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香港之間的「繁簡矛盾」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hong_kong_review/2016/02/160224_monitoring_simp_trad

李翰文 BBC國際媒體觀察部

 

分析:

中國與香港之間的「繁簡矛盾」

==========================

簡體中文在香港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

引發了對北京擴大在當地影響力的擔憂。

 

許多香港居民擔心這可能會令香港的特徵消失無影無蹤。

 

繁簡之爭

中國最早在1956年開始推行簡體中文

簡化了原先複雜的筆畫,令書寫中文簡單化,

而且也被說成是提高中國識字率的主要原因。

 

但是當時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

繼續使用又稱為整體中文的繁體中文,

另外使用繁體中文的地方

包括了台灣和幾乎所有的華人僑居地。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給了中國。

 

推廣使用簡體中文的人士認為,

使用簡體中文有助於學習中文,並且說,

簡體中文「比較實用」。

 

但是反對者說,繁體中文比較「正統」,

並且可以讓使用者與中文的根源更好地聯繫在一起。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看得懂繁體中文,

再看古典文學和推行簡體中文之前所出版的書籍時

就不會那麼吃力。

 

教育的建議

香港的企業通常以簡體中文來吸引中國旅客,

但是這種做法卻也招來了本地居民的批評。

 

2015年12月,

香港政府建議學生在學會了繁體中文之後學習簡體中文,

目的是

「擴大的學生的閱讀面,還可加強內地與海外各地的溝通」。

 

但是反對派說,

沒必要特別緻力於學習簡體中文,

而且認為政府可能是打算完全取消在學校教授繁體中文的課程。

 

香港《蘋果日報》

在2月14日引述中國導演馮小剛的說法,

稱許多簡體中文是「不合理的簡化」,

而負責香港教育的官員則是在「對抗這股浪潮」。

 

社交媒體辯論

最近幾年繁簡兩派的爭論越來越政治化,

例如英國時裝設計師、知名球星貝克漢姆的妻子

維多利亞宣佈要到香港訪問,

卻在Instagram上成為熱門話題。

 

維多利亞·貝克漢姆以簡體中文和英文

在Instagram上宣佈2月14日到香港。

 

但是有網民留言說,

「貝克漢姆太太,如果你要到香港做生意,請用繁體中文!」、

「要是你繼續使用不文明的簡體中文,我就不會買你的產品」。

 

繁簡之爭原本就是網民們在推特Twitter上的熱門話題,

在香港無線電視台突然在2月22日

開始在普通話新聞中搭配簡體中文字幕之後,

這場議論更為熱烈。

 

在上述的節目播出之後,

主管廣播電視業務的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就收到了一萬多則投訴。

 

推特上有網民形容無線電視台的做法

已經成為港府「盲從」北京政策的部分措施。

 

「無需大驚小怪」

中國的官方媒體也加入了這場繁簡之爭,

呼籲港人不要將此議題「政治化」。

 

《人民日報》在2月23日刊載文章說,

「把繁簡強分優劣甚至當作身份標籤,只能說太過淺薄無知。」

 

《環球時報》則是發表評論說,

「兩岸三地的交流角度而言,

內地學生認讀繁體字和港澳台的學生認讀簡體字,都有必要,

完全無需大驚小怪。」

 

不過有些中國網民堅持

使用簡體中文的風潮已經是「無法阻擋」。

 

例如網民閩都傳人在環球網發表的評論下留言說,

「推行普通話和簡體字是大勢所趨,港台固步自封,

必被歷史的車輪碾得粉碎。」

=================================================

中國在1956年開始推行簡體中文

 

 

==================================================

 

 

 

[ 相關 ]   全中文授課的美國公立學校[紐約時報]

==================================================

[ 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合法性, 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國際合法性 ]

 

習近平的美國之旅, 就是尋找其國際合法性之旅。

—————————–

濫用金元外交揮霍國庫以構建政權的國際合法性

正面臨國際國內合法性的責難。

————————————–

有一種幻覺叫中南海幻覺

身處中南海權力核心, 最高權力者需要什麼,

身邊的人就會提供什麼, 中央權力似乎無所不能,

中國力量似乎可以無處不在,

這種幻覺使當權者易生狂妄之念

 

 [ 相關 ]   習近平訪美與國際合法性問題[BBC]

====================================================

中國中南海幻覺狂妄之念

 

============================================

[ 中國共產黨正構建與西方中心的世界觀並行的敘事 ]

 

在英國議會發表的演講中,

習近平稱贊他的東道國在13世紀就建立了議會,

但隨後表示,

在比那早3300年的時候,

中國已建立了一個“以民為本”、

實行他所說的法治的國家。

 

盡管他所指的那個皇帝只存在於神話中。

 

中國想告訴全世界,它的時代正在到來

 

[ 相關 ] 

 “中國敘事”挑戰西方價值觀[英國《金融時報》]

