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公投啟發台灣深化民主假象

2016-07-01 13:02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747753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

◎蘇穩中

 

自由開講》

 

英國脫歐公投啟發台灣深化民主

==========================

英國人民公投脫歐確定,首相卡麥隆請辭待命。

 

英國人決定脫歐除了對全球經濟、金融市場造成影響外,

最重要的成就是,

英國人讓世人看見一個老牌的民主國家

人民維護英國民族主義意識的決心。

 

這次英國人投票決心脫歐主因是

因為中亞難民大量湧入英國,

這些大量的難民造成英國各種國安問題,

 

困擾著英國人的全球化觀點,

種種爭議無解的國安議題也讓英國的兩大政黨

工黨與保守黨持續政治鬥爭,

有堅持民族優先也有堅持保持開放,鬥爭虛耗國力。

 

政治人物無法解決的重大公共議題

在民主國家通常交由人民作最後裁判定奪,

這次英國政府在美國與歐盟不讓離開的壓力下,

舉辦公投,最終透過民主程序讓人民的意見納入政府施政目標,

英國政府遵守民意決定脫離歐盟。

投決定脫歐顯示

英國人想要不被歐盟制約並維持完整的民族國家,

這對追求民主深化的台灣人民而言是重要的政治啟示

(圖片來源:AFP)

 

這次公投的文字敘述是

「英國是該維持為歐盟成員國,還是該脫離歐盟?」

選民有兩個選項,

「維持歐盟會員國」與「脫離歐盟」。

 

以這次公投經驗顯示,

任何一個公投案只要提案文字表述清楚易懂,

可以讓公民對某重大政策或法律案清楚明白並可以自由選擇,

就足以形成社會參與提供政府重要意見。

 

換句話說,公投精神在於政黨即使偏好某種立場,

政府還是會透過直接民權交付公民表決,

公民可以明白政府的立場而決定是否支持與反對政府,

也可以說,政府的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

不能當守門員阻擋公民決定重要政策,

這種主權在民精神在於和政府立場不同的公民

可以透過自由決定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顯然英國人民除了選擇生活方式是經貿與歐盟保持距離外,

在政治思考上,

也選擇英國的政治生活能維持更大的獨立自主性,

想逐漸擺脫歐盟控制,

英國長久以來在生活習慣、文化風格皆與歐陸有相當差異,

加上歐盟主導難民問題讓英國人的民族主義意識抬頭,

是英國決定脫歐的關鍵。

 

脫歐讓英國民族主義勝利,

但還是有不少英國年輕人感到失望。

 

根據出口民調,18-24歲選民當中,有3/4選擇留歐。

 

例如牛津人類學系畢業的雷納德(Jack Lennard)說:

「那些比我們老很多很多的人,不用面對後果,

還給了我們一個不想要的未來。」

一位推特網友說:

「上個世代擁有一切,包括免費教育、大筆退休金、社會流動,

卻投票剝奪我們這一代的未來。」

另一位網友在金融時報網站留言:

「年輕一代失去在另外27個國家生活、工作的權利。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失去了多少機會、友誼、婚姻和體驗。」

 

英國年輕人不滿,甚至充滿挫折,

對他們而言,在歐洲旅行、求學、就業的機會瞬間消失。

 

脫離歐盟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他們卻承受可能負面的後果。

 

何以不滿的原因,大體上有幾點,

第一個是,老人政治壟斷英國政治,

很多年輕人被排除參與政治。

 

第二,年輕人對歐盟的理解,

與年長一輩有明顯的世代差異,

這又對歐盟的想像有根本的差異。

不能公投

前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是脫歐派大將,

以英國可以將歐盟退款用做健保經費,

但已有人出來打臉,

脫歐對英國的利與弊還是未知數

(圖片來源:AP)

 

第三,英國雖是老牌民主國家,

這次年輕人的失落也看出政治參與仍不夠,

政治參與是公共利益討論,持續不斷的討論,

特別是世代間持續交流、討論切身議題於不遂,

這是政治參與。

 

但溝通機制不足,

比方社會中壯年世代與青年世代間對政治參與程度有別,

進而可能產生彼此間不信任感,

這又與經濟、資源分配有關。

 

從台灣角度看,

英國人脫歐公投是台灣人又一次對西方國家直接民主的認識,

雖然公投結果讓英國年輕人可能因政治參與有限而對脫歐發生焦慮,

但英國的直接民主仍不失完善,

特別是投票過程的公平公開方面。

 

在台灣,公投制度是否真正實踐「直接」民主

仍有待立法院對公投法相關條文謹慎的修正。

 

第二,相對英國,台灣世代間溝通機制也不足,

社會四五六年級與七八年級甚至九年級世代之間

對政治討論的沉默、隔離,

可能是台灣政治進步緩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然政治進步有很多原因,但世代間也有不信任感,

例如失業、低薪與居住正義是其中一環。

 

如果台灣將來再次實踐直接民主,

在議題部份,如果攸關世代正義,

那麼投票前,世代間彼此極需更充分具體的參與討論。

 

換句話說,

有關世代正義的議題要世代之間都能信服,

需要公民投票前先完備世代間政治參與機制。

 

朝野政黨應正視這次英國公投經驗,

接下來補公投法不足的部份。

 

最後,公投決定脫歐顯示

英國人想要不被歐盟制約並維持完整的民族國家,

這對追求民主深化的台灣人民而言是重要的政治啟示,

比如說這類啟示可化約為

台灣人民對中國的政治想像日益觀感不善,

因此形成的集體政治意識在政治行為上實行。

===================================================

台灣民主假象

台灣不能公投的民主假象

=================================

 

 

 

===========================================

台灣的中華民國半世紀自建潛艦夢將成真?

