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台灣歷史

星期專論/還原台灣歷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l/31/today-p2.htm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長陳登欽日前指出,

現今教科書及學校校史敘述,

刻意跳過明治、大正、昭和的日本時代年號,

把當時與台灣沒有連結的「民國」強拉進來,

以「民國」、「民前」取而代之,

他要求以日本年號還原日本時代歷史。

教育部官員以事涉「敏感」為由,沒有回應。

日本時代紀年被全盤抹煞

所謂「敏感」云云,

其實只是反映主管官員至今不敢誠實面對台灣歷史

受到政治力意識形態壓迫扭曲,

台灣歷史到今天仍有待還原:

日本時代(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紀年被全盤抹煞,

二二八事件經六十多年仍真相不白,

陳文成等冤錯假案未能得雪,

凡此都凸顯台灣尚未實現的轉型正義。

竄改歷史的現象充斥台灣社會。

台大醫院新舊院區間的人行地下道手扶梯兩側,

台北市政府掛了若干歷史景物照片,

讓行人經過,從浮光掠影中,可以看到昔日台北風采。

人行道所穿越的是,

日本時代沿台北城所建「東三線路」,

一百年前殖民政府撤除台北城而沿線興築大道,

其人行道及安全島因花木扶疏而有「東方小巴黎」之稱。

這一地帶,

日本時代的建築林立,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

台北州廳(監察院)及台北醫院(台大醫院)

至今特色猶存,彌足珍貴。

透過景物照片看歷史,是具體生動的方式。

然而,中山常德地下道這些照片,

旁白一律把日本時代的紀年改成「民國」,

既未附註公元,

且把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前的年份,強指為「民前」。

按這樣的旁白,

台北重要的現代化建設及建築物,

如台北火車站、帝國大學(台灣大學)、

明治橋(中山橋)、總督府(總統府)、

台北測候所(中央氣象局),

乃至於第一高等女學校(北一女)、

第一中學(建中),彷彿都建立於民國時代。

從而,

照片說明不但沒有忠實描繪景物的時空背景,

無助市民了解台北的發展,

甚至還有意地竄改,錯亂了台灣歷史。

這種照片說明,

所凸顯的是戰後當權者的心態:

台灣曾被日本「佔據」,當時的歷史不應承認,

必須以中華民國為正朔,

從紀年開始,加以模糊、掩飾或竟竄改。

離譜的是,

歪曲歷史的做法,即使到了民主時代,

仍屬現在進行式。

台灣歷史 自應以台灣為主

歷史屬於人民及土地,

台灣歷史自應以台灣為主;

不站在台灣這一土地及人民角度書寫,

不合事實,最終都要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日本時代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

記錄及敘述當時的人事時地物,理應忠於事實;

如為方便今人了解,

所做更動宜以加括弧或註解為之,

不能竄改、扭曲或閹割。

把日本時代歷史一律改成「民國」或「民前」,

容或符合拿破崙所說:

「歷史就是一整套的謊言互相圓謊。」

然而,

圓謊之間,不免左支右絀,破綻百出:

台灣的存在,遠早於中華民國;

而日本時代的人事時地物,

常與「民國」毫不相干。

戰後長期執政的中國國民黨

近年對於被稱「外來政權」極為感冒,

但如此竄改歷史,是以「中國化」手段,

把一切有關台灣的史實及史觀,

都從中國角度強行主導調整,

斬除台灣主體性,

實為外來政權「去台灣化」的一貫手法。

去台灣化的遺毒 仍到處可見

去台灣化的遺毒,今天仍到處可見。

執台灣銀行界牛耳的台灣銀行,

在它的官方網站指稱:

「本行係臺灣光復後政府設立的第一家銀行,

成立於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二十日。」

然而,

人們只要從位於台北市重慶南路

台銀總行廳舍的文藝復興式典雅建築,

不必是歷史學者,

也可以看出台銀這一「成立沿革」只說出一部分事實,

誤導公眾。

事實上,

成立於一八九九年(明治三十二年)的台灣銀行,

日本時代除了發行官方通貨台灣銀行券,

遠在一九二四年(大正十三年)

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的年代,

它就已經於上海建造台銀大樓。

台銀現今如此敘述行史,背離史實,

閹割了本身將近五十年歷史,

讓真正的「百年老店」蒙羞;

理應講求信譽及傳統的銀行業,

如此自我作踐,令人匪夷所思。

銀行業龍頭如此,

幾家日本時代成立的老銀行也不遑多讓。

與台銀同一年創立的第一銀行,

自稱「創立於民國前十三年」

(指其前身「臺灣貯蓄銀行」),

雖沒有讓行史無端蒸發,

卻把八竿子打不到的「民前」扯進來。

同樣地,

彰化銀行自稱「本行創設於民國前七年」,

華南銀行宣稱「本行創設於民國八年」,

都抹煞了成立於日本時代的事實及傳統,

令人不敢恭維。

不論對日本時代功過評價如何,

不容否認,

它是台灣邁向現代化建設的開始。

連結全台灣的鐵公路,包括鄉間的私營小火車,

建設高雄、基隆港,普設電信郵局等交通通信網路,

嘉南大圳、日月潭發電所等農工基礎建設,

外加人口、土地、林野普查,

守時、衛生、紀律、法治等

現代生活觀念建設,

甚至首次投票選舉地方議員。

台灣的「多桑世代」普受基本教育,

許多國民小學有百年校史;

高雄中學、建國中學等有「紅樓」建築的校史,

也達九十或百年以上。

對於這段屬於台灣的歷史,

戰後當權者總以負面處理,不惜扭曲竄改,

未能以台灣為主,平實對待,

以致連最基本的日本時代年號到今天還難見天日。

羅馬時代的西賽羅(Marcus Tullius Cicero)曾說:

