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兒童獲同等權利?德國民眾不願意

20.06.2017

http://p.dw.com/p/2f0OU

文山/李魚(法新社、德新社)

 

基本權利的平等是德國社會的普遍共識。

不過,一旦涉及難民問題,德國民眾的態度就開始模糊。

超過半數的德國民眾認為,

難民兒童不應該獲得與本國兒童相同的醫療、教育等權利。

同一年前相比,這一比例明顯滑向消極。

Flüchtlinge an der griechisch-mazedonischen Grenze (picture-alliance/dpa/K. Nietfeld)

(德國之聲中文網)

難民兒童獲同等權利?

德國民眾不願意

=================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條規定,

各國應當尊重並確保兒童的權利,

不得因兒童本人或其父母、監護人

的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主張、

國籍、出身、財富、殘障、出生或其他地位之不同

而有所歧視。

 

德國也是該公約的簽署國。

但是,根據德國兒童救助協會(Deutsches Kinderhilfswerk)

委託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52%的德國人認為,

難民兒童不應該從一開始就獲得與德國兒童等同的權利。

根據德國針對避難申請者的相關法規,

難民兒童所能獲得的醫療服務明顯差於德國兒童。

 

在有些聯邦州,難民兒童還不一定能夠獲得義務教育。

在民意調查中,只有42%的民眾認為,

應當給予難民兒童同等待遇。

 

兒童救助協會一名發言人指出,與去年相比,

支持難民兒童平權的德國民眾比例”明顯下滑”。

只有在30歲以下年齡組中,支持難民兒童平權的受訪者才佔到多數。

若按黨派區分,

右翼民粹政黨”德國選項黨”(AfD)的選民

反對難民兒童平權的比例最高,達93%;

而只有25%的綠黨選民認為難民兒童不應當獲得與本國兒童同等的權利。

 

德國兒童救助協會主席克呂格(Thomas Krüger)說,

在一年前,民眾還對難民兒童的權利持積極態度,

“短短一年間,這一形勢顯著惡化。”

他認為,現在迫切需要在兒童權利領域加強公眾教育工作。

 

在同一份調查中,42%的民眾認為,已經身處德國的難民兒童,

其父母以及未成年兄弟姐妹也應當有權來到德國。

 

對此持反對態度的民眾比例同樣也有42%。

Deutschland Flüchtlinge Kinder vor Flüchtlingsunterkunft (picture-alliance/dpa/B. Wüstneck)

2016年,德國政府決定,

在2018年3月之前暫停部分難民家人的赴德權利。

基民盟、基社盟要求將這一期限進一步延長。

歐洲理事會人權專員穆茲尼耶克(Nils Muiznieks)週一則表示,

難民融入社會只有在家人團聚的前提下才能實現。

他呼籲所有歐洲國家”尊重人權、保障難民家人團聚的權利”。

 

全球難民數量再創新高

在週二公佈的民調結果中,90%的德國民眾認為,

難民兒童及其家人應當獲得足夠的語言培訓;

80%的民眾認為,幼兒園以及中小學需要就此有所行動。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

2016年全球難民數量達6550萬人,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

由此推算,每113個地球居民中就有一人是難民。

其中,約有半數難民的年齡小於18歲。

另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統計,

與2010年、2011年相比,

2015年、2016年的無家人陪伴未成年難民數量翻了5倍。

============================================

============================================

[    難民問題 :                                        ]

 

基本權利的平等是德國社會的普遍共識。

不過,一旦涉及難民問題,

德國民眾的態度就開始模糊。

超過半數的德國民眾認為,

難民兒童不應該獲得與本國兒童相同的醫療、教育等權利。

同一年前相比,這一比例明顯滑向消極。

 

[ 相關 ]   難民兒童獲同等權利?德國民眾不願意[ 德國之聲  ]

============================================

[   台灣的中國難民問題 ]

 

 

 

 

============================================

端午節,中國難民與獨立建國

6 月 12, 2016

作者是來自中國河南的交換學生

伊洛人

 

端午節,外省難民與獨立建國

=========================

端午佳節當天有兩個人在網路上迅速竄紅,

一個是質疑

台灣人為何要過「中國端午節」的泛藍主持人李艷秋,

另一位是質問外省籍老人「啃台灣骨」的

「台灣民政府」成員洪素珠。

 

李艷秋無疑代表了消費「中華文化」,

實際上卻沒什麼文化的國民黨既得利益集團。

 

即使中國也要承認端午節所紀念的屈原是反抗秦國吞併楚國人,

反對秦楚「黃棘共識」的楚國獨派,

在抵抗秦國失敗之後才自沉汨羅江身亡。

 

而在屈原出生前幾百年,

楚國是被西周宗室排斥的蠻夷,

但隨後楚國人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左傳 宣公十二年》,

最終擁有了與中原各國對抗的強大實力,

創造了有別於中原的荊楚文明。

 

而這八個字也被寫進了歌曲《美麗島》,

激勵著之後的台灣獨立建國運動。

(圖片來源:youtube 影片截圖)

 

而洪素珠與其背後的台灣民政府,

則把反對中國併吞寄希望於

二戰後美日中及聯合國條約認定的台灣歸屬,

實際上是美統或日統。

 

而非源自60年代殖民地獨立運動之後,

國際社會公認的由住民自決建立新國家的台灣獨立建國運動。

 

因此他們沒有理解,

大部分外省老兵同樣是來自被中華民國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先後殖民統治、

同樣需要獨立建國運動的內陸各省。

 

因此糾結於即將消失在天然獨洪流中的本外省情結,

攻擊並非權貴且已經淡出歷史舞台的外省難民,

成為台灣獨立建國運動的新阻礙。

 

立場完全相反的兩個人和經常出現的「台獨就不要使用中文」等詭辯,

源自文化民族與國家上面混亂的認識。

 

很多人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來自國民黨的北京官話和官本位文化洗腦教育,

卻不知道即使在所謂的漢族領土範圍內,

佔據大多數且差別不亞於英法德語系差別的各地區獨特語言文化。

 

而蔣介石將閩南文化的瑰寶景福門拆毀,

改建為符合其文化認同的「北方式建築」,

也是為了消除寶貴的文化多元,

便於其獨裁統治的「文化大革命」。

可參考之前所寫 (link is external)

 

更進一步來說,

文化和血緣的一致性也不會是獨立建國的障礙,

簡單舉例,美國人在獨立戰爭前後,

乃至建國兩百多年後仍然使用英語,

把莎士比亞戲劇作為文學教育的經典,

更把源自英國的清教徒文化作為美國文化的基石。

 

這些都不會妨礙美國人反抗英帝國剝削,

反抗英帝國強加於北美殖民地的茶葉等進口商品的貿易協定,

以及聯合法國西班牙軍隊

終結英國在北美十三州的統治。

 

同樣長期被中華民國體系邊緣化,

在軍公教等領域受到歧視的台灣人

自然擁有獨立建國的正當性,

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公民投票終結中華民國的統治自決建國。

 

我投身於河南獨立建國運動,

更加深知河南文化不可能與中國文化或是漢文化切割。

 

無論是史書記載的炎黃部落,還是考古學上殷商至宋代,

河南都是天朝的統治核心,也是中原文化的發祥地。

 

但是文化上的相似並不能掩蓋

河南人長久以來受中央集權政府控制與迫害,

統治者用科舉制度吸收地方精英,

離開本省成為聽命於中央政府的流官;

各地青壯年被抓壯丁離開家鄉,

被用來鎮壓外省起義以維繫中央政府對各地的殖民統治。

 

而共產黨統治也沿用了這些手段,

公共資源集中的大城市吸引了各省最頂尖的人才,

而成為了政府控制各地的工具。

 

面對各地的社會運動則是從外縣市甚至外省調派武警鎮壓,

而六四屠城更是調遣了遠離北京的駐軍。

 

時至今日,源自包括河南在內的內陸各省,

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農民工在大城市裡面成為了「外地人」,

在就業醫療乃至子女教育方面受到各種歧視。

 

而那所謂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政府,

對台灣人和河南人乃至中國統治下各個民族的壓迫能長期持續進行,

就是因為我們受大中華教育洗腦,沒能將來自本土,

來自生活的認同轉化為公民國族的認同,

沒能建立屬於我們的國家。

================================================

 

 

 

 

=========================================

2016洪素珠中國難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