===============================================

全中文授課的美國公立學校

2014年11月03日

http://cn.tmagazine.com/education/20141103/t03educlede/zh-hant/

海外教育JANE A. PETERSON

在英華學院的社會研究課上,學生為中文地理詞彙繪製圖案。

在英華學院的社會研究課上,學生為中文地理詞彙繪製圖案。

Jane Peterson

 

全中文授課的美國公立學校

========================

明尼阿波利斯

——位於明尼阿波利斯東北部中產社區的英華學院 (Yinghua Academy),

是美國第一所公立中文浸入式特許學校。

 

每到工作日的早上,

這所學校周圍都環繞着由橘黃色校車和私家車構成的車流,

它們來自明尼蘇達州的 75個郵政區。

 

上午8點45分的鈴聲一響,

從幼兒園到八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就會衝進色彩鮮艷的教室,

迫不及待地參加「早會」——用漢語普通話自由交談。

 

與此同時,

還有兩個年級的學生在體育館裡排成五條筆直的隊伍,

跳中式健美操。

 

學生們穿着整潔的藍色校服,

充滿熱情地數着每一個動作——「六、七、八、九、十。」

9點15分,數學、閱讀、社會研究、歷史、科學等科目的正式授課時間到了,

校園裡變得平靜有序。

教師以漢語授課,他們頻繁提出問題,

引得學生們紛紛舉手。

 

似乎沒有誰隨意開口。

「我們把東西方的傳統融合在了一起,」

試圖在東方的紀律性和西方的趣味性之間

找到平衡的教務主任連鷺役(Luyi Lien)解釋。

 

連鷺役在2006年幫助創辦了英華,

最初只有76名學生和四名教師。

 

隨着學生人數的不斷增長,學校進行了擴建。

新增部分於今年秋天投入運營,學校的師生容量翻了一番。

英華目前有660名學生,均通過抽籤獲得在這裡就讀的機會,學費全免。

英華預計,到2021年,學校將滿負荷運轉,在校生將達到800人。

英華學院的教務主任帶領學生做中式早操。

英華學院的教務主任帶領學生做中式早操。

Jane Peterson

 

學生與教師的比例是10比1。

78%的老師有高等學歷,其中很多人畢業於美國的大學,

還有三位獲得了博士學位。

 

包括由中國教育部下屬的國家漢辦支付薪酬的兩名教師在內,

所有教務人員都在美國接受了培訓。

 

美國本土的常規中小學校總共開設了175項中文浸入式課程,

僅本學年就新增了18項。

 

然而,全中文浸入式學校只有少數幾所,

英華就是其中之一。

 

浸入式課程的授課語言既有英文又有中文,

但在英華,四年級及以下所有學科的授課語言都是中文,

進入五至八年級,才會切換到半英文半中文的教學模式。

 

連鷺役表示,

全中文浸入式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對中華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漢語技能也更好一些,尤其是在閱讀和寫作方面。

 

「我們的目標是,

生讀到八年級時要能真正諳熟兩門語言,

接近母語水平,」她說。

英華學院的教師對學生表示祝賀。

英華學院的教師對學生表示祝賀。

Jane Peterson

 

在英華學院,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充滿緊張感。

就在學前班的加餐時間之前,

那位只說漢語的教師把一個橙色的塑料盤子舉到半空中,

立即有28隻小手揮舞了起來。

 

她朝一個女孩指了一下,後者正確無誤地答出了「橙色」,

接着便衝到附近的水池洗手。

 

僅僅幾分鐘之內,所有學生都辨認出了一種顏色,

高興地打開了餐點的包裝。

一個5歲的學生用英語問道,

「你能把這個打開嗎?」老師用中文回答,

「幫忙打開?」收到提示,那個孩子重複了老師的話,

隨後用漢語說了聲「謝謝」。

 

「英華堪稱佼佼者,」

身為母親的哈蒂·邦茲(Hattie Bonds)說。

邦茲的兩個孩子都在這所學校就讀,

她本人曾是明尼阿波利斯地區公立學校的助理學監。

 

「我兒子剛上了一星期的學前班,

回家後就能教3歲的那個用中文從1數到10了,」她回憶道。

「高目標是和好成績聯繫在一起的。」

在明尼蘇達州的標準化考試中,

英華考生的成績至少與其他公立學校的考生相仿,甚至還更好一些,

儘管他們直到7歲才開始上英文課。

 

在明尼蘇達州的多元標準評估(Multiple Measure Rating)體系中,

英華已經連續三年躋身該州所有公立學校的前15%之列。

 

(其中包括關注率[Focus Rate]的排名,

它所衡量的是這所學校在縮小較高和較低社會經濟階層成績差異方面取得的成效。)

 

英華學院執行院長蘇珊·伯格(Susan Berg)認為,

主要原因在於學生的家庭環境。

 

為孩子選擇浸入式教育的家長通常受過良好的教育,

並且高度認同該校的教學目標,包括晚上的家庭作業。

 

