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復興航空因墜機事件承受責難

New York Times China

2015年02月06日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50206/c06taiwan/zh-hant/

王霜舟(Austin Ramzy)是《紐約時報》記者。

 

王霜舟

 

台灣復興航空因墜機事件承受責難

=============================

香港——周三發生在台灣的客機墜河事故已造成至少31人死亡,

事故再次引發對復興航空公司(TransAsia Airways)的安全質疑。

 

這是該公司在不到七個月的時間裡第二次致死事故。

 

周四,台灣航空監管部門要求對製造商ATR公司的所有飛機進行檢查。

 

周三從台北起飛後不久就墜落的飛機即ATR製造。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Civil Aeronautics Administration)表示,

周四將完成復興航空公司飛機的檢查,

周五完成對立榮航空(Uni Air)飛機的檢查。

 

立榮航空是台灣僅有的另外一家運營

由這家法意合資公司製造的渦輪螺旋槳飛機的航空公司。

 

民用航空局在書面聲明中說,

檢查人員將重點關注飛機的發動機、燃油系統、和螺旋槳控制。

 

周三墜毀的ATR-72-600飛機為從台北松山機場飛往金門離島的235次航班。

金門島位於中國大陸省份福建附近。

 

台北東邊環東大道上行駛的汽車

用儀錶盤攝像機拍到墜機的可怕場景,

飛機低空掠過住宅樓,左翼傾斜撞到公路,然後扎進了基隆河。

 

飛機駕駛員在10:53起飛後不久

使用無線電通訊向控制塔報告了發動機故障。

 

根據互聯網上發佈的一段無線電通訊記錄,

飛行員說,「求救,求救。發動機熄火」。

 

當地官員和航空專家稱讚飛行員廖建宗在飛機墜落時,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躲開了住宅樓,避免了更嚴重事故的發生。

 

「昨天,飛行員已盡了最大努力,」

台北市長柯文哲(Ko Wen-je)周四對記者表示。

他聲音嘶啞,眼含淚水。

 

澳大利亞的國際航空諮詢公司

首席執行官休·李奇(Hugh Ritchie)說,

飛行員做出了「驚人表現」,

「他們做到了他們能做的一切」。

 

遇難的31人中包括廖建宗和副駕駛劉自忠。

機上有15人生還;周四還有12人下落不明。

 

但人們對飛行員的讚揚中也雜着對航空公司的嚴厲批評。

這次空難之前,在7月,

台灣一座偏遠小島上還發生了一起惡劣天氣中的墜機事件,48人遇難。

 

這個航空公司不到七個月發生了兩起大型空難,

無疑存在很多問題,」

新加坡航空業網上雜誌Flightglobal

的亞洲區執行主編格萊格·沃爾德隆(Greg Waldron)說。

 

據Flightglobal報道,

周三的事故是復興航空1995年以來的第七起重大安全事故

包括五次導致飛機徹底損毀的事故。

 

公司周三在聲明中說:

「鑒於此次事故,復興航空向乘客、家屬和全社會道歉。」

 

但台灣第三大的復興航空

沒有具體解釋本公司近期接連發生的空難。

===================================================

中國要脅台商 拿稱謂作文章/貨品來自「台灣」 中國不准報關 署名中華民國、台灣台北都不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23/today-t3.htm

〔記者高嘉和、林毅璋/綜合報導〕

中國華南地區鹽田、深圳等海關近來開始嚴格要求台灣出口到中國的貨品,

在申請檢疫及報關涉及的發票、箱單等文件,

有關台灣稱謂不可再出現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

甚至單獨使用台灣、台北或台北(台灣)等也不行,

只能使用中國台灣或中國台北。

台商抱怨,此舉除拖慢通關時間、影響後續作業及商機外,

有些台灣出口商不願照辦,貨品就被卡在保稅區進不了海關,

甚至被要求退運。

只能使用「中國台灣或中國台北」

經濟部次長林聖忠表示,經濟部確有聽聞台商反映此事,

與國貿局、陸委會方面會商後,目前已經研擬策略,未來將於陸委會安排下,

選擇合適平台與中國方面就此事進行協商。

林聖忠指出,兩岸同為WTO(世界貿易組織)會員,

我國亦是WTO所承認的獨立關稅領域,

中國這樣的要求不僅不符合WTO規範,

如此貿易管制的手段也影響我國貿易商的權益,

因此我方不會接受,會積極與對方協商並尋求調處。

中國鹽田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前陣子發佈一個通告,

標題是「關於涉及台灣稱謂問題的通知」,

內容是規定出入境貨品報關檢疫只要是涉及台灣,

只允許使用「中國台灣」或「中國台北」,

甚至對英文寫法的標點符號也有嚴格規定。

台商若拒絕 貨進不了海關或退運

在當地負責台灣貨品報關業務的某船務公司主管表示,

其實早在二○○五年時,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就修訂貿促法,

明文規定提交給貿促會驗證各項貿易通關文件,

有關台灣稱謂只能使用「中國台灣」或「中國台北」,

只是各地海關並未嚴格執行;但這次通知是玩真的、且嚴格執行。

這家船務公司前陣子受委託從台灣出口一批茶葉到中國,

報關員說,

過去幾年來,

報關產地都只填寫台灣、

或台灣南投,都可順利通過檢疫及通關,

但四月中那批茶葉就被擋關,

被要求須修改有關台灣稱謂才能受驗。

這位報關員說,被擋的不只這批茶葉,

在鹽田保稅區裡至少有十多批台灣出口到中國的貨物被要求修改。

去年中,

台南學甲鎮農會組團到中國參加深圳文博會,

還誇稱接獲中國大批虱目魚丸訂單,

前陣子正式外銷到深圳,

檢疫就是由鹽田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受理。

這位報關員表示,

這批虱目魚丸報關、檢疫所有文件有關台灣稱謂,

中文一定是「中國台灣」或「中國台北」,

否則絕對出不了保稅區;

而近年來所謂中國採購團來台採購電子、農產等貨品,

要出口到中國,

報關文件也得乖乖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才能順利進入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