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Talk

台灣相關訊息收集

WeTalk

庫德族應與巴勒斯坦人一樣 有獨立權力

2017年11月01日

http://www.upmedia.mg/forum_info.php?SerialNo=27957

以色列外交部前總幹事,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政治學教授

亞維內里(Shlomo Avineri)

《大家論壇》

 

建國視角:

 

庫德族應與巴勒斯坦人一樣 有獨立權力

==============================

當前幾乎所有人都同意巴勒斯坦人應建立自己的國家,

而非生活在以色列的統治下。

 

大多數以色列人也贊同此觀點,

甚至連總理納坦雅胡(Binyamin Netanyahu)

不情願地表達了自己對兩國方案的承諾。

在許多西方民主國家,

一批強大的左翼選民團體

也會定期組織鼓吹巴勒斯坦獨立的示威活動。

 

對待庫德族建國 西方國家雙重標準

巴勒斯坦建國的根據

源自於關於民族自決的根本性道義主張。

 

這一主張賦予庫德人同樣權利時,

西方國家卻陷入了一片羞愧、詭異沉默之中。

 

各西方民主國家

既沒有對9月底庫爾德斯坦地區政府的獨立公投給予支持,

也沒有站出來

反對伊拉克和土耳其兩國政府動武阻止庫德人建國的威脅。

 

在列舉反對庫德人獨立理由時,

歐盟或美國官員總是會歸結為現實政治

 

他們說伊拉克的領土完整必須得到保護

庫德族地區政府的獨立還可能會破壞土耳其和伊朗的穩定

因為這兩國也有著數量龐大的庫德少數民族。

 

但這些論據只不過體現了他們的雙重標準

 

巴勒斯坦人理直氣壯地提出了民族自決的道義主張,

卻完全沒有遭遇到那種針對庫德族的國際議論。

 

更糟糕的是,

外界還無視了相關各國幾十年來對庫德人的殘酷壓迫

 

在海珊(Saddam Hussein)統治下的伊拉克,

庫德人受到種族滅絕式化學武器攻擊。

 

在土耳其,軍方已經掃蕩了數百個庫德村莊。

 

英國依照帝國主義利益 促成伊拉克建國

否認庫德人民族自決權的論點中,

維護伊拉克領土完整的說法堪稱是最荒謬虛偽的。

 

當英國政治家在一戰擊敗鄂圖曼帝國後,

將伊拉克建成一個獨立政治實體時,

他們遵循的只是自己的帝國主義利益

卻忽視了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地理,人口以及種族和宗教多樣性。

 

當地民眾被劃入了這個憑空建立的新國家,

卻沒有人問過他們是否想要

住在一個什葉派穆斯林人口占壓倒性多數,

同時卻有著大量庫德和基督教少數族裔的地方。

 

自然也沒有人問過他們是否希望被一個遜尼派穆斯林王朝統治,

而後者是當年

由英國人從現為沙烏地阿拉伯一部分的漢志(Hejaz)地區

移植過來的。

最初,

根據戰敗的鄂圖曼帝國在1920年8月簽署的《西弗斯條約》,

庫德人像亞美尼亞人一樣得到了獨立建國的承諾。

 

但獲勝國聯盟卻隨後放棄這個承諾,

讓庫德人從此陷入遭各方壓迫的長期命運。

在伊拉克北部地方,

庫德人就跟該國的亞述裔基督徒一樣,

長期無法得到巴格達的阿拉伯霸權統治者

對自身獨特語言和文化的認可。

在這方面「領土完整」只不過是種族或宗教壓迫的託詞罷了。

 

土耳其、伊朗怕境內庫德跟著要獨立

生活在土耳其和伊朗的數千萬庫德人,

被長期剝奪了基本的人權和文化權利。

因此也可以理解土耳其和伊朗政府

為何會反對庫德族地區政府試圖獨立:

他們擔心一旦庫德政府成功獨立,

自己手下那些被壓迫的庫德人也會群起仿效。

 

