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毛利人來台尋根,台灣是南島民族起源之地

 

2018-08-28 06:00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227788

社論》

毛利人來台灣尋根的啟示

==================

一個來自紐西蘭的毛利族青少年團,正在台灣訪問。

他們從大洋洲迢迢九千公里遠來,為了文化尋根:

他們認定,毛利人的最早祖先,數千年前從台灣出發,

憑藉高超的航海技術、天文及水文知識,以獨木舟航向怒海,

克服汪洋阻隔,分階段最終抵達紐西蘭。

 

對毛利人來說,台灣就是「一切起始的地方」,

訪問團因此以毛利語Hawaiki Nui

(Hawaiki:祖先的開始、起源之地)為名。

 

台進行文化尋根之旅的紐西蘭毛利族青少年

22日下午到行政院拜會,

並在行政院大廳表演毛利族傳統舞蹈Kapa Haka。

(中央社)

台灣對毛利人的文化歷史意義重大,

率團的紐西蘭北島Ngāti Manu部落傳統領袖Arapeta Hamilton

感性地說,一到台灣,從山巔看到日出,他就哭了,

「為我們共同的祖先感動落淚」,這裡有美麗的人們、美麗的島嶼。

 

訪問團帶來毛利人傳統文化藝術表演,包括毛利戰舞(Kapa Haka);

也與台灣的原住民族群透過語言、文化、祭儀交流,

觀摩狩獵與生態教育、海洋知識、傳統編織與樂舞。

 

毛利人與台灣原住民血緣及歷史的連結,有科學的嚴謹考證為基礎。

 

包括語言學、考古人類學及基因等研究都顯示,

台灣應為整個南島語族的發源地,或至少是「祖居地」之一,

國際間早有「出自台灣(Out of Taiwan)」之說。

 

如今分布廣及台灣(最北)、紐西蘭(最南)、

復活節島(南美外海、最東)、馬達加斯加(非洲外海、最西)

的南島語族,語言一千二百多種,人口近四億。

 

台灣南島語言最受重視,因總共近三十種的原住民語,

保存了多元豐富的南島古語特徵,顯示南島語族可能最早從台灣出發,

向外擴散。

台灣對毛利人的文化歷史意義重大,

率團的紐西蘭北島Ngāti Manu部落傳統領袖

Arapeta Hamilton(前排左1)感性地說,

一到台灣,從山巔看到日出,他就哭了,

「為我們共同的祖先感動落淚」,

這裡有美麗的人們、美麗的島嶼。

(中央社)

 

另外,從基因及考古人類學角度,兩年前由澳洲主持,

美、德及愛爾蘭等多國跨領域、包括DNA的研究都指出,

台灣最可能是南島語族的原鄉。

據學者推斷,南島語族在台灣最早的活動可追溯到八千年前,

五千五百年前他們以在嘉南平原練就的航海技能,

從台灣出發,往南太平洋擴散,七百多年前到達紐西蘭,

也是遷移的最後一站。台灣與紐西蘭、原住民與毛利人,

一為源起、一為移民最南境,血緣與歷史文化關係至為深厚。

 

從而,這次毛利訪客不啻以實際行動,強調了台灣在文化上是發祥地,

不是邊陲。

澳洲考古學者史普里格斯(Matthew Spriggs)

曾嘗試描繪南島語族這一路線︰

從台灣出發,先在菲律賓北部、印尼東部停留,

形成如今南島語族共同的拉比塔(Lapita)文化,

再一路枝葉擴散,及於所羅門、萬納度、新喀里多尼亞、

斐濟、東加、薩摩亞、夏威夷、復活節島、紐西蘭。

 

這段在東亞、全球都很重大的人類遷移史,在起始之地的台灣,

反而遭到輕忽。多少年來,不斷有外來政權把台灣視為偏鄉,

對原住民橫加貶抑,壓制人們對美麗之島的歷史探究和了解。

然而,即使後來居多數的漢人,到台灣最久也不過四百年,

豈能與南島語族在這片土地當主人的數千年相比?

