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稱日本在南海問題上應將重點放在外交上

2015年10月28日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5/10/108050.html

  約瑟夫·奈(JOSEPH·NYE):

生於1937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很早就著手研究國際性相互依存關係的重要性,

提出了“軟實力”概念。

曾先後擔任美國助理國務卿,助理國防部長等職。

現為哈佛大學特別名譽教授。

 

美專家稱日本在南海問題上應將重點放在外交上

美專家稱日本在南海問題上應將重點放在外交上

美國知名國際政治學者約瑟夫·奈近日就南海問題接受共同社專訪。

他表示需要明確區分南海和東海。南海是個多邊問題,

日本的主要作用在外交上。

(共同社)

專訪:

美專家稱日本在南海問題上應將重點放在外交上

========================================

  【共同社10月28日電】

美國海軍宙斯盾驅逐艦在南海的南沙群島

進入中國主張為“領海”的人工島週邊12海里內航行,

南海局勢緊張升級。

 

曾在美國政府擔任各種要職的知日派國際政治學者

約瑟夫·奈在接受共同社專訪時表示,

此前通過安保法的日本應將重點放在外交努力而非軍事貢獻上。

 

  問:請您談談美國軍艦進入12海里內航行的背景原因?

  答:美國對南海的立場是十分明確。

美國對島礁的主權不持特定立場。

另外,這個海域是中國也簽署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上規定的開放的公海。

在用沙子和岩石堆積起來的地方不能建立起領土和領海。

因此我想講清楚一點,即使中國建造了人工島也不會成為新的領土。

  我們擁有“航行自由”,美國驅逐艦踐行了這一點。

其他海域也一樣。

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中國所說的“九段線”意味著什麼?

如果僅僅是主張那個海域在歷史上擁有利害關係可以理解,

但如果提出主權主張就存在問題。

屬於違反公約。

 

  問:為什麼選在這個時期?

  答:從上世紀90年代我在五角大樓任職時就開始和中國討論這個問題。

也就是中國在Mischief Reef(中文名:美濟礁)修建建築物的時候。

這次中國用沙土填埋島礁並主張擁有主權。

這一年多來美國一直表示無法同意。

 

  9月份的美中首腦會談時也提出了這個問題。

奧巴馬總統應該已向習近平主席提出警告,

為宣示該海域不是領海而是公海,航行遲早將付諸實施。

 

  問:美軍艦再進行航行的話不擔心緊張升級嗎?

  答:不會。

中國知道美國並非想發起戰爭。

另一方面,美國明確提出國際法的原則。

中國一直支持《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以必須遵守。

美國並沒有攻擊中國領海,並非挑釁行為。

中國建造的人工島附近的海域,

或是其他國家建起建築物的島礁附近海域航行的自由將繼續得到保障。

 

  問:中國遲早會讓步嗎?

  答:讓步與否,中國早晚必須做出判斷。

但凡是條約認可的海域哪裡都可以航行這一美國的立場不會改變。

  希望東盟(ASEAN)成員國和日本等近鄰國家

進一步認識到南海屬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管理。

 

另外,

東盟應繼續為制定行動準則以解決主權問題付出努力。

 

  問:日本通過了安保法,

今後在南海對美軍活動提供後方支援也將成為可能。

包括軍事層面在內,日本是否應該干預?

  答:希望明確區分南海和東海。

在東海,美國根據《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

對日作出了明確的法律承諾,因此日美必須緊密合作。

(奧巴馬)總統也確認了這一點。

 

  然而,南海是個多邊問題。

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管理。

日美在東海進行聯合演習展開合作,

但日本在南海問題上的主要作用在外交上。

  ××  ××

(完)

=======================================

 

============================================== 

日本將在12月16日舉行大選。

如果民調靠譜的話,首相野田佳彥(Yoshihiko Noda)

將被反對黨黨魁、前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取代。

若果真如此,

安倍晉三將成為日本過去6年來的第7位首相。

日本輿論正轉向右翼和民族主義色彩更濃的方向。

最近不僅安倍晉三參拜了有爭議的二戰紀念館靖國神社,

而且比他還要右傾的右翼政客們組建了新的政黨,

並奉行民族主義立場。

 

[ 相關 ]   日本右轉是虛弱之象 [ 約瑟夫•奈- 英國《金融時報》]

================================================

Joseph Nye是被公認的權威政治學者。

但他是否理解中國政治的底層文化,那是一個大問題。

同樣採季大仙的思維,必須善待中國。

這樣的一廂情願還站在一個假設:

一旦對中國友好,幫忙中國發展強盛,中國自然主動邁向文明。

換句話說,這基本假設的推論是:

針對無理取鬧,到處惹事生非的流氓,

只要善待,無賴的本質即可自動消失。

會這樣嗎?

