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污名化台灣”軍公教”上街遊行

03.09.2016

http://dw.com/p/1JvAv

尼爾(台北)

反污名化台灣”軍公教”上街遊行

=========================

台灣”軍公教”職業背景的相關團體

因不滿蔡英文政府年金制度改革過程,

以及被”污名化”為國家負債危機的包袱,

在9月3日軍人節走上街頭抗議。

Taiwan Präsidentin Tsai Ing-wen Soldaten Militär

(德國之聲中文網)

台灣蔡英文政府上任百日以來,許多問題紛紛擾擾,

使得蔡英文總統及林全內閣民調支持度不斷下滑,

其中爭議最大就是年金改革,

而9月3日以軍公教為主體的”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發起遊行,

讓新政府傷透腦筋。

 

蔡政府向軍公教喊話

蔡英文總統2日主持九三軍人節表揚大會時表示,

年金不改革,不論這一代還是下一代都會受到衝擊,

但絕對不會讓軍人被污名化或是被冷嘲熱諷。

 

行政院也向軍人喊話,

基於軍人任務具有特殊性等考量,

軍人退休年金與公教人員分開處理,意圖弱化軍人上凱道的意願;

行政院前幾天還宣布明年軍公教年終慰問金,

比照今年標準發放;另有教師工會年輕世代教師召開記者會,

支持年金改革,企圖干擾教師上凱道。

不過,軍公教走上街頭已經勢不可擋。

 

軍公教要尊嚴

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發言人吳斯懷也對政府的示好不以為然,

他說,台灣真是個有趣的社會,當了四十四年軍人,

九三軍人節第一次被國家社會如此重視。

 

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表示,

軍公教人員會走上街頭,是長期受到污名化的結果,

要反污名、要尊嚴,也希望年金不要有文革式、針對性的改,

不要造成軍公教與勞工的對立。

 

民進黨政府尊重多元意見

然而,軍公教九三遊行也染上政治,

傳言有政黨在背後支持、發錢鼓勵遊行、參加遊行會被秋後算帳等。

 

監督聯盟強調,此次遊行,完全由監督聯盟獨立發起與運作,

尤其對於政黨及政治人物的參與,

謹守不邀請、不拒絕、不上台的態度,

參加者不得攜帶任何有政黨之旗幟、標語,

不希望被抹黑、抹藍、抹紅。

 

總統府則表示,

台灣是民主社會,尊重各種多元聲音,

政府也希望在活動後,大家繼續坐下來,

共同改革台灣的年金制度。 行政院長林全說,

這是他們表達看法的權利,應該尊重。

 

國防部副部長李喜明表示,現役官兵不宜參與遊行,

但不會特別去追查。

 

年金帳戶岌岌可危

根據考試院公佈公務員退撫基金最新精算結果,

軍公教的年金帳戶將在15年內相繼破產,

軍人帳戶大限在2020年,教職員在2030年,公務員為2031年,

如果要維持未來50年財務平衡不破產,提撥率要提高3倍多,

因此年金制度非改不可。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則是呼籲軍公教在激情的遊行過後,

還是要理性地討論年金改革,

畢竟,年金議題最後還是要回到立法院來處理。

 

民進黨立委王榮璋表示,

遊行領袖要求信賴保護、不溯及既往,

但綜觀其他更先進民主國家,在面對年金改革議題時,

全都打破了這兩大原則。

 

現在來做,還能有漸進性改革,

太晚做,就會像希臘一樣弄得翻天覆地。

=========================================

 

 

[ 相關 ] 

中國的台灣政府”軍公教”上街遊行反污名化[ 德國之聲 ]

=======================================

 

 

=========================================

英國脫歐公投啟發台灣深化民主假象

2016-07-01 13:02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747753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

◎蘇穩中

 

自由開講》

 

英國脫歐公投啟發台灣深化民主

==========================

英國人民公投脫歐確定,首相卡麥隆請辭待命。

 

英國人決定脫歐除了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造成影響外,

最重要的成就是,

英國人讓世人看見一個老牌的民主國家

人民維護英國民族主義意識的決心。

 

這次英國人投票決心脫歐主因是

因為中亞難民大量湧入英國,

這些大量的難民造成英國各種國安問題,

 

困擾著英國人的全球化觀點,

種種爭議無解的國安議題也讓英國的兩大政黨

工黨與保守黨持續政治鬥爭,

有堅持民族優先也有堅持保持開放,鬥爭虛耗國力。

 

