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為受困71年的台灣

2016-08-21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023883

(作者王美琇,專欄作家)

◎ 王美琇

 

星期專論》

 

蓄勢─為受困的台灣

=================

現實主義無法改變現實,只有政治的道德主義才能改變現實。

——社會學家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

 

里約奧運開幕儀式中,

全世界比我們小、連名字都沒聽過的國家,

都舉著自己的國旗進場,

只有台灣和難民隊伍舉著奧運會旗進場,

令人鬱卒和心痛。

 

台灣在世界上到底是以什麼樣貌存在?

我們究竟算是什麼?世界又是如何來看待我們?」

這個問題意識,又重新回到我的腦海。

 

台灣像國際「賤民」

派任德國大使的好友謝志偉說:

「我曾在德國的外交官網查詢,他們將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標記出來,

唯獨兩個國家很特別,分別是台灣和巴勒斯坦。

台灣的國家名稱被寫成China Taiwan,

後面的備註寫著『一個未被承認的國家』;

巴勒斯坦的備註則寫著『一個正在形成的國家』。」

台灣和巴勒斯坦的國家境況一目了然。

台灣是一個受困的不正常國家。

我們自認為是一個國家,卻不被世界多數國家承認是一個「國家」。

台灣是國家,台灣也是非國家。

The 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除了二十二個小國承認外,

世界上沒有人承認這個國家存在。

 

我們的正式國名已經被不斷修改為

——Chinese Taipei、China Taiwan等。

 

我們的國家像「賤民」般受盡國際的漠視、羞辱,

以及中國永無休止的霸凌和踐踏。

認知到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像個「賤民」,不見得是件壞事。

如同中研院研究員吳叡人的「賤民宣言」裡所說:

「賤民時刻承受的羞辱踐踏使他疼痛,疼痛卻使他保持清醒。

……這種疼痛而清醒的生存慾望,

是一種向無意義的殘酷現世要求意義、要求承認的慾望,

那是賤民追求『自由』的形式。」

因為疼痛而清醒,因為受困而必須奮戰到底,

是我們的抵抗意志,也是求生存的必要。

問題是,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來促成國家窘迫處境的改變?

我喜歡吳叡人在「賤民宣言」中所提的「蓄勢」二字,

雖然有些悲觀。

是的,就是「蓄勢」。為未來蓄勢,

為將來一定要促成的改變「蓄勢」。

 

為未來的改變蓄勢

班納迪克說:

「現實主義無法改變現實,只有政治的道德主義可以改變現實。」

回想太陽花學運,便能深切理解這句話的意義。

若非在地公民運動經年累月的「蓄勢」,

台灣社會不可能爆發奇蹟式的太陽花運動,

促成了政治現實的改變和扭轉國家命運。

所以,民間社會必須持續「蓄勢」下去。

班納迪克在叡人的書「受困的思想」中說:

「台灣要變成一個像樣的好國家不是烏托邦,

只是需要持續不斷的工作。」

我認為有幾方面或許我們可以進行「蓄勢」:

一、

說出真相且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中華民國」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假象,只能自我壯膽和自我麻痺,

完全走不出國際社會;「中華台北」更是自取其辱的國際笑話。

 

我們必須以「台灣」之名重新向國際的現實政治高牆不斷敲擊,

直到高牆倒塌為止。

 

巴勒斯坦做得到,台灣做不到嗎?

持續不斷說出國家真相,幫助更多國人的覺醒和行動,

讓公民社會的能量持續蘊積,直到成為社會的主流民意,

最後政治社群就必須向主流民意靠攏。

這就是一種為未來的「蓄勢」。

二、

把「台灣」意象極大化:這是形塑「我們是誰」的基樁工程。

從教育、文化到產業各層面,讓「台灣」成為民族靈魂的力量,

甚至國家品牌,從國內到國際,形成一種不容忽視的存在。

 

如同班納迪克期勉台灣人:

「一個適當的行動方式,是去創造一個堅實而不傲慢的自我認識,

並據以在知識和政治的世界中確立、伸張自我。」

三、

堅定推動民主深化:民主愈成熟,

台灣就愈有機會蛻變成為正常國家。

立法院可以促成許多重大的法案變革,

帶動民主深化和國家進步,立委諸公務必力拚到底。

人民期待蔡政府和民進黨的,絕對不是「謙卑、謙卑、再謙卑」,

而是要「改革、改革、再改革」。

 

