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71年的困境:經濟、身份認同和中國

2016年12月15日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61215/china-taiwan-shirley-lin/zh-hant/

孟寶勒(Paul Mozur)是《紐約時報》記者。

孟寶勒

7月,上任約兩個月的台灣總統蔡英文向海軍官兵發表講話。一些人擔心蔡英文最近與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德·J·川普通電話的舉動會破壞美中關係的穩定,而其他人則持歡迎態度,認為這是對華盛頓與台灣關係的重新思考。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Taiwan,

via 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7月,上任約兩個月的台灣總統蔡英文向海軍官兵發表講話。

一些人擔心蔡英文最近與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德·J·川普

通電話的舉動會破壞美中關係的穩定,

而其他人則持歡迎態度,

認為這是對華盛頓與台灣關係的重新思考

林夏如。

Mark Edwards

林夏如。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台灣的困境:經濟、身份認同和中國

==========================

政治經濟學家林夏如(Syaru Shirley Lin)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現任教於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和香港中文大學。

 

她曾是高盛(Goldman Sachs)的合伙人,

負責在亞洲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業務,

也是高盛投資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科技創業公司的開路先鋒。

 

林夏如由史丹佛大學出版社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新書

《台灣的中國困境》(Taiwan’s China Dilemma)

聚焦台灣人的民族身份認同的出現

以及過去30年裡它如何影響了台灣對大陸的經濟政策。

 

在候任總統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Trump)

與台灣總統蔡英文(Tsai Ing-wen)通話

質疑長期指導華盛頓與北京和台北往來的「一個中國」政策後,

林夏如接受了採訪。

 

在採訪中,她談到了這個有違外交禮儀的驚人舉動、

台灣對與大陸經濟一體化的矛盾心理

以及美國為何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對待台灣的方式。

 

你的書講述了大陸和台灣經濟往來發展得更加密切,

但台灣的文化卻進一步遠離大陸文化這個矛盾的現象。

 

這些趨勢是怎麼同時出現的?

 

大陸在後毛澤東時代甫一開放經濟,

文化共性和打造「一個中國」的共同政治目標

就引發了兩岸經濟往來的激增。

 

當年,大陸經濟與台灣經濟具有高度互補性,

大多數台灣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如今,台灣超過三分之二的對外直接投資流向大陸,

後者也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

 

然而,隨著兩岸經濟相互依賴性不斷增加和台灣開始民主化,

台灣民眾開始討論作為一名台灣人意味著什麼。

 

而在威權主義的國民黨政府統治台灣的40年裡,

這個話題一直是禁忌。

 

起初,台灣對大陸的經濟政策在極度限制和極度自由之間搖擺。

 

一些台灣人認為,

支持同大陸的經濟自由是促進統一的一個途徑,

而支持對大陸實施經濟限制則相當於保持台灣與大陸分離,

不管只是自治還是完全獨立。

 

隨著台灣身份認同的鞏固

——超過90%的台灣人認為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是「台灣人」

——人們一致認為,

與大陸在經濟上形成某種程度的相互依賴不可避免,

但過度依賴則帶來風險。

因此,極端的經濟政策選擇失去了民眾的支持。

 

然而,對發展更密切的經濟往來的支持也未擴大到社會政治一體化上。

 

實際上,只有1.5%的台灣人支持立即與大陸統一,

這個比例在年輕人中甚至更低。

 

但如果台灣人的身份認同受到威脅,它可能會再度凸顯,

極端選擇也可能會再次出現。

 

2014年的時候便是這種情況。

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學生抗議活動

——名為太陽花運動

——成功地抵制了與大陸商談達成的一項服務貿易協定。

 

你認為未來幾十年裡,台灣人的身份認同是否有更接近大陸的身份認同的希望?

