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經濟危機遠比希臘令人擔憂

2015年 7月 8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press_review/2015/07/150708_press_china_economy

china

經濟學家認為股市的跌漲是市場的正常現象

 

英媒:

中國經濟危機遠比希臘令人擔憂

===========================

 

英國各大報紙星期三(7月8日)紛紛報道了中國股市大幅下滑的消息,

《每日電訊報》和《泰晤士報》還就此發表了署名評論和社論。

 

《每日電訊報》發表的署名評論說,

西方人現在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希臘,

但真正令人擔心的金融危機正在中國發生。

 

文章指出,

有人已經把中國目前出現的危機稱為「中國的1929」。

 

1929年,美國發生歷史上最嚴重的股市下跌,

並且開始了「大蕭條」經濟災難。

 

文章說,

1929年的美國經濟同目前的中國經濟狀況具有很強的可比性,

兩個經濟都經歷了迅速的增長,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與此同時,兩個經濟的發展都在某種程度上同信貸的迅速增長有關。

 

也就是說,借貸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中國經濟已經出現類似於1929年美國股市大跌前的預警,

包括大宗產品價格的下滑和全球貿易增長出現的裂痕。

 

儘管如此,許多人認為,

即便中國股市繼續下跌,影響也不會比2007-08年更糟糕。

 

當年上海證券指數下跌三分之二,當局隨後採取金融刺激措施,

總體經濟並沒有受到影響。

總之,

不必擔心,中國的一切都在當局掌控之中。

 

但是,文章的作者不同意這樣的觀點。

 

他說,沒有證據顯示中國的精英們掌控著局勢,

當局在上個周末採取的意在消除恐慌的措施

同1929年美國採取的措施並沒有太大差別,

只不過是這次救火使用了公共資金,而不是私人資金。

 

美國在1929年採取的措施沒有奏效,

中國的火也仍在冒煙,可能再燃燒起來。

 

文章最後說,中國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似乎已經走到盡頭,

習近平把增長的希望寄托在國內消費者的身上,

並聲稱將以繼續推進市場改革的方式實現這一目標。

不幸的是,這樣的轉變非常困難。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

自由市場是不可控制的,蕭條和膨脹都是市場經濟的特徵。

 

中國很快就會發現,嚴重的經濟蕭條是正常的事情。

 

長期蕭條

《泰晤士報》星期三(7月8日)發表的社論認為,

中國經濟可能正在走向長期的蕭條。

 

社論說,

過去三個星期希臘一直徘徊在退出歐元區的邊緣,

中國股市同時下跌30%,

政府的一系列救市措施並沒有奏效。

 

中國股市的突然下跌意味著

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出現超出預期的激烈減速,

其連鎖效應完全可能令希臘經濟危機的影響變得微不足道。

 

社論認為,

這次股市下跌除了對個人投資者和中產階級的打擊之外,

但最令人感到關切的是,

政府採取的反應措施明顯帶有恐慌的印記。

 

政府所採取的削減利率,

限制短期拋售,暫停新股上市,

以及注入資金救市等項措施短暫地起到了一些作用,

但是未能持續。

 

社論說,在過去一個月時間裏,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首次就他所做出的讓市場在經濟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承諾

接受重要考驗。

 

但是,他沒有能夠通過這次考驗。

 

他表明自己不願意在危機來臨之際放鬆控制,也沒有能夠通過干預恢復穩定。

 

社論最後說,

另一個更為嚴重的擔心是,

中國當局了解一個並不為外界了解的事實,

那就是,

中國GDP的實際增長率可能遠低於官方公布的7.4%。

 

中共高級官員曾一直表示,

能源消耗是衡量中國經濟增長的更好方法。

 

中國的能源消耗量四年來大幅下滑。

中國經濟發展嚴重放緩正在發生。

===========================================

中國的1929

中國股市同時下跌30%,

政府的一系列救市措施並沒有奏效。

———————-

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

中國GDP核算的「幽靈省」無解?