2016年 6月 20日

威克 BBC中文網記者

台灣茄比級潛艇

mage caption

台灣茄比級潛艇是世界現在服役潛艇中的老前輩,

從下水服役到現在已經七十多年。

 

分析:

台灣半世紀的自建潛艦夢將成真?

=============================

台灣海軍透露未來20多年將耗資4700億元新台幣

建造包括潛艦在內的新型軍艦。如果台灣真的建造了潛艇,

這距離台灣擁有第一艘潛艇已經大約五十年。

 

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英國曾經計劃將除役的潛艦低價轉售給國民政府,

但是因為國共內戰而停止。

 

兩蔣年代

蔣介石到了台灣,財政困難,國際地位也如江河日下,

但是這並沒有讓台灣海軍停止尋求潛艇。

 

二戰期間,

意大利海軍曾經以微型潛艇布雷襲擊

停泊在埃及亞歷山大港的英國軍艦,

以小擊大,重創英國皇家海軍。

 

受到了啟發,

台灣在1960年代向意大利購買了

用於搭載蛙人、執行滲透突擊任務的微型潛艇,

在台灣組裝,並成立了「武昌艇隊」。

 

這就是台灣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

 

到了1973年,

美國出售兩艘

1943年、也就是二戰期間建造的茄比級潛艇給台灣

「供反潛訓練使用」,但是名為「海獅」、「海豹」的這兩艘潛艇,

不但年紀大,據稱交船的時候,

魚雷發射管也被美方封死。

 

除了不出售較為新型的潛艇之外,

美國也一直不出售潛艇使用的魚雷,

台灣只有迂迴經由第三方取得其他國家製造的潛射魚雷。

 

荷蘭來的旗魚

到了1988年,

台灣得到荷蘭的同意、並經過與中國的外交角力,

終於取得兩艘「旗魚級」潛艇,

命名為「海龍」與「海虎」。

 

隨後雖然台灣仍積極爭取取得潛艇和生產技術,

但是礙於國際情勢,一直徒勞無功。

 

到了2001年,

當時的美國總統布什宣佈出售8艘

中國稱為常規動力、也就是柴油電力或是傳統動力的潛艇。

台灣的荷蘭造旗魚級潛艇

Image copyright CNA Image caption

台灣的荷蘭造旗魚級潛艇到台灣服役也已經將近三十年。

 

不過,美國當時已經不再生產這類潛艇,

而且美方開出被台灣形容是「天價」的重開生產線與設計圖的價格,

故而此案現在雖然偶有提及。

 

但是台灣興趣不大、美方也做不到、似乎也有些「不了了之」的樣子。

 

最近這兩年,台灣的4艘潛艇當中,

來自荷蘭的2艘已經算是高齡,

而美國當年賣出的2艘更是年過七十、不但成了世界各國潛艇中的「艇瑞」,

也是全世界仍在使用的潛艇中,年紀最大、最古老的。

 

而台灣爭取潛艇的思維也有所轉變,

現在自己建造潛艇成了主流意見。

 

前不久,多家台灣廠商表態,稱自己有能力提供潛艇所需的各種技術。

 

例如台灣的中鋼就說他們生產潛艇艙體所需的特種鋼材絕對沒有問題。

沒多久之前,

在高雄的一場展覽會上也有廠商展示了

潛艇上所用的操縱系統、管線系統等等。

 

自己的潛艇自己造

雖然台灣本身就有不少人對自力建造潛艇有所疑慮,

但是在蔡英文表態支持「國艦國造」之後,

民間的輿論似乎也略有轉向。

 

但是也有專家指出,

台灣仍然需要例如火控系統、雷達偵測系統之類外國技術的支援,

而台灣也就面臨了多年來一樣的問題,

也就是沒有國家願意甘冒惹怒中國的風險,出售潛艇或者技術給台灣。

 

現在台灣海軍正式的表態,

起碼確定未來台灣的潛艇是在台灣生產的「本土派」或者是自己組裝的潛艇。

 

經過了五十多年,

台灣的自建潛艇的夢能否成真?

 

除了先前所說的那些障礙之外,

還有就是台灣本身仍然不少人對此抱著懷疑的態度,能否說服這些人?

 

看來蔡英文的面對的挑戰並不小。

====================================

Mind your language:

 

台灣半世紀的自建潛艦夢將成真?

台灣的中華民國半世紀自建潛艦夢將成真?

==========================================

Mind your language:

 

On how language often unfairly frames the discussion on Taiwan and China

 

[ 相關 ]  外媒勿再稱台灣是「叛離省份」[ Foreign Policy ]

 

======================================

[ 是誰把台灣關進中國鳥籠? ]

 

任雪麗說起這個故事, 也帶出她的深刻觀察:

 

他們(台灣人)沒有太多選擇,猶如籠中之鳥,

無法展翅高飛,但他們卻會盡其所能地避免死亡。

而且正如籠中之鳥,台灣能做的就是發出聲音。」

 

這番話真實到令人心痛、也令人有些不服氣。

 

真的非如此不可嗎?

台灣只能這樣嗎?

我們必須要問的是: 是誰把台灣關進鳥籠?

美國沒有責任嗎?

中國沒有意圖嗎?

台灣能不能翻轉命運?

 

美國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說:

「美國從過去的決定到今天,都在限制台灣的選擇和機會,

這讓美國有義務特別關注台灣與其利益。」

 

誠哉斯言。

 

二次戰後幾乎所有的殖民地都紛紛獨立,

只有台灣從此被關進

蔣介石的「大中國」獨裁政權的鳥籠裡。

 

[ 相關 ]  台灣:鳥籠裡的金絲雀[ 王美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