然而,卻從來沒有人用巴勒斯坦獨立會破壞約旦穩定的說法

來反對巴勒斯坦建國,

因此這種觀點也不應被施加在伊拉克庫德人上。

此外,庫德地區政府已經建立起一個相對開放和多元化的社會。

作為一個半自治地區,伊拉克庫德地區以多黨制體制運作,

這種制度在鄰近的阿拉伯國家可看不到,

更別提逐漸轉向威權主義的伊朗或土耳其了。

 

民族自決是一個普世權利

也是那些慘遭非民主政權壓迫的人民理應享有的權利

 

正確適用於巴勒斯坦人的論據也應適用於庫德人

 

那些鼓吹巴勒斯坦建國的人權運動專家也該代表庫德族發聲。

 

人權要求

——除非它們被選擇性地作為偽善表演的一部分來使用

——應該永遠高於現實政治。

 

應該令西方深感羞恥的是,庫德人漫長、悲慘的歷史

也是一部不斷被西方拋棄的歷史

 

這個狀況不應再發生。

 

庫德民兵組織已經是西方民主國家對抗伊斯蘭國的堅定盟友。

 

而如果西方為了討好伊拉克或土耳其政府而去拋棄庫爾德人,

只會讓一切變成一場痛苦的鬧劇。

===============================================

===============================================

[    庫德族與巴勒斯坦人一樣,有獨立權力                         ]

 

否認庫德人民族自決權的論點中,

維護伊拉克領土完整的說法堪稱是最荒謬虛偽的。

 

英國政治家在一戰擊敗鄂圖曼帝國後,

將伊拉克建成一個獨立政治實體時,

他們遵循的只是自己的帝國主義利益 卻忽視了

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地理,人口以及種族和宗教多樣性。

 

當地民眾被劃入了這個憑空建立的新國家

卻沒有人問過他們是否想要

住在一個什葉派穆斯林人口占壓倒性多數,

同時卻有著大量庫德和基督教少數族裔的地方。

 

 

[ 相關 ]  庫德族應與巴勒斯坦人一樣 有獨立權力[ 亞維內里 ]

============================================

Like the Palestinians, the Kurds Deserve a State

by Shlomo Avineri

– Project Syndicate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west-abandons-iraqi-kurds-independence-by-shlomo-avineri-2017-10

===========================================

 

============================================

 

 

===============================================

[ 英國殖民印度300年 ,190年-東印度公司1757年取得南亞次大陸控制權 ] 

 

英國殖民印度長達190年。

起初是由東印度公司作為「代理」,其後則是英國王室直接統治。

 

儘管東印度公司直到1757年,

也就是190年前才取得南亞次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

在此之前100多年,該公司就在當地開設了貿易分支。

 

4億

英屬印度在1947年的總人口為4億,

其中包括現在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英屬印度首先分裂成兩個獨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

1971年,東巴基斯坦宣佈獨立,成立孟加拉國。

40天

英國法官拉德克里夫(Cyril Radcliffe )整整花了40天,

來劃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界。

不知他當時是否想到,在此後的幾十年裡,

沿著這條邊界所爆發的血腥爭鬥持續不斷。

6100公里

印度與巴基斯坦獨立時,

兩國之間的邊界長達6100公里。

巴基斯坦的西部(也就是現在的巴基斯坦)

和東部(現在的孟加拉國)之間相隔1500多公里。

48小時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佈獨立後48小時,

英軍開始撤出印度。

這一行動持續數月,直到1948年2月英國軍隊才完全撤離。

3場戰爭

1947年之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爆發3場戰爭。

第一次就在獨立之後3個月,

第二次是在1965年,起因都是克什米爾地區主權爭議。

而最後一次發生在1971年,是由於孟加拉國獨立而引起。

=============================================

蒙巴頓方案  ]

如果印度經濟發展迅速, 那是“大英帝國留下的遺產”;

如果印度經濟不景氣,

則是“看,讓你們印度人自己管理自己就是不行”。

 

蒙巴頓方案就是故意在印度製造分裂和混亂的,

首先它的前提就怪異萬分

——憑什麽按照宗教劃分一個國家?

