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西弗? 談日本食品安全問題

2016-11-09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50237

(作者為台電工程師退休,台北市民)

◎ 劉振乾

自由廣場》

一毫西弗?

談日本食品安全問題

========================

筆者認為,

日本核災地區食品輸台應無疑慮,為什麼筆者敢打包票?

 

因為科學數據會說話。

 

二○一二年四月一日起實施的

日本食品放射性物質含量基準(放射性銫),

設定由食品來的一年內暴露劑量要在一毫西弗以內。

 

這是當時的「民主黨」政權(新名字為「民進黨」)基於反核立場,

故意訂得比歐美嚴苛,也因此形成謠言災害的根基。

 

基準值是以表示放射性物質之量的強度,

貝克(Bq)的單位數值來呈現,使用實效劑量係數,

可以換算為表示對於人體影響程度的西弗(Sv)。

而實效劑量係數則是在醫學上做了各種實驗,訂定出來的數值。

我們身體內本就有約七千貝克的放射性物質,

美國的基準值是

「乳兒用食品」、「牛奶」、「飲料水」及「一般食品」,

一律採用每公斤一千兩百貝克。

歐盟則是「乳兒用食品」四百貝克,

「牛奶」與「飲料水」一千貝克,

「一般食品」則比美國稍高,用一千兩百五十貝克。

日本呢?

不到上述的十分之一,「飲料水」更只有十貝克,

「一般食品」則採用一百貝克。

舉個例子: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每天吃三百克含有一般食品基準值一百貝克的銫137蔬菜時,

成人的實效劑量係數是○.○一三乘以貝克的數值一百,

再乘以三百六十五,答案是一百四十二點四,

單位是微西弗,換算下來是○.一四二四毫西弗。

跟自然輻射(又稱背景輻射)的二到三毫西弗相比,

根本微不足道(搭一次飛機接受○.一到○.二一毫西弗,

機師一年接受數十毫西弗的輻射),對人體沒有影響。

一毫西弗到底具有什麼意義?

 

但為了要抑制到一毫西弗以內,而訂下上述多少貝克的基準,

讓福島縣等地從事農業與漁業的民眾吃盡苦頭。

 

如今米、蔬菜、水果等沒有超過基準值(一百貝克)的,

即使是與歐美基準值相比只有十分之一,

在日本還是不能出貨。

 

然後就形成「福島的魚還是危險」的刻板印象。

其實日本的食品基準值還是要放寬,才不會被困住。

 

綜合上述,

第一,

由於日本過於嚴苛的基準值(對於銫而言),

只有歐美的十分之一,

再加上農民認真從事栽培,

可以認定日本的食品與農作物是可以吃的。

第二,

根據車諾比的經驗,

只有放射性碘才是甲狀腺癌的元凶,碘的半衰期只有八天。

因此大家更可以安心。

====================================

 

===================================

[ 馬政權為政治目的拿日本食品開刀 ]

 

台灣加強限制日本食品

是在台灣揭發了本地食品不安全問題

引起民眾對馬英九政權不滿後,

台灣當局拿日本食品開刀的在政治目的。

台灣人並不真擔心日本食品不安全,

台灣旅客是訪日人數最多的外國旅客,

他們在日本吃日本食品都很滿意, 沒人懷疑不安全」。

 

[ 相關 ] 台灣嚴控日本進口食品 日本各方反應不一[BBC]

================================

[ 馬王政爭 殃及日輸台食品 ]

日本政府內部的了解是,

台灣爆出日本災區五縣市食品經改產地後輸台,

是因民進黨立委林淑芬的質詢,

因此政府借力使力,

「這是立委丟出來的問題,所以須慎重處理」。

 

[ 相關 ] 日方官員:馬王政爭 殃及日輸台食品

====================================

台灣總統馬英九18日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時強調,

因為發生了福島核事故,

從15日起對日本食品實施的進口限制強化措施是必要的

 

台灣在福島核事故後禁止進口福島等日本5縣的食品,

但今年3月發現有被禁食品被標註其他產地後出口到了台灣。

 

台灣主張強化進口限制是為了消除民眾對日本食品的不安。

 

  台灣在核事故後也進口了除福島等5縣之外的日本食品,

未檢測出超標的放射性物質。

 

日本政府因此以“沒有科學依據”為由要求台灣取消強化限制措施。

 

  馬英九表示,

實施強化措施並不意味著日本食品是危險的,

稱“這不是科學問題,是法律的問題”。

 

[ 相關 ]  馬英九強調有必要強化日本食品進口限制[共同社]

==================================

民間主導的日臺關係

 

目前, 日本與臺灣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1972年,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邦交正常化之際,

日本與此前建有邦交的臺灣的中華民國斷絕了邦交。

 

時至今日,「臺灣」仍是「臺灣」,一直保持著無邦交的狀態。

 

然而,

日方設有交流協會,臺方設有亞東關係協會,

這兩個機構長期維持著實質性的關係。

 

可是即便如此,

未建立邦交這一點始終會造成諸多不便。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臺灣的民主化和經濟發展,

日本的臺灣觀和日臺關係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應該說是日本與臺灣雙方的「民間」和「社會」成為主角,

構築了如此緊密的關係。

 

日本與臺灣之間的無邦交信賴關係

是由眾多人士彷如水鳥在水下拼命划水般的苦心經營支撐起來的。

 

[ 相關 ] 日本與臺灣——支撐無邦交信賴關係的基礎[川島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