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壇籠罩著“反烏托邦”情緒

更新於2016年9月28日 12:08 英國《金融時報》 社評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9546

FT社評:

美國政壇籠罩著“反烏托邦”情緒

==========================

美國經濟狀況其實是比較健康的,

但兩位總統候選人在首場電視辯論中的講話

卻給人以美國危在旦夕的印象,這實在令人費解。

如果你觀看美國總統候選人首場電視辯論後

得出美國危在旦夕的印象,那是可以理解的。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堅稱,

美國是第三世界國家,承受著工作機會大規模流失到中國

和其他地區的苦果。

 

國內暴力活動已經失控,部分地區如今陷於公開的沖突之中。

 

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的措辭或許沒那麽聳人聽聞,

但她也贊同特朗普關於開放的全球經濟對美國造成威脅的觀點

 

她排除了重新支持《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的可能性,

她曾經稱這份協定為貿易協定的黃金標準。

 

希拉里也未能闡明,如果她接替了

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之位,

世界將會看到一個怎樣的美國。

 

這兩位都向美國人傳達了這樣的信息:“要小心,要十分小心。”

世界其他地區應該註意這一點。

美國經濟狀況實際上是比較健康的,特別是與歐洲和日本相比的話,

然而美國政壇卻籠罩著一種“反烏托邦”情緒,

這是讓人頗為費解的地方。按照特朗普的描述,

美國到處充斥著無業人員,而實際上美國失業率僅為4.9%,

不到歐洲部分國家的一半。

就算是在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等“銹帶”地區,

自2008年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以來,

失業率也以相當快的速度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另外,移民

——不管是非法移民還是合法移民

——並沒有搶走所有的工作崗位,也沒有拉低工資水平。

主要來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數量已經在減少。

 

在經歷了長達10多年的停滯後,

美國收入中值去年終於開始再次增長。

 

在經濟蕭條時把貿易和外國人當成替罪羊是一回事。

在經濟復蘇終於取得一些成果時這麽嫁禍於人就是另一回事了。

 

話雖如此,美國的失望情緒自有其道理,即便個中原因受到了誤導。

中產階級收入終於開始再次增長,但依然遠低於本世紀初的水平。

如果年度收入增長遵循正常形態,它們現在的收入將會高出近三分之一。

美國總體增長的分配向收入最高的10%人群

——尤其是1%人群

——傾斜得更厲害了。

 

與此同時,美國生產率增速以及國內生產總值(GDP)趨勢

年度增長率在最近幾年都大幅放緩了。

幾乎沒有理由認為,

上世紀90年代那種生產率增長奇跡即將重現。

藍領男性的前景尤其黯淡。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

(US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的報告顯示,

八分之一的壯年男性退出了就業市場。

在技能培訓沒有顯著改善的情況下,

這一比例勢必進一步上升。

發泄憤怒的政治策略

——特朗普憑借這種策略獲得候選人資格

——也將更有用武之地。

 

怎麽做呢?

領導人有責任向民眾說清實情。

 

政府未能幫助其勞動人口掌握應對21世紀所需的知識技能,

這不應該怪貿易,也不應該怪技術。

 

特朗普和希拉里都附和有關20世紀中葉那種

安逸的工廠工作還會回來的觀點。

 

這簡直是神話。

 

美國勞動力困境和增長果實分配日益不公平的問題

應該從國內找原因。

 

是華盛頓、而非北京制定了美國稅率。

 

解決美國大部分挑戰的答案可以在21世紀

美國那些欣欣向榮的城市和科技中心找到。

 

怪罪在外國人身上可能是好策略,但可能導致糟糕的政策,

從而加劇困境。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