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民黨統治49年後的大陸

2015年12月23日 07:06 AM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5403?dailypop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張鐵志

 

如果國民黨統治49年後的大陸

=========================

在寫了多年關於香港的評論與小說後,

移居北京多年的香港作家陳冠中

在2009年出版政治寓言小說《盛世》,

書寫中國未來的2013年

──當然,現在這已經是過去了,

有的寓言竟成為真實的“預言”;

然後是關於西藏問題的第二本小說《裸命》。

 

今年,

他的新書《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

把台灣元素加進來,

內容是如果1949年的國共內戰是國民黨贏了呢?

 

本書背景設定在1949——1979年,

因為一方面現實的中國在那之後徹底不同了: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啟動,魏京生的民主牆行動失敗,

為後三十年政左經右的“中國模式”埋下種子;

而在台灣,1979年發生“美麗島事件”,

國民黨的威權政體

鎮壓了七零年代崛起的政治反對運動和民間社會,

然而,

這個鎮壓沒有讓台灣再度進入黑暗時代;

相反的,

“美麗島事件”之後的台灣,台灣民主運動越挫越勇,

且有更多的社會抗爭出現。

 

國民黨在1987年宣佈解除戒嚴。

台灣的前後三十年確實也是完全不同的時代。

 

陳冠中顯然對於歷史的不同可能性很有興趣,

在寫了反烏托邦小說《盛世》之後,

他開始思考“烏有史”(Uchronie)的可能性。

 

而在近代歷史上,

影響最大的歷史時刻就是1949年:

所有華人的生命都被劇烈地攪動。

 

在陳冠中的烏有史中,1949年後,

國民黨執政的中國大陸當然沒有大躍進,沒有“文革”,

而是每年經濟成長百分之十三的“中華奇跡”。

 

雖然沒有毛澤東的統治(他被流放到克裡米亞),

但是國民黨仍然一黨獨大,

蔣家政權依然是強人獨裁,鎮壓異議,

蔣介石連任總統到1975年過世。

 

台灣只是一個“不太起眼的農業省份”。

 

故事就展開於1979年12月10日──亦即建豐二年,

蔣經國接班的第二年──的北平,來自各地的異議分子,

從胡平到林昭到陳子明到李敖的異議知識分子,

準備密謀一場反抗行動。

 

《建豐二年》是一部奇書,

奇在陳冠中重新書寫歷史,

內容真真假假,但這些重構的故事

在論證的理據、或是人物的個性上又似乎都有現實的藍本。

 

關鍵是,這個烏有史看似荒誕,

但其實或許更能讓我們接近歷史的本質

意思是,

當許多條件與情境被改變之後,

可能更能看清楚事物之間的關系與歷史的邏輯;

許多的歷史必然,也許其實是偶然,

許多我們以為是特殊歷史情境的不必然,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蔣介石在台灣的個人獨裁,

現實歷史中的藉口是因為台灣處於國共對峙的軍事狀態

甚至有法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來合理化他凍結中華民國憲法;

但在《建豐二年》一書中,

即使他順利統治全中國,

他也是個維持一黨獨大的獨裁者,

顯然陳冠中認為這是此人的本質。

 

這本小說只寫到1979年,但如果依歷史的邏輯,

我們或許可以幫陳冠中推演

建豐二年之後的中國大陸會是如何?

 

小說中的開場與結尾是一群異議人士在北平被逮捕

——一如在現實中的那個時間點,兩岸的民主力量都被鎮壓。

 

但在台灣的真實歷史上,因為三十年的高度經濟發展,

培養出一批中產階級,

以及一批不在黨國資本主義下的民間經濟力量(如大批中小企業),

這些人渴望改變政治體制,而成為後來政治反對運動的基礎,

因此79年的“美麗島事件”大逮捕也擋不住後來的民主化潮流。

 

當然,

社會力量如果沒有被組織和動員,也不能產生政治力量,

這也是本書沒有提及的一個關鍵:

建豐二年的中國是否如現實中的台灣一樣:

不但有省市議員和縣長的地方選舉,

而且在1972年也開始了部分中央民意代表的選舉?

 

如果沒有開放選舉,

如果一切反對運動的組織化都被嚴密打死,

那麽即使有中產階級,民主的動力也確實很難出現

──這是現實中的中國大陸所發生的。

 

更有趣的是,

如果建豐二年之後的中國沒有民主,

那麽當若乾年後,

中國從英國手中接回香港

(當然,若49年共產黨沒勝利、沒有文革,也不會有大批移民到香港),

一個相對自由開放,且自認為是一個中西混雜的城市,

被一個威權中國所統治,

是否仍然出現今天香港的政治矛盾,

或者,陸港矛盾?

