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Talk

台灣相關訊息收集

WeTalk

遺臭萬年,英國《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

2017-11-02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240991

英國倫敦皇家哈洛威大學歷史系博士,

輔仁大學歷史系專任助理教授。

10多年前開始接觸伊朗歷史,

住過伊朗、寫過伊朗現勢的評論,

目前研究20世紀英國與伊朗的外交關係。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陳立樵

 

伊朗與西亞世界》

 

遺臭萬年的《貝爾福宣言》

====================

《貝爾福宣言》在1917年11月推出,

內容毫不掩飾英國想要一手掌握西亞地區的意圖。

 

少了俄國這樣的競爭對手,

無論協助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是否是正確或正面的決定,

對貝爾福而言都是加強英國在西亞外交的籌碼。

 

只是,後來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無止盡的衝突,

卻是英國萬萬沒有預料到的處境。

 

1917年11月,

英國外交部長貝爾福(Arthur Balfour)

公開表示願意協助歐洲的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s)

在巴勒斯坦(Palestine)建立家園,

這份文件被稱為《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

只是這份宣言最後竟然成為貽禍至今的百年禍害。

 

當年的貝爾福絕對料想不到這個宣言所造成後續無法解決的問題,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看似較為「文明」的西方人,

決策的思考往往並不縝密,也沒有什麼「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理念,

單純只是為了眼前的利益。

 

於是,這樣短視自私的決策最後導致原本應該平靜的巴勒斯坦,

從此陷入無止盡的衝突與戰爭。

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場原在歐洲大陸,

但鄂圖曼帝國於11月加入德國陣營之後,

英國、法國、俄國也不得不與鄂圖曼交戰,

戰場於是從歐洲進入西亞。

此時,英國與俄國就在西亞地區的局勢中扮演起主要角色。

俄國為了試圖穿越黑海海峽(也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

與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與鄂圖曼長期在黑海地區交戰。

 

英國與俄國既為競爭對手,

大致上也就以鄂圖曼盟友的身分來對抗俄國,

不斷地動用外交與軍事力量,將俄國逼退在黑海以北。

 

著名的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便是如此,

而俄國在戰敗後還陷入了一連串的內政變革問題。

1917年11月,

英國外交部長貝爾福公開表示

願意協助歐洲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園

這份文件被稱為《貝爾福宣言》。

(The National)

 

到了20世紀初期,德國不斷壯大,

其影響力擠壓到英國、俄國等強權的生存權益,

這時的英俄也就不得放下爭議,專心對抗德國這個共同的敵手。

 

於是一戰爆發之際,

形成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同盟」(Triple Alliance)

與英國、法國、俄國「三國協約」(Triple Entente)

兩大政治集團的對抗。

 

當鄂圖曼在一戰期間成為德國盟友後,

英國對待這個古老帝國的態度也不一樣了。

 

俄國在黑海、裏海、高加索與鄂圖曼交戰,

而英國的戰場主要在美索不達米亞。

1914年底,英俄在鄂圖曼的戰爭各有勝場,

以致於兩國需要坐下來討論如何取得讓各自滿足的利益。

 

俄國外交部長薩左諾夫(Sergey Sazonov)強調,

黑海是俄國最關注的地區,

同時也希望能夠掌控鄂圖曼首都伊斯坦堡(Istanbul);

英國外交部長葛雷(Edward Grey)為求盡快戰勝德國陣營,

便同意俄國主導黑海地區的戰局。

 

而這同時也牽連到伊朗局勢變化,受到德國勢力影響,

英俄在伊朗的競爭關係於1907年起有所轉變。

 

過去兩強大致在伊朗南北各據一方,俄國主要影響伊朗北方局勢,

英國則控有南方與波斯灣。

 

德國勢力崛起後,英俄放下爭議,就在伊朗正式劃分勢力範圍,

協議北方為俄國所有,東南方則為英國控制,英俄雙方互不干涉,

而中間有一緩衝區,也就是

《1907年英俄協定》

(Anglo-Russian Convention of 1907)

的重點內容。

 

只是,在1914年年底,俄國軍事武力已完全進入伊朗北方,

英國軍隊也佔領了伊朗西南部若干城鎮,

這代表《1907年英俄協定》已然無效,

於是葛雷與薩左諾夫都同意在戰爭結束之後重擬新的協定。

1915年3月,英法俄三方已經先行討論,

最後協議戰後由俄國全然主導黑海、高加索、裏海部分,

而英法瓜分美索不達米亞,

而英國在伊朗的勢力範圍可以擴及到1907年協定裡的緩衝區內,

這也就是

《君士坦丁堡協議》(Constantinople Agreement of 1915)內容。

但在當時這還是個秘密協議,並沒有公開。

1915年3月,英法俄最後協議

戰後由俄國全然主導黑海、高加索、裏海部分,

英法瓜分美索不達米亞,

而英國在伊朗的勢力範圍可以擴及到

1907年協定裡的緩衝區內,

這也就是《君士坦丁堡協議》內容。

(Politics.ie)

