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與Chinese Taipei中國台北,台灣集中營75年

 

2019-05-26 06:00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291310

(作者著有《放眼國際: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http://hoonting.blogspot.tw/)

◎ 雲程

Decoding the China-Taiwan relationshipCNN

華人的民進黨中華民國台灣(不是國家)

美國反對用ROC代表台灣人民

華獨的陽謀 :

中國難民台灣人民權利無國家地位的ROC確立國家地位

中華民國就地合法,主權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蔡英文執政三年打爛台灣一手好牌

中華民國薩爾瓦多斷交,蔡英文總統記者會。

 

自由廣場》

TECRO與Chinese Taipei

====================

五月二十五日,外交部宣布

將「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CNAA,簡稱北協),

從一個沒有主詞的組織,改為具有以台灣為主體的機構

「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CUSA)

 

外交部中文網站雖公告此消息,

美國在台協會」(AIT)則至週六尚無訊息。

 

一九七九年,美國對中國的「政府承認」,

從「共和」(Republic of)移轉到

「人民共和」(People’s Republic of)。

 

美國除為此制訂〈台灣關係法〉外,

 

雙方還討論出隱晦的非官方白手套架

—除在各自首都設置AITCCNAA做為總部外,

另在對方首府建立派駐機構:AIT/TaipeiCCNAA/U.S.A.。

 

一九九四年,國務院參議院發表〈台灣政策檢討聲明〉,

確認前述白手套架構改名。

 

實際上,不僅機構功能被鬆綁,連機構的「上下關係」也被明顯翻轉:

美國方面名稱維持不變,實質運作卻改以台北為主;

「CCNAA/U.S.A.」改名為「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

並帶領各城市的TECO機構一起打拚;

但「CCNAA」本身,則反成為「TECRO的總部」。

 

經此一改,派駐機關更接近於總領事館或實質大使館的地位,

雙方總部被虛級化。

 

AIT與CCNAA是日本前例的進化版:

一九七二年台日斷交後,雙方建立

「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與「亞東關係協會」(亞協),

「交流協會/台北」與「亞協/東京」。

 

二○一七年日本改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台灣則改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都將主詞台灣正式納入。

 

二○一二年,CCNAA與亞協改隸外交部,逐漸摻入官方色彩,

惟前者直屬外交部,後者雖維持人民團體外觀,

人員已由外交部官僚兼任。

 

事情似乎樂觀,但仍遺留大哉問。

 

台灣戰後對外關係,從最初以中華民國為名,

變成雜亂無章的旅行社、某中心等。

 

經二十多年整理收束,現粗略分為兩大類—做為駐各國機構,

稱為TECO(其中對美日TECRO英國TRO

還有部分稱使節團等);對國際組織方面,則一律為中華台北

 

即便如WTO正式稱謂為台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

官方簡稱仍為Chinese Taipei

 

為何如此?

 

除少數高層外,恐怕多數外交官連問「為什麼」的勇氣都沒有。

 

順便說一下,前次使用CUSA名稱的組織

美援運用委員會」(Council for the U.S. Aides)

掛在行政院下的美國組織

 

它透過經合會、經建會,變身為如今的國發會

曾是行政院長必定兼任主委的重要組織。

 

有這段經歷,不由得讓人佩服國務院官僚的功力。

====================================================

====================================================

[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CUSA),台灣集中營75年,新疆維吾爾族集中營 ]

 

前次使用CUSA名稱的組織

美援運用委員會」(Council for the U.S. Aides)

掛在行政院下的美國組織

 

它透過經合會、經建會,變身為如今的國發會

曾是行政院長必定兼任主委的重要組織。

 

有這段經歷,不由得讓人佩服國務院官僚的功力。

 

[ 相關 ]   2019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與Chinese Taipei[雲程]

=====================================================

[    海峽中線,  中國內戰不必拖台灣下水                  ]

《台灣守望》總編輯寇謐將(J. Michael Cole)《全球台灣簡報》

Global Taiwan Brief)中指出:

海峽中線,為1954年時任美軍第十三航空特遣隊(Air Task Force 13)

指揮官戴維斯將軍(Gen. Benjamin O. Davis Jr.)的創見;

曾經擔任民航局長的孫兆良將軍,

2011年在「中華民國航空史研究會」的演講中說明:

海峽中線並非用以限制國軍,而是用來規範駐台美軍。

中線為美軍所界定,是否曾與兩岸協調?