Joseph Nye 大概從來還沒碰過真正的無賴吧!

 

[ 相關 ] 不要遏制中國,要和它合作

================================================

不要遏制中國,要和它合作?????

 

不要遏制中國,要和它合作 ?????

http://tw.myblog.yahoo.com/jkt921/article?mid=17130&prev=17136&next=17127

(Ajin 開口)

俺平生很怕的一件事,就是怕碰上大師說「是非難辨」的話: 不聽,心癢癢的;

聽了,卻難以嚥下。

真是糟很大的。

Joseph Nye是被公認的權威政治學者。

但他是否理解中國政治的底層文化,那是一個大問題。

同樣採季大仙的思維,必須善待中國。

這樣的一廂情願還站在一個假設:

一旦對中國友好,幫忙中國發展強盛,中國自然主動邁向文明。

換句話說,這基本假設的推論是:

針對無理取鬧,到處惹事生非的流氓,

只要善待,無賴的本質即可自動消失。

會這樣嗎?

Joseph Nye 大概從來還沒碰過真正的無賴吧!

所謂無賴就是漠視法規,不管他人權益,不斷向他人騷擾。

也因此,所有的無賴都必定是主動,

但無賴卻可以辯稱自己是被動,

這才是真正無賴。

那麼,以寬厚的情操善待無賴,固然偉大,

但這與飼老鼠咬布袋到底相差多少?

況且一旦發現假設錯誤,養虎為患已經造成了。

歐戰時,

當時全世界僅面對希特勒一個人在德國。

但如今的北京,相同的國族主義是有13億的人口。

不必等開戰,經濟殖民事實不但早在中國內地出現,

而且把爪牙都伸到非洲與中南美了,

如此現實竟然還出現Nye這樣的言論。

Nye 大概忘記了張伯倫與希特勒之間的友好關係

帶來英倫有史以來最大的外來轟炸,也把大英搞得差點垮掉。

的確蒸發不了中華的無賴本質,但姑息式地縱容,又解決了問題嗎?

不然,該怎樣防範才能確定:

善待不會造成養飼一隻殘暴野獸的成熟?

北京的角色,對山姆而言的確是

Catch 22 ,放屎放尿都會痛!

—————————————————————————————

http://cn.nytimes.com/article/opinion/2013/01/29/c29nye/zh-hk/

不要遏制中國,要和它合作

小約瑟夫·S·奈 2013年01月29日

上周,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以東海島嶼爭端為理由,

警告“中日兩國正在滑向戰爭邊緣”。

這個論斷或許有點過於杞人憂天,但是當前的緊張局勢,

為一些敦促實行“遏制”中國政策的美國分析家提供了支持。

近期訪問中國之時,我發現很多中國官員都認為,這樣的政策已經確立,

並且已經成為了奧巴馬政府“轉向”亞洲政策的核心目標。

這種想法讓我感到震驚。

“轉向戰略是個非常愚蠢的選擇,”國際關係學教授金燦榮公開表示。

他還說,“美國什麼都沒得到,只是惹惱了中國。中國是遏制不了的。”

遏制政策是為另一個時代設計的,美國現在並沒有尋求,

也不應當嘗試這種政策。

在冷戰的初始階段,遏制意味着對蘇聯進行經濟孤立,

同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樣的地區性聯盟則要制止蘇聯的軍事擴張。

後來,讓“遏制之父”喬治·F·凱南(George F. Kennan)感到懊惱的是,

這種觀點催生了“多米諾效應”理論,而後者促成了越南戰爭的升級。

冷戰時期的遏制政策指的是,幾乎不進行任何貿易,

也幾乎不進行任何社會聯繫。

然而,如今的中國絕非當時的蘇聯。

中國並不是在爭奪世界霸權(是嗎?)