四、

公民社會和天然獨持續壯大:繼續播種進步思想和公民意識,

讓公民社會與天然獨年輕世代更加成熟強壯,

這是改變台灣未來最重要的「蓄勢」工程。

 

台灣新國家站起來

如果依據國際現實政治理論,

台灣將永遠被美中兩大強權支配、霸凌和羞辱,

不但永無止境而且永無翻身的餘地。

 

但事實未必如此。

現實主義無法改變現實,只有政治的道德主義可以改變現實。」

 

只有政治的道德主義才會激發熱情,持續蓄積正向的能量,

滴水穿石般改變人心、凝聚意志,

最終以眾志成城之勢帶動起政治和社會的重大變革。

世界各國的民主進化歷史,都足以證實班的理論。

 

卡繆說:「正因為這條路受到阻礙,我們才要往這條路繼續前進。」

 

雖然未來路途可能艱辛漫長,但只要堅持下去、持續不斷「蓄勢」,

終有一天,我們一定會促成沛然莫之能禦的「大勢」,

帶來真正的改變。以「台灣」之名的「新國家」,

終將在世界舞台上重新站起來。

 

蓄勢——為未來蓄勢;

為將來一定要促成的改變蓄勢;為受困的台灣蓄勢。

 

是的,台灣,我們深愛的祖國和家園,為你,

千千萬萬遍;為你,千千萬萬遍。

======================================

 

 

 

=========================================

 

 

=========================================

中華台北蔡英文將出席巴拿馬運河擴建竣工儀式

2016-06-24

郭篤為 BBC中文網拉丁美洲事務特約記者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06/160623_panama_canal

 

蔡英文將出席巴拿馬運河擴建竣工儀式

===============================

62個國家的貴賓,其中包括台灣總統蔡英文,

星期天(6月26日)將在巴拿馬出席巴拿馬運河拓寬工程的竣工儀式。

 

中國的「中遠巴拿馬號」將是第一艘通過新船閘的貨輪。

 

巴拿馬外交部發言人莫妮卡‧德萊昂

回應BBC中文網有關北京是否將派代表出席儀式時稱:

「一位女總統將率數名部長出席。」

Image copyright Taiwan.gov Image caption

蔡英文將出席運河竣工儀式

 

巴拿馬前運河事務部長、前外長荷黑‧裏特

向BBC中文網表示,

他不認為兩岸領導人會共同出席竣工典禮。

 

但台灣新總統蔡英文決定率團出席。

 

有報道說,蔡英文可能會途徑美國。

 

1997年9月由裏特負責的「巴拿馬運河環球會議」

由於北京圍堵出席的李登輝總統,

最後僅有2位中美洲台灣建交國總統出席而黯然收場,

當年共向40國元首及國際組織負責人發出邀請。

 

5月中旬,

巴拿馬副總統兼外長伊莎貝爾‧德賽馬洛宣佈,

美國前總統卡特將親自出席。

 

卡特1977年在華府「美洲國家組織OAS」總部

與巴拿馬軍事執政者奧馬爾‧托裏霍斯Omar Torrijos將軍

簽署交還運河區主權條約。

 

但是卡特在6月初突然宣佈取消出席,

美方已宣佈由副總統夫人吉爾‧拜登率團與賀。

 

全民公投同意擴建

Image copyright BBC CHINESE

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經歷了7年工期與無數波折。

 

施工過程工潮不斷甚至出現船閘漏水,

承包商更索取超過簽約工程款100%的天價賠償。

 

1903年美國以炮艦外交支持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獨立,

換取將巴拿馬一切為二的運河區永久控管權,

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竣工通航。

 

1999年12月31日結束時運河區主權回歸,

包括「南方司令部」所屬運河區

超過20個三軍基地港口﹑雷達站、房舍及運河。

 

2016年6月26日包括第3套新船閘與河道拓寬後,

運河以新面目向全球航運界提供服務。

 

巴拿馬收復主權後於2006年10月26日

舉辦運河擴建全民公投,

結果以76.86%贊成21.76%反對及0.78%空白票通過。

 

當時預估動工後7至8年可以通航,

船隻經由新運河運載量可由每年3.5億公噸增至6億公噸。

 