從1958年的九二台海戰役、1965年的東引、東山及烏坵三次海戰,

與空軍的平潭、澄海、金門、溫州灣、馬祖及一一三等多次空戰;

時間在1954年劃設以後、地點於海峽中線以西,

在當時政府與美國具有正式的外交關係,

且尚有美軍顧問團駐台的情況下,如中線業經美國協調,

或兩岸具有共識或默契,前述的海空戰役,怎會發生?

學界普遍認為中國對台進行法律戰,著眼於

《反分裂國家法》、《武裝衝突法》及《懲治戰爭犯罪》;

但從解放軍近年來的舉措發現,中國是從美國強調

「航行自由」與「飛越自由」的《國際海洋法》下手。

 [ 相關 ] 

 2019解放軍穿越海峽中線打法律戰?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呂禮詩]

=======================================================

博歹徼(詐賭)

宋氏王朝在台灣

=======================================================

Appeasement policy 姑息主義,

綏(安撫)的手段,促使靖(局勢安定)

 

美國內部的中共同路人

=================================================

克赤海峽 (Kerch Strait),Sea of Azov

———————————————————————————-

Will Taiwan Be the First Domino to Fall to China?

=================================================

2018貿易戰,中國政局與台海局勢,

三國+1

2018年8月27日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80827/kato-trade-war/zh-hant/?utm_source=top10-in-article&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web

加藤嘉一(Yoshikazu Kato)是日本作家、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中文專著有《我所發現的美國》、 《愛國賊》、《中國的邏輯》等。

「三國+1」是加藤嘉一在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專欄,

記錄他對日本、中國、美國三個國家及其互動的觀察與思考。

 

加藤嘉一

6月,北京,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左起三)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

6月,北京,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左起三)

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

 Andy Wong/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貿易戰、中國政局與台海局勢

======================

「以美中貿易戰為契機,對於習近平體制的不滿正在高漲,

導致一些人正在試圖復權,」

8月上旬,日本著名證券公司一位駐香港的金融家對我這樣說。

 

他長年觀察中國政治和經濟,

並為投資中國市場的日本金融機構和人士

提供關於中國政治經濟與市場走向的信息和分析。

「畢竟是北戴河會議的時期,

我們更關注美中貿易戰會不會破壞中共政治的基本穩定。」

 

上週,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自從美中四輪談判失敗以來,

第一次率領代表團訪美進行磋商,

卻似乎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或進展

8月23日,第二輪貿易戰開始,

美方按原計劃針對相當於16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25%的關稅,

當日中方也針對美方產品採取了同等規模的反制措施。

美方還在考慮針對另外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

並為此召開聽證會,聽取美國企業與行業組織的意見。

 

中國政府的立場似乎是堅定的。

在我看來,其代表性的言論如下:

商務部於7月10日發表的聲明裡主張:

「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

今年3月份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中國國際電視台專訪時指出:

「以強硬對強硬,看誰能堅持到最後,我們將奉陪到底」。

 

中國官方在探索通過談判化解摩擦的同時始終堅持自己立場,

並指責美國一貫實行「霸權主義」與「霸凌主義」來樹敵與遏制對方。

「以美國一以貫之的邏輯,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

理所當然地成了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最大挑戰者,」

人民日報》8月10日的文章寫道。

「中國無意改變美國,也不想取代美國;

美國無法左右中國,更不可能阻止中國的發展。」

 

已經發生了的美中貿易戰走向何方,尚不明朗,前景不容樂觀。

如今關注中國市場的日本投資家們關注並擔憂的主要問題,

除了雙方如何制定出口戰略,尋找軟著陸的辦法以外,

更具體地說,對習近平體制不滿的勢力會不會趁機反擊。

 

