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政經分離」不再通用!?

http://big5.nikkeibp.com.cn/news/sino/65197-20130315.html?ref=ML

中日「政經分離」不再通用!?

2013/03/18 00:00 中國聚焦

【日經BP社報導】

最近,筆者的事務所(參議院議員會館)越來越多地接到相同內容的電話。

「又是關於中國的?」聽我這麼一說,對方往往會說:「是的,對不起總聊這個話題,我很關注中國業務未來的走向,所以希望向精通中國業務的您諮詢一下……」

來諮詢的其實大都不是商務人士,而是政府人士和外交界人士。

隨著最近被稱為「安倍經濟學」的經濟刺激政策的出臺,這些人士如今正在摸索日本與中國未來在經濟上該如何相處。

日本的很多政界人士也都在為該如何與中國開展經濟合作感到苦惱。

中國是日本最重要的經濟對象。

但自從釣魚台(日本「尖閣諸島」)問題爆發以來,日本與中國的關係波折不斷。

當曾經擔任過中國駐日大使的王毅或將出任中國外交部長的消息傳出後,「王毅是親日派,這對日本或許是件好事」、「不對,如果被視為親日派,他在黨內的處境反而會更艱難,因此,對待日本或許會更強硬」之類的猜測不絕於耳。

「政經分離」——在過去曾經歷過多次政治困難局面之後,這已經是中日兩國商務人士之間的共識。

但與以往相比,此次的氛圍似乎有所不同。這從擔負未來的年輕人——筆者的學生的態度上就可見一斑。

「日本已經沒有我們可學的東西了」、

「今後是中國毫不猶豫地與美國乃至全世界堂堂正正打交道的時代」。

  在每季度一次的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系(MBA)學生團訪問日本的時候,筆者都會作為日方講師,教授「日本技術經營」課程,上面的話就是最近一次學生扔給筆者的話語。「尊師重教」雖然是中國的傳統禮儀,但現在似乎「超過老師」更時髦。

中國人鼓起來的錢包與商務人士的自信大大改變了他們對日本的看法。所以,中國的商務人士與日本的對等意識增強。但是,他們內心的底氣真的有那麼硬嗎?

新領導班子與兩難局面

在中國的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習近平正式就任中國國家主席。

溫家寶也交出了總理的接力棒,但外界關注的焦點,

卻是溫家寶任總理時的最後一項改革措施——解散鐵道部。

中國鐵道部是腐敗的溫床。

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鐵路的總里程從2012年的7300km一下子增加到了9000km。日本的鐵路總里程為約 2300km,可見中國鐵路施工的規模之大。在建設的過程中,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收取回扣,累積的非法所得竟然高達7.7億元人民幣(約合120億日元)。鐵道部有的不僅是權利,還有2.66兆元人民幣的負債,財務狀況很糟糕,最終落得了個解體的下場。

中國如今面臨的苦惱是,自上而下的腐敗構造,交易無法形成公平的商業習慣(中國特有的商業習慣將在今後的文章中具體介紹)。

而且,這代領導人都有過知青經歷,無論是習近平主席,還是李克強總理。

眾所週知,中國的文革從1966年持續到1976年,可以說是中國的10年內亂時期。

在這10年間,中國的經濟幾乎停滯,大批年輕人被下放到農村,上山下鄉去參加農業生產,這10年間人們幾乎沒有接觸過正規的經濟活動。現在在文革中渡過青春歲月的人走上了國家領導人的位置。新領導班子的另一個特點是「第一代革命家」,也就是與毛澤東一同打過江山的領導人完全消失。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是「第一代革命家」最後的旗手——鄧小平所選擇的最後一位領導人。

再就是「計劃生育政策」。

人口爆炸式增長的中國通過實施只準生一個的政策人為地控制了人口。

「80後」「90後」年輕人都是實施「計劃生育」後出生的,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下長大。

我的業務夥伴甚至說「釣魚台打不起仗來」,問其原因,

對方回答說,「中國的父母絕對不會把獨生子送上戰場」,

「要是徵兵帶走孩子,中國馬上就會發生動盪。

那恐怕會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市民暴動」。

也就是說,中國的軍隊不能打仗。

  中國軍隊雖然令日本生畏,但真實情況或許並非如此。

  腐敗的構造、執政黨的危機、「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的脆弱性。 

這就是如今中國人自信的背後隱藏的複雜心理。

我的清華大學的一位學生最後這樣說:

「中國人嘴上再怎麼硬,其實內心還是一直挺佩服日本的,覺得贏不了日本」。

(特約撰稿人:山田太郎,日本參議院議員)

■相關報導

【風雲急】日企克服中國風險的三個對策
【風雲急】中日對峙,在華日資IT企

———————————————————————————–

在中國,「要命的」不僅僅是空氣

http://big5.nikkeibp.com.cn/news/sino/64931-20130227.html

中國聚焦 2013/02/28 00:00

 

在中國,「要命的」不僅僅是空氣

 

【日經BP社報導】

2月初,記者有機會去了一趟北京,就先從那時的感想說起吧。

記者走下飛機舷梯後,便聞到一股像是機油的氣味。

由於北京空氣污染的新聞此前已傳得沸沸揚揚,

所以,記者做好了精神準備,但心裏還是想:

「唉,也可能是因為離飛機引擎太近了吧。」

一走進機場大廳,記者就在心裏想:「有人在抽煙吧。」儘管那煙味很淡。

環顧了一下周圍,卻沒看到放著煙灰缸。

北京的空氣很臟,是早就聽說的事情了。

儘管如此,

毫無疑問中國的空氣污染仍在加重,記者此次親身感受到了這一情況。

最終,直到離開北京為止,一直能聞到這種像似煙味的氣味。

因為有一些空閒時間,記者便來到了天安門廣場。

恰逢春節之前,所以,這裡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記者問一位遊客:「怎麼樣?這裡的空氣不太好吧?」

得到的回答是:「(我們當地)西安也是一樣的。」

的確,從報導中國空氣污染情況的網站上也能看到,儘管有程度差別,

各地不良的空氣品質數據則是一個接一個。

靠近天安門的王府井商業街的狀況也一樣。

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戴著口罩,但人流量還是有所減少。

「讓人沒法心情愉快地購物」,

記者從住在北京的人的口中聽到了這種發自內心的感慨。

有消息稱,中國高級餐廳的銷售額比上一年下降了2成。

雖然輿論普遍的解釋是,新一屆領導人髮出了「節儉令」,

但可能也有人們為了避開污染而減少外出的影響吧。

春節期間有所好轉的空氣污染,隨著企業重新開工,又開始趨於嚴重。

雖然相關報導減少,但顯然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其實,

在中國「危險的」不僅僅是空氣,水和土壤的污染都在加重。

1月26日出版的中國商業雜誌《新世紀》中刊登了詳細報導,記者在此稍做介紹。

比發生「痛痛病」的日本富山縣污染更嚴重的大地

●甘肅省白銀市民勤村。

在這裡,50歲以上的大部分村民都為膝關節及骨頭的疼痛而煩惱。

他們吃的是當地收穫的玉米、小麥及土豆等。       

專家推測,從位於河流上游的工廠淌出的廢水值得懷疑。

這裡土壤中的鎘、汞、砷全都超過了國家規定標準,不適合進行耕作。

1998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每1000克土壤中鎘的濃度高達10.36毫克。

而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發生「痛痛病」時,平均每1000克土壤中含鎘才為2.27毫克。

白銀市民勤村的污染高達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的約4倍。       

理所當然,必須採取措施才行,

但當地並不富裕的農民用不起價格較高的黃河灌溉水。

大部分農民忍受著疼痛度日。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在有些地區,礦山廢石堆積如山。

從那裏滲出的有害物質使井水受到污染,農田收成大大降低。

在一個名為「打拉亥上村」的村子裏,土壤鹼化十分嚴重,

幾乎全村土地都不能耕作了。

根據打拉亥上村居民提供的數據,在從1999年到2006年的8年間,61人因癌症死去。而村子的人口還不到1000人。

該村被冠以「癌症村」這一不光彩的稱呼。

引發污染的大型鋼鐵企業包頭鋼鐵公司與當地居民就賠償事宜達成了協議。

然而,由於包頭鋼鐵準備的遷居地點的住房品質低,

因此,實際進行搬遷的住戶只是極少數。並且,補償金也大多未支付。

●在貴州省赫章縣,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的大肆煉鋅造成的土壤污染至今仍有影響。與甘肅省的事例一樣,土壤中的重金屬遠遠超過了標準。據介紹,農作物中也含有安全標準3倍以上的鎘。用這個地方生產的青菜製作的鹹菜是當地的知名產品之一。

       在某個鎮上,農民的平均年收入不超過3300元。雖然多數居民苦惱于類似風濕病的症狀,但卻無法就醫,只能靠止痛藥勉強維持。在別的村子裏,據說100名村民中,受「風濕病」之苦的超過30人。

即使採取環境對策也趕不上污染的速度
       其實中國政府已著手採取措施應對環境污染。在上海、北京及廣州等地限制發放汽車牌照,這實際上是對新車銷售進行控制。關於工廠廢氣、廢水的標準也一年比一年嚴格。群眾監督力度不斷加強,日本王子製紙公司設在江蘇省南通市的工廠就被迫調整了計劃。

但即便如此,環境污染仍在繼續。非但沒有好轉,情況反而日益惡化。

一直以經濟發展作為人事考核衡量標準的政府官員推遲實施環境對策,

由此造成非常大的不良影響。

官場舞弊導致環境對策實效性降低的情況,記者也時有耳聞。

但經濟規模達到目前這種程度後,無論如何採取對策都無法趕上環境惡化速度。

以中國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為例,2012年接近52兆元,而2000年僅為9.9兆元左右,不到10兆元。

雖然其間通貨膨脹嚴重時期較多,但從名義GDP反映的經濟規模擴大至5倍之多,由此不難想像給環境造成的負荷也在相應增大。

同樣,中國汽車保有量在2000年不到2000萬輛,而在2011年超過了1億輛,到2020年定會大幅超過2億輛。

這樣的話,無論如何改善燃效,降低環境負荷,都是杯水車薪。   

或許中國對環境造成的負荷,已經達到無法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程度。

中國經濟雖然可在短期內依靠慣性繼續發展,但如果像現在這樣公害繼續擴大的話,對國民造成的健康危害會非常大,終會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預測今後的中國經濟時,老齡化與環境方面的對策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

(《日經商務週刊》記者:張勇祥)

■相關報導
中國大部被嚴重霧霾覆蓋的啟示
【好文回放】 悲哀的中國流行語「PM2.5」
台灣的廢水排放問題,毒害小鎮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