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還四島才能與俄簽訂和平條約

 

發表時間 03-10-2016 更改時間 03-10-2016 發表時間 10:34

http://trad.cn.rfi.fr/%E6%94%BF%E6%B2%BB/20161003-%E6%AD%B8%E9%82%84%E5%9B%9B%E5%B3%B6%E6%89%8D%E8%83%BD%E8%88%87%E4%BF%84%E7%B0%BD%E8%A8%82%E5%92%8C%E5%B9%B3%E6%A2%9D%E7%B4%84

作者 東京特約記者 楚良一

media

歸還四島才能與俄簽訂和平條約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3日上午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

圍繞北方領土問題強調:解決了四島的歸屬問題

才能與俄羅斯簽訂和平條約,這種想法沒有變化。

 

在3日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

民進黨原外相前原誠司提問時問道:

政府現在是否有北方領土問題分兩步走,

先歸還齒舞群島和色丹島這樣的想法?

安倍回答說“沒有這樣的事實”。

日本《讀賣新聞》9月23日報道稱,

日本政府內部基本確定“談判底線”,

即至少從俄羅斯收回齒舞群島、色丹二島,

而關於北方四島中較大的擇捉、國後兩島,

日本政府有可能承認俄方主權,然後與俄方簽署和平友好條約。

但是,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當日的記者會上表示

《讀賣新聞》的報道“絕對不是事實”,

斷然否認以上傳言。

日本外務省也稱《讀賣新聞》的報道“不實”。

而在3日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外相岸田文雄也表示:

四島歸屬於日本,這個問題明確以後,才能簽訂和平條約。

當前原追問:有先返還兩島的可能性嗎?

安倍答道:北方領土是日本固有的領土,這一立場不變。

關於前原提出的把克里米亞編入俄羅斯一事,

安倍在答辯時說:在交涉北方領土是不會談克里米亞問題。

有關日美正在圍繞這一問題制裁俄國一事,安倍指出:

並不會因為正在制裁俄羅斯,

使簽訂和平條約的交涉滯後,對將在12月在自己的家鄉會見普京

表示了積極的態度。

 

1956年,當時的蘇聯政府和日本簽署了關於

停止兩國戰爭狀態的《蘇日共同宣言》,

但由於北方四島領土歸屬問題,雙方至今未簽訂和平條約,

影響了兩國關係的正常發展。

 

另據報道,

安倍晉三2日在京都市與到訪的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

舉行會談,期待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的訪日之旅

能推動包括北方四島問題在內的日俄和平條約談判取得進展。

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安倍晉三新任命的

“俄羅斯經濟領域合作擔當大臣”世耕弘成

將於今年11月前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訪問。

日方希望通過強化經濟合作推動解決北方四島領土問題,

並為預定12月在安倍的家鄉–山口縣舉行的日俄首腦會談

推進具體的準備工作。

========================================

蘇聯極權主義「陰魂未散」

2016年8月19日
瑪莎·格森(Masha Gessen)著有最新出版的書籍
《兄弟:通往美國悲劇之路》
(The Brothers: The Road to an American Tragedy)。
瑪莎·格森
 

在莫斯科,人們為1991年8月未遂政變中的受害者揮舞俄羅斯國旗。那次政變失敗被認為是蘇聯的終結。

Dimitri Korotayev/Agence France-Presse

在莫斯科,

人們為1991年8月未遂政變中的受害者揮舞俄羅斯國旗。

那次政變失敗被認為是蘇聯的終結。

 

蘇聯極權主義「陰魂未散」

======================

在俄羅斯,

8月22日是一個節日:

國旗日(Flag Day)。

 

不過,它在所有節日中的地位比較低。

 

不像勝利日(Victory Day)那樣有遊行。

 

也不像五一勞動節(May Day)、

俄羅斯日(Russia Day)、

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和祖國保衛者日(Defenders of the Fatherland Day)

以及其他六七個節日那樣放假一天。

 

前往俄羅斯的遊客不大可能注意到,

本月該國正在紀念一個歷史裡程碑事件的25周年。

 

25年前發生了什麼?1991年8月18日,

四名蘇聯高級官員飛往凱瑞米亞,

把正在那裡度假的總統

米哈伊爾·S·戈爾巴喬夫(Mikhail S. Gorbachev)軟禁。

 

第二天,蘇聯公民醒來後發現,

一個由克格勃(KGB)、軍方和蘇共領導人組成的委員會宣布,

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在接下來的三天裡,政變被粉碎。

 

8月21日,政變失敗已經顯而易見,

蘇聯當局很快將這個秘密警察組織的創始人

費利克斯·捷爾任斯基(Felix Dzerzhinsky)

的巨大雕像從市中心的基座上移除。

 

一面由白、藍、紅三色條紋組成的俄羅斯國旗

從莫斯科的俄羅斯最高蘇維埃(Russian Supreme Soviet)大樓

的樓頂升起

——這是名義上的立法機構。

 

在未遂的政變結束前,只有三人在莫斯科街頭死去。

 

在那之前