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程:台灣新世代與歷史的對話

百年路程:

台灣新世代與歷史的對話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1/07/110703_xinhai_taiwan_youth.shtml

更新時間 2011年7月3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9:23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年」,

也是台灣所講的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

台灣新世代有什麼感想?

台灣政府在今年花了很大的精神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

為的是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

先前曾經採訪過負責安排活動的官員們,

他們表示重點就是要以新的方式

來呈現百年前的「革命先烈」

為創立民主共和所作的犧牲和奉獻。

例如台灣政府拍攝了一系列的宣傳短片,

嘗試將林覺民、秋瑾等被清廷處決的革命黨人

和現代年輕人的生活聯繫在一起。

在政壇藍綠對峙情況還是相當嚴重的台灣,

反應自然是鼓掌喝彩與噓聲指責皆有。

這次有機會在倫敦採訪了

兩位台灣叫做「七年級生」

(民國70年後出生)的研究所學生李欣潔和莊冠群。

雖然不能感受百年前的人是什麼感覺,

但是她們覺得這一系列的活動,

讓人們想起了20、30年前的日子。

李、莊都表示她們小時候曾經經過那段戒嚴時期,

但是後來的八年級生、九年級生

可能就沒有什麼記憶了。

而今年的活動,

可以讓年輕一點的人們知道台灣是如何

從那個不自由的時期走到了今天,

從而珍惜現在。

研修博物館管理的李、莊兩位同學還注意到,

過去被拿來當作教科書內容的文獻史料,

今年是以新的角度來呈現給大眾。

去年在台灣見到了林覺民的訣別書,

想起曾經被迫背誦「意映卿卿如晤……..」的《與妻訣別書》。

當時很難去了解林覺民留書時的心境,

後來才了解這是一篇集愛情、親情、國家、時代的文章。

台灣的宣傳短片將之形容為「百年前年輕人的夢」,

同一原則到了現在就是年輕人如何讓自己的夢想成真。

台灣官員曾經向我表示,

今年不止是紀念「先賢先烈」、更要展現當年革命黨人的價值觀。

只不過,

如何讓如今新世代的年輕人與百年前的革命黨人

做精神上的對話?

這看起來恐怕是件不容易的事。

———————————————————————————–

相關内容

 

相關内容

——————————————————————————————————

[檢驗民主的細節   戳破灣民主法治假象]

雖然不能感受百年前的人是什麼感覺,

但是她們覺得這一系列的活動,

讓人們想起了20、30年前的日子。

 

李、莊都表示

她們小時候曾經經過那段戒嚴時期,

後來的八年級生、九年級生

可能就沒有什麼記憶了。

而今年的活動,

可以讓年輕一點的人們知道台灣是如何

從那個不自由的時期走到了今天

從而珍惜現在

——>

—————————————————-

[流亡的中國人台北政權 意圖竊取台澎主權]

在政壇藍綠對峙情況還是相當嚴重的台灣,

反應自然是鼓掌喝彩與噓聲指責皆有。

只不過,

如何讓如今新世代的年輕人與百年前的革命黨人

做精神上的對話?

這看起來恐怕是件不容易的事。

———————————————————–

民國借殼 虛擬一百

 

民國借殼

虛擬一百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15/today-o5.htm

◎ 李中志

就像台灣各大城小鎮不計成本,

競相以跨年煙火秀展示虛擬的繁華,

政治人物突然也愛上網路上虛擬的群眾。

但就在馬英九總統新年新希望,

興沖沖地加入臉書族沒幾天,

李家同教授教訓年輕人說「成功的人不會看臉書」。

當然,

李教授應該不是衝著馬總統來的,

但這小新聞倒讓筆者想起了去年五月初,

研究民族主義的大師安德森訪台,

演講時他形容兩岸慶祝建國的作法

「就像年輕人終日在電腦前凝視自己的臉書」,

最後他還丟了這麼一個問題,

「如果我是台灣人,我會問為什麼要慶祝?」

安德森不愧是一代宗師,

恰到好處地點出「民國一百」在台灣本質上的尷尬。

如何慶祝「民國一百」,

還真是傷透了許多人的腦筋。

連司掌解釋國家歷史最高權威的國史館,

竟也要透過網路票選的「民國百人」,

來填補「民國一百」的內容,

結果依照虛擬世界裡的市場邏輯,

選了些消滅中華民國有大功勞的知名「共匪」來,

弄到群情激憤,

只好摘下館長的烏紗帽以息眾怒。

既然動輒得咎,

最安全的慶祝法就是放放煙火打迷糊仗,

讓年輕人high一下;但億萬元眨眼燒完後,

除了YouTube多了許多影像,

繼續比賽誰被點擊的多外,

這個國家的認同到底在哪理?

這個國家如何在統獨之間走下去?

不就是安德森的妙喻嗎?

就像年輕人在臉書上自戀一個虛擬的自我,

下了網卻仍是一個打最低工資還助學貸款,

不知明天在哪裡的失落青年。

其實「民國一百」的紛爭

來自這個「一○○魔數」,

它無可避免地讓人栽回歷史的泥沼,

但再怎麼合理化這「一○○魔數」,

還是雞同鴨講,還是四、六分帳:

前四十年中國,後六十年台灣,

基本上無解。

 

(作者為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