 

尤有甚者,

戰後黨國當局以「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我們中國人」、

「中華民族一份子」云云,強要人民認同,扭曲、

輕賤各族群在這片土地的歷史,所憑藉的是強勢統治力量,

自難持久。

這段在東亞、全球都很重大的人類遷移史,

在起始之地的台灣,反而遭到輕忽。

多少年來,不斷有外來政權把台灣視為偏鄉,

對原住民橫加貶抑,

壓制人們對美麗之島的歷史探究和了解。

圖為紐西蘭毛利青年尋根團24日晚間參加花蓮阿美族豐年祭。

(中央社)

 

台灣因此需要以更寬闊而嚴謹的角度,重建歷史及史觀。

漢文化、荷西文化、日本文化,乃至戰後影響重大的西洋文化,

四百年來這些外來文化在這一片土地的發展融合,

都已構成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但原住民才是美麗之島最早也最長久的主人,

台灣歷史不能一直在這方面是空白的,

文化上也應從漢人移民到來之前廣為延伸。

 

另外,具備南島語族起源地優勢的台灣,

多元豐富的南島語系是文化知識寶庫,

自應投入更多經費及資源加強研究,包括跨國及科際合作,

長期必將有成,這是民主台灣足可向世人推倡的軟實力。

 

毛利族青少年來訪之際,正逢十二年國教課綱審議之時。

其中,高中歷史新課綱將改變編年史方式,

不再以中國史、台灣史及世界史呈現,而採區域式、

主題式的方式編寫,並強調原住民、

被殖民國家的主體性等議題的思辨。

 

毛利人來台灣尋根,正好凸顯這一重新建構歷史及史觀綱要的進步性、

國際視野、符合現實,我們至表歡迎。

===================================================

===================================================

[                                        ]

 

 

 

=====================================================

衛報再爆/英直接攔截光纜 情蒐更甚美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23/today-int2.htm

衛報再爆/

英直接攔截光纜 情蒐更甚美國

〔編譯俞智敏/綜合倫敦二十一日外電報導〕

率先披露美國政府大規模監聽網路行動的英國衛報

二十一日再度引述告密者史諾頓提供的情報爆料說,

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訊總部」(GCHQ)

直接用探針擷取海底光纖纜線所傳輸的國際電話與網路交通內容,

並且把蒐集到的大量個人資料與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分享,

史諾頓直指「GCHQ比美國更糟糕」。

美英加紐澳 「五眼」分享情報

衛報報導指出,根據史諾頓提供的情報,

英國政府這項監聽計畫代號為「時代」(Tempora ),

已進行約十八個月,GCHQ可直接擷取來自光纖纜線的大量資料

並儲存長達三十天。

史諾頓提供衛報這些有關GCHQ的文件,

目的是要揭發「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無需可疑理由的監聽行動」。

NSA和GCHQ數十年來一直依據一項協議密切合作並分享情報,

同時還跟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等國共組「五眼」(Five Eyes)情報聯盟。

纜線每日資料量 192座大英圖書館

衛報報導說,

英國間諜利用光纖纜線在五眼聯盟中取得最大規模的網路資料,

使GCHQ成為情報界的超級強權。

這些資料理論上可讓英美情報機構取得全球每日的大部份通訊,

包括電郵和電話及更多內容。

SA和GCHQ共有逾五百名分析員負責監聽攔截而來的情報,

這些纜線每日總資料量,相當一百九十二座大英圖書館的藏書。

光纖纜線在全球通訊上扮演重要角色,

據二○一○年一項估計顯示,

這些纜線負責處理全球九十五%國際語音與資訊交通。

衛報則指出,GCHQ去年每天處理約六億件電話通訊內容,

而英國位於歐洲西緣的地理位置,

使其可輕易取得自英國上岸的多條大西洋海底纜線內容。

衛報引述史諾頓的話說,監聽行動並不只是美國的問題,

英國在這場戰爭中養了隻惡犬,GCHQ比美國更糟。

衛報這篇報導預料將使英國的卡麥隆政府面臨更大壓力,

本月初英國外相海格在回答有關美國政府「稜鏡」監聽計畫問題時,

曾表示GCHQ在處理監聽情報時向來遵守英國法律。

GCHQ二十一日拒絕評論衛報報導,

美國NSA發言人艾梅爾則駁斥外界暗示

美國透過英國情報機關來進行NSA無法合法執行的監聽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