一個人若不知出生以前的事,一輩子是童稚。」

外來政權居心就是如此:

讓台灣人民在被扭曲的歷史中永遠長不大,

最有利統治。

然而,有如林肯所呼籲:

同胞們!我們不能逃避歷史。」

不論創造或了解歷史,台灣人民都再也不能逃避。

(作者盧世祥,資深新聞工作者)

—————————————————————————————————————-

[流亡的中國人台北政權 台澎 意圖竊取台澎主權 ]

歪曲歷史的做法,即使到了民主時代

 仍屬現在進行式

所凸顯的是戰後當權者的心態:

台灣曾被日本「佔據」,

當時的歷史不應承認,

必須以中華民國為正朔,

從紀年開始,

加以模糊、掩飾或竟竄改。

———->

[檢驗民主的細節 戳破台灣民主法治假象]

——————————-

[人權兩公約]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

[台灣人太平洋戰爭戰後失落的六十五年]

台灣人前輩用生命血汗

參與了世界歷史的發展,

但在流亡政權的教育誤導及媒體壟斷下,

台灣後輩

對於這場戰爭的認知卻相對疏遠,

讓與台灣無關的

「七七事變」成為戰爭的主流話題,

如此結果豈不令人遺憾!

—-

台灣人的太平洋戰爭[傑希,作者為醫師]

———————————-相關——————————————————–

讓中華民國從台澎獨立[田台仁]

宜縣將提案 日治歷史教科書採日本年號

————————————————————————————————–

台灣內部對於日本人的兩極看法

台灣內部

對於日本人的兩極看法

http://www.twtimes.com.tw/html/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51106

施正鋒

日前,鄰國日本發生強烈的地震,

迄今已有一萬多人證實罹難。

人飢己飢、人溺己溺,

對於同樣是海島國家的台灣而言,

那麼多寶貴的生命在霎那間被大自然奪去,

特別是九二一災難的悲劇記憶猶新,

我們應該是感同身受才對。

然而,

立委黃昭順的辦公室主任趙某竟然在網上幸災樂禍,

而基隆也傳出有高中生口出惡言。

這可以說是國民黨政府的仇日教育成功

不過,我們也可以推測,

這背後互許也有相當成分的族群差異存在。

對於本省人而言,尤其是受過日本教育者,

普遍會對於日本人有好感,

特別是奉公守法的精神。

另外,近年來,

大家重新面對半世紀日本統治的功與過,

大體肯定日本人帶來的現代化,

包括教育、衛生、以及基本建設,

特別是這些努力如何奠定日後經濟發展的基礎。

另外,

老一輩的邀請日治時代的小學老師

來台參加同學會的消息時有所聞,

當然也是感恩於先生的有教無類。

坦承而言,長輩所描寫的日本時代,

幾乎是一個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香格里拉境界,

有別於學校所教導的負面呈現,

包含無禮、歧視、甚至於殘暴。

這絕對是選擇性的記憶,畢竟,

一九一五年的譙吧年事件

(或稱西來庵事件)是久遠的事情;

而一九三○年的霧社事件,

即使有數千名賽德克族原住民喪生,

除了偶而看到二十元銅幣上的莫那魯道肖像,

讓人有一些異國情調的遐想,

真正會想要費心了解的人,恐怕也不多了。

對於本省人而言,

不管是集體記憶、還是失憶,

與其說集體經驗是烙在基因上面,

倒不如說是透過家庭的教育,代代相傳。

蔣介石政權在戰後移入,

以軍事實施高壓統治,

加上將百萬軍民安置軍公教單位

讓原本懷有高度期待的本省人

頓時產生強烈的相對剝奪感,

原先興高采烈歡迎的祖國王師

在幻滅中淪為外來政權

相對之下,

殖民統治只剩下美好的回憶。

當對同胞的評價飛速下跌到遠不如異族

這種發展雖是造化弄人,卻未必是歷史所必然。

其實,除了留學日本的社會菁英,

大多數台灣人在戰前所接觸的日本人,

並非日本社會的縮影,而是有相當的選擇性,

特別是來自鹿兒島的薩摩藩人士。

在明治維新時期,

日本政府為了安撫異議的英雄人物西鄉隆盛,

在一八七四年派遣胞弟西鄉從道

率軍攻打台灣的原住民,也就是牡丹社事件。

在馬關條約後,中國將台灣割讓日本,

海軍上將樺山資紀向伊藤博文

積極爭取擔任第一任台灣總督,也是出身鹿兒島。

日後,不少薩摩藩人來台灣建設,

據說是要一洗西南戰爭(電影「末代武士」所描寫)後的「逆賊」之恥。

薩摩藩在一六○九年征服中國的藩屬琉球,

進而在一八七一年納入鹿兒島縣,

沖繩人無奈地變成日本人。

在牡丹社事件中,五十四名日本船員因誤解而被砍頭,

主要是沖繩宮古島民。

在日本時代,不少低階警察、官員、或是教師

來自沖繩,譬如在霧社事件中的日本警察。

夾在日本人與臺灣人之間,

沖繩人本身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

身分應該是相當尷尬。

在一三○年後,排灣族以「愛與和平」為名,

前往沖繩尋求和解,彼此已經沒有怨恨。

對於自認為是在台灣的中國人而言,

南京大屠殺的記憶猶新,國仇家恨,

如果不是受害者、或是其後代,別人無權要求寬恕。

然而,對於二二八事件,

政府的一貫立場是往前看,似乎是有兩套作法。

在積極追求與中國共產黨握手言歡的今天,

難道國民黨政府不能想辦法

帶頭與日本進行歷史和解?

(作者為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

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

國民黨政府的仇日教育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