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和人民的距離等於貧富的距離

2014-09-08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11419

許建榮/澳洲MONASH大學兼任副研究員

 

馬政府和人民的距離等於貧富的距離

==============================

 

主計總處公布最新的家庭收支調查

馬英九以國民黨主席身份宣佈,

台灣貧富差距是十多年來最小

但是,他是在騙你。

 

家戶所得調查資料

雖是常見用來衡量貧富差距的方式,

但因採計及界定有偏差,

已有檢討聲浪希望改以財稅資料或其他方式取代。

 

政府目前沒有一套明確完整的調查統計資料

可呈現真正的貧富差距實況,

我們只能透過

財稅資料、國富調查、GDP分配結構等數據

來推估貧富極化問題。

表三:收支年增情形比較(以「人」為單位)

表三:收支年增情形比較(以「人」為單位)

表六:GDP分配面組成(各項生產要素佔GDP比例)

表六:GDP分配面組成(各項生產要素佔GDP比例)

表四:低收入戶戶數及人數統計

表四:低收入戶戶數及人數統計

表二:收支年增情形比較(以「戶」為單位)

表二:收支年增情形比較(以「戶」為單位)

表五:近年來所得最高和最低5%的差距倍數

表五:近年來所得最高和最低5%的差距倍數

表一:政府移轉收支前後差異(最高最低20%之家戶所得倍數比較)

表一:政府移轉收支前後差異

(最高最低20%之家戶所得倍數比較)

 

針對過度依賴家庭收支調查的質疑,

馬英九說:

家庭收支調查的統計戶數是七百多萬,

財稅資料的統計戶數是五百多萬,

所以前者比較可信。

 

不過,馬英九沒告訴你,

家庭收支調查卻是抽樣調查,

實際調查樣本的只有從母體抽樣出來的一萬五千戶,

比五百多萬戶財稅資料更不可信。

 

現在我們來檢視馬政府假裝沒看到的六項數字,

藉以了解人民生活的痛苦。

 

福利給愈多,證明底層人民愈痛苦

馬英九說,

財稅資料並無計算「政府移轉性支出」,

若要還原人民生活艱苦真相,

更應將「政府移轉性支出」效果移除。

 

「政府移轉性支出」是指

社福針對中低收入戶與失業者等等的

各項救濟、津貼、補助與給付。

 

台灣並不是歐洲高稅賦的福利國家,

「政府移轉性支出」效果愈大,

意味著底層人民的生活愈困苦,

也代表馬政府拿全民的錢,

去為他討好富人階級的政策擦脂抹粉

 

表一是政府移轉收支前後差異的數字。

揭開濃妝豔抹的福利移轉效果後,

可發現這十多年來,

差距最大的前五名都發生在馬英九執政時期。

 

透過社福政策所產生的化妝效果,

最大的前五名也有四次落在馬執政時期。

 

收支餘額愈來愈少,凸顯收支逐漸失衡

表二是家庭收支調查數字。

2013年以家戶為單位的可支配所得是94.2萬,

比只民進黨政府的2007年92.4萬多了1.8萬(1.9%),

但消費支出 74.8萬卻比民進黨政府的71.6萬還增加3.2萬(4.5%),

兩者相抵就蒸發2.6%,

其中好幾年的所得還曾倒退過。

 

表三是個人收支數字。

2013年個人可支配所得29.4萬,

只比民進黨時期的27.3萬增加2.1萬(7.7%),

但消費支出23.3萬卻比民進黨時期的21.2萬增加 2.1萬(9.9%),

兩者相抵就蒸發2.2%。

 

這幾萬元收支短差對富人不痛不癢,

但對市井小民而言卻是沈重的負擔。

 

數據和2007年相比,

平均每人每天要多支出58元,

等於少吃一個平價便當。

 

社會底層愈來愈擁擠,低收入戶增幅將近七成

表四是低收入戶與人數統計。

根據衛福部資料,

在2008年第2季民進黨交棒給國民黨時,

低收入戶為8萬多戶,

人數為大約20萬人。

 

但是馬政府接手後馬上急速增加,

截至2013年底,將近15萬戶(增幅69.50%),

人數超過36萬人(增幅72.31%)。

 

顯然,國民黨治理下,

貧困階級的人數巨幅增加。

 

