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布局好萊塢

2014年 10月 30日 08:44

http://cn.wsj.com/big5/20141030/tec084551.asp?source=whatnews2

Ben Fritz

Reuters

阿裡巴巴集團執行主席馬雲

 

馬雲布局好萊塢

==============

馬雲在本周的好萊塢之旅中

參觀了影城並觀看了一場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的比賽,

但是他可不僅僅是看看而已。

知情人士透露,

這位中國電商巨頭阿裡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Holdings Ltd.)的執行主席

會見了幾家好萊塢影業公司的負責人,

包括索尼公司(Sony Co. ADS ,SNE, 又名:新力公司)旗下的

索尼影視娛樂(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康卡斯特(Comcast Corp.)旗下的環球影業(Universal Pictures)、

福克斯娛樂集團(21st Century Fox Inc.)

旗下的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維亞康姆(Viacom Inc.)旗下的派拉蒙影業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和獅門娛樂公司(Lions Gate Entertainment Corp.)。

 

阿裡巴巴本身也擁有電影和視頻點播業務。

阿裡巴巴沒有立即回復置評請求。

馬雲在周二會見索尼公司高管時,

談到他希望在中國拍攝更多具有文化意義的電影。

知情人士稱,

馬雲還提出了兩家公司合作投資合拍片的可能性。

預計馬雲將與其他電影公司的高管

討論類似的話題以及阿裡巴巴的視頻點播平台。

 

阿裡巴巴的視頻點播服務可播放電影,

即便這些影片沒有獲得在中國影院上映的進口配額。

 

今年7月,獅門影業公布了一項協議,

將通過阿裡巴巴機頂盒上的一項新的訂閱流媒體服務在中國提供其影片。

此前,在華的一些視頻點播公司已經在通過流媒體播放好萊塢影片和電視節目。

周二晚間,馬雲與大型人才經紀公司

William Morris Endeavor Entertainment的聯席首席執行長伊曼紐爾(Ari Emmanuel)

和懷特塞爾(Patrick Whitesell)觀看了洛杉磯湖人隊的比賽。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三人討論了WME的客戶與阿裡巴巴合作的可能以及中國的商機。

周一晚間,

在加州拉古納海灘(Laguna Beach)召開的WSJ.D Live大會上,

馬雲表示他將在電影行業尋找合作機會。

 

目前中國有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電影票房最高的市場。

========================================

佈滿地雷的中國金融市場

2014-09-29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17335

〈社論〉

 

佈滿地雷的中國金融市場

=====================

中國資本市場近日有兩件大事,值得關注與探討。

 

一是滬港通十月將上路,

未來上海、香港的投資人

可以透過當地證券商直接買賣對方交易所的股票,

逐步建立中國境內股票交易的聯通機制;

二是中國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

募資二百多億美元,上市首日股價漲幅近四成,

市值達二千三百多億美元,堪稱風光上市。

 

滬港通與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看似兩件獨立個案,

但從中國資本市場的角度觀察,

卻可歸納出共通的目標,

乃在擴大中國金融市場,

建立資本大國的地位。

 

如果說中國經濟發展的首部曲是

吸引外國的資金、人才與技術,

到中國投資設廠,發展製造業,打造世界工廠。

 

但在此階段,外資對中國幾乎只能進行直接投資,

亦即投入實體經濟領域,至今雖已累積三兆多美元外匯,

然而金融市場的規模與遊戲規則仍未完備,

無法充分運用資金推動經濟發展,

因此健全與壯大資本市場,

成為中國下階段亟欲追尋的目標。

 

實施滬港通

中國將可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與成熟的金融市場運作經驗,

間接引進境外資金挹注中國資本市場。

 

而阿里巴巴以一中國最成功的電子商務公司,

在滬港通上路前夕,

竟然捨棄香港而至美國上市,

加上許多中國的龍頭企業亦有意追隨阿里巴巴的腳步,

顯見讓中國大企業到全球最大資本市場上市,

對全世界吸金,不僅是企業本身的考量,

更重要的是,配合中國當局的意圖。

 

令人憂心的是,

相對於中國展現擴大資本市場的積極作為,

我財經當局卻對資本市場,尤其股市,

採取多項不友善措施。

 

如股利課徵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股利扣抵稅率減半、

年成交金額逾十億元課徵證所稅的大戶條款,

以及年所得超過一千萬元綜合所得稅的稅率

由四十%調為四十五%的富人稅,

造成資金外流的疑慮。

 

近日台股量縮價跌,尤其成交量的萎縮,

似乎透露資金出走的跡象。

 

兩岸之間的競爭,

在產業方面,台灣所擁有的優勢逐漸喪失,

即將被中國追趕超越。

 

如今在資本市場上也面臨同樣的挑戰。

 

台灣的金融監管似有愈益緊縮與嚴厲的趨勢,

此舉或為防止市場失序、崩潰的必要舉措,

但稅制的羅網愈來愈緊密,

在現今資金自由流動的全球化網絡下,

並無法防止資本外流。

 

諷刺的是,原先設定的稅收目標可能無法達成,

反因資金大量流失,導致稅收減少。

 

尤甚者,資金若是流往中國,更將造成彼長我消的局面。

 

其實,我執政當局若是願意檢討改進錯誤政策,

則仍可在兩岸的競逐中維持原先優勢。

此因中國雖有心壯大資本市場,

但箇中充滿作假帳的弊端與政商掛勾黑幕,財務不透明,

流動性差,是一個佈滿地雷的高風險市場,

對於外資根本缺乏吸引力。

 

中國市場最嚴重的問題乃是政商掛勾,

以阿里巴巴成功上市為例,

背後即充滿金權的黑幕。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

阿里巴巴上市案獲利最多的,

乃是一群所謂的紅二代、紅三代,

亦稱之太子黨的權貴後代。

 

這些掌握中國權力要樞的領導人後代所創立的基金

(此種基金亦是靠政治關係向富商募集而來),

認購中國當局迫使阿里巴巴第二大股東美國雅虎所讓出的股權,

投資八十億美元在短短兩年即暴漲至三百億美元,

賺上近四倍利潤,

才是最令人稱奇的紅色致富奇觀

 

平心而論,

如此缺乏法治與健全遊戲規則的市場,

西方的投資機構若有縝密的專業研究,

應不致將資金大量投入。

 

但是,對於投資管道有限,且政策與稅制嚴苛的台灣,

中國打開金融市場大門,卻充滿致命吸引力。

 

這二、三十年來,

部分台商將工廠遷移西進,

助長中國經濟的崛起,

如今其在全球電子產業無可挑戰的供應鏈地位,

卻遭到中國本土企業,即所謂紅色供應鏈的反噬,

面臨被取代的危機。

 

而台灣投資者若將資金大量投入中國金融市場,

恐亦重蹈台商覆轍,淪為中國金融叢林的犧牲者,

一旦資金失血過多,

台灣經濟將陷入彌留狀態,

再也無法回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