放在這個動態觀點的脈絡中來思考,

明年一月二十日開始,美中的新形勢將要逐漸搬上檯面,

台灣面對的是機會大於威脅,或反之,

取決於台灣是否積極、敏捷與謀略,隨勢推移,

找出最適的平衡點。

 

就這點而言,公民社會必須要求國內政黨在內政治理上

可以左右辯論,但是在對外政策,

唯有在一致的國家利益立場下,才可能取得人民信賴,

藉由選票換到執政的可能。

 

一個最簡單的提問是:

川普與台灣總統(任何人皆然)通電話,

台灣人民為什麼要大驚失色、冷言冷語?

 

這是認同問題,有了認同,才配是個國家的國民。

=====================================

 

 

======================================

川普稱蔡英文為台灣總統

 

=====================================

川普傳來台灣的震波

2016-11-10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11/161110_twletter_trumps_victory_tw

林楠森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台灣來鴻:

特朗普傳來的震波

=============

美國總統大選由選前普遍不被看好的特朗普爆冷勝出,

被西方政治分析員形容為就像是一場全球政治地震。

 

而這場地震的震波也迅速到達了太平洋彼岸的台灣。

 

特朗普引起的全球政治地震原因之一,

是他主張改變美國在全球秩序及政經貿易中一向的角色。

 

而從政治、經濟到軍事各方面都對美國依賴甚深的台灣,

對此一震波的感受尤為強烈。

 

針對台灣方面的疑慮,

美國在台協會政治組官員選舉開票日在台北說,

過去四十年來美國與台灣的關係維持了相當的一致性,

他不預期任何候選人的當選會對這樣的關係帶來重大改變。

 

曾在國務院任職的美國駐台最高官員梅健華也以他個人經驗表示,

無論在民主黨與共和黨執政時,

他都看到了美國對台政策維持高度的一致性。

 

從梅健華在美國外交圈工作二十多年的過往來看,

期間的克林頓、小布什到奧巴馬政府的對台政策,

或許如他所說的具有某種一致性。

 

但問題是特朗普這位出身電視實境秀的地產大亨,

正是以顛覆這些政治菁英傳統作法的諸多主張,而引起全球政治地震。

 

美中台關係

據美國投票日的出口民調顯示,除了政黨基本支持者外,

特朗普爭取到關鍵選民是希望能對政治作出真正改變的美國民眾

 

雖然他競選期間主張要作出的許多改變並非針對台灣,

但一旦實現了主張,台灣擔心勢必將受到衝擊。

 

其中一個例子是特朗普宣稱中國"強姦"美國,

並主張向中國課徵高額關稅。

 

這一旦成真受衝擊的將不僅是中國,

同時也會波及通過在中國投資生產向美國出口的眾多台資企業

及台灣經濟,

而這類兩岸經貿往來過去一向受到美國跨黨派政治菁英鼓勵。

 

從二戰結束後

麥克阿瑟分派由蔣介石派兵到台灣接受日本投降一路迄今,

美國在亞洲諸多作為即使不是直接針對台灣,

但對台灣影響都顯得無比巨大,

這樣的影響包括了台灣主權問題。

 

比如朝鮮戰爭後為防堵共產主義在亞洲擴張,

台灣曾是被美國宣稱為"自由中國"的主權國家

並在取得中國在聯合國席位,

而在基辛格聯中制蘇的冷戰策略下美國承認中國後,

台灣是否是主權國家則一路走向今天如同在靈薄獄中的處境。

 

梅健華所指美國不分黨派對台政策高度一致性來說,

其中一例是過去這些美國總統都對台灣提供某種安全保障。

 

即使他們有的宣稱台灣並非主權國家,

有的宣稱不支持台灣獨立,

但都基於《台灣關係法》對台軍售,

在1996年中國對台導彈試射時,

美軍兩個航母戰鬥群更是開往台海"軍力展示"。

 

其一致的另一個地方是

在台灣民主化後都稱許台灣是東亞民主的模範。

 

雖然這在一些分析員看來,

其瞄凖的目標聽眾可能更是實行一黨專政的中國。

 

美國對台灣的定義及安全保障,

隨著其在區域的定位或與中國關係而時有不同,

且似乎即使在同一任政府執政期間也是如此。

 

比如奧巴馬任期前段絕口不提台灣曾引起此間人士擔心,

但在希拉莉任國務卿時則罕見地將台灣稱為美國在區域的盟友。

 

希拉莉將台灣稱為盟友的政策背景,

是美國出台了意在對抗中國擴張的"再平衡"戰略。

 

不過希拉莉已然落選,而特朗普的孤立主義主張,

在區域興起的則是美國力量可能撤離的不確定性,

另外台灣想加入的TPP也隨著特朗普對該協議的反對看來希望落空。

 