最富和最窮的5%之貧富差距屢創新高

表五是所得最高和最低5%的差距倍數,

自馬政府執政後已經從60.4倍擴大到85.2倍,

最高曾經達到96.8倍。

 

至於2012年首度縮小,

應該是軍教30萬戶首度恢復報稅

中階所得增加;

因此貧富差距倍數縮小, 其實是統計假象。

 

其實最嚴重的是,

5%的人擁有全國超過四分之一的財富

後半部50%的人卻只擁有全國不到五分之一的財富

 

又根據財政部的2011年納稅資料,

不少家戶年所得超過兩百萬甚至逼近千萬者,

竟然不必繳稅,

顯然台灣稅制有大問題。

 

原因很簡單,

這些富豪有許多是投機大戶或資本家,

所得來源超過六成來自炒房和炒股,

加上馬政府稅制減免,

導致貧富差距難以挽回。

 

儘管如此,馬政府仍然無感,

不只吹噓貧富差距在國際上不算嚴重,

成功縮小貧富差距」甚至列為馬的重要政績。

 

拚經濟只爽到老闆

根據表六的主計總處國民生產毛額(GDP)資料,

我國薪資佔GDP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

反觀企業的盈餘佔GDP比例呈現上升趨勢,

顯示拚經濟後生產的果實是老闆獲利,

而政府也沒能拿到稅收。

 

主計總處統計也印證同樣事實,

隨經濟成長, 薪資卻不進反退,

人民的實質平均薪資已經倒退到16年前。

 

當社會產生分配不正義,

除了灑錢的社福政策彌補不正義外,

就該祭出租稅政策調整財富分配不公。

 

但是馬政府背道而馳,

不過國民黨營事業這麼多,

可能擔心課稅課到黨營企業。

 

根據主計總處2012年國富調查,

2007到2011年,

台灣家庭在2007年至2011年間

財富增加有高達七成來自房地產和股市證券,

而這些偏偏是中華民國萬萬稅中的三不管地帶

 

成大副校長何志欽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表示:

近十年來,當歐美各國都開始稅改,

增加資本利得稅時, 台灣卻顯然反其道而行。」

而稅制不公, 台灣比美國更嚴重,

因為房地產交易的資本利得,

 美國要課稅,台灣卻大多免稅。

 

馬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數字告訴我們,

馬政府拚經濟的成果,

是富者越富, 但是貧窮人口卻愈來愈多,

中低階層無法有效累積財富形成「貧窮世襲」現象,

也導致底層人民承受著無能馬政府不公不義的苦果。

=====================================================

[ 馬政府不想讓你知道的數字 ]

 

馬政府拿全民的錢,討好富人階級

 

馬政府拚經濟的成果, 是富者越富, 貧窮人口愈來愈多,

中低階層無法累積財富形成「貧窮世襲」現象,

底層人民承受著馬政府不公不義的苦果。

=====================================================

[ 稅制不公劫貧濟富 >> 台灣社會貧富懸殊貧窮世襲 ]

頂端5%擁有全國超過四分之一的財富

底部50%只擁有全國不到五分之一的財富

========================================================

愚民又諉責的「恐韓牌」

2014-07-17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96754

 

〈社論〉

愚民又諉責的「恐韓牌」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韓國,

與南韓大統領朴槿惠舉行高峰會後,

政府的「韓國憂鬱」果然再度揚起。

 

連日來,從經濟部到馬總統,

紛紛把中韓即將在年底簽署FTA,

當作是洪水猛獸即將來襲,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如果持續在立法院卡關,

台灣經濟彷彿就要滅亡。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

居然有人以為愚民政策仍可奏效,

看來問題的癥結出在:

我們實在是有個「笨政府」,還有個「壞總統」。

 

習近平拉攏南韓,

是一項已經進行了相當時間的地緣政治戰略部署。

 

北韓在今年二月間三度進行核試爆的脫韁之舉,

引發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對平壤的經濟制裁決議,

習近平政權在四月底一改過去一向在背後撐腰的角色,

通令落實對金正恩的加強制裁,

以教訓根本不把北京放在眼裡的小老弟。

 

不僅如此,

中國同時刻意越過北韓大打「南韓牌」,

直接給北韓排頭,間接則是意在日本與美國,

擺明是個手段靈活的精心設計。

 