而且美中之間不僅貿易額巨大,兩國還有大量學生和遊客的交流。

在克林頓政府任內,我1994年在國防部參與制定東亞戰略時,

我們拒絕採取遏制政策的原因有兩點。

如果我們把中國視為敵人,它將來必定就會成為敵人。

如果把中國當做朋友,就會為迎來更加和平的未來創造可能性(是嗎?)

我們設計了一個“融合但兩邊下注”(integrate but hedge)的策略,

有點類似於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的“信任但核實”(trust but verify)策略。

美國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並接受中國的商品和遊客。

但在1996年的一份聲明中卻重申,美日兩國戰後簽訂的安全條約,

是東亞地區穩定與繁榮的基礎。

克林頓總統還開始着手改善與印度的關係,以沖抵中國崛起的影響。

這個戰略贏得了跨黨派的支持。

喬治·W·布殊總統(George W. Bush)在加深與中國的經濟往來的同時,

持續改善與印度的關係。

他的副國務卿羅伯特·B·佐利克(Robert B. Zoellick)曾闡明,

美國將會接受中國的崛起,

並將它當做“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

奧巴馬面向亞洲的“再平衡”,涉及將海軍資源轉移到太平洋地區,

但也涉及貿易、人權和外交舉措。

作為奧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托馬斯·E·多尼隆(Thomas E. Donilon)去年11月說,

美中關係中“既有合作的元素,又有競爭的元素”。

亞洲不是鐵板一塊,亞洲內部的力量平衡應當成為我們戰略的關鍵。

日本、印度、越南,以及其他國家,不希望中國主導一切,

因而歡迎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

除非中國能夠成功地提升其“軟實力”,從而吸引盟友,

否則中國軍事和經濟“硬”實力的提升,可能就會讓鄰國出於忌憚集結在一起,

從而沖抵中國實力。

相當規模的美國軍事和經濟存在,能夠幫助維持亞洲的力量平衡,

塑造一個激勵中國開展合作的環境。

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之後,一些中國人錯誤地相信,

美國陷入了永久的衰落之中,而這提供了新的機遇。

這種想法的一個後果是,中國惡化了與日本、印度、韓國、越南、菲律賓的關係,

這一失誤印證了“只有中國才能遏制中國”的說法。

但美國朝向亞洲的再平衡,不應太過強勢。

我們不能忽視凱南對過度軍事化的警告,

應確保中國不會感覺自己受到包圍或面臨危險。

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能夠合作抗擊氣候變化、流行病、網絡恐怖主義,

以及核擴散,從而實現共同受益。

隨着中國越來越依賴中東的能源,我們應當對海事監管展開磋商,

確保船隻自由航行,並將中國包括在太平洋海軍演習中。

我們應當幫助中國開發國內的能源,如頁岩氣,

也應當鼓勵中國和日本重新啟動2008年的一項聯合勘探海底天然氣的計劃。

我們應當闡明,如果中國滿足一定的標準,

就能加入“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這是一項針對環太平洋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提議。

應對一個崛起的中國,遏制根本就不是一個合理的政策工具。

實力的意義就是能夠獲得想要的結果。

有時候,美國與別國合作時,比單純壓制別國時,實力更強。

————————————————————————————————–

小約瑟夫·S·奈(Joseph S. Nye Jr.)

是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教授

曾為五角大樓官員,其著作《總統領導及美國時代的創造》

(Presidential Leadership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American Era)即將出版。

—————————————————————————————————

哈佛大學 Harvard??

=======================================================

日本右轉是虛弱之象 [ 約瑟夫•奈- 英國《金融時報》]

—————————————————————————————————

身兼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顧問的政治分析家大衛.米勒

十八日撰文駁斥紐約時報日前一篇賣台救美國經濟的評論,

指出棄台主張是誤解了美國與亞洲的關係,同時違背美國的基本價值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研究員保羅.凱恩

本月十日在紐時發文提議,

美國應出賣台灣以換取中國一筆勾銷美國高達一兆四千億美元的債務。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顧問駁斥「棄台救美」論

>>>

http://www.nytimes.com/2011/11/11/opinion/to-save-our-economy-ditch-taiwan.html

PAUL V. KANE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

為拯救美國經濟,捨棄臺灣吧!

http://www.peopo.org/rousseau/trackbacks/94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