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為何在日本大受歡迎

2015年02月02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202/36364990/%E3%80%8AKANO%E3%80%8B%E7%82%BA%E4%BD%95%E5%9C%A8%E6%97%A5%E6%9C%AC%E5%A4%A7%E5%8F%97%E6%AD%A1%E8%BF%8E%EF%BC%88%E9%83%AD%E6%B0%B8%E8%88%88%EF%BC%89

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

(郭永興)

 

《KANO》為何在日本大受歡迎

==========================

 

台灣電影《KANO》上周在日本上映,

創下台灣電影在日本市場從來沒有的紀錄。

 

NHK招牌節目晚間新聞「News Watch 9」

在上周五晚間,

在45分鐘的一般新聞時間內,

播出長達12分鐘的

《KANO》電影專題介紹與魏德聖製作人的專訪。

「News Watch 9」的收視率高達百分之十以上,

意味著上周五晚上,

全日本大約有超過一千萬以上的人口,

透過NHK的詮釋,

去了解台灣人如何詮釋日本殖民50年這段歷史。

 

NHK主播大越健介問魏導,

也問台灣街頭的民眾,

過去日治時期,台灣也發生許多悲傷的事情(如霧社事件),

台灣人如何看待?

 

受訪民眾皆說,過去就過去了,我們要面對未來。

 

台灣人的豁然,讓主播不禁問魏導,

台灣人面對歷史的心胸寬大,

到底來自何處呢?

NHK晚間新聞,

針對一部電影作長達12分鐘的報導專輯,

是非常少見的事情。

 

NHK的重視跟日本目前的東亞外交困境息息相關。

日本東亞外交中台灣的意義,

從去年7月4日中韓兩國高峰會,

當晚「News Watch 9」節目編排可以看出來。

 

當日的高峰會,中韓領導人共同批判日本的歷史問題。

 

中韓的嚴厲口調,

讓日本民眾體悟到,在東亞似乎是沒有朋友了。

 

然而,當晚新聞的最後,突然出現台灣。

 

新聞結尾時,播出東日本地震災後,

一台被復原的奇蹟鋼琴,正在台灣展出。

 

節目的結束影像是,

台灣盲人鋼琴師黄裕翔在大葉高島屋演奏那台奇蹟鋼琴的畫面。

 

電影現光明人性面

NHK是安撫人心、說故事的媒體高手。

 

在播出中韓共同幹譙日本的傷心新聞後,

在節目結尾再告訴大眾,

日本在東亞還是有朋友,

而且是在地震災難中,

挺身熱心捐款的好朋友,

台灣。

在中韓兩國都在指責日本殖民暴政與武力入侵的時候,

台灣拍攝的《KANO》電影中,

居然出現那個時代裡,

有光明人性面的日本人,

如教練近藤兵太郎與工程師八田與一

 

透過台灣人的電影,

日本知道他們的過去歷史,

沒有完全被東亞鄰居們否定。

 

在日本雅虎電影版面許多針對《KANO》評論,

都是說謝謝台灣

(也有人寫說另外那兩個國家,死也不可能拍出這種電影)。

複雜的東亞關係中,

台灣人拍攝的《KANO》,

意外在日本備受矚目。

 

不過,我想魏導在製作《KANO》時,並沒有媚日的打算。

 

他在《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中,

說出日本統治時期暴政的那面;

也在《KANO》這部電影中,

說出那時代也有光明的一面。

魏導在NHK的專訪中說,

我們台灣人的心胸寬大,

是因為我們歷經

荷蘭、清朝、日本、國民黨不同政權統治的苦難後,

正視與接受歷史,並決定繼續往前走。

期待魏導與其他導演,

能夠製作出更多正視台灣歷史的電影,

無論光明或黑暗。

==========================================================

我們台灣人的心胸寬大,

是因為我們歷經

荷蘭、清朝、日本、國民黨不同政權統治的苦難後,

正視與接受歷史,並決定繼續往前走。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