如今,在貿易戰持續發酵的背景下,中國國內的民粹主義日益蔓延,

如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提出的「中國已超越美國」等言論

容易使大眾輿論變得自傲,

在此氛圍下民眾會要求政府在對美貿易談判中不要做出任何妥協,

而務必打贏。而這其實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在我周圍,包括政府官員、北大校友、90後等,

也有主張此刻中國應該冷靜下來,謹慎、低調處理對美貿易摩擦,

趁機從倒逼改革的思路出發促進中國的結構改革和對外開放的。

 

然而,根據我對社群媒體的觀察,

以及跟政府官員、知識分子、普通老百姓的一些交流,

主張黨政府堅決不要向美國妥協,

通過打贏對美貿易戰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聲音似乎更大、

更多。

 

不少人甚至認為,

川普執政下的美國給中國的崛起帶來了歷史性的戰略機遇,

而打贏貿易戰是抓住這一機遇的必要條件。

 

從中也不難發現,

他們還是從「百年恥辱」的受害者意識出發看待當前形勢的。

 

至於習近平體制是否因對美貿易戰而遭遇弱化,還有待觀察。

8月上旬,我在北京試圖尋找一些答案。

上述日本金融家還提到了最近廣為流傳的謠言,

即對美貿易談判崩塌導致分管經濟的劉鶴在體制內成為被指責的對象,

並導致習近平的處境變得尷尬。

 

但中國外交部一名幹部回應我的問題時說,

「劉鶴副總理得到了習近平主席充分的信任,他是沒問題的。

但對美貿易戰陷入今天的局面,他們倆肯定也有不小壓力。」

另外一名國家領導人的親屬、革命後代則指出,

「貿易戰從短期看對經濟下行形成壓力,但長遠看對中國有利。

反腐鬥爭告了一段落的今天,人心惶惶,

中國此刻需要提高社會的凝聚力,對美打貿易戰可以起這個作用。」

上海洋山集裝箱港。

上海洋山集裝箱港。

Chinatopix, via Associated Press

 

在我看來,綜合國力明顯處於劣勢的中方敢對美打貿易戰,

跟習近平就任以來大力提倡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必須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等主張,

以及中國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所形成的氛圍密不可分。

 

我2003年至2012年在北京求學生活,倘若是胡溫時期,

我個人難以想像中國像今天一樣應戰美國,

還公開表達「不怕打」、「奉陪到底」等言語。

 

中共高層敢打貿易戰背後的戰略考慮,

首先需要從「中國夢」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討論。

 

中方公開認為川普執政下的美國正在試圖通過發起貿易戰

來遏制中國成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甚至超過美國的超級大國。

 

在中方看來,

「中國製造2025」無疑是振興本國製造業、

發展高科技和軍事能力的國家戰略,美方的警惕和反對,

正是遏制中國崛起戰略的體現。

除此以外,

在我看來還有三點因素使得中方主觀認為可以打貿易戰:

一,

國際輿論。在川普政權忽視甚至侵蝕全球化、自由貿易、多邊主義、

國際規則等,從而失去公信力,導致西方陣營陷入分裂的情勢下,

中方認為國際輿論可以站在中方一側,

甚至可以扮演「白色騎士」(white knight)的角色。

二,

國內體量。中共高層認為,基於龐大的人口規模和巨大的市場體量,

足以把對美貿易戰打下去,何況國內不少民眾也從「愛國」的角度

支持黨和政府這麼做。

三,

美國國內的反川普勢力。中共高層大概看到了,

美國存在不少質疑甚至反對川普政權對華政策的勢力,

包括貿易組織與在中國大量投資的跨國企業。

他們雖然認為美方應該向中方施壓,

敦促改變其扭曲市場公平性的產業政策,尊重知識產權和開放市場,

但並不認同打貿易戰的做法,因為短期來講,對他們也沒什麼好處。

 