不同看法

在美國總統選舉開票當天大勢抵定特朗普即將成為下屆總統時,

在一個台灣電視節目上一名民進黨由政黨指派的不分區立委宣稱,

若是希拉莉當選對台灣比較好。

 

不過有政治評論員不同意這樣的看法。

 

這是因為特朗普所代表的共和黨一向基於反共的保守立場

對台灣支持力度較大,

一個顯例是其將前總統里根的對台六項保證寫入該黨的黨綱,

這樣的保證之一包括不會對軍售台灣設立最後期限。

 

也有一些政治評論員宣稱因特朗普是生意人,

在他擔任總統期間台灣通過美國軍售可能得到以前買不到的武器,

即使這意謂著可能會買得更貴,因為他在意賺錢。

不過同樣基於特朗普是生意人的臆測,

另一種可能性對台灣前途的意義卻是完全相反。

 

有分析員指出在美國與中國未來的交手下,

特朗普更可能的是會拿台灣作為籌碼,向中國交換其要獲取的利益。

特朗普對於台灣的立場並未在他的競選中提及。

或許是為了安撫民間的不安氣氛,

被認為押寶在希拉莉的蔡英文政府周四通過外交部長李大維說,

特朗普選前幾周曾派一名"非常重要顧問"到台會見蔡英文,

李大維並稱他與該名顧問為三十多年老友。

 

李大維是蔡英文上任後任命的眾多國民黨官員之一,

他們執行的是蔡"維持現狀"的政策。

 

蔡本人去年前往美國與奧巴馬政府官員會面後,

美方似乎對其這種

維持與奧巴馬政府大致重迭的馬英九政府期間

形成的兩岸現狀感到滿意。

 

但有台灣學者提出警告說,

如果台灣政府在特朗普上台後仍然維持著馬政府的現狀

比如在南海附和中國的主張,

恐怕將面臨難以承受的後果。

 

因為在美中兩強對抗下,

在競選期間對弱勢者顯得絕無同情的特朗普,

可能會拿台灣開刀,

就如同當年美蘇核彈危機後美國對古巴下手一樣。

=========================================

=========================================

 

二戰結束,麥克阿瑟分派

蔣介石派兵到台灣接受日本投降一路迄今,

美國在亞洲諸多作為即使不是直接針對台灣,

但對台灣影響都顯得無比巨大, 包括台灣主權問題

 

朝鮮戰爭後為防堵共產主義在亞洲擴張

台灣被美國宣稱為"自由中國的主權國家"

取得中國在聯合國席位,

而在基辛格聯中制蘇的冷戰策略下美國承認中國後,

台灣是否是主權國家則一路走向今天如同在靈薄獄中的處境

 

梅健華所指美國不分黨派對台政策高度一致性來說,

其中一例是過去這些美國總統都對台灣提供某種安全保障。

 

即使他們有的宣稱台灣並非主權國家,

有的宣稱不支持台灣獨立,

但都基於《台灣關係法》對台軍售,

在1996年中國對台導彈試射時,

美軍兩個航母戰鬥群更是開往台海"軍力展示"。

 

其一致的另一個地方是

在台灣民主化後都稱許台灣是東亞民主的模範

 

在一些分析員看來, 瞄凖的目標是實行一黨專政的中國。

 

美國對台灣的定義及安全保障,

隨著其在區域的定位或與中國關係而時有不同,

且似乎即使在同一任政府執政期間也是如此。

 

比如奧巴馬任期前段絕口不提台灣曾引起此間人士擔心,

但在希拉莉任國務卿時則罕見地將台灣稱為美國在區域的盟友。

 

希拉莉將台灣稱為盟友的政策背景,

是美國出台了意在對抗中國擴張的"再平衡"戰略。

 

  [ 相關 ]   川普傳來台灣的震波[ BBC ]

=====================================

蔡英文任命眾多國民黨官員,執行維持現狀政策    ]

 

李大維是蔡英文上任後任命的眾多國民黨官員之一,

他們執行的是蔡"維持現狀"的政策。

 

蔡本人去年前往美國與奧巴馬政府官員會面後,

美方似乎對其這種

維持與奧巴馬政府大致重迭的馬英九政府期間

形成的兩岸現狀感到滿意。

政府在川普上台後仍然維持著馬政府的現狀

南海附和中國的主張 恐怕將面臨難以承受的後果。

 

    [ 相關 ]   川普傳來台灣的震波[ BBC ]

=====================================

The American people will not be delighted

The people of USA won’t  be delighted

 

[ 相關 ] The Seat of “Leader of The world” Was Vacant ![紐約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