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公教特殊階級症候

 

軍公教特殊階級症候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8/today-f2.htm

軍公教原本服膺的是國家,

但在台灣這個民主發展不全的國度,

許多軍公教人員以中國國民黨黨意為重。

被扭曲的服從黨國,

就如五權憲法怪獸一樣,

是錯誤的歷史殘留意識。

如果不是軍公教人員多數中國國民黨化,

台灣的民主改革會更進步。

中國國民黨既挾持大多數的跟隨流亡者,

也挾持了大多數的軍公教人員。

這種黨國化症候群,

尤以台北新舊兩市為嚴重,甚至台中。

中國國民黨在這兩地的所謂基本盤,

其實是捧著鐵飯碗的特殊階級。

十八趴的問題就是這種效應。

軍公教人員仍然殘留著從前被威脅、

被利誘的中國國民黨黨員屬性。

升官、晉級,以前要依靠黨國關係。

黨外時代,

揶揄諷刺「入黨」為「吃糖」的笑話,

引喻了軍隊裡輔導長

或學校教官拉人入黨的中國大陸鄉音,

在笑語中真實存在著憤懣。

但是,

為了鞏固這種特殊階級支撐的統治權力

中國國民黨是不會放棄這種不公、不義政策的。

為了統治,

從前殺人頭、關人入監,

什麼手段都做了。

現在,這種玩法作法,算什麼?

利誘看起來比威脅文明多了。

軍公教:

一有武力,

一有行政權力,

一有教育權力,

如果黨化,

形同牢固的統治權力禁衛軍

因此,

退休俸比起在職不差,

加上十八趴優惠利息。

一般人民苦哈哈,

特殊階級可是笑開懷,

鐵飯碗真不是蓋的,

快成為黃金甕了!

難怪,事務官僚轉任政務官,

仍然保留退休俸祿的優遇。

因為不是議會內閣制國家,

政務首長也是官。

民選的國會議員,或地方議員,

也只有狗吠火車的咆哮權力。

首都市長還動輒把議員查看貓纜移送法辦呢。

有什麼辦法呢?

只有用選票革命,

讓中國國民黨的選票留在十八趴的程度,

讓這個黨不能以為它挾持著國家。

任何政黨,只要不符公義,

不符民主精神,就要制裁它。

 

(作者李敏勇,詩人)

精采100 流亡62

 

精采100 流亡62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18/today-o6.htm

◎ 雲程

馬英九聘主張

日本因簽署〈台北和約〉

已經將台澎主權歸還「中華民國」的學者

林滿紅為國史館長,

期許其透過「中華民國」深化台灣與中國的臍帶。

林館長果不負所託,

舉辦「中華民國」遷台六十年的大型展覽與研討會、

〈台北和約〉等展覽。

馬政府更預計在明年春舉辦〈馬關條約〉展覽,

暗示當年大清

只是讓渡「管理之權」

並未割讓「主權」等,

「中華民國」其實仍擁有台澎主權。

但林館長

因「『民國百年』一脈相承」的學術主張,

將毛、鄧等人列入國史,

忽略二○一二年馬爭取台灣選票的現實需求而下台……

林館長因中華民國而風光,

也因「中華民國」而黯然;

但她能看出「中華民國」內在的弔詭嗎?

歷史上,

大清是:

滿洲八旗的共主+

蒙古大汗

西藏支持者

伊斯蘭保護者+

漢人皇帝

的聯合帝國 ,

中華民國繼承大清哪一塊呢?

一九一二年是「建國」還是「建政」?

若為「建國」即無立場反對蒙古、滿洲國獨立……

毛鄧等人在一九四九年前的事蹟固屬中華民國,

但一九四九年之後就有疑義。

而這疑義,

對林館長而言雖不成問題;

但就法論史,

其勉強湊合的歷史觀點

卻禁不起一個大哉問:

一九四九年前的中華民國,

與其後的「中華民國」

是同一個實體(continuity)嗎?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日

蔣介石將總統

權力正式移交李宗仁後下台;

四月二十三日首都南京陷落,

總統李宗仁離開南京。

官方雖美稱此為:

分批疏散、分地辦公,

但「中華民國」實已經解體而走向滅亡,

更別說十月一日

成立了新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忠於蔣介石的殘餘部眾

歷經廣州、重慶、昆明、桂林等四散過程,

終流亡到仍為盟軍佔領地的台北,

經重整後享受短暫的「中華民國」落日餘暉,

旋即又恢復為流亡地位的

「中國人台北政權」(Chinese Taipei)。

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解體、

總統李宗仁沒來台灣,

這些抵台的蔣系軍隊、

官員可自稱「中華民國」嗎?

已辭職並移轉權力的蔣介石又自行上台,

可稱「中華民國」總統嗎?

哪些國家以條約承認了此政權為「中華民國」?

這些條約仍舊有效嗎?

「中華民國」憑據什麼法理存在於世?

金馬才有馬政府所稱

完完整整的百年「中華民國」,

台澎要分開講。

就台灣人而言,

你們所謂的「百年」

無非是斷裂的三十八年+六十二年。

甚至於,

還能從一九七一年的〈二七五八號決議〉

再次細分為三十八年+二十二年+四十年。

無論如何,

不變的總是:

一九四九年後中華台北不堪聞問的流亡地位,

所謂「精采一百」

只是南宋遺臣的取暖吹牛而已。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