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和平領導亞洲?

2013年01月16日 07:13 AM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48498

作者: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國際政治學教授

 艾大偉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 中國如何和平領導亞洲?  >>

我饒有興趣地註意到,

在18大掌權後不久,中國新任領導人習近平曾率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隆重地到北京某博物館參觀了《復興之路》展覽。

這個展覽記錄了中國在鴉片戰爭後經歷的“百年恥辱”,

以及自1949年以來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復興和崛起歷程。

這次參觀或許是習近平向中國人民許下的象徵性承諾:

誓將洗刷中國過去的屈辱,

恢復西方帝國主義到來前中國在亞洲曾經享有的絕對優勢地位。

然而,近些年來,中國奪回亞洲“上座”和領導位置的努力

卻造成了其與鄰國之間的爭吵和沖突。

為什麽呢?

並不是因為鄰國反對中國的和平崛起。

相反,迄今為止,它們一直對中國的崛起表示歡迎,

因為這給所有人帶來了繁榮。

當前中國與其鄰國之間的緊張局勢

是源於領土及安全領域出現了新的零和競爭,

在亞洲領導人的心目中,這些競爭的重要性

開始超越區域經濟發展的雙贏博弈。

下麵闡述目前出現的四種擔憂心理,並探討相應的補救方法。

首先,

中國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迅速壯大或許是中國民族自豪感的一個來源,

但這讓中國的鄰國感到緊張。

胡錦濤在18大發表的最後一份報告不能讓人安心,

他表示,中國應準備“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

但局部戰爭必將牽涉到鄰國。

中國應帶領周邊國家

制定整個地區所有軍事力量(包括中國軍隊)都能同意遵守的規則,

從而讓鄰國放下心來。

這將帶來信任和穩定,而不是日益嚴重的緊張局勢

以及當前初露苗頭的地區軍備競賽。

其次,

中國自2010年以來加緊努力,

試圖通過單邊行動解決與越南和菲律賓的領土爭端。

一些做法是象徵性的,

例如新版中國護照內頁印製的中國地圖

包含一些與印度、越南、馬來西亞、文萊和菲律賓等國存在爭議的地區。

其他措施包括中國船隻和越南、菲律賓船隻之間發生的那種實際對峙。

中國急於主張南海九段線範圍內都屬於中國領土。

在日益壯大的中國海軍支持下,

民用船隻正試圖在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領域與菲律賓和越南船隻對峙,

力求讓它們失去立足之地。

中國試圖重新取得其在亞洲的主導地位

並洗刷百年恥辱的強烈願望可能解釋了上述行為。

但越南和菲律賓以及文萊、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

在南海地區可能也擁有同樣正當的歷史主權要求,

以及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中的法律原則

而享有的各項權利。

中國已簽署該公約。

回想一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入侵之前,

亞洲各個王國和帝國的有些地圖可能給遙遠島嶼和海域標了名,

但並沒有實際統治這些地區。

這些海域屬於公用區,

沒有一個國家擁有這些地區的專屬控制權或司法管轄權。

如果說茫茫大海中的小島屬於什麽人的話,

那麽它們屬於在島上居住、勞作的土著居民。

為了地區和平與穩定,為什麽不尊重這一歷史,

通過對話和仲裁(而非單邊力量)來解決目前存在爭議的領土要求呢?

第三,

對於美國作為地區安全保障者的傳統角色,

中國和一些東盟(ASEAN)成員國之間存在意見分歧。

與美國訂有防務條約或長期合作協議的東盟成員國

有泰國、越南、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文萊和菲律賓。

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里,

這些國家希望在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方面獲得幫助。

作為回報,它們讓美國軍事力量進入本地區,

因為它們相信美國會尊重它們的國際合法權利,並保護它們參與國際貿易。

美國在這些盟約中的利益是保護美國對亞洲和中東地區的貿易通道。

在中國看來,

美國在亞洲建立的雙邊聯盟反映出一種“冷戰心態”。

中國一直毫不掩飾自己對這種心態的厭惡。

中國認為,

美國在冷戰期間與一些亞洲國家建立起來的軍事夥伴關系,

如今仍然如利刃一般指向中國。

但美國和這些夥伴國相互保持盟友關系,

一直以來並不是為了威脅某個特定國家,

而是為了構建一種保護傘,以防有不測風雨。

風雨天過後,你不會扔掉當初購買的雨傘,而是會把傘收進儲物櫃,

如果又下雨了,你會很高興自己有傘。

因此,冷戰結束後,美國的盟國仍然保留著各自的“雨傘”。

而如今,這些國家發現,烏雲密佈的景象再現。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中國想要說服各鄰國扔掉手中的雨傘,可能比較困難。

