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蔡通電話的意義

 

2016-12-05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58742

社論》

這通電話的意義

============

十二月二日晚上十一點,

蔡英文總統透過熱線電話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

進行了自一九七九年台美斷交以來首度最高階層的直接對話,

此舉無疑開創了極為關鍵的第一步,

台灣新政府如何掌握這個歷史性的機遇,

在今後四年進一步擴展台美的共識交集,

順勢推動台灣利益極大化至不可逆轉的地步,

既是天賜良機,更是可操之在我的責任。

 

自尼克森總統時代敲開中國大門、簽署「上海公報」以來,

四十多年間,美國在分別處理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基本上無不服膺在「一個中國」的基本框架之下,

儘管美國與中國對於一個中國的定義在解釋上有所不同,

但美國對於一個中國的立場始終不表異議。

 

此後的歷任美國總統,特別的在共和黨執政階段,

對台表示較大同情,也是在這個架構下尋找空間,

例如雷根總統於一九八二年給予台灣的六項保證,

布希總統在二○○一年批准對台出售八艘柴油動力潛艦等

重大軍售項目,而這次的川普新政權,

在上任前接聽來自台灣總統的道賀電話,

應該視為是一次不小的躍進。

 

就因為如此,深諳現狀「邊界」的國際諸大媒體

無不對川普毫不隱諱的公開態度大表訝異,

並且認定這麼做將激怒中國,碎了北京的玻璃心。

 

這次川普的接聽電話,

當然不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所蔑稱的「台灣的小動作」而已,

川普不但證實這是台灣總統的去電,

同時,這是在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與外交部長李大維的陪同下,

兩國領袖就未來的台美關係發展與政經合作議題,

相當正式的交換意見。這個初步,當然有助於累積下一步。

觀察這個現象,

可以從兩個角度的交互作用來體察未來可能的演變。

一個是川普個人的特質,其次是美國政府的體制。

 

眾所周知,川普是一個非典型的從政者,

他對美國過去長期的外交政策形成過程並不十分了解,

受到的約制自然相對較輕,但是他又有相當多的看法,

做為一個精明的商人,會在社群網站上率直陳述:

美國賣給台灣數十億美元的軍備,而他卻不應該接一通電話,

這樣的思維,完全符合他一向的行事邏輯。

 

美國的總統制,

總統個人的色彩往往影響其在位期間的決策風格,

甚至決策偏好取向,以台灣的生存需要,

我們對此必得要有更深入的掌握。

 

至於在體制方面,

包括政府部門的運作,以及重要的首長人事安排,在未就任前,

主要的重點則是其核心幕僚的成份。

 

這一次的英川熱線,包括台灣與共和黨長期的經營基礎,

其中,美國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訥(Edwin Feulner)

與現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委員葉望輝(Stephen Yates),

被點名是這次行動的牽線人,就與台灣歷任政府交好。

 

不僅佛訥在選期帶團來訪,共和黨全代會在選前通過的新黨綱,

明列台灣關係法與對台六項保證,也出於葉望輝的手筆,

相關人脈累積的開花結果,

未來也會成為牽動川普政權的因素之一,

尤其在新總統的第一任更為顯著,

自是台灣需要善加利用的籌碼。

 

川普團隊的知台派,向來把台灣與中國分得一清二楚,

他們在私底下對於民主台灣的主權地位,

總是勸告不能寄望於國際的同情,

現實政治不願捲入、甚至希望台灣什麼都不要做最好,

也就是說維持現狀是過去一貫的安全牌,

問題是不斷在崛起的中國這件事本身,

就是在改變現狀,

台灣人如果自己放棄選擇自己的命運,現狀就無以為繼下去。

 

因此,這通電話也可以放在這個動態觀點的脈絡中來思考,

明年一月二十日開始,美中的新形勢將要逐漸搬上檯面,

台灣面對的是機會大於威脅,或反之,

取決於台灣是否積極、敏捷與謀略,隨勢推移,

找出最適的平衡點。

 

就這點而言,公民社會必須要求國內政黨在內政治理上

可以左右辯論,但是在對外政策,

唯有在一致的國家利益立場下,才可能取得人民信賴,

藉由選票換到執政的可能。

 

一個最簡單的提問是:

川普與台灣總統(任何人皆然)通電話,

台灣人民為什麼要大驚失色、冷言冷語?

 

這是認同問題,有了認同,才配是個國家的國民。

=====================================

 

 

======================================

川普稱蔡英文為台灣總統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