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該是重組促轉會的時候了!

2018-09-16

http://www.peoplenews.tw/news/6aeea7cb-8db4-492b-b208-5b01f7c9442d

張文隆

張天欽怎麼可以拿東廠和促轉會相提並論,這種心態根本要不得。圖/張家銘(資料照片)

張天欽怎麼可以拿東廠和促轉會相提並論,

這種心態根本要不得。

圖/張家銘(資料照片)

 

【專欄】

該是重組促轉會的時候了!

====================

打從促轉會成立,我就認為裡面的成員很多不適格!

首先,黃煌雄這個投機政客擔任主委,本身就是最大的荒謬!

 

黃煌雄雖然口口聲聲敬佩蔣渭水英勇不屈的精神,

但黃煌雄終究不是蔣渭水,而且口說和手做是兩回事。

 

對黃煌雄而言,要他去做冒險的事,那是不可能的任務。

 

「明哲保身」是他人生的最高準則!

 

所以當年他曾號召伙伴,去宜蘭市渭水路向當局表達訴求,

約定的時間到了,伙伴們來了,但黃煌雄卻神隱了!

 

所以他當上促轉會主委,可以預見的,他不會秉持冒險求真的精神,

去追求真正的正義。

 

他會繼續保持和紅、藍、綠的一定友好關係,以便時局若有變化,

他永遠處於安全得利的位置。

 

除了明哲保身外,黃煌雄也不會忘情「權位與實利」。

 

在黨外人士犧牲奉獻追求民主的過程中,

黃煌雄一直尋求在國民黨與黨外間,左右逢源。

 

所以有時候我們發現黃煌雄高舉黨外旗幟,

有時候又發現他和國民黨暗通款曲,這也沒什麼好驚訝。

 

因為他習慣將民主當做商品,民主是可以喊價與買賣的。

 

事實上黃煌雄絕不僅只是政治投機者這角色而已;

更嚴重的是,黃煌雄在中國對台文化統戰,

以及國民黨黨國思想復辟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我們必須嚴正對待

 

蔣渭水是兩岸三黨公約數?矛盾價值觀畸形並存

2013年8月,黃煌雄帶著柯文哲前往北京晉見中共高層。

 

(批馬英九「虛偽」後 柯文哲4日飛北京談「蔣渭水」)

黃煌雄說:「兩岸合辦蔣渭水研討會的意義是,

從個人、民進黨與國民黨到兩岸,

蔣渭水已變成兩岸三黨、紅藍綠都可以接受並肯定的人,

我就是帶著這樣心情去大陸,希望13億人民能夠多了解蔣渭水,

我們偉大的祖先。」(黃煌雄:蔣渭水是兩岸三黨公約數)

 

黃煌雄如何將紅、藍兩股勢力,

在你我不知不覺中滲透進本土教育與文化?

 

黃煌雄就是,藉由將蔣渭水扭曲狹隘解釋為「台灣孫中山」,

然後再讓紅藍勢力的「中山黨國體制」繼續存在於校園。

 

因此莘莘學子一方面緬懷「蔣渭水」為台灣打拼的精神,

一方面繼續擁抱「孫中山」這個巨大的黨國圖騰。

 

這兩種分別代表「獨立自治」與「殖民統治」的矛盾價值觀,

就這樣巧妙又畸形的並存下來。

 

處於中國處心積慮併吞台灣危機中的我們,

處於黨國體制時時刻刻想要復辟特權的我們,

能坐視黃煌雄這種文化統戰意圖滲透到全台灣嗎?

 

試問黃煌雄當上促轉會主委,

我們73年來日夜期盼的轉型正義還有可能嗎?

 

再說剛辭去副主委的張天欽

 

蕭吉男和張天欽的對話如下:

「蕭吉男:『在怎麼野蠻也不能砍正義,我們要操作這種意象,

強化正義形象很重要。

我們現在正義是一隻腳是奠基在東廠,本來是西廠跟南廠,

現在變東廠。

 

張天欽:『我們本來是南廠,現在變西廠,後來升格變東廠。』」

(影/促轉會5人音檔還原!對付侯友宜 張天欽:間接影射殺傷力最強)

 

張天欽歷史沒學好、心態要不得

張天欽的歷史根本沒學好!

 

大明王朝的三廠(東廠、西廠、內廠)一衛(錦衣衛)特務機構,

豈是他們學得來的?

 

就算學得來,也不能學!

