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讓99%的人共享利益的經濟環境

2017-01-16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315/%E4%B8%96%E7%95%8C%E9%9C%80%E8%A6%81%E4%B8%80%E5%80%8B%E8%AE%9399%EF%BC%85%E7%9A%84%E4%BA%BA%E5%85%B1%E4%BA%AB%E5%88%A9%E7%9B%8A%E7%9A%84%E7%B6%93%E6%BF%9F%E7%92%B0%E5%A2%83

張思思

世界需要一個讓99%的人共享利益的經濟環境
==================================

世界各國的政府與企業領袖

即將於本周前往瑞士達沃斯(Davos)出席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的年度大會,

貧富不均的問題預料仍將會是本屆會議的關注焦點,

在此前夕,非營利組織「樂施會」(Oxfam)

特地對此發表了最新的研究報告,

批評現有的經濟制度只能讓少數有錢人更容易累積財富,

並呼籲各界應重新建立一個

讓所有人都能夠共享利益的經濟環境。

 

報告中指出,

自從WEF在四年前首次提出貧富不均將是影響社會穩定的主要威脅後,

儘管世界各國領袖誓言要改善社會當中的不平等現象,

但近年來財富朝向少數人集中的趨勢並沒有出現任何變化。

 

半數人口財富總和比不上八個有錢人

根據樂施會的研究,

目前世界上相對貧窮的半數人口(超過36億人)所擁有的財富總和,

已經追不上最有錢的前八位首富,

而在這八個人當中有六個都是美國籍,

分別是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

柏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創辦人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甲骨文(Oracle)創辦人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

彭博社(Bloomberg)創辦人麥可彭博(Michael Bloomberg),

以及臉書(Facebook)創辦人

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

除此之外,

報告中還提到從2015年開始,

全球最有錢的1%人口已經擁有比其他99%的人合計更多的財富

並且在過去30年以來,

全球相對貧窮的半數人口竟然在所得上完全沒有增加,

然而位居前1%的有錢人在這段期間,

年收入卻大幅成長了300%的水準。

 

自發性行善無法解決問題

以蓋茲為例,

儘管近年來他將大筆財富投入在慈善用途當中,

但從2006年他正式離開微軟至今,

他擁有的淨資產仍舊增加了50%(或250億美元);

樂施會公共政策研究主任Max Lawson對此表示,

有錢人選擇捐出自己的財富固然是一件好事,

然而當現有的制度導致富有者永遠能夠享有比其他人更低的稅率時,

光是行善顯然並無法解決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問題。

 

樂施會認為,在現今的資本主義制度下,

企業多半將股東利益極大化作為唯一的目標,

因此容易傾向盡一切努力壓低成本,

並且追求各種避稅的手法,

結果便會導致資源與財富更容易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

 

報告中舉蘋果公司(Apple)為例,

在2010年推出的iPhone 4手機當中,

人力成本僅佔其批發售價的5.3%,但利潤率卻高達73%,

而類似蘋果這樣設法擠壓出最大利潤的結果,

便是讓廣大生產線上的勞工被迫接受相對惡劣的勞動條件,

尤其在全球化的影響下,

供應商為了爭取訂單只能持續壓低價格,

最終犧牲的便是勞工的權益。

 

更多人對現況感到不滿

樂施會警告,

英國脫歐一直到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

跡象顯示在已開發國家當中,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對現況感到不滿

而當現有制度造成大多數人必須面臨工資停滯、工作不穩,

以及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時,

更多人將會生活在恐懼與缺乏希望的環境當中,

並且導致社會陷入更嚴重的分裂與相互攻擊。

 

該份報告引用了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rack Obama)在2016年聯合國大會

告別演說當中的一段話作為總結:

當1%的人掌握了與其他99%的人相同的財富,

這個世界將永遠沒辦法維持穩定。」

=======================================

========================================

[ 全球30年貧富差距擴大- 全球化威脅民主制度   ]

從2015年開始,

全球最有錢的1%人口已經擁有比其他99%的人合計更多的財富

過去30年以來,

全球相對貧窮的半數人口竟然在所得上完全沒有增加,

然而位居前1%的有錢人在這段期間,

年收入卻大幅成長了300%的水準。

 

英國脫歐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

跡象顯示在已開發國家當中,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對現況感到不滿

而當現有制度造成大多數人必須面臨工資停滯、工作不穩,

以及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時,

更多人將會生活在恐懼與缺乏希望的環境當中,

並且導致社會陷入更嚴重的分裂與相互攻擊。

 

[ 相關 ]

世界需要讓99%的人共享利益的經濟環境[ 張思思  ]

============================================

 

 

 

============================================

歐巴馬是一位好總統嗎?

2017-01-16 15:35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948775

托克維爾

瞭望之窗》

 

歐巴馬是一位好總統嗎?

