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紐軍團日一百週年

2015-04-26 06:00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74999

(作者為紐西蘭台灣僑民協會會長)

◎ 劉文玉

 

澳紐軍團日一百週年

==================

馬政府調整課綱,

課本刪除二二八史實,

去台灣化又傾中,真是人神共憤。

 

筆者定居紐西蘭,

每年的四月廿五日是「澳紐軍團日 ANZAC Day」,

也是國定假日,今年剛好是一百週年紀念日,

紐西蘭和澳洲均舉辦盛大的活動來紀念這個歷史性的悲劇。

 

緣起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紐西蘭和澳洲出兵到歐洲戰場

去幫忙母國英國作戰對抗同盟國。

 

在一九一五年四月廿五日登陸土耳其加理波利的戰役,

紐西蘭軍隊戰死了二七二一人,

澳洲軍隊也有八七○九人戰死,

加上英國軍隊三萬多人死亡,光是這場戰役,

協約國就折損了近五萬人,真是一大悲劇。

 

隔年,

紐西蘭政府便宣布每年的四月廿五日為「澳紐軍團日」,

並舉行紀念儀式。

 

今年正逢一百週年,

澳洲和紐西蘭政府共同組成了一萬人到土耳其參加紀念會。

 

紐西蘭國內也舉辦活動和宣傳,

來告訴人民不要忘記戰爭的殘酷,更不要重演歷史悲劇。

 

反觀台灣馬政府,

對於七十年前的二二八,

導致台籍菁英死亡三萬多人的慘案,不僅無心悔過,

更想透過傳媒和教育部來抹滅此一事實,

對學生洗腦,

簡直罪大惡極

為人民所唾棄。

 

台灣的百姓一定要正視這問題的嚴重性,

共同捍衛歷史的真實性,

不容許馬政府的胡作非為。

==========================================================

澳紐軍團日 ANZAC Day ( 每年的四月廿五日 )

 

九一五年四月廿五日登陸土耳其加理波利的戰役

=============================================

[ 馬政府調課綱, 刪除課本二二八史實 ]

 

馬政府, 對於七十年前的二二八,

導致台籍菁英死亡三萬多人的慘案,不僅無心悔過,

更想透過傳媒和教育部來抹滅此一事實,

對學生洗腦, 簡直罪大惡極

為人民所唾棄。

 

台灣的百姓一定要正視這問題的嚴重性,

共同捍衛歷史的真實性, 不容馬政府胡作非為。

 

=================================================

[2015年 亞美尼亞大屠殺100週年]

 

1915年4月24日,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康斯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逮捕了數百名亞美尼亞知識分子,殺了絕大部分人。

 

亞美尼亞人把這一天定為

奧斯曼帝國對懷疑支持俄羅斯的亞美尼亞基督徒

實施大規模處決政策的開端。

 

[ 相關 ]   亞美尼亞舉行儀式紀念大屠殺100週年[ BBC ]

========================================================

評論:世界大戰難以為戒

06.09.2014

http://dw.de/p/1D8Bo

作者:Christian Trippe 編譯:任琛

 

烏克蘭危機容易讓許多人拿歷史與其相比較。

 

歐洲要面臨戰爭的威脅嗎?

就像1914和1939年那樣?

 

德國之聲評論員Trippe認為,

在烏克蘭問題上,

歷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老師。

Frankreich Kriegsschiff Mistral

法國原本計劃向俄羅斯出售的“西北風(Mistral)”級指揮運輸艦

(德國之聲中文網)

 

評論:世界大戰難以為戒

======================

 

這是少有的一致:

歐洲人和美國人對普京的野蠻政策發出指責。

 

歐盟加緊了對俄羅斯的製裁。

 

北約面對莫斯科的新帝國主義政策,

也調整了自己的戰略方針。

 

法國在經過了長時間的遲疑後,

叫停了向俄羅斯提供戰艦的計劃。

 

德國、意大利以及其他國家也經歷了艱難的過程,

將自己經濟上的利益排在後面。

“西方”在過去幾個月以來又重新回到了政治討論中,並開始結盟。

 

只有將今天政治上的風雲變幻

放在歐洲歷史經驗的地平線上,

才能看到其中的種種玄機。

 

 烏克蘭危機爆發的年代

正好是歐洲紀念兩起重大歷史事件之時:

1914和1939,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週年,

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75週年。

 

這兩個歷史事件都為這塊大陸蓋上了血淋淋的印記。

 

而當前俄羅斯針對烏克蘭咄咄逼人的做法

讓人不得不將其與歷史做比較。

 

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在一次有關一戰的研討會上曾表示:

“不謀而合有時會讓人起一身的雞皮疙瘩”。

 

100年前外交的失敗對於德國政治來說既是凶兆又是鼓舞。

歐洲不能再一次因為政治上的錯誤而陷入大戰!

這背後的堅定立場是:

通過巧妙的外交手段能夠防止最糟糕的事情發生。

 

2014年的德國外交以1914年的世界格局為戒。

01.2012 DW Europa aktuell Moderator Christian Trippe

德國之聲評論員Christian Trippe

 

相反,

如果誰在德國看到另外一種參照的對象,

誰認為普京的政策與德國在20世紀30年代的擴張政策類似的話,

他只會掃興而歸。

 

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在做出類似比較的時候,

就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

 

外交部吹響了判罰哨。

 

將普京和希特勒相提並論在德國是禁忌話題。

 

但在其他的地方,

切實有明確表態探討如今外交上的交手與當時的情況有何相似之處:

帝國的目標、加強軍備、用民族主義的牌而進行的遊戲、

冷冰冰的違反現有的國際條約和協定,

所有的這些都像在緊張的氣氛中歇斯底里的開動宣傳機器。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8月底召開的歐盟峰會上警告稱,

不能在普京面前重複30年代在面對希特勒時犯下的錯誤。

 

當時英法聯手推出的”綏靖主義”沒有阻止得了那位德國的獨裁者。

 

因此,卡梅倫建議應該更加強硬,更加堅定的採取措施。

 

而尤其認同這一說法的包括波蘭、波羅的海國家以及北歐諸國。

 

它們將歐洲在二戰前夜的狀況作為如今制定俄羅斯政策的樣板。

 

與所有的歷史對比一樣,

對大戰前局勢的分析也只能是一種大致的判斷。

 

如果有誰只關注1914,

就很容易忽略單獨一個有決心做任何事情的國家

到底能扮演怎樣毀滅性的角色。

 

如果有誰只關注1939

就有可能錯過找到緩解危機的關鍵舉措。

 

對於2014來說,

這兩種情況的後果都將是災難性的。

===================================================

1914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週年

1939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75週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