 

就連想,都不能想。廠衛特務機構是

大明王朝直屬皇帝的情報、政治警察機構,

其作用是暗中偵察各級官員的言行舉止,掌握情報,

在特許下可以不經由正式司法機構的的審判過程,而判決並處罰犯人,

這些機構反映了大明王朝獨裁統治的特色。

 

三廠一衛包括明太祖設立的錦衣衛、明成祖設立的東廠、

明憲宗設立的西廠、明武宗設立的內廠,

其中除錦衣衛為外官,其長官指揮使通常由皇帝親信就任外,

這類機構多由宦官直接掌管,對各級官員有強烈箝制作用。

 

講到這邊如果張天欽還不知問題的嚴重性,那讓我再說說故事給他聽吧!

 

明朝洪武年間,有一天大學士宋濂在家請客喝酒。

第二天上朝,明太祖一見就問他昨天請了些什麼人,做些什麼菜,

喝的什麼酒?

宋濂如實一一回答。明太祖聽了高興地說:「全對,沒有騙我。」

說著拿出一張圖,是昨天宴會的座次位置情況。

宋濂一見不由嚇出一身冷汗來。

 

這是明初的事,後期這類情事就更嚴酷了。

熹宗天啟年間,京城有四個百姓相聚夜飲。

一人貪杯,酒酣耳熱後,罵起當權的閹宦魏忠賢來,

其他三人皆不敢出聲息。

罵者話音未落,突有便衣數人衝入,捉四人而去。

魏忠賢見四人來,下令將罵者當場剝皮處死,另三人賞錢放還。

生還者都嚇得魂飛魄散, 險些得了瘋疾。

 

這些監視官吏、百姓的爪牙,就是明代的廠衛特務。

 

張天欽怎麼可以拿東廠和促轉會相提並論,這種心態根本要不得!

 

吳佩蓉不夠格稱正義之士

至於吳佩蓉,根本不夠格稱得上正義之士。

 

吳佩蓉在其聲明中說:

坦白說,對於那天的談話內容,我記得的部分很少,

因為當日心裡牽掛另一件事,忐忑不安,

在轉貼出侯友宜的新聞到群組後,

我被叫喚到張天欽副主委的辦公室一起開會。

但當時,我並沒有任何動作,只是意識到自己無法專注開會,

又覺得這場會議有某個與會者,時間會拖得非常漫長,突然想說,

乾脆以錄音取代筆記,事後再確認被交辦的事情。」

(全文/批張天欽不義「打侯」 吳佩蓉千字聲明:我就是洩漏消息的人)

 

以我長期做口述歷史的專業判斷,吳佩蓉故意錄音的可能性非常高,

恐非其所聲稱的「本來並非刻意錄音,而是擔心時間會拖得非常漫長,

突然想說,乾脆以錄音取代筆記,事後再確認被交辦的事情。」

 

第一,

吳佩蓉說:「當日心裡牽掛另一件事,忐忑不安,

在轉貼出侯友宜的新聞到群組後……」

我想真正讓她不安的,恐怕就是她在做偷錄音這事吧!

 

吳佩蓉又說:

「二十四號當晚,我邊吃晚餐邊聽錄音,重新聽到談話內容,

我承認當時氣到發抖。」

 

(坦承爆料 吳佩蓉:

重聽錄音 氣到發抖)如果重新錄音時真的讓她「氣到發抖」的話,

那麼會議現場吳佩蓉豈可能如此冷靜?

別以為用「當日心裡牽掛另一件事,忐忑不安」就可以唬弄社會輿論!

假設她真是正義感使然,會議中怎麼可能不提出看法,

反而去玩「人前握握手,背後下毒手」這種特務慣用把戲,

然後一下子就將無數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受難者及其家屬

引領期盼的轉型正義神聖使命給黑掉了!

 

第二,

從錄音記錄中我們發現吳佩蓉幾乎不發言,

這恐怕是吳佩蓉怕自己說錯話被自己反錄。

其中僅有的兩次發言又充滿誘答。

◎「吳佩蓉:『所以這些…沒有放在題綱裡面?』」
◎「吳佩蓉:『我們的委外研究費可能被大砍。』」

 

這樣亂七八糟的促轉會成員,真能落實轉型正義嗎?

別癡人說夢了吧!

 

蔡英文政府該做的,恐怕是重組促轉會!

===============================================

===============================================

[ 黑名單,AB檔案,  落實轉型正義?   ]

 

亂七八糟的促轉會成員,真能落實轉型正義嗎?