 

印度分裂的問題早在英國人撤離印度的時候,禍患就埋下了。

 

FT知道,英國人知道,印度人知道。 但是FT假裝不知道。

 

[ 相關 ]  印度的問題源於英國 [ 讀者,FT中文網 ]

===========================================

Jefferson Chen · 留言最多的人

 

19世紀的英國首相
巴麥尊(Lord Palmerston)說此名言:
 
英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Britain has no permanent friends,
nor permanent enemies.
 
She ha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

美帝國為了其國家利益,通常是無所不用其極,
 
薄瑞光的這席話,台灣人不必在意。
 
—————————————————————————————–

[ Western Civilization, I think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 Mahatma Gandhi

 

有人問  甘地 ( Mahatma Gandhi )

對於「西方文明」( Western Civilization ) 有何看法,

他回答:「這也許是個好點子

( I think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

================================================

[1987年印度成立”阿魯納恰爾邦”, 台灣當局”嚴厲譴責” ]

 

台灣的歷史教育1990年代前,

台灣仍是以過去的中華民國史觀出發, 在涉及中印邊界的問題時,

教科書在論述上採不合時宜的論述,如中印的鄰國為”錫金、不丹“等,

其實錫金王國早已於1975年被印度強制廢止。

 

甚至當時1987年2月,

印度將傳統藏南地區獨立成”阿魯納恰爾邦”時,

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抗議外,

連遠在台灣已經退守的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

也隔海發聲明”嚴正譴責“,報紙並於頭版刊登, 表示”絶不承認“。

 

============================================

違背常理的秘密協定

09.05.2016

http://dw.com/p/1IkTn

 

違背常理的秘密協定

=================

一百年前,

英國和法國秘密簽署塞克斯皮科協定

在中東地區劃分了勢力範圍。

 

這一協定為日後的種種衝突埋下了伏筆。

Jordanien Beduinen Sykes-Picot Abkommen

挖土機正在拆除一堵牆。

 

很快挖土機剷出的道路就已經足夠寬,

可以讓吉普和載重車等車輛通行。

 

這裡是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邊境,

不過,現在已經沒有邊界檢查了。

 

“伊斯蘭國”的武裝人員射殺了邊防警察,

邊界已經名存實亡了。

 

2014年六月在網絡發表的這段視頻要告訴世人的訊息是,

伊拉克和敘利亞作為國家已經不復存在了。

 

伊斯蘭國“在其宣傳片中聲稱,

西方帝國主義對中東的操控已經被劃上了句號。

 

敘利亞同伊拉克的邊境存在了近一百年的時間。

 

1916年五月,

英國外交官馬克·塞克斯(Mark Sykes)

法國外交官

法蘭索瓦·喬治·皮科(François Georges-Picot)

簽署秘密協定,

奠定了這段邊界的走向。

 

正因為如此,

“伊斯蘭國”在其宣傳片中宣布了”塞克斯和皮科的終結。”

 

那麼,塞克斯皮科協定是不是

歐洲人反阿拉伯世界的一場陰謀呢?

 

很多阿拉伯人確實是這樣認為的。

 

敘利亞裔德國政治學家巴撒姆·迪比(Bassam Tibi )對德國之聲表示,

過去幾年中,他不得不經常談到這份協定。

 

“每個中學生都要在歷史課上

不斷學習塞克斯皮科協定及其造成的歷史創傷。

 

不僅對敘利亞人,而且對所有阿拉伯人來說,

這都是一個歷史創傷。”

 

對中東的劃分

根據塞克斯皮科協定,英法兩國在一戰獲勝前,

就已經開始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大部分地區的瓜分,

而當地人卻沒有任何發言權。

 

法國人分到的地盤從今天的土耳其東南

橫跨伊拉克北部直到黎巴嫩的廣泛地區。

英國人得到的地盤包括伊拉克中部和南部。

 

