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約至身分」的倒退

 

「契約至身分」的倒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5/today-o9.htm

◎ 李佳曄

報載政府將十八%優惠存款法制化後,

退休軍公教人員

將可換約調整十八%優惠存款額度,

由於不少退休軍公教可增加優存額度,

引發新一波回存潮,以獲取更多利息,

引發社會不平反彈聲浪。

以目前台灣銀行一年定存利率一.一八五%,

但退休軍公教人員卻享年利率十八%優惠存款。

目前十八%優惠存款餘額約四千三百億元,

政府每年必須補貼利差高達七百多億元,

平均每位國民每年要負擔三千多元

按過往於封建社會中,

係以階級或身分加以區分其所得享有之權利負擔之義務

然經過百年之進化,

人類社會經由相當縝密思考後,

產生契約自由之理念,

強調凡人生而平等,

不得因社會之階級或身分,

而使其所享有之權利與負擔之義務而有所差別。

因此有謂人類社會,

係由「身分到契約」之進步發展。

然而以前揭退休軍公教人員可享有之十八%優惠存款

與現今退休勞工之待遇相較,

兩者間實有天壤之別。

按現今軍公教人員

於退休後之所得替代率將近八十%至九十%,

然現行之勞工退休制度,

退休勞工人員之所得替代率則不及五十%。

就此,台灣社會之發展,

似有從「契約至身分」的倒退疑慮。

或有謂過去就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之改制

致使其權益受損,

政府有違信賴保護原則

然現今政府財政困難,

如為維持軍公教人員之所謂「信賴保護」之權益,

致使國家財政益形惡化,

則其將招致全民遭殃之後果。

而就全民公益之保護與軍公教人員「信賴保護」利益相較考量,

孰先孰後應有相當之定論。

進而有所謂「要均富,不要均貧」之論述,

其出發點似無不妥。

然現今軍公教人員之待遇已較一般勞工為優,

因此應將此每年政府必須補貼達七百多億之經費

藉以提升勞工與其他社會成員之社會福利,

使其與軍公教人員有「均富」之相同待遇,

而非以軍公教人員之身分其享有較富於其他國民之情況。

 

(作者為公務員家屬)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