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假貨的馬雲如何幫台灣年輕人創業?

2015-02-02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52614

 

〈社論〉

賣假貨的馬雲如何幫台灣年輕人創業?

===============================

這幾年來,

台灣經濟停滯不前,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貧窮化,

年輕人成為世代、分配矛盾的犧牲品,

整個社會似乎失去了打拚的鬥志;

相形之下,

對岸的中國經濟迅猛成長,人民生活改善,充滿奮鬥的意志。

 

於是台灣社會瀰漫一種錯誤的觀念,

認為中國經濟比台灣發達,

中國人比台灣人富有,

中國是應許之地,

台灣則是失落、邊緣化的島國。

 

在失敗主義氛圍籠罩下,

馬政府把中國當成台灣經濟的解藥,

認定唯有向中國傾斜才是王道,

從ECFA到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

服貿、貨貿、自經區的推動,

都以達到向中國傾斜、連結為目的。

 

然而,

殘酷的現實打破了美麗謊言,

向中國傾斜弊大於利,

負面衝擊包括台灣產業漸被中國新興企業取代,

台灣市場淪為劣質中國商品的集散地;

即使有利的部分,

亦淪為中國賞賜台灣紅色商人的獎勵品,

專屬於兩岸買辦集團,

乃加劇了台灣政治的腐化、赤化與社會的矛盾,

使人民忍無可忍,

參與太陽花學運走上街頭,

更在九合一選舉否定了馬政府的傾中政策。

 

誠然,中國經濟走上開放路線後,

擁有大約三十年兩位數成長的好光景,

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果斐然。

 

然而,

如此的經濟奇蹟在二次大戰後其實屢見不鮮。

 

以亞洲而言,日本作為第一波的領頭雁,

與追隨其後的亞洲四小龍,

均在不同的階段創下同樣的經濟成就。

 

中國經濟的成功,並非特例,

但其讓人產生獨一無二的錯覺,

乃是具有十三億人口的優勢,

非亞洲四小龍數百萬到數千萬人口的小型經濟體所能及,

不論勞動力或消費人口,

都使中國具有成為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潛力。

 

而且,中國是專制國家,

得以國家之政策與資源投入產業發展、基礎建設,

形成經濟成長的強大動能。

 

不過,

若比較國民財富,以現有的成長速度,

中國要趕上台灣,恐怕仍遙不可及。

 

坦白說,中國比台灣富有,

也成了一般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所以日前來台參訪的中國知名企業家阿里巴巴馬雲、小米科技雷軍,

竟以救星自居,聲稱要幫助台灣年輕人創業。

 

諷刺的是,馬雲才剛豪情壯志對台灣喊話,

即遭到中國工商總局嚴厲指控,

阿里巴巴販售的商品逾六成是山寨貨,

造成在美國風光上市不久的阿里巴巴股價重挫,

馬雲的中國首富地位一夕之間拱手讓人。

 

其實,

阿里巴巴雖是一家私人企業,

卻是中國經濟具體而微的表徵,

揭開它的黑幕,

即是打開中國經濟的神秘面紗。

 

阿里巴巴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

主要作為網路購物的平台,

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普及性,

行銷網路遍及全中國,

具有一般百貨商場的實體通路未有之優勢與利基。

 

現代網路科技發達,如此公司的崛起,不足為奇,

但是阿里巴巴的成功,

卻不是資本主義自由市場下的產物,

它得以獨霸中國市場,

不是仰賴創新、行銷與管理,

而是得力於政治力的扶植。

 

從其股東結構看來,

除了創業之初的日本軟體銀行、美國雅虎,

最重要的是,

中國當權者及其第二代的太子黨透過政治權勢參股,

成為背後的門神。

 

這些政商關係

讓中國政府封鎖它的潛在競爭者進入中國市場,

像是美國網購大廠亞馬遜、eBay,與台灣的PChome等,

阿里巴巴乃得天獨厚享有十三億人的市場。

 

尤甚者,

中國不重視智慧財產權,仿冒的山寨貨猖獗,

品質低劣,安全堪慮,卻以低價席捲市場,

這是阿里巴巴的淘寶網上大多數是山寨貨,

得以用低價進行不對稱商戰的真相。

 

網路世界是平的、沒有疆界藩籬,是自由的、沒有箝制,

但在專制獨裁的中國,

網路世界是封閉、壓制的,

在這裡不可能產生真正的市場機制。

 

而阿里巴巴的壯大,

正是集政商掛鉤、國家權力干預市場、仿冒抄襲,

以及重量不重質觀念之大成。

 

試問,

當前中國手機崛起,電子商務普及,看似壯觀,

但哪一家企業的崛起,

不是靠著仿冒、抄襲、挖角、竊取商業機密?

 

台灣有些人把這樣的中國經濟當成學習的對象,

甚至台灣經濟的解藥,

我們只想問一句︰

賣假貨的馬雲如何幫台灣年輕人創業?

============================================

阿里巴巴的成功, 卻不是資本主義自由市場下的產物,

它得以獨霸中國市場, 不是仰賴創新、行銷與管理,

而是得力於政治力的扶植

==================================================

股東結構看來,

除了創業之初的日本軟體銀行、美國雅虎,

最重要的是,

中國當權者及其第二代的太子黨透過政治權勢參股,

成為背後的門神。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