北京宣傳的中國人的身份台灣人接受的身份

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後者的基礎是民主、法治以及言論和集會自由。

 

北京的策略是,給台灣提供經濟利益,

這樣台灣人就會變得更加傾向於統一,但未能成功。

 

於是,北京通過終止與台灣的官方溝通、減少赴台大陸遊客

和確保不讓台灣進入國際組織

——即便是那些會從台灣的加入中獲益的組織

——來加大施壓力度。

 

儘管如此,

這種身份認同回歸到更靠近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將取決於北京採用的策略,

特別是它是否能夠創造出一個包括台灣人的、共同的身份。

 

但北京如果堅持一邊向極少數人提供經濟利益

一邊實行經濟和外交制裁,便會造成更多反對和怨恨情緒

——就像在香港一樣。

 

或者,北京可以選擇通過培養民主價值觀和允許公民社會

出現的方式來消除兩岸之間的差距,但在當下,

這種可能性似乎非常小。

 

川普政府會給台灣帶來什麼經濟影響?

台灣迫切需要從製造業向高端服務業轉移。

 

其中一個問題是,因為北京的反對,

台灣無法同主要夥伴簽訂貿易協議。

 

蔡英文施政綱領的部分內容就是在第二輪中

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並與美國達成一份貿易投資框架協定

川普對自由貿易協議的懷疑態度讓這一切都籠罩上了一層疑雲。

 

如果美國放棄就這些協議舉行的談判,台灣將變得更加邊緣化,

特別是如果被排除在中國主導的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之外的話。

 

你的書重點是大陸與台灣的關係,不過對最近川普與蔡英文的通話,以及此事可能會對兩岸關係產生的影響,你有何看法?

候任總統唐納德·川普接到蔡英文總統的電話一事

令很多專家感到擔憂。

 

一些人擔心這通電話會破壞美中關係的穩定,

而其他人則持歡迎態度,

認為這是美國與台灣關係升級的一個跡象。

 

我認為尚沒有證據表明政策出現了重大改變。

 

但如果川普僅僅認為台灣是向北京施壓的一種方式,

那麼這意味著台灣只是被當作了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

而非本身對美國具有重要意義。

 

我認為對美國來說,

支持一個充滿生機的民主制度和堅持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是一個合適的目標。

 

華盛頓自柯林頓政府以來便未再重新審視自己的對台政策,

並且隨著兩個社會變得更加遠離彼此,

台灣和大陸有一天會和平、自願地統一的機會減少。

 

美國不應僅僅寄望於當前勸阻大陸和台灣不要改變現狀的政策

可以無限期地保持下去,而是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政策,

這樣就不會對中國在變得更加強勢的過程中

發起的行動做出被動反應。

 

是否有餘地供蔡英文所在的民進黨領導的政府在兩岸問題上找到一種北京可能會覺得可以接受的平衡?或者你是否認為北京會一味堅持排斥民進黨?

在華盛頓、台北和北京組成的這個三角形中,

北京是關鍵的一方,因為它最希望改變現狀。

 

迄今為止,北京一直在積極地阻礙蔡英文領導的新政府,

就像早前對待2000年到2008年陳水扁領導的民進黨政府那樣。

 

北京拒絕承認台灣的民選領導人,並且蔡英文當選後,

北京立即堅持通過削減旅遊和貿易來懲罰台灣民眾。

 

這只會阻礙台灣民眾重拾中國人的身份認同

 

蔡英文做出的一些妥協,已經讓她的很多支持者覺得太過分了。

 

在就職演講中,

蔡英文提到了《中華民國憲法》和有關兩岸關係的法規。

 

二者均暗示接受「一個中國」的框架。

 

蔡英文大概沒有再進一步的空間了,

特別是如果北京繼續排斥民進黨的話。

=====================================

=====================================

台灣民眾重拾中國人的身份認同 ;台灣的中國人

 

 

[ 相關 ] 

台灣71年的困境:經濟、身份認同和中國[ 紐約時報 ]

========================================

[ 台灣民主假象 –  蔡英文 自稱「中華民國台灣的中國人 ]

1979年華府與台北斷交時,

台灣還是黨國體制,但接下來的歲月,

台灣已經和平地轉型成為1個充滿活力的自由民主國家。

儘管有此等進步,

迄今仍未以「台灣」的名稱被視為1個獨立的國家。

 

蔡英文現在統治的這個島

依舊自稱「中華民國」;

中國則將台灣視為其叛離的1省。

 

 

  [ 相關 ]      71年,是時候讓台灣叫台灣了[ 巴博內斯 ]

——————————————————–

The Great Chinese Lie About Taiwan

 

中華民國貴族在德國叫難民

It’s Time to Let Taiwan Be Taiwan

台北的名稱遊戲:是時候讓台灣叫台灣了

———————————————————-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巴博內斯(Salvatore Babones)

======================================

2016二戰結束71週年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ukraine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Crimea !