而英法各自地盤的中間地帶,

也就是今天敘利亞、約旦、伊拉克西部以及阿拉伯半島的東北部,

在計劃建立一個由英法共同控制的阿拉伯王國。

Sykes-Picot Abkommen Mark Sykes und Jacques Picot

協定簽署人塞克斯和皮科

 

在這段歷史中,

德國人也同樣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

德國人希望通過戰爭在中東地區削弱其敵對國。

 

德國當時是奧斯曼帝國的盟友。

 

德國人同遜尼派最高宗教領袖伊斯坦布爾哈利發合作,

呼籲阿拉伯人發動針對英國人的聖戰。

 

而英國人則同貴族胡賽因·本·阿里結盟。

 

當時,本阿里作為聖城麥加和麥地那的守護者,

是僅次於哈里發的第二位宗教領袖。

 

1915年10月,

英國駐埃及最高長官麥克馬洪向胡賽因·本·阿里

提出一個頗具誘惑力的建議:

如果阿拉伯人能夠支持英國人,

那麼英國願意幫助本阿里建立一個獨立的王國。

 

“英國願意在本阿里提出的邊界內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家,

並予以外交承認。”

 

“阿拉伯外牆之後”

英國人和本阿里的聯盟很快得以確立。

 

本阿里之子費塞爾·本·胡賽因稱為阿拉伯人的統帥,

在英國間諜托馬斯·勞倫斯

(Thomas Edward Lawrauce)的協助下,

他們很快打敗了奧斯曼帝國的軍隊。

 

一戰結束後,巴黎和會開始討論中東的新秩序。

 

費塞爾努力捍衛阿拉伯人的利益。

 

“我相信,

各國列強肯定會把阿拉伯民眾的利益置於各國物質利益之上。”

Historische Karte Sykes-Picot Abkommen

協定原圖:藍色為法控區紅色為英控區

 

最終,費塞爾還是失望了:

法國和英國仍堅持此前對中東的劃分。

 

可以存在阿拉伯國家,但必須置於英法的管控之下。

 

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

喬治·寇松(George Lord Curzon)宣稱,

要將英國的經濟利益藏在”阿拉伯外牆”的後面。

 

“執政權掌握在英國人手中,

而由一個由穆斯林- 有可能的話- 阿拉伯團隊來進行管理。”

 

新的國家秩序

巴黎和會各類協定所產生影響非常之大。

 

根據這些協定,誕生了兩個新的國家:敘利亞和伊拉克。

 

1922年成立的國際聯盟還對另一個新國家予以承認:黎巴嫩

 

與此同時,

國聯還計劃在同一年為”猶太民族及建立一個家園“,

這也就是後來以色列建國的基礎。

 

費塞爾當時曾在巴黎表示

“我要強調,

我們阿拉伯人並沒有針對猶太人的民族或者宗教仇恨,

儘管世界很多地區令人遺憾地存在這種觀點。

 

然而,

費塞爾的良好願望很快就在殘酷現實面前破滅了。

 

第二年,也就是1923年,

英國人將外約旦地區從巴勒斯坦分割出去,

這為後來約旦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早在十九世紀末,

英國人就已將小酋長國

科威特至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一戰後,科威特宣布獨立。

 

尚未解決的爭端

Islamischer Staat / Flagge auf Berg / Syrien

“伊斯蘭國”成了陰謀論的受益者

 

新的國家秩序為日後接連不斷的衝突和戰爭埋下了伏筆,

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日益激化的以巴衝突,

1975年至1990年的黎巴嫩戰爭,

1990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引發的第二次海灣戰爭,

一直處於準戰爭狀態的土耳其以及伊拉克的庫爾德地區,

敘利亞後來也捲入了相關的衝突。

 

2003年,美國人的入侵使局勢變得更加糟糕。

 

美國人的管理無方,

使得教派分割線一帶產生對峙狀態,

並進而產生了恐怖主義組織”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很快就滲透到正在遭受內戰之苦的敘利亞。

 

儘管”伊斯蘭國”的產生

並不能完全歸咎於1920年代對中東地區的重新劃分

但這種劃分確實為中東地區日後的衝突,

暴亂和戰爭提供了土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