===========================================

如果國民黨統治49年後的大陸

>>

如果國民黨統治49年後的中國

==========================================

 

 

 

=================================================

民主還將在哪裡重生?

 

http://dw.de/p/1BUXe

 

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被認為是拯救台灣民主的壯舉

成為明日香港的希望。 新疆問題的未來出路,

也不能僅僅依靠經濟發展。

(德國之聲中文網)

 

民主還將在哪裡重生?

 

反對服貿協議“黑箱作業”的台灣學生佔領了立法院台灣,

《自由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民主之死亡與重生》,

作者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許又方認為,

國會之莊嚴,並不建立在其有形的設置上,

而在於其堅守民主法治的抽象精神。

 

換言之,

唯有奉行程序正義、為國計民生作嚴格且合乎公眾利益之把關者,

方可謂為具神聖不可侵犯的國會尊嚴。

 

許又方說,

學生衝進立院之舉,卻像徵著台灣民主精神的重生

——國會殿堂本來就是行使民意的神聖場域,

人民為了自己的福祉不受惡質政客操弄、扼殺,

決定自行掌理這個最高民意機構,何錯之有?”

 

他認為,

民主真正的精神是公民直接參與,

“代議”只是一種權宜之計。

 

如今既然代議制不能為國計民生把關,

公民只好以不服從的手段來表達對公理正義的追求,

這對民主而言,不僅不是踐踏,反而是一種守護。

 

“今日”“明日”顛倒輪迴?

時評家李怡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說,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已經成為台灣反服貿協議的主要訴求和口號。

然而,台灣人和香港人是否知道,

30年前,這句話曾經是台灣人追求的目標和正面訴求嗎?

他說,當時自己接觸的台灣大陸渴望自由的人士都說,

香港是他們所神往所追求的理想國。

 

諷刺的是,

1997年香港回歸,當時中共領導人江澤民說,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可以對台灣發揮’率先垂範’的作用,

也就是認為’今日香港’是’明日台灣’ 的榜樣。”

李怡認為,香港回歸這17年,

在中共和大陸人的侵凌下,

從良好的公民社會大倒退,廉署、警隊

和相當部份的政府機構在政治干預下選擇性執法,

受尊重的專業精神受政治衝擊,

核心價值不斷受挑戰,

奮發自強的香港精神變成絕望與無力感,

滿街擁擠的大陸客及其中的劣質文化。

 

李怡說,

大陸政府有肌肉,但台灣社會有靈魂。

香港,曾經是台灣、大陸所寄望,

今天我們卻要面臨選擇:

向滿身肌肉的中共膜拜,

還是向有靈魂的台灣社會追求?

 

緩解民族矛盾從何入手?

在昆明暴恐事件發生之後,

澳門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定定

和牛津大學社會學碩士研究生丁雪潔

發起了針對中國內地民眾的問卷調查,

了解他們對恐怖主義以及民族問題的態度和理解。

 

本週《紐約時報》發表了這份調查分析。

其中,22%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7·5事件”,

“估計是因為在2009年網絡​​信息發達程度不如現在,

而且政府當時也實施了信息封鎖”。

 

表示知道此次昆明事件的民眾高達99.5%,

“估計部分原因是社交媒體如微博和微信的廣泛報導”。

 

調查顯示,

不論是短期或是長期解決新疆的恐怖主義問題,

受訪者認為發展經濟始終是最重要的政策。

 

調查者分析說,

“這一點與之前的問題產生矛盾。

一方面66%的受訪者不認為經濟落後是新疆衝突的根源問題,

另一方面受訪者們則認為可以通過經濟發展來解決新疆的民族問題:

50%受訪者支持短期內發展經濟,67%受訪者支持長期發展經濟。”

 

調查者認為,

“解決或緩和民族問題應從宗教,語言,文化政策入手,

同時注意經濟發展的平衡型,

合理分配政治資源,縮小民族間貧富差距。”

————————————————————————————–

[ 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拯救台灣民主]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

貿協議送到院會

就剩「要或不要」最後一道程序,

沒有逐條逐項審查的機會,

只有在委員會審查時才可提案修正。

 

國民黨團所謂 在院會逐條逐項審查的說法,

遭民進黨痛批純屬「謊言」。

[ 相關 ] 服貿逐條審 王金平:須退回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