 

德國與鄂圖曼在1916年獲得相當大的戰果,

鄂圖曼軍隊對英俄造成重大打擊。

 

伊朗雖然在戰爭開始後就宣示中立,

但英俄兩強仍然質疑伊朗可能向德國靠攏,

再加上1916年的戰況吃緊,

英俄與伊朗便有幾個月的結盟協商的時間。

 

伊朗政府向英俄表示,要結盟可以,

但條件就是過去的所謂不公正的協議必須要重擬,

甚至是一筆勾銷,

而且英俄兩強還要補給足夠的人力與軍需,

伊朗才有可能結盟、參與戰爭。

 

此外,結盟必須有15年左右的時間。

 

這對於英俄兩強而言是相當棘手的事,

因為彼此都不願放棄在伊朗既有的利益,

但又想要順利與伊朗達成結盟協議,

以消除任何讓德國陣營持續壯大的可能性。

 

薩左諾夫提出反對意見,只願意給予有限的軍需人力,

過往的協議應在戰後再來談判,而且結盟只限戰爭期間。

 

當然,伊朗絕對不同意這樣的要求,最後談判破局。

 

1917年,俄國爆發兩次革命,

7月中克倫斯基(Kerensky)政府同意將軍隊撤離伊朗,

11月,列寧的蘇維埃(Soviet)政府成立後,

更主張退出戰場,

而且要一改過去帝國主義的作為,公開秘密協議,

甚至決定放棄對伊朗的特權。

 

這樣的重大變局,對英國極度有利,

這代表英國在西亞地區的決策,

已不需要再考慮俄國的意見了。

當時的俄國外長薩左諾夫

與法國第三共和總統普恩加萊(右)。

(The Great War Blog)

 

於是,在前一年年底擔任外交部長的貝爾福(Arthur Balfour)

對於西亞地區的態度就與前一任部長葛雷迥然不同。

葛雷的決策多半要考慮俄國,甚至在內閣裡受到質疑,

後代史家也批判他的政策軟弱,面對俄國毫無自尊可言。

 

但葛雷的時代氣氛是如此,實不須以負面的角度觀之;

貝爾福出任外交部長正好是俄國退出戰爭的時期,

更可以自由行動。

 

當時歐洲猶太人復國主義運動如火如荼,

目的地就在巴勒斯坦,便情商英國政府給予協助。

 

對於貝爾福而言,在西亞地區多出一批可以信任的合作夥伴,

將會是加強英國在西亞優勢的最佳方式。

 

戰爭結束後,若《君士坦丁堡協議》能正式執行,

英國在西亞地區就更是一方獨霸了。

 

《貝爾福宣言》在1917年11月推出,

內容毫不掩飾英國想要一手掌握西亞地區的意圖。

 

少了俄國這樣的競爭對手,

無論協助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是否是正確或正面的決定,

對貝爾福而言都是加強英國在西亞外交的籌碼。

 

只是,後來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無止盡的衝突,

卻是英國萬萬沒有預料到的處境。

 

又有誰能料到,當年意氣風發的貝爾福,

百年之後的歷史評價卻是巴勒斯坦悲劇的始作俑者,

而且還有可能就此遺臭萬年。

==============================================

==============================================

[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巴勒斯坦Palestine的百年禍害 ]

 

1917年11月, 英國外交部長貝爾福(Arthur Balfour)

公開表示願意協助歐洲的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s)

巴勒斯坦(Palestine)建立家園,

這份文件被稱為《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

只是這份宣言最後竟然成為貽禍至今的百年禍害

 

  [ 相關 ]  

  英國《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 遺臭萬年[ 陳立樵 ]

=============================================

2017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2年,1949中國內戰結束後,

中國遊說團的魔掌,伸入台灣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ukraine !

keep making Taiwan become another  Crimea !

———————————————————————-

The endless Chinese civil war of the China Lobby  in Taiwan.

—————————————————————————-

The lost 72 years of Taiwanese after World War Two.

Has Anyone Asked Taiwanese?