該校學生尤為突出的數學成績,

部分得益於《新加坡數學》(Singapore Math)課程及其應用題八步解題法。

還有一個因素是,受過中文教育的老師

能比他們的美國同行更快地通曉教材。

 

以漢語表達的數學用語也更清晰明了。

 

舉例來說,

與「triangle」相對應的「三角形」,意味着有三條邊。

 

此外,從1到100,

中國人只用10個基本數字就能構成其他數字;

舉例來說,71寫作「七十一」。

 

「這個數字體系使用起來很簡便,」

每周都要額外上一堂大學數學課的七年級生瑪麗·麥克唐納(Mary McDonald)說,

「它更快捷,也更有條理。」

 

此外有研究表明,較早接受浸入式教育有助於增進孩子的認知能力。

「這些學生能更好解決非言語性問題,」

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語言習得高級研究中心

(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on Language Acquisition)的特拉·福瓊博士(Tara Fortun)說,

「他們有更強的執行控制能力,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相關的信息上;

他們的聽力技巧也更好一些。」

 

英華今年秋季的學生留校率為93%。

亞裔及太平洋島嶼裔學生佔在校生的47%;白人學生佔46%。

在這所學校里,13%的學生有資格享用免費或減價的午餐;

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佔8%。

 

伯格稱,包括有特殊需求者在內,

幾乎所有學生都在浸入式教育中如魚得水。

 

「這些學生表現得很好,相對而言,」她說,

「他們為自己懂中文而感到自豪。」

 

目前看來,中文浸入式教育的風潮主要存在於美國。

這股風潮始於 2000年,

法語和西班牙語浸入式教育試驗

所取得的可觀成效對它起到了推動作用。

 

另一個促成因素在於,

一批新的特許學校能從當地學區拿到經費,

能得到聯邦政府的撥款,

尤其是還獲得了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別是從2004年開始。

 

不過,中文浸入式教育正在擴大。

 

明年年初,中國將在歐洲的一個會議上首次着重介紹這種教育模式。

「對中國人而言,浸入式教育還是一個新生事物,」

明尼蘇達州孔子學院的執行主管瓊·布熱津斯基(Joan Brzezinski)說。

 

「但他們看到了成果,現在想讓孔子學院在其他國家遍地開花。」

 

自2004年以來,

中國已經在123個國家開辦了465所孔子學院和713個孔子課堂。

多半設在大學校園裡的孔子學院,

推出了對學校頗具吸引力的激勵措施。

 

國將承擔培訓教師、購置教材、開設一流文化課程以及進行學生交換項目的預算費用;

並向所有開始教授漢語的學校提供1萬美元的補助。

 

國家漢辦的一位發言人通過郵件回復採訪提問時稱,

關於在北美之外對中文浸入式教育的推廣,

目前還沒有具體數據。

 

據布熱津斯基所知,加拿大有若干個中文浸入式課程,

英國也有一個,但她表示,其他國家仍然在把漢語當成第二語言來教授,

儘管在某些國家裡卓有成效,比如新加坡。

(新加坡華人很小就開始學習漢語,一直要學到高中畢業。)

 

在位於紐約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

中文啟蒙與浸入式教育聯盟(Chinese Early Language and Immersion Network)

擔任主管的王周淑涵博士(Shuhan Wang),

把明尼蘇達州稱為浸入式教育運動的一塊「隱蔽的寶地」。

(發揮關鍵作用的還有猶他州、加利福尼亞州、

特拉華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北卡羅來納州。)

她對明尼蘇達州的協和學院語言村項目(Concordia College Language Villages)給予了讚揚,

稱其為浸入式教育實驗室的樣板。

 

該項目包含多門以夏令營形式開辦的語言浸入式課程,

其中的「森林湖」(Lake of the Woods)中文浸入式課程啟動於1984年。

「森林湖證明浸入式教育是可行的,」王周淑涵說,

「它不僅讓人學到了知識,還貢獻了一種最佳實踐。」

 

王周淑涵稱,

美國教育部在2012年停止了對中文浸入式教育項目的資助,

不過國防部依然在給予微量撥款。

 

現如今,有額外的資助來自州級預算以及中國方面。

「通過讓人學習中文,它日益成了一種國際性語言,」她說。

在英華學院,放學後,大家都為祖父母節 (Grandparents』 Day)做着準備。

這符合華人尊重長輩的傳統。

在教師和學生碰頭打磨演講稿、家長志願者準備食物的時候,

橫幅已經懸掛起來了。

 

被提上日程的還有:介紹初中生的一趟中國之旅。

 

在那裡,學生們拜訪了一所姊妹學校,還與中國家庭同住。

 

現在,學生離開英華進入不同的高中後,

也有機會繼續學習中文。

 

連鷺役設計的一種在線學分制課程已於9月份啟動,

裡邊還有聊天室。

「這些學生在全球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福瓊說,

「中文是他們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