2014年01月24日

 

中國GDP核算的「幽靈省」無解?

 

《紐約時報》

http://cn.nytimes.com/business/20140124/c24gdp/zh-hant/

 

中國各省的增長數據總和比全國總數還高,

而且還有幾個省份尚未通報相關數據。

 

專家表示,

這種差異的起因很可能是政治因素和記賬問題。

 

去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為7.7%;據分析人士估計,

隨着中國政府嘗試將重心轉移到依賴國內消費而非出口和投資,

經濟的增長速度將會進一步放緩。

 

最近發佈的關於工廠預期的數據也表明,

今年經濟可能會降溫。

 

滙豐控股(HSBC Holdings)和Markit Economics發佈的

1月初步採購經理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PMI)降到了49.6,

低於去年12月的50.5。

 

低於50的總數意味着製造活動正在收縮。

 

中國201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數據

比2005年前後的兩位數增長率低很多,

但仍比政府為2013年設定的7.5%增長目標略高。

 

然而,

如果把中國28個地區和省份報告的2013年數據加起來,

竟然比全國的總數還要高。

 

此外,

據中國國家媒體新華社報道

還有三個省份尚未公布去年的數據。

 

長達10多年的時間裡,

這兩個數據之間的差異反覆出現。

 

其中一個原因是政治上的:

地方領導人希望展示自己已經成功地促進了經濟增長,

而且可以命令省級統計局拿出能體現這一點的數據。

 

不過,其他一些因素也在起作用。

 

經濟生產不可能完全局限在各省內部,

橫跨各省邊界的商業貿易還往往會被記入多個賬目。

 

國家統計局在確定增長率時使用的是一套單獨的商品價格,

各省用的卻是自己的價格,

官員稱,這也是出現差異的一個原因。

 

全國數據和各省份數據總和之間存在3.6%的差異,

差異總額共計2.06萬億人民幣,

相當於像福建這樣的中國富裕省份的GDP總額。

 

從絕對數字來看,

2013年的差異依然很大,

儘管如此,最終的差異多半會比去年的差異小。

 

2012年,

省級行政區的GDP總和比全國GDP高將近5.8萬億人民幣。

 

中國評論人士指出,

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中國最富裕的省份廣東的GDP。

 

李克強總理曾表示,

他在研究中國經濟時不相信這種「人造」數字。

 

2007年,

時任中國東北省份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說,

在他看來,作為經濟增長的衡量標準,

用電量、鐵路貨運和貸款分佈都比GDP準確。

 

「這是個老問題,每次公布數據時都會出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張立群告訴新華社,

「這種差異主要是由重複計算造成的。」

 

但官方承認,

這種差異也是各地區領導人造成的,

因為他們一心想提升自己的政績。

 

新華社報道稱,

中國級別最高的經濟規劃機構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副司長叢亮

在周三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說,

「有一些地方為了追求政績,

在GDP核算當中多多少少有一些水分。」

 

長期以來,

中國一直承認地方增長數據有所誇大這個問題。

 

1月7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

中國希望讓省級行政區GDP數據與全國總和保持一致。

 

據發表在一個政府官網上的一則報道稱,

馬建堂要求

「各地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加快建立國家統一的經濟核算制度要求上。」

 

以前也有過類似建議。

 

2009年,

中國上半年各省GDP相加的總和比全國數字高了近10%,

統計官員隨即就對核算統一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從那時起,這種差異有所縮小,但依然存在。

——————————————————————————————

相关文章

————————————————————————————–

中國統計有多大的可信度?

人們戲稱,按可信度排名的話,順序應是:

 

謊言、彌天大謊中國數據

 

就連中國總理自己都稱數字“僅供參考”,

中國數據的不靠譜可見一斑。

 

[ 相關 ] 比彌天大謊更不靠譜的中國統計[ 德國之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