——————————————————————-

the Soong Dynasty

the Soong Hakkas Chinese Dynasty

—————————————————————————–

清朝海南島有一客家人,本名韓教凖(1863-1918),

過繼舅父,改名宋嘉樹,十五歲來美國東岸打工,因緣際會,

美國南方美以美教會(Southern Methodist)提拔資助,

並皈依主。

 

先就讀北卡Duke大學,後轉學到南方美以美重鎮,

田納西Nashville市的Vanderbilt大學完成神學學位,

受洗命名Charlie Jones Soon 後慣稱Charlie Soong

  ==============================================

 

 

==============================================

 

 

==============================================

庫德族應與巴勒斯坦人一樣 有獨立權力

2017年11月01日

http://www.upmedia.mg/forum_info.php?SerialNo=27957

以色列外交部前總幹事,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政治學教授

亞維內里(Shlomo Avineri)

《大家論壇》

 

建國視角:

 

庫德族應與巴勒斯坦人一樣 有獨立權力

==============================

當前幾乎所有人都同意巴勒斯坦人應建立自己的國家,

而非生活在以色列的統治下。

 

大多數以色列人也贊同此觀點,

甚至連總理納坦雅胡(Binyamin Netanyahu)

不情願地表達了自己對兩國方案的承諾。

在許多西方民主國家,

一批強大的左翼選民團體

也會定期組織鼓吹巴勒斯坦獨立的示威活動。

 

對待庫德族建國 西方國家雙重標準

巴勒斯坦建國的根據

源自於關於民族自決的根本性道義主張。

 

這一主張賦予庫德人同樣權利時,

西方國家卻陷入了一片羞愧、詭異沉默之中。

 

各西方民主國家

既沒有對9月底庫爾德斯坦地區政府的獨立公投給予支持,

也沒有站出來

反對伊拉克和土耳其兩國政府動武阻止庫德人建國的威脅。

 

在列舉反對庫德人獨立理由時,

歐盟或美國官員總是會歸結為現實政治

 

他們說伊拉克的領土完整必須得到保護

庫德族地區政府的獨立還可能會破壞土耳其和伊朗的穩定

因為這兩國也有著數量龐大的庫德少數民族。

 

但這些論據只不過體現了他們的雙重標準

 

巴勒斯坦人理直氣壯地提出了民族自決的道義主張,

卻完全沒有遭遇到那種針對庫德族的國際議論。

 

更糟糕的是,

外界還無視了相關各國幾十年來對庫德人的殘酷壓迫

 

在海珊(Saddam Hussein)統治下的伊拉克,

庫德人受到種族滅絕式化學武器攻擊。

 

在土耳其,軍方已經掃蕩了數百個庫德村莊。

 

英國依照帝國主義利益 促成伊拉克建國

否認庫德人民族自決權的論點中,

維護伊拉克領土完整的說法堪稱是最荒謬虛偽的。

 

當英國政治家在一戰擊敗鄂圖曼帝國後,

將伊拉克建成一個獨立政治實體時,

他們遵循的只是自己的帝國主義利益

卻忽視了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地理,人口以及種族和宗教多樣性。

 

當地民眾被劃入了這個憑空建立的新國家,

卻沒有人問過他們是否想要

住在一個什葉派穆斯林人口占壓倒性多數,

同時卻有著大量庫德和基督教少數族裔的地方。

 

自然也沒有人問過他們是否希望被一個遜尼派穆斯林王朝統治,

而後者是當年

由英國人從現為沙烏地阿拉伯一部分的漢志(Hejaz)地區

移植過來的。

最初,

根據戰敗的鄂圖曼帝國在1920年8月簽署的《西弗斯條約》,

庫德人像亞美尼亞人一樣得到了獨立建國的承諾。

 

但獲勝國聯盟卻隨後放棄這個承諾,

讓庫德人從此陷入遭各方壓迫的長期命運。

在伊拉克北部地方,

庫德人就跟該國的亞述裔基督徒一樣,

長期無法得到巴格達的阿拉伯霸權統治者

對自身獨特語言和文化的認可。

在這方面「領土完整」只不過是種族或宗教壓迫的託詞罷了。

 

土耳其、伊朗怕境內庫德跟著要獨立

生活在土耳其和伊朗的數千萬庫德人,

被長期剝奪了基本的人權和文化權利。

因此也可以理解土耳其和伊朗政府

為何會反對庫德族地區政府試圖獨立:

他們擔心一旦庫德政府成功獨立,

自己手下那些被壓迫的庫德人也會群起仿效。

 

然而,卻從來沒有人用巴勒斯坦獨立會破壞約旦穩定的說法

來反對巴勒斯坦建國,

因此這種觀點也不應被施加在伊拉克庫德人上。

此外,庫德地區政府已經建立起一個相對開放和多元化的社會。

作為一個半自治地區,伊拉克庫德地區以多黨制體制運作,

這種制度在鄰近的阿拉伯國家可看不到,

更別提逐漸轉向威權主義的伊朗或土耳其了。

 

民族自決是一個普世權利

也是那些慘遭非民主政權壓迫的人民理應享有的權利

 

正確適用於巴勒斯坦人的論據也應適用於庫德人

 

那些鼓吹巴勒斯坦建國的人權運動專家也該代表庫德族發聲。

 

人權要求

——除非它們被選擇性地作為偽善表演的一部分來使用

——應該永遠高於現實政治。

 