 

吳佩蓉故意錄音的可能性非常高,

恐非其所聲稱的「本來並非刻意錄音,而是擔心時間會拖得非常漫長,

突然想說,乾脆以錄音取代筆記,事後再確認被交辦的事情。」

 

  [ 相關 ]   2018該是重組促轉會的時候了![ 張文隆 ]

================================================

[     ]

鄭南榕去世於1989年4月7日,當時的總統是李登輝,不是蔣經國喔!

 

今天民進黨若要究責,請問能跳開李登輝,只針對負責抓人的侯友宜嗎?

轉型正義不僅在追求歷史真相,也是一項龐大的心靈重建工程。

不僅在探察艱困壓迫時代高貴的靈魂如何不計個人利害、奮起抵抗,

也在檢驗人們如何面對權力、誘惑之下,仍能堅定理想。」

 

 [ 相關 ]  2018蔡政府的促轉會,打掉重練吧![ 管仁健 ]

================================================

 

 

 

=================================================

2018副院長孫大川沒支持,監委彈劾維持無記名投票

2018年06月12日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2633

蔡慧貞

監察院彈劾案是否改為記名投票,

12日上午以舉手表決方式底定,

但副院長孫大川堅持不對彈劾案表決方式表態,

最終以13票比14票,

彈劾案維持「無記名投票」為原則 。

(攝影:曾原信)

 

【內幕】

記名表決孫大川沒支持 監委彈劾維持無記名投票

====================================

彈劾案是否改為記名投票

終於在今天(12日)上午的監察院院會以舉手表決方式底定,

在多位新任監委的喊話下,

副院長孫大川仍堅持不對彈劾案表決方式表態,

不發一語亦未參與表決。

 

而監委林雅鋒則在會中同意加入新任監委蔡崇義等12人提案,

最後表決結果,維持雙方陣營各自提案連署人數,

記名表決案與無記名表決為原則案得票為13票比14票。

「無記名投票」案未過 只能寄望立院修法

監院確定小幅調整《監察法》施行細則第五條,

通過前總統馬英九提名的陳慶財等14位監委共同提案連署修正案,

以無記名投票為原則,記名為例外」,

但「彈劾案屬社會矚目且具影響性者,

得經審查會出席委員過半數意以記名投票表決之」,

新規定在下次彈劾審查會就可以適用,

亦即未來每次彈劾審查會的出席監委們都得在投票前先討論一番,

定義此次處理的彈劾案是不是「社會矚目且具影響性」的案件了。

 

另以新任監委為主的13位監委「無記名投票」案功敗垂成,

如今只能寄望立法院修法通過了。

今日院會29位監委全數出席,卻只有27位監委參與表決,

院長張博雅以主席身分未參與表決,至於副院長孫大川雖未申請迴避,

卻是出席卻不表決。

監院知情人士透露,院會中,

有多位新任監委詢問孫大川對彈劾案應否記名投票的態度為何,

並認為孫大川應表明態度,但孫大川卻全程堅持不發一語,

並在最後修正案進行表決時,表明不參與表決。

針對監察院彈劾案採無記名還是記名方式,

院長張博雅以主席身分未參與表決。

(攝影:蘇郁晴)

監院正副院長都曾表態 支持彈劾案「記名表決」立場

監院內部人員表示,

孫大川當年在立法院進行提名監委同意權審查時

曾公開表示贊同記名表決,因此在院會就彈劾案投票方式表決時,

不少蔡英文總統提名的新任監委們把最後一張關鍵票寄望在孫大川身上,

沒想到孫大川在今天的院會竟然默不作聲,

全程不回應新任監委們的喊話,亦不參與表決,最後表決,

蔡崇義的提案僅維持參與提案連署的13票,

並沒有獲得孫大川的關鍵一票。

 

一前任監委表示,副院長孫大川院會中堅決不表態,其實已形同表態,

暗助無記名表決案過關了。

正副院長張博雅和孫大川(圖),

都曾在立法院行使同意權詢答時表明

兩人均支持彈劾案記名表決立場,

當時因此雙方主張勢均力敵。

(攝影:曾原信)

林雅鋒:大官彈劾案可記名 小吏卻無記名?