===================

再過幾天,

歐巴馬將從美國總統一職卸任,

八年政績雖有待蓋棺論定,

但若從卸任之際的民調數字看來,

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歐巴馬八年雖未犯任何大錯,卻也沒能具體實踐承諾,

而他的「總統歷史遺產」是否能成就,也只能看美國的未來了。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週發表卸任告別演說,

意氣風發地替自己八年執政政績辯護。

 

談到第一夫人蜜雪兒的長相左右陪伴,還不禁涙灑衣衫,

氣氛令人動容。

歐巴馬究竟是不是一位好總統,是見仁見智的論辯,

有待後世蓋棺論定,即使他自己再包裝、美化,

也說服不了反對之士的敵視。

 

但即將上任的川普把歐巴馬的政績批評得一文不值,

甚至打算全盤推翻,也欠缺風度。

 

更遑論川普是贏在美國特殊的「總統選舉人」制度的票數,

普選票還輸希拉蕊近三百萬張,當選的正當性頗受質疑。

 

無論如何,從卸任時的民調支持度來客觀比較,

歐巴馬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就以美國最近幾位任滿八年的總統來比較,

柯林頓卸任前因魯文斯基性醜聞案遭彈劾,

結果離開白宮前民調支持度竟高達65%,

平衡聯邦政府預算是他最大成就,

多數美國人民也在他的能力和私德之間做出區隔。

反觀之後的小布希,卸任之前受到伊拉克戰爭影響

再加上2007年全球金融海嘯襲擊,下台得頗為難堪,

支持度不到30%。

80年代的雷根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溝通者」,

也促成他的副手老布希贏得白宮寶座而接班。

縱使當時沒有科學民調佐證,

雷根卸任前的國內支持肯定不遜於柯林頓。

 

至於歐巴馬離任前的民調支持度仍超過50%誠屬不易,

希拉蕊的敗選也非歐巴馬之罪,

但川普的勝選意味著經過八年,

美國社會仍有近一半人民不認同歐巴馬。

雖說這反映出美國社會分裂程度依然嚴重,

它也代表歐巴馬在弭平族裔、膚色、移民、階級,

甚至化解政黨對立以及展現更有效的對外政策上,

並未完全實踐他八年前宣示要給美國帶來的「改變」。

川普的勝選意味著經過八年,

美國社會仍有近一半人民不認同歐巴馬。

代表歐巴馬在弭平族裔、膚色、移民、階級,

甚至化解政黨對立以及展現更有效的對外政策上,

並未完全實踐他八年前宣示要給美國帶來的「改變」。

(REUTERS)

歐巴馬當然可以辯解他成功將美國經濟

由接任時的蕭條翻轉成為復甦、失業率近年最低、

工作機會增加、推動「歐記健保」嘉惠更多民眾、

「同性平權」保障人權、改善與世仇古巴的對立、

不費一兵一卒就和伊朗簽訂核武限制協議、

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深化與亞太國家政、經、安全關係、

親自造訪日本廣島訴求和解、

簽署巴黎氣候變遷公約等內政、外交成果。

 

但從另一個角度檢視,

歐巴馬無法效法柯林頓的「新中間路線」來改善與國會共和黨關係,

導致兩黨惡鬥激烈、人民厭惡。

 

歐巴馬為了推動政策,多次用總統行政特權手段執行,

規避國會監督。

結果現在川普和共和黨佔多數的國會參、眾兩院決定

推翻諸多歐巴馬用行政特權所做的決定。

 

當然,美國兩黨惡鬥也非全然歐巴馬之責,

共和黨的意識形態極端化,造就「茶黨」的興起也應該自我檢討。

在內政方面,

「歐記健保」被批評侵犯個人選擇自由與變相加稅傷害各州權利。

「同志平權」也在最高法院驚險過關,顯然非全民共識。

貧富差距日趨擴大、男性白種勞工階層對歐巴馬推動貿易自由化相當不滿。

美國不時出現計劃性或「孤狼式」槍枝攻擊事件,

黑白膚色的警民衝突也時有所聞。

 

潛藏在美國社會中的族群對立、對恐怖攻擊的不安,

以及無法有效管制槍枝的濫用,歐巴馬都無法卸責。

外交方面,美國撤軍中東、轉向亞洲,

卻間接助長「伊斯蘭國」(ISIS)興起,

連帶造成敍利亞情勢混亂、難民議題成為歐洲不可承受之重。

 

美國對俄羅斯介入烏克蘭以及北韓的核武試爆,

多主張透過多邊機制如聯合國安理會施以經濟制裁,

但仍未能有效處理。

歐巴馬無法改善與國會共和黨關係,

導致兩黨惡鬥激烈、人民厭惡。為了推動政策,

多次用總統行政特權手段執行,規避國會監督。

結果現在川普和共和黨佔多數的國會

參、眾兩院決定推翻諸多歐巴馬用行政特權所做的決定。

(AFP)

「亞太再平衡」是歐巴馬較稱得上有建樹的外交成果,

他也自詡是美國史上和亞洲最有關聯的總統。

歐巴馬加強與日本、韓國、菲律賓三個安全盟邦關係、

進行歷史性的訪問緬甸、越南、寮國之旅、拉攏印度為安全夥伴,

最重要的是完全「泛太平洋夥伴協議」12國的談判簽署,

只差國會批准的臨門一腳。

結果川普當選,明確宣布美國將退出TPP,使得TPP胎死腹中,

也讓亞太國家思考要轉向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夥伴協議」RCEP)。

尤有甚者,

南韓政局因總統朴槿惠遭彈劾陷入權力真空。

菲律賓新總統杜特蒂在南海議題上和美國唱反調。

川普上台旋即要展開對中國的貿易大戰。

 

而北京近來頻頻在台灣海峽、甚至第一島鏈展示空軍、

海軍的「肌肉」,儼然給川普下馬威。

歐巴馬自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亞太秩序,

面臨嚴重失序的不確定性。

 

而川普陣營對歐巴馬的批判,則是他的外交作為太過軟弱,

才讓美國的全球領導威望盡失。

 

整體而言,

歐巴馬執政八年雖未犯下大錯,

但也未能具體實踐他八年前當選的口號:

改變,我們做的到!(Change, we can!)。

 

至於歐巴馬自認的已經帶來「改變」(Change, yes we did it)

能否真的成就他的「總統歷史遺產」(Presidential legacies),

就端視川普執政成果,以及後世史學研究者的客觀論斷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