要緩解緊張關系、減輕美國及其亞洲盟國的擔憂,

中國可以提出更具合作性的意見,

調和本國和鄰國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

這就是說,中國可以幫助打造一把新的保護傘,保護所有人,包括中國自己。

最後,

中國今年利用自身對柬埔寨(該國與中國沒有領土爭端)的影響力,

阻撓東盟(ASEAN)在南海沖突問題上表態。

南海沖突直接涉及中國和4個東盟成員國

(越南、菲律賓、文萊和馬來西亞)的主權爭議。

這是中國在政策上的一次勝利。

中方政策的意圖是將南海爭端嚴格限制在自己與各個爭議國之間。

然而,對東盟以及創建和諧東亞的理念而言,這是一次失敗。

為什麽這麽說?

自1967年起,東盟的核心目標一直是,

在東南亞團結的基礎上構建一個和平的地區社會。

如今,

東盟甚至無法就涉及一些東南亞核心國家關鍵利益的沖突表明立場。

中國的策略是分化東盟並逐個攻破東盟成員國,

以實現自身在南海地區的主張。

這種策略已導致東盟無法正常履行其核心使命,

並在各東盟成員國之間播下了不和的種子。

東盟的衰落可能導致“東盟10+3”

(東盟10個成員國加上中國、日本和韓國)

以及其他東盟牽頭的地區倡議中途夭折。

而東亞多邊規範和架構的崩潰,

可能令亞洲回到19世紀那種均勢政治的模式中,變成完全憑影響力說話的地區。

中國自身在鴉片戰爭後的歷史表明,

在這種國際體系下,落後就要挨打,

這種體系最終也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中國要恢復昔日在東亞的領導地位,就應提出積極的設想,

推動建立對有關各方都更好、也更可靠的機制,

取代現有的以美國為中心向外輻射的雙邊安全聯盟體系,

以及東盟的多邊地區治理體系。

如果中國本末倒置,把零和強權政治

放在比雙贏的貿易和國際合作更重要的位置上,結果將令人扼腕。

如果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訴諸於單邊行動,

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從較小的鄰國攫取己需,

將令現行的地區秩序失常並陷入混亂。

隨著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開始挑起責任,他們必須意識到一點,

在今天這種復雜的國際社會形勢下,中國無法讓過去的歷史重演。

相反,作為一個傑出、與人為善的大國,中國應當胸懷當今世界,

構想一個對所有各方都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文作者艾大偉(David Arase)是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Nanjing University)國際政治學教授

譯者/何黎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
 
更多相關文章
 
中日不知如何化解僵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604)
中日會從“三戰”走向“實戰”嗎?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520)
東亞走向“常人政治”時代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418)
FT社評:亞洲和平繁榮需中日美三方努力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241)
東亞四國關系的歷史回音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141)

———————————————————————————————————

中國以武力干擾國際秩序

日本高官指責中國「恃強凌弱」 [ BBC ]

日本首相呼籲中國以負責任姿態行事 [ BBC ]

———————————————————————————————————-

[ 安倍晉三 > 中國領土政策堪比粹德國生存空間論  ]

中國宣稱擁有台灣主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 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

80年代起,中國就開始推行基於「戰略前線」理念的軍事策略

安倍晉三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想法

這種看法認為 邊界專屬經濟區是由國家實力決定的,

只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的影響力將繼續擴張。

他說,「有些人會把這種看法與德國的「生存空間論」聯繫起來。」

——>

日前首相稱中國領土政策堪比納粹德國[BBC]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