政治人物無法解決的重大公共議題

在民主國家通常交由人民作最後裁判定奪,

這次英國政府在美國與歐盟不讓離開的壓力下,

舉辦公投,最終透過民主程序讓人民的意見納入政府施政目標,

英國政府遵守民意決定脫離歐盟。

投決定脫歐顯示

英國人想要不被歐盟制約並維持完整的民族國家,

這對追求民主深化的台灣人民而言是重要的政治啟示

(圖片來源:AFP)

 

這次公投的文字敘述是

「英國是該維持為歐盟成員國,還是該脫離歐盟?」

選民有兩個選項,

「維持歐盟會員國」與「脫離歐盟」。

 

以這次公投經驗顯示,

任何一個公投案只要提案文字表述清楚易懂,

可以讓公民對某重大政策或法律案清楚明白並可以自由選擇,

就足以形成社會參與提供政府重要意見。

 

換句話說,公投精神在於政黨即使偏好某種立場,

政府還是會透過直接民權交付公民表決,

公民可以明白政府的立場而決定是否支持與反對政府,

也可以說,政府的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

不能當守門員阻擋公民決定重要政策,

這種主權在民精神在於和政府立場不同的公民

可以透過自由決定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顯然英國人民除了選擇生活方式是經貿與歐盟保持距離外,

在政治思考上,

也選擇英國的政治生活能維持更大的獨立自主性,

想逐漸擺脫歐盟控制,

英國長久以來在生活習慣、文化風格皆與歐陸有相當差異,

加上歐盟主導難民問題讓英國人的民族主義意識抬頭,

是英國決定脫歐的關鍵。

 

脫歐讓英國民族主義勝利,

但還是有不少英國年輕人感到失望。

 

根據出口民調,18-24歲選民當中,有3/4選擇留歐。

 

例如牛津人類學系畢業的雷納德(Jack Lennard)說:

「那些比我們老很多很多的人,不用面對後果,

還給了我們一個不想要的未來。」

一位推特網友說:

「上個世代擁有一切,包括免費教育、大筆退休金、社會流動,

卻投票剝奪我們這一代的未來。」

另一位網友在金融時報網站留言:

「年輕一代失去在另外27個國家生活、工作的權利。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失去了多少機會、友誼、婚姻和體驗。」

 

英國年輕人不滿,甚至充滿挫折,

對他們而言,在歐洲旅行、求學、就業的機會瞬間消失。

 

脫離歐盟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他們卻承受可能負面的後果。

 

何以不滿的原因,大體上有幾點,

第一個是,老人政治壟斷英國政治,

很多年輕人被排除參與政治。

 

第二,年輕人對歐盟的理解,

與年長一輩有明顯的世代差異,

這又對歐盟的想像有根本的差異。

不能公投

前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是脫歐派大將,

以英國可以將歐盟退款用做健保經費,

但已有人出來打臉,

脫歐對英國的利與弊還是未知數

(圖片來源:AP)

 

第三,英國雖是老牌民主國家,

這次年輕人的失落也看出政治參與仍不夠,

政治參與是公共利益討論,持續不斷的討論,

特別是世代間持續交流、討論切身議題於不遂,

這是政治參與。

 

但溝通機制不足,

比方社會中壯年世代與青年世代間對政治參與程度有別,

進而可能產生彼此間不信任感,

這又與經濟、資源分配有關。

 

從台灣角度看,

英國人脫歐公投是台灣人又一次對西方國家直接民主的認識,

雖然公投結果讓英國年輕人可能因政治參與有限而對脫歐發生焦慮,

但英國的直接民主仍不失完善,

特別是投票過程的公平公開方面。

 

在台灣,公投制度是否真正實踐「直接」民主

仍有待立法院對公投法相關條文謹慎的修正。

 

第二,相對英國,台灣世代間溝通機制也不足,

社會四五六年級與七八年級甚至九年級世代之間

對政治討論的沉默、隔離,

可能是台灣政治進步緩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然政治進步有很多原因,但世代間也有不信任感,

例如失業、低薪與居住正義是其中一環。

 

如果台灣將來再次實踐直接民主,

在議題部份,如果攸關世代正義,

那麼投票前,世代間彼此極需更充分具體的參與討論。

 

換句話說,

有關世代正義的議題要世代之間都能信服,

需要公民投票前先完備世代間政治參與機制。

 

朝野政黨應正視這次英國公投經驗,

接下來補公投法不足的部份。

 

最後,公投決定脫歐顯示

英國人想要不被歐盟制約並維持完整的民族國家,

這對追求民主深化的台灣人民而言是重要的政治啟示,

比如說這類啟示可化約為

台灣人民對中國的政治想像日益觀感不善,

因此形成的集體政治意識在政治行為上實行。

===================================================

台灣民主假象

台灣不能公投的民主假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