中方認為可以拉攏和團結這些美國國內的勢力,

把主導權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個人則預測,中方會繼續向國際社會和輿論宣傳

「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是美方首先挑起的」、

「美國挑動貿易爭端的做法缺乏合法性和正當性」

(7月30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

同英國外交大臣杭特主持第九次中英戰略對話後一起見記者時表示),

雖然也有向美方暗示讓步的可能性,但只要美方不改變現有的政策,

就不會做出妥協,堅持「不怕打」、「奉陪到底」的態勢。

 

其實,日本曾經也經歷過對美貿易戰。

日本前外務審議官、1985~1987年作為課長負責日美經濟關係的

田中均(Hitoshi Tanaka)

7月在日本一家財經媒體《Diamond Online》的專欄

回顧當年的情景寫到,

「1980年代後期,佔美國貿易赤字約50%的日本一直面臨

來自美方的壓力和威脅。

可是,在多數情況下,在美方發起制裁措施之前,

日美雙方經過艱難但積極的談判達成共識,

美方終究也沒有對日採取加徵關稅等制裁措施。」他解釋,

「那個時候,日美之間總共達成了26項協議,

其中多數是日方承諾開放本國市場的措施,

但也有日本主動限制對美出口的。

由於日本的安全依賴於美國,

我們始終沒有針對美國的制裁採取反制措施的想法。」

 

田中均於今年6月份跟我分享過負責對美貿易談判期間的場景,

他有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為負責外務的官員,

當年我的總的思路是利用來自美國的外壓迫使日本國內保守的行業

和市場進一步開放,趁機把國家利益最大化。」

1987年4月13日《時代》週刊的封面。

1987年4月13日《時代》週刊的封面。

 

前述那位中國外交部幹部則對我表示,

「當下對美貿易戰,確實沒有找到出口戰略。

但最好的途徑還是倒逼改革,用來自美國的壓力推動國內改革」,

這與田中均的思路基本一致。

不過,這位中國外交官進一步提出,

「當時的日本主動限制出口來應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

中國可以參考,不過,就與美國的實力對比而言,

與當年的日本相比,今天的中國還是(跟美國)更加平等,

所以,中國主動妥協的空間比當年的日本小」。

 

8月下旬,我跟日本經濟產業省負責對美關係的官員討論美中貿易戰,

他與我分享了對現狀和前景的觀察,

「我們認為當前的美中貿易戰的嚴峻程度超過當年的日美貿易摩擦」,

並解釋說,

「回顧當年的日美,其對立局面激化到一定的程度時美方的國防部

從維護日美安保關係穩定性的角度對USTR(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商務部、國務院施壓,停止繼續打下去。

但今天的美中恰好相反,

美國的軍方考慮到知識產權、網路間諜等問題支持USTR、商務部、

國務院等保持對華強硬的態度。」

 

平心而論,約30年前對美貿易摩擦,

因「廣場協議」的簽署而加劇的匯率波動等的確影響了日本經濟的命運

——泡沫崩潰及後來所謂「失落的二十年」,

但正如這位經產省官員解釋的,

當年的貿易摩擦沒有影響到日美之間以安保為最核心的同盟關係,

不可否認,

它也保證了迄今為止日本作為主權國家的基本穩定和繁榮。

 

 

此時此刻,我個人圍繞美中貿易戰的前景最為擔心的問題是,

它會否牽連台灣問題。

 

本月,台灣總統蔡英文訪問中南美洲的行程超越以往的簡單過境,

先後在洛杉磯和休士頓停留,並參與多項活動。

 

可見,川普陣營已經開始運用台灣牌。

 

倘若川普陣營採取進一步措施,

為了逼迫中方在經貿問題上妥協而把台灣問題作為一個籌碼,

比如,向中方暗示打算派遣負責國家安全的總統顧問

約翰・博爾頓(John R. Bolton)訪問台灣,

或根據《台灣旅行法》大力推進美台之間的議員互訪等,

中方會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收拾局面呢?

 

「關鍵還是它會否波及安全問題,」上述經濟產業省官員這樣說道。

「我估計,貿易戰不會停留在貿易領域本身,而會持續延燒下去。

假如在兩年後的選舉中獲勝,

美中貿易戰也會在川普第二任期內繼續發生下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