今天上午的院會中,

支持新任監委們主張「記名表決」案的監委林雅鋒

首度清楚說明她贊同的理由。

林雅鋒在會中表示,首先,

監院彈劾通過後還要送司法院的公懲會決定,

而公審會中的討論都是記名的,

結果現在監察院的彈劾審查會作法反而比公懲會保守,

為什麼負責公務人員違失調查和懲戒的下游單位公懲會審案過程記名,

上游的監察院彈劾審查會卻是不記名?

 

其次,最高法院無記名分案作法已經取消,

這就是為了權責相符,分案承審法官「我記名,我負責」。

 

林雅鋒進一步表示,第三是,基於平等原則,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依據14位監委「以無記名投票為原則,記名為例外」的提案,

為什麼五院院長等大官的彈劾案可以記名投票,而小吏卻不記名?

 

為什麼小公務員就被剝奪知道誰彈劾他的權利?

 

第四是,一般監院彈劾案的調查報告都在審查會召開前兩天才送達

出席監委辦公室,有時部分監委們來不及事前完整了解案情,

而是在審查會當天才由提案監委說明了解,她認為採取記名表決,

正是可以讓出席的監委們權責相符、課其責任。

監委林雅鋒指出,

據14位監委「以無記名投票為原則,記名為例外」提案,

為什麼五院院長等大官彈劾案可記名投票,

而小吏卻不記名?

(攝影:曾原信)

 

舊監委:無記名表決 才能避免政黨政治的干擾

但會中,

支持陳慶財「以無記名投票為原則」提案的監委們則持不同主張,

有監委始終堅持,在政黨政治中,記名投票就是對政黨的表態、亮票,

所謂對人民負責所以要記名投票,根本很難做到,

他們認為所謂「記名投票」是對人民負責,但人民是誰?

是名嘴?

是媒體?

還是鄉民、網民?

更有監委直白表示,當時在立法院,

對提名監委行使同意權時是不是政治行為的表態?

現在每個監委行使職權只能靠經驗來驗證到是基於公平正義,

還是政黨政治了,但如何分野?

所以他們主張無記名表決,才能避免政黨政治的干擾。

 

更有監委強調,監察院幾十年都是這樣過了,

前人的智慧累積至今仍維持彈劾案無記名投票一定有其道理。

監委陳慶財修正提案,

凡「彈劾案屬社會矚目且具影響性者,

得經審查會出席委員過半數意以記名投票表決之

(攝影:葉信菉)

 

王美玉:監委超然獨立行使職權 是對人民負責

在前總統馬英九提名的監委中,

另一位亦支持「記名投票」提案的監委王美玉也表示,

她從2016年就公開主張彈劾案應記名投票了;

她認為,監委要超然獨立行使職權,

監委行使職權是到底應對政黨負責還是對人民負責?

 

當然是對人民負責,所謂的「人民」,自然無關名嘴、輿論還是網友。

 

監委當然不會因為名嘴而查案,

也不會因為輿論、網友就在審案是有所偏頗,

審案結果自是採取共識決,無法共識決就多數決了。

監委王美玉表示,監委要超然獨立行使職權,

監委行使職權,當然是對人民負責。

(攝影:蘇郁晴)

 

通過「無記名表決」案  每個彈劾案都得討論

因支持兩案監委們多方討論後並無共識,

後院會短暫休息後,雙方再行磋商無共識,

最後重新開會後進行表決,林雅鋒同意加入蔡崇義提案連署,

因此蔡崇義提出「記名表決」修正案,即增加但書,

「彈劾審查會中經二人提案,過半數出席監委同意,得採無記名表決」。

 

至於陳慶財「以無記名投票為原則,記名為例外」的提案,

原本有四種狀況「得」經審查會出席委員過半數同意後記名表決,

但因會中監委們對彈劾案「大官記名、小吏無記名」

表決的差別待遇質疑,14位原任監委乾脆把提案的「例外情形」

改的為更模糊,凡「彈劾案屬社會矚目且具影響性者,

得經審查會出席委員過半數意以記名投票表決之」,

至於何謂「社會矚目且具影響性」的彈劾案,

則由該次彈劾審查會的出席監委們自行界定了,

原本監委高涌誠質疑的,將彈劾案應不應記名表決的問題,

從一個大問題處理成無數個問題,未來彈劾案記不記名的爭論,

將延伸到每一次召開彈劾審查會都要上演一次。

=================================================

=================================================

[ 2018監委彈劾維持無記名投票   ]

 

 

 [ 相關 ]

  2018副院長孫大川沒支持,監察委員彈劾維持無記名投票[蔡慧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