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智庫:人民幣“入籃”不是正確決定

01.12.2015

http://dw.com/p/1HFFu

 

德國智庫:

人民幣“入籃”不是正確決定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一決定

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一攬子貨幣。

這也是中國近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

 

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的經濟專家何珊卓卻認為,

面臨轉型壓力的中國,

其貨幣“入籃”可能會給國際金融帶來不穩定因素。

IMF Scheine chinesisches Yuan

左起分別為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紙幣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決定將於2016年10月生效,

屆時,人民幣將在一攬子貨幣中佔10.92%的比重,

超過日元與英鎊。

 

對此,

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經濟政策與金融體系項目

首席研究員何珊卓(Sandra Heep)博士認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賦予中國更大的權重固然是好事,

但是吸納人民幣”入籃”卻不是正確的決定。

 

她分析稱,

中國目前正在經歷一場全面的經濟結構轉型,

間將面臨巨大的金融風險;在今後幾年間,

匯率以及資本市場都會出現大幅波動。

 

何珊卓由此認為,

此時吸納人民幣”入籃”,將會威脅SDR的穩定性;

而增加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重

本應是更好的選擇,

但這一措施卻由於美國國會的阻撓而無法實行。

 

何珊卓同時也指出,

對於中國而言,

人民幣被吸納”入籃”則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

 

這意味著中國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宣佈為全球貨幣體系的重要一極。

 

該決定同時也為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改革撐腰。

 

何珊卓表示,去年,中國央行已經取消了不少金融限制措施;

現在,中國央行能夠進一步推行金融體系改革,

從而為經濟結構轉型邁出重要一步。

 

 

人民幣”入籃”也將助推中國貨幣國際化進​​程。

 

何珊卓認為,中期內,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將會增長。

 

這是因為,

“入籃”後,各國央行都會將其一部分外匯儲備轉為人民幣的形式。

 

何珊卓同時也強調,各

國央行的外匯儲備構成並不一定要和SDR一攬子貨幣保持一致。

 

她說:”今後全球對人民幣的需求,

還是取決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中國金融體系改革的步伐。”

 

珊卓還指出,

北京方面正致力於在全球層面建立一種限制資本市場投機行為,

加大政策調控空間的金融秩序。

 

和完全自由兌換所不同的是,

中國所希望的金融體係是一種”可控的兌換”,

該模式下,金融穩定與資源的高效分配相結合。

 

短期內,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只具有像徵意義。

但長期來看,這將是邁向上述體系的關鍵一步。

 

 

IMF網開一面意在改善同中國關係

這名中國金融問題研究專家還猜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此次決定,

其目的在於更好地

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融合到國際金融體系之中

 

何珊卓認為,

鑑於中國在該機構的投票權重目前只有區區3.8%,

這一決定是非常必要的,

能夠為中國的低投票權重作出補償。

 

同時,

這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對中國建立亞投行以及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所作出的反應,

促進北京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融合,

避免其損害既有的國際金融秩序。

 Dr. Sandra Heep

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經濟政策

與金融體系項目首席研究員何珊卓(Sandra Heep)博士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規定,

貨幣”入籃”,必 須滿足”可自由使用”這一前提。

 

但是人民幣依然存在資本項管制,尚未實現真正的自由兌換。

 

對此,何珊卓解釋說,

“自由使用”與”自由兌換”並不是相同的概念。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

可自由使用“意味著在跨國支付、國際信貸、央行儲備中常被使用,

並且在外匯市場中也經常被用於交易。

 

何珊卓指出,

自從2009年中國政府宣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來,

人民幣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用於跨國支付中;

但是由於資本項管制以及本土資本市場尚不成熟,

人民幣尚不能與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相比。

 

何珊卓認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檢視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時,

確實有所網開一面,以改善與北京的關係。

=================================================

她分析稱,

中國目前正在經歷一場全面的經濟結構轉型,

間將面臨巨大的金融風險;

在今後幾年間, 匯率以及資本市場都會出現大幅波動。

 

此時吸納人民幣”入籃”,將會威脅SDR的穩定性;

===========================================

巴黎氣候峰會上中國哭窮

2015年12月10日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51210/c10chinadevel/zh-hant/

巴黎氣候大會
KEITH BRADSHER, CORAL DAVENPORT
法國勒布爾歇,巴西環境部長伊莎貝拉·特謝拉和中國首席氣候談判代表解振華在星期三的氣候大會的一個新聞發佈會上。

Jacky Naegelen/Reuters

法國勒布爾歇,巴西環境部長伊莎貝拉·特謝拉

和中國首席氣候談判代表解振華

在星期三的氣候大會的一個新聞發佈會上。

 

巴黎氣候峰會上中國哭窮

======================

巴黎——上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升入主要貨幣的行列

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平齊,

中國隨之大肆宣揚它成為了世界經濟強國之一。

 

而本周,中國卻在哭窮。

 

在巴黎東北郊區勒布爾熱正在進行的氣候談判正面臨一個關鍵問題,

即誰將為2020年開始對發展中國家承諾的每年1000億美元的長期援助資金買單。

 

歐洲和美國仍受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餘波的影響,

一直試圖將此責任分攤給日益富裕的一些中等收入國家,

尤其是中國。

 

20多年來,中國為了便於氣候談判一直自視為一個發展中國家。

 