2007年開始對設計方案及工程進行招標,

由西班牙Sacyr薩希爾營建商牽頭5家公司合組的

「GUPC Grupo Unidos por el Cana為為運河集團」得標,

其中包括上屆運河管理局行政長官阿雷曼家族經營的CUSA工程公司。

 

2009年簽約時,

兩座大型新船閘、土建及疏浚運河既有河道部分總造價為52.5億美元。

 

分別位於大西洋岸清水Agua Clara

與太平洋岸的可科裏Cocoli兩大超級船閘工程為重中之重,

造價31.18億美元。

 

「為運河集團GUPC」今年5月25日向運河委員會移交工程時,

工程總造價已由52.5億美元猛漲至80.3億美元。

 

薩希爾要求運河當局對船閘主體工程價格波動補償24.63億美元,

亦即造價將增加79%,達55.81億美元。

 

目前5宗大額索賠案已交付國際仲裁。

 

運河擴建工程最終數額成為舉國關注的謎題,啟用時仍無法確定。

 

擴建工程三度跳票

2009年首動工後正值金融海嘯,

薩希爾因西班牙房地產崩盤面臨資金短缺無以為繼窘境。

 

巴拿馬前總統裏卡多‧馬丁內利公開指責發出警告後,

西班牙政府介入全力協商並保證給予全力支援,

當時預訂在2014年10月竣工。

 

2013 年聖誕夜,

薩希爾以暫停10,000工人工作威脅停工,

要求補償物料波動損失。

 

2014年1月,

運河管理局行政長官荷黑‧吉哈諾面對罷工時宣稱:

「就算自 己捲起袖子拿起鏟子也要撐下去!」

並警告運河當局不排除在廢約後接手。

 

運河當局隨後同意及時發放工程費用協助承包商度過難關,

但簽約時做出2014年10 月竣工的承諾首度跳票。

 

馬丁內利總統在2014年2月工程停擺時,

公開指責2012年二月卸職的前運河管理局行政長官

阿爾伯托‧阿雷曼Alberto Alemán Zubieta

在2009年簽約前竟然對薩希爾的財務狀況毫無警覺,

要對世紀工程受阻負最大責任。

 

2015年6月,工人罷工要求加薪進度停滯,

同月竣工的保證二度跳票,並再度延至12月。

 

2016年3月,

巴拿馬副長外因卡皮耶宣佈6月26日將舉行竣工儀式,

23日正式邀請70國元首、國際組織負責人及航運界代表出席,

其中包括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蔡英文在內。

 

前總檢察長質疑天價索賠

巴拿馬首位華裔總審計長

鄭道華Jose Chen Barria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表示,

公共工程在不可抗拒情況下索賠有其法理基礎。

 

一般如此規模的大型工程可以預期10%到20%的調整,

但是西班牙薩希爾索取船閘部分超過100%的賠償和補償,

前所未聞。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對國際仲裁表示勝券在握,

卻又透露可以接受索賠數目50%上限,也就是10億美元。

 

鄭道華說:「巴拿馬根本就不該讓薩希爾承包運河拓寬工程。」

 

竣工儀式前10天,

巴拿馬反貪檢察官前往行政獨立的運河管理局,

調閱與工程合同相關文件及執行過程,

現今仍未宣佈下一步行動。

 

新運河經濟效益

已通航102年的巴拿馬運河目前每年通行約1.4萬艘船隻,

船隻預約繳費排班後,

通過太平洋與大西洋間80公里水道及三道船閘耗時18至20小時。

 

預計2016年會計年度的收入超過10億美元,

而隨「新運河極限型Neo Panamax」超大型船隻通行後的新運河,

2017年會計年預期可以增加4.0至4.5億美元收入。

 

人口360萬的巴拿馬公共債務高築,

截至2016年5月達214.15億美元,同比增加22.72億美元。

 

美國是運河的最大用戶,

佔總貨物量的80%,中國排名第二,智利緊接其後,台灣名列18位。

 

工程數據:

11,000人分屬40國籍參與工程,絕大多數為巴拿馬人。

開鑿移動土方總數450萬立方米。

使用鋼筋總數22萬公噸,約與艾斐爾鐵塔鋼材等量。

26日峻工儀式耗資400萬美元,

有20,000民眾在登記指紋資料並經安檢過濾後取得觀禮入場券,

1.1萬名警察將負責慶祝儀式治安。

=============================================================

Chinese Taipei Tsai Ing-w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