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難揭穿政府謊言

2014-10-17  12:03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breakingnews/1133640

◎杜宇

(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船難揭穿政府謊言

================

在國慶日當天,

我國耗費15億元經費下水才2年的2,700噸國家級海研5號,

竟然遭遇船難,不僅整艘研究船及船上精密儀器設備快速沉沒,

重要研究計畫停擺,

更造成2死25人輕重傷的慘劇。

在國慶日當天,我國耗費15億元經費下水才2年的2,700噸國家級海研5號遭遇船難。不僅整艘研究船及船上精密儀器設備快速沉沒,重要研究計畫停擺,更造成2死25人輕重傷的慘劇。(記者湯佳玲攝)

在國慶日當天,

我國耗費15億元經費下水才2年的2,700噸國家級海研5號遭遇船難。

不僅整艘研究船及船上精密儀器設備快速沉沒,

重要研究計畫停擺,更造成2死25人輕重傷的慘劇。

(記者湯佳玲攝)

 

一艘肩負國家海洋科技與新能源探勘等重責大任的研究船,

竟然因為要節省人事費用而將船上最重要,

最瞭解該船機械操作性能與海況的船長、輪機長、機組人員等

重要幹部全部外包,

由於招標的關係承包的機構及人員

經常更換難以固定很難招募到好的人才。

 

此種作法與國內其它海洋試驗船

如水試一號、海研1號等採專人負責作法不同,

對此主管部門有必要對外說清楚講明白,

不能以一句參考日本作法輕鬆帶過,

行政院更應該針對海洋總體發展戰略以及海洋研究船人事制度,

進行全面檢討避免類似船難再度發生,

阻礙了台灣海洋科技的發展。

 

廣大的海洋成為人類未來能源、資源、糧食的寶庫,

為此全球正掀起新一波的海洋開發以及「藍色」圈地運動。

 

而台灣得天獨厚位處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

自古以來台灣以其優越的戰略地位,

可惜歷任國家領導人均缺乏對海洋的正確認知與作為,

不懂發揮台灣的地理優勢。

 

雖然陳水扁與馬英九在總統大選時

分別提出「海洋立國」與「海洋興國」的主張,

並承諾會翻轉陸權支配思維,

讓台灣成為海陸文明薈萃之地,

不過事後證明都只是選舉時為爭取特定族群選票的策略。

 

政府投入海洋科技經費相當有限,

看不到具體的規畫與成果,

台灣海洋經濟成長緩慢,祖先留下寶貴的海洋資產並未能發揚光大,

國人對海洋的認知普遍匱乏,

使得台灣迄今只能稱為「海島」而不是「海洋」國家。

 

原本屬陸權思維的中國領導人,

為配合國際趨勢近年來除了積極推動海上絲路大戰略外,

也正在興建可移動式「養魚工船」,

並選定於南沙群島中的美濟礁為該養魚工船的首個試驗點,

目標朝向發展深遠海漁業生產和伸張海權,

也擠壓了台灣向外的發展空間,

而身為亞洲貿易鏈重要一環的台灣該如何應對避免被邊緣化,

卻未受到政府重視。

 

台灣曾在海洋漁業(包括水產養殖)擁有相當傲人的成績,

若能將養殖科技結合多島嶼特性推動「海洋養殖」工程是可以有一番作為,

較口頭宣示釣魚台是我們的要來的有意義。

 

可惜這些年來水產界在偏誤的政策領導以及學閥派系的壟斷下,

導致人才流失,研發動能漸失,

不僅漁業產量與規模大不如前,在國際科研場合也少受重視。

 

尤其現行漁業部門主管官員思維仍侷限在狹隘的陸上與沿岸養殖,

缺乏海洋的胸襟與視野,讓台灣空有豐富的水產養殖技術與經驗,

卻未能將該技術與廣大的海洋與領土宣示做縝密結合,

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希望海研5號研究人員的犧牲能喚起馬政府對海洋發展的重視,

重新檢視海洋發展策略,

別再空談誤國!

=========================================================

台灣海洋研究船沉沒 兩死24傷

 

嚴思祺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海研五號」研究船在澎湖龍門外海發生船難

救難人員救起船上45人,其中2人急救不治。

 

台灣海洋研究船沉沒 兩死24傷

=========================

 

「海研五號」研究船在澎湖龍門外海發生船難,

救難人員救起船上45人,其中2人急救不治。

 

台灣環保署表示,

「海研五號」執行環保署委托台灣海洋大學進行

「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劃」,

研究空氣污染物在海洋傳輸狀況,以評估對台灣海洋生態影響。

 

「海研五號」計劃前往澎湖、馬祖、彭佳嶼

進行一系列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及數據搜集,

預定出航3次,這是第一次出航。

 

此次出航,由中研院、海洋大學、陽明大學、雲林科技大學、

成功大學、台灣檢驗科技、國研院台洪中心所組成之探測團隊共21人,

另外還有海洋中心6人,船員18人,一共45人。

 

「海研五號」9日從台南安平出發,原定航向馬祖附近海域,

進行8天探測作業,但行駛到澎湖附近海域因海況不佳而返航,

10日下午行經澎湖龍門外海遭遇風浪,

船隻失去動力,右舷觸礁進水,立刻發出求救訊號。

 

國家搜救指揮中心、海軍和海巡署接獲報告後,

派出直升機、軍艦和巡防艇前往救援,

但風浪太大,搜救十分困難,艦艇一度無法靠近,

直升機也無法吊掛救人。

 

但是,救難人員仍然奮力執行海空聯合搶救,險像環生。

 

入夜之後,「海研五號」沉沒,船上的人跳海逃生。

 

根據海巡署人員描述,船難現場都是人影載浮載沉呼救,

救難人員為了救人甚至不顧風浪冒險跳下海。

 

海軍艦艇以燈光照射外,

空軍也調來C130運輸機投放照明彈,協助海面上的搜救行動。

 

救難過程中,一度傳出8人失蹤待援,

所幸在11日凌晨找到所有落海失蹤者。

 

船上45人都被救起,但有 2人不幸罹難,另有24人受傷。

 

中研院研究員許世傑以及海洋中心研究員林怡君,

送到澎湖三軍總醫院前即已無生命跡象,急救後仍不治。

 

調查報告2周出爐

針對這起台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研究船事故,

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表示,

江宜樺院長指示交通部成立緊急應變小組處理因應,

並專案處理事故調查。

 

至於「海研五號」是否可能有漏油,造成海洋污染問題,

江宜樺也指示環保署持續監控,做好萬全凖備,避免污染事件發生。

 

「海研五號」前年8月啟用,全船由台灣自行製造,

船身造價高達新台幣14.6億元,是台灣最先進、最大的海洋研究船。

 

「海研五號」船長72.6公尺、寬15.4公尺,

總重2700噸,

續航力1萬3000多浬,耐浪性達8級風浪,

可於東北季風期間持續執行任務,

延長1年海上作業時間至250天。

 

交通部航港局表示,船難當時的天候與海像,

都是「海研五號」所能承受範圍。

 

航港局表示,「海研五號」海事調查報告將在2周內出爐,

厘清究竟是先失去動力或先觸礁。

 

科技部長張善政表示,

科技部將責成海洋研究中心全力配合檢調及交通部調查,

查明沉船原因。

 

張善政指出,

「海研五號」出航時符合天候標凖,

但10日中午過後海像比預期惡化才返航,

 

未料發生意外,但究竟是操作不良等人為因素,

或機械故障造成,科技部靜待調查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