它還在堅持這個立場,

哪怕是在鎖定為較貧窮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援助的資金來源

成為會談剩餘的最大障礙之一的時候。

 

此次大會定於周五結束。

 

中國政府最高規劃機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下屬的氣候戰略中心的主任李俊峰

排除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認定

會有任何變化的可能性。

 

「這是最重要的規則,基於中國仍認為自己是發展中國家這一慣例,」

他周二在《國際紐約時報》

在巴黎主辦的「明日能源」(Energy for Tomorrow)會議上說道。

 

西方國家的官員一方面交口稱讚北京限制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的意願,

另一方面在融資問題上實行靜默外交,以此來回應中國的立場。

 

他們正在努力尋找可讓中國接受的法律措辭,

從而達到強制要求其做出可觀的出資貢獻的目的。

 

「希望我們能安靜而有效地與中國合作,使他們在這方面更進一步,

但我認為中國發揮了非常大的影響,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John Kerry)周三在這次會議上表示。

 

他還指出,數億中國人仍然很貧困。

 

當天晚些時候,

克里宣布美國對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的援助將增加一倍

從4.3億美元提升到2020年的8.6億美元。

 

不過,該計劃需國會批准。

 

此時距達成新一輪大刀闊斧的氣候協議的最終期限還有不到兩天時間,

來自近200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卻還沒有解決一些重大的問題,

包括如何以及何時核實削減碳排放的承諾。

 

主要的談判代表表示,他們有信心能達成協議,

不過世界銀行 (World Bank)的氣候變化特使雷切爾·凱特(Rachel Kyte)

在「明日能源」會議上提到,會談可能會拖到周六或周日。

 

但一些一直關注會談的外部觀察人士表示,

各方為衝過終點線所做的必要妥協,可能會大大削弱這份協議,

使它變得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此份擬議協議的關鍵部分,是來自186個國家的一系列減排承諾。

 

這些國家佔全球經濟總量的90%。

 

但周三公布的協議草案並沒有包括如何監測和核實這些減排數字的任何細節。

 

中國在其他一些項目上大把撒錢,

但拒絕將它們計入氣候談判中呼籲的每年100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

 

中國正在創建股本1000億美元的有57個成員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在去年年底還建立了另一個400億美元的基金,

以資助古絲綢之路沿途國家的投資。

 

三個月前,

它宣布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創建「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

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直接援助。

 

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擁有3.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這些儲備資金已通過中國商業銀行借款的形式進行了融資,

但是,未來需要償還這些資金的潛在要求意味着,

它雖然可以投資于海外項目,但不能直接捐贈。

 

中國官員擔心,

如果他們同意為發展中國家每年1000億美元的援助提供資金支持,

中國就可能有一天被歸類為工業化國家,

並被要求遵循更加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限制。

 

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對工業化國家設置了約束性的排放限制,

但對發展中國家較為寬鬆。

 

西方國家的官員一直在尋求一種妥協。

 

美國能源部長歐內斯特·J·莫尼斯(Ernest J. Moniz)

在能源會議的場外告訴記者,他歡迎中國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

即使它沒有計入發展中國家希望西方國家提供的每年100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對我個人來說,反正都是錢,但這並不是美國政府的回應,」他還說,

財政部對出資問題擁有最終發言權。

 

談判人員一直在尋找一種方式

來巧妙處理中國對於被列為工業化國家的擔憂,

同時還想着將中國雄心勃勃的國際投資項目納入1000億美元的援助中。

 

隨着氣候談判最後期限的臨近,缺乏來自中國的資金,

會讓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援助的承諾更加難產。

 

總部設在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相當於是個工業化民主國傢俱樂部

它最近估計,

去年籌集到了1000億美元中的620億美元。

 

但是,

中國和印度等國對這些資金中有多少是堅定的承諾表示質疑。

 

「發展中國家都在說,『我們沒有看到錢』

——這就是為什麼透明度非常重要。」

在氣候會談的間隙,中國氣候談判代表團團長解振華

上周二在勒布爾歇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道。

 

「經合組織的數字還沒有得到發展中國家的承認。

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東西。」

解振華和巴西、印度及南非的官員一起,

在周二呼籲世界上的富裕國家最晚在2020年擴大每年1000億美元援助的承諾,

該承諾是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談判期間宣布的。

 

這筆錢將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

 

哥本哈根談判最後以失敗告終。

 

解振華捍衛了中國代表77國集團(Group of 77)利益的能力,

該集團基本上是由眾多非常貧困的國家組成

目標是在許多國際談判中協調立場。

 

中國仍是該集團的一員,

儘管30年的高速增長已經讓它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

 

「我們實際上就是77國集團的一部分,」解振華說。

 

「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提77國集團?」

 

國家發改委的李俊峰說,在應對氣候變化上,

西方政府甚至拒絕與西方企業保持步調一致。

 

「我認為這才是障礙,而不是中國,」他說。

 

「我們希望在未來三四天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不管協議最終以各種形式出現,

它一定會要求已承諾大幅減排的各國政府,

開始看看他們如何能做得更多。

 

我們會簽署一份協議,」

研究機構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Institute for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所長

德伍德·策爾克(Durwood Zaelke)說道。

 

這足以讓我們打開香檳了。

第二天我們宿醉醒來後,會發現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