有趣的是,性格鮮明的安倍,也不是省油的燈,

當然警覺到北京意圖在東北亞孤立東京的企圖,

於是隨之打起「北韓牌」。

 

趁著中朝關係出現裂縫之際,

前不久即派遣特使飯島勳前往平壤訪問,

直接與金正恩建立對話管道,

做為平衡與牽制。

 

安倍這招事實上是與小泉學的。

 

飯島勳這位知朝派,

早年累積相當豐厚的平壤經驗,

正是安倍的政治恩師、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秘書官。

 

因此,

看待東亞的政治變化,

要從「中國崛起」與「日本復興」兩股上升的氣旋中找出主軸,

才能計算出台灣的相對位置。

 

這個區域現象說明,

幾個國家領袖無不在進行大局觀的博弈;

同時,

習近平既然意在拉韓,

必然要釋出經濟誘因,

這是他承諾要爭取在年底搞定中韓FTA的動機背景。

 

但是回到微觀的角度,

本週正在南韓進行第十二回合中韓FTA談判,

實際狀況又是如何?

 

延續著上回合在中國談判的歧點,

首爾將農產品列為敏感項目,

以避免中國廉價農產品叩關衝擊本國農業;

北京則是將機械、汽車及石化等製造業訂定為敏感領域,

是該國現階段發展中的重點扶植對象。

 

那麼在「習朴會」之後又如何?

 

根據南韓官方的訊息顯示,

首爾不會在農產品上讓步,

也會要求中國儘早開放機械等製造業市場,

是標準的談判喊價姿態。

 

看到中韓領袖握手歸握手,

國家利益在上桌時必然要明算帳,

再回頭聽聽我們的國家元首又是怎麼說的?

 

最近在好幾個場合,

政府一再重複的若干論點是:

一,

在中國市場,韓國產品是台灣產品最大競爭者,

中韓FTA將對台灣經濟影響重大。

二,

台灣工業產品,

包括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玻璃等,

有二十四.七%、總產值約三八六億美元,

將受到韓國產品的嚴重威脅。

三,

所有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工業產品,

有二%到五.四%的項目,

總產值介於三十一億到八十四億美元,

可能直接遭到韓國產品所取代;

特別是台灣南部的石化業與高雄的鋼鐵業,

會受到韓國產品最大衝擊。

 

把以上各點,對照中韓的爭執,馬英九舉例的品項,

不都是中國對外高度保留的敏感項目嗎?

 

如果,

政府是假設中國今年底一定會對南韓施惠,

門戶大開,

基於「兩岸關係六十年最好」,

中國不是早該就這些商品項目對台灣點頭了?

 

既然如此,

政府為何牛頭不對馬嘴,

指責學運與反對黨阻擋服貿協議呢?

 

這涉及人員流動,並無關產品啊?

 

若因為服貿會影響貨貿,

那麼政府在去年六月趕著先簽署的為什麼不是貨貿?

 

如今,

在中國已經表示服貿與貨貿可以分別處理後,

政府的貨貿談判進度,

又為什麼到現在談不下來,

還在慢慢磨呢?

 

攤開真相,答案出現,

原來這個笨政府是徹底無能,

而帶領這個政府的,是個大打「恐韓牌」,

只想諉責「我們被在野黨少數暴力杯葛給箝制」的壞總統,

這才是台灣最該「心急如焚」(馬英九語)之處。

================================================

真相笨政府徹底無能,

帶領這個政府的,是個打「恐韓牌」,

只想諉責「我們被在野黨少數暴力杯葛給箝制」的壞總統

================================================

 正在海外訪問的台灣總統馬英九在中美洲召開記者會,

對中韓決定爭取在年底前完成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動向,

馬英九表示「我們真的是心急如焚」。

 

馬英九稱,

韓國一簽成(中韓自貿協定)的話,

一定會影響到我們在大陸市場的佔有率」,

顯示了自己的擔憂。

 

  台灣雖然在2010年和中國大陸簽訂了實質上的自貿協定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ECFA)》,

由於對中國大陸的警惕感升溫,服貿協定的具體化磋商大幅延遲。

 

[ 相關 ] 馬英九對中韓自貿協定表示心急如焚[日經NIKKE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