———————————————————

The Great Chinese Lie About Taiwan

——————————————–

Chinese refugees 1949

台灣的1949年中國難民問題

————————————————-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Iron Curtain

or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Iron Curtain

===============================

[ only because the Chinese call them Chinese! ]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 英國報紙報導

「六百萬島民絕大多數是中國人,歡迎和中國合併。」

 

英國外交部立刻糾正:

台灣人是中國人,這話是中國人說的。

其實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是原住民,

明朝以來不被中國統治。」

 

原文如下:

only because the Chinese call them Chinese!

 

The great majority are aboriginals

over whom the Chinese administration

even in Ming times had little or no control.

 

[ 相關 ]  明鄭? 看看鄭經怎麼說![ 沈建德 ]

===================================

[ 美國錯誤的中國幻想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 

 

「中國幻想: 中國必然會發生改變的想法

 

「中國幻想」在觀念上是錯的, 戰略上也是錯的。

 

中國政府不會因為我們與它貿易而走向開放。

 

美國對貿易影響中國政治抱持錯誤的信心。

 

[ 相關 ]

放棄危險的「中國幻想」吧,「北京之春」難再現[ 紐約時報 ]

=========================================

[ 西方精英階層縱容之下:  中國─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

全球化有幾項前提

自由市場、各國平等貿易、政府不操縱股市、

匯市、政府不補貼外銷、國營企業應減少並鼓勵民營企業、

法治必須上軌道以保護外來的投資。

 

  中國破壞全球化的

第一件事 中國以政府的力量支援國企

和外國企業做不公平競爭而賺大錢,

引起各國反感刺激出保護主義,也是理所當然。


中國是個泛政治的群體,任何部門都為政治目的服務。

中國絕非自由經濟,更不是自由市場。

 

第二中國大量補貼國營產品,

用低於成本的價格消滅他國的相同產品,

再抬高價格,形成不公平貿易競爭。

 

第三政府藉操縱股市、匯市

使國內產品加強外銷的競爭力,

並從中賺取龐大的邊際效益,

更使股匯市成能為政府賺錢的工具和槓桿。

 

第四,拿國營企業去和他國民營企業競爭,

一開始他國的民營企業就輸在起跑點,

 

 第五,法治不彰、司法落後並作為政治的工具,

使外國投資客常血本無歸,即使官司打贏也求償無門。

 

這樣的掠奪型經濟體制如何讓人願意和他們「全球化」?

 

西方精英階層縱容之下,全球化造成國內大量失業貧富兩極,

 

國界虛化難民滲透,破壞社會的穩定

 

全球化造成反感,主要因為企業轉往人工低廉的國家,

導致國內大量失業;國際上的貧富兩極以及國內的貧富兩極

形成中產階級崩塌,破壞了社會的穩定。

 全球化的疆界虛擬化,鼓舞了國際難民的滲透,難民問題將越演越烈


全球化除經貿還包含生命價值(如人權、尊嚴)的普及化

中國對此則毫無貢獻。

 

西方精英階層的挫敗:失去信任,失去舞台。

 

[ 相關 ]    中國─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蘋論 ]

========================================

台灣總統直選的騙局 ,蔡英文的非民主權力系統  ]

 

蔡英文出身李登輝的政治幕僚

一向被認為是稱職的談判代表及政策研議者;

相對而言,她缺乏李登輝的謀略佈局及意志力,

也較少陳水扁的群眾魅力及馬基維利式的心機手段。

 

蔡英文的崛起,始自後扁時期的黨內真空,

她是派系權力妥協下的結果

也因如此,她在黨內一向尋求妥協,

避免沖突,如此政治性格,

讓她在決策之際不時前後失據,

左右不討好。

 

目前,蔡英文最大的政治資產,

除了國會與地方山頭的拱衛,

就是日益攀升的本土認同, 而她也正在消耗這些資產。

 [ 相關 ] 台灣,繼續尋找身份71年的島嶼[  黃哲斌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