應該令西方深感羞恥的是,庫德人漫長、悲慘的歷史

也是一部不斷被西方拋棄的歷史

 

這個狀況不應再發生。

 

庫德民兵組織已經是西方民主國家對抗伊斯蘭國的堅定盟友。

 

而如果西方為了討好伊拉克或土耳其政府而去拋棄庫爾德人,

只會讓一切變成一場痛苦的鬧劇。

===============================================

===============================================

[    庫德族與巴勒斯坦人一樣,有獨立權力                         ]

 

否認庫德人民族自決權的論點中,

維護伊拉克領土完整的說法堪稱是最荒謬虛偽的。

 

英國政治家在一戰擊敗鄂圖曼帝國後,

將伊拉克建成一個獨立政治實體時,

他們遵循的只是自己的帝國主義利益 卻忽視了

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地理,人口以及種族和宗教多樣性。

 

當地民眾被劃入了這個憑空建立的新國家

卻沒有人問過他們是否想要

住在一個什葉派穆斯林人口占壓倒性多數,

同時卻有著大量庫德和基督教少數族裔的地方。

 

 

[ 相關 ]  庫德族應與巴勒斯坦人一樣 有獨立權力[ 亞維內里 ]

============================================

Like the Palestinians, the Kurds Deserve a State

by Shlomo Avineri

– Project Syndicate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west-abandons-iraqi-kurds-independence-by-shlomo-avineri-2017-10

===========================================

 

============================================

 

 

===============================================

[ 英國殖民印度300年 ,190年-東印度公司1757年取得南亞次大陸控制權 ] 

 

英國殖民印度長達190年。

起初是由東印度公司作為「代理」,其後則是英國王室直接統治。

 

儘管東印度公司直到1757年,

也就是190年前才取得南亞次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

在此之前100多年,該公司就在當地開設了貿易分支。

 

4億

英屬印度在1947年的總人口為4億,

其中包括現在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英屬印度首先分裂成兩個獨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

1971年,東巴基斯坦宣佈獨立,成立孟加拉國。

40天

英國法官拉德克里夫(Cyril Radcliffe )整整花了40天,

來劃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界。

不知他當時是否想到,在此後的幾十年裡,

沿著這條邊界所爆發的血腥爭鬥持續不斷。

6100公里

印度與巴基斯坦獨立時,

兩國之間的邊界長達6100公里。

巴基斯坦的西部(也就是現在的巴基斯坦)

和東部(現在的孟加拉國)之間相隔1500多公里。

48小時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佈獨立後48小時,

英軍開始撤出印度。

這一行動持續數月,直到1948年2月英國軍隊才完全撤離。

3場戰爭

1947年之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爆發3場戰爭。

第一次就在獨立之後3個月,

第二次是在1965年,起因都是克什米爾地區主權爭議。

而最後一次發生在1971年,是由於孟加拉國獨立而引起。

=============================================

蒙巴頓方案  ]

如果印度經濟發展迅速, 那是“大英帝國留下的遺產”;

如果印度經濟不景氣,

則是“看,讓你們印度人自己管理自己就是不行”。

 

蒙巴頓方案就是故意在印度製造分裂和混亂的,

首先它的前提就怪異萬分

——憑什麽按照宗教劃分一個國家?

 

印度分裂的問題早在英國人撤離印度的時候,禍患就埋下了。

 

FT知道,英國人知道,印度人知道。 但是FT假裝不知道。

 

[ 相關 ]  印度的問題源於英國 [ 讀者,FT中文網 ]

===========================================

Jefferson Chen · 留言最多的人

 

19世紀的英國首相
巴麥尊(Lord Palmerston)說此名言:
 
英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Britain has no permanent friends,
nor permanent enemies.
 
She ha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

美帝國為了其國家利益,通常是無所不用其極,
 
薄瑞光的這席話,台灣人不必在意。
 
—————————————————————————————–

[ Western Civilization, I think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 Mahatma Gandhi

 

有人問  甘地 ( Mahatma Gandhi )

對於「西方文明」( Western Civilization ) 有何看法,

他回答:「這也許是個好點子

( I think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

================================================

[1987年印度成立”阿魯納恰爾邦”, 台灣當局”嚴厲譴責” ]

 

台灣的歷史教育1990年代前,

台灣仍是以過去的中華民國史觀出發, 在涉及中印邊界的問題時,

教科書在論述上採不合時宜的論述,如中印的鄰國為”錫金、不丹“等,

其實錫金王國早已於1975年被印度強制廢止。

 

甚至當時1987年2月,

印度將傳統藏南地區獨立成”阿魯納恰爾邦”時,

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抗議外,

連遠在台灣已經退守的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

也隔海發聲明”嚴正譴責“,報紙並於頭版刊登, 表示”絶不承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