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輪替,終結前政府的金融服務業遺害???

2016-10-20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43538

 

社論》

 

終結前政府對金融服務業的遺害

========================

 

行政院昨天公布了新任金管會主委的接任人選,

將由前財政部政次李瑞倉接替丁克華所留的職缺,

前任主委短短四個月任期即因兆豐案受累下台,

在如此社會氛圍下上火線,

新主委絕對要以強化金融服務業的監督、管理、檢查為要務;

但是社會同時也期待:新人新政的金管會與政府財經單位,

更要具有宏觀的視野與抱負,加勁推動金融改革,

協助金融業成為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的尖兵。

 

根據國發會的資料,去年(二○一五)我國整體服務業

占GDP的比重六十二.八%,

平均就業人數已達六六○.九萬人,

占總就業人數的五十九%,

顯示服務業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體,

也是創造就業的主要來源。

 

但若進一步了解,台灣這些年服務業受雇人數的成長,

主要增加在例如餐飲等業別,

金融業占服務業的比率卻從二○○一年的十四.

一%逐年下滑到去年的九.九%。

 

而從主計總處的調查看來,不容諱言,

金融服務業平均收入較豐,

是住宿餐飲業的一倍,這說明金融政策若因改革不力,

導致金融業整體受雇人數呈現這樣的現象,

將不利於吸收高階人才,也無助於整體薪資的上升。

 

金融服務業與人民的關係如此,而金融業壯大,

同時也是形成產業投資環境改善的重要環節,

過去多年來,金管會信誓旦旦要鬆綁或調整不合時宜的法規,

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金融制度,但從上述結果論來說,

成效竟事與願違。

 

新政府五月上台至今,理當要洞悉問題所在,

改以積極的作為來檢討法令與促進創新,

鼓勵對金融業投資、擴大產值,提振金融人才的就業機會,

必然有助於提高整體薪資水準、從而刺激消費與經濟成長。

 

面對金融業的困境,無法迴避一個問題,

即台灣自從加入WTO後,已對外資開放本國市場,

目前外資金融機構在台灣實際上已取得國民待遇,

本國金融機構在本土市場上早已在打國際盃。

 

但以去年國銀獲利平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

僅十.五八%來檢視,不但較前年(二○一四)十一.六五%衰退,

與亞洲前一百大銀行平均ROE約十四%比較,

更拉大了與國際水準的距離。

 

本國金融機構家數過多、規模過小,形成惡性競爭,

獲利能力不足的情況,新政府必須正視,思考並採取有效對策。

 

談到前政府對金融服務業的遺害,

就不能不提幾乎被搞到半死的證券業。

 

攤開數據就知道,財政部自二○一二年四月

提出開徵證所稅方案後,股市成交量即明顯萎縮、陷入低迷,

即使之後金管會亡羊補牢,

陸續祭出包括擴大當日沖銷、放寬漲跌幅到十%、

取消個人個股融資融券限額等專案,

希望揚升股市,但股市量能始終無法恢復到

證所稅開徵前的水準。

 

再以隔壁的中國做對照,

二○一五到二○一六年

上海、深圳與香港交易所的量能均較二○一四年顯著成長,

反觀台灣股市卻表現疲軟,意味著台股大戶已紛紛出走。

 

根據央行統計,金融帳已連續二十四季淨流出,

合計高達新台幣八.七兆,創下史上最長淨流出紀錄。

 

此一實證說明,合理的租稅制度可以促進經濟活動,

增加人民財富,落實租稅正義;

但不合宜的租稅制度卻會扼殺經濟發展、抑制市場動能。

 

因此,如何全盤規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租稅制度,

讓大戶與資金回流台股,股市交易恢復活力,

政府真正能課到的稅收增加,企業股價上升,

投資大眾財富增加,創造一個三贏的局面,

新政府的財經團隊要有更切合實際的頭腦。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

 

這個國家被一群「笨蛋」帶領到今天,

需要重新收拾、脫胎換骨,

因此在新任金管會主委即將上任的時間點,

林全內閣要糾集所屬,務必加油了。

=====================================

金融帳已連續二十四季淨流出,

合計高達新台幣八.七兆,

=======================================

蔡英文執政五個月支持率跌破四成

——————————————————————-

財政部海外資產辦公室主任

兆豐銀行

====================================

 

[ 相關

政黨輪替,終結前政府的金融服務業遺害???

=====================================

我駐巴拿馬大使館的館產,

並非登記在政府名下,而是在兆豐銀行。

國有銀行的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購入大使館。

 

二○○六年,中國商銀吸收合併交通銀行

同時更名為兆豐銀行,大使館的產權隨同轉移。

 

兆豐銀在巴拿馬成立二間進行不動產投資及出租業務的子公司

巴拿馬國泰倉庫公司」與「Ramlett Finance Holding Inc.」,

大使館館產就登記其名下。

 

[ 相關

外交部駐巴拿馬使館 竟掛兆豐銀名下[ ]

======================================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形容為「雪崩式」下墜,

且表示「非常罕見」。

 

警訊是,基本盤動搖了。

 

蔡英文會不會在一、二年內就追上

馬英九五年才淪為「九趴」的紀錄?

 

蔡政府的困境,真的換了內閣就解套?

問題不在林全,在蔡英文自己。

蔡英文任用新黨出身的林全,然後由一群「老藍男」組閣,

正是要向中國拋媚眼。

 

李大維、陳添枝、馮世寬、丁克華、張小月、高碩泰、

許虞哲、朱敬一…;

固然其中不乏林全的「政大幫」,

但重要的是,

這些不折不扣藍丁丁就是對中國的「保證書」,

表示絕不會走綠營路線。

 

這才是蔡英文苦心孤詣所在。

 

蔡英文的「維持現狀」,

其實就是排除綠營路線的政治用語;

寄望以實際排出的藍軍解「九二」、「一中」的將軍棋。

 

不僅內閣中不能有深綠,甚至連資政、國策顧問也寧願闕如;

一旦聘任資政、國策顧問,非「大老」不可,大老哪有不綠?

 

「白旗」因而染綠,就壞了一盤棋。

 

這也可以解釋黨慶不邀歷屆黨主席

甚至袖手不問「扁案」。

 

皆是為了向中共示好。

[ 相關中國的台灣當局蔡英文的牌理[ 金恒煒 ]

=========================================

外交部駐巴拿馬使館 竟掛兆豐銀名下

2016-10-21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043885

我駐巴拿馬使館 竟掛兆豐銀名下

========================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

政府在海外館產的產權爭議再添一件。

僑界人士指出,我駐巴拿馬大使館的館產,

並非登記在政府名下,而是在兆豐銀行

 

外交部對此僅說,為維護國家利益,

外交部向來依照不同時空環境採取最適當方式,

妥適辦理我位於境外的不動產。

 

但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認為,外交部應該「好好盤點」,

「到底還有多少類似情形」。

我駐巴拿馬大使館位於巴拿馬市的Torre Banistmo大樓內,但產權卻登記在兆豐銀行名下。(翻攝自Google地圖)

我駐巴拿馬大使館位於巴拿馬市的Torre Banistmo大樓內,

但產權卻登記在兆豐銀行名下。

(翻攝自Google地圖)

 
立委促外交部好好盤點

繼我駐日代表處產權爭議與在韓國的國產遭占等問題,

我在巴拿馬的館產也出現歸屬紛亂的情形。

涉外人士指出,

一九八九年當時執政的李登輝政府拓展「務實外交」,

巴拿馬雖與台灣有邦交,但北京也積極爭取交往,

高層當時考量,若用政府名義購買我駐巴拿馬大使館館產,

一旦邦交丕變,恐會發生財產「被繼承」的問題。

 

最後拍板決定由當時還是屬於國有銀行的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購入大使館。

 

二○○六年,中國商銀吸收合併交通銀行

同時更名為兆豐銀行,大使館的產權隨同轉移。

 

兆豐銀在巴拿馬成立二間進行不動產投資及出租業務的子公司

巴拿馬國泰倉庫公司」與「Ramlett Finance Holding Inc.」,

大使館館產就登記其名下。

 
兆豐銀非百分百公股銀行

涉外人士表示,

政府原先透過國有銀行購入財產,

交由政府使用,本無不妥。

 

然而現在的兆豐銀行不再是百分之百的公股銀行,

加上是上市公司,有逕自處分財產的權利,

大使館的產權歸屬也因此引發疑慮。

外交部對此僅表示,

會妥適辦理我位於境外的不動產登記相關事宜,

務求確保及維護產權。

 
外交部:會妥適辦理

但羅致政認為,

先前外交部說海外財產占用的情形,僅有韓國一案,

如今又冒出巴拿馬大使館,呼籲外交部「好好盤點」,

查清楚到底還有多少類似情形。

 

對此現象,羅致政分析,

館處財產當然應登記在我方政府的名下,

但台灣不是一個正常國家,尤其在非邦交國,

不僅不具有外交特權待遇,時常也無法用政府名義購入財產,

需要透過個案協商的方式,多元管道處理。

 

至於邦交國部分,羅致政則說,

我在邦交國向來有「儘量不買館處」的原則。

 

因為一旦發生「轉換外交承認」的情形,就會有財產繼承問題。

 

例如日本光華寮、駐韓國大使館等歷史案例,

在日韓轉與中國建交後,原屬我國的財產便由中國繼承。

 

且斷交常常來得很突然,甚至沒有時間讓我方處理財產。

 

為了確保財產穩定性,我在邦交國多以租賃的方式使用館處。

 

涉外人士建議,時代背景已經不同,

繼續掛在兆豐銀名下「的確不恰當」。

 

應將館產轉移到政府可掌握的團體或組織名義下,

以確保在可掌控的範圍。

===================================

國有銀行的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購入大使館。

 

二○○六年,中國商銀吸收合併交通銀行

同時更名為兆豐銀行,大使館的產權隨同轉移。

 

兆豐銀在巴拿馬成立二間進行不動產投資及出租業務的子公司

巴拿馬國泰倉庫公司」與「Ramlett Finance Holding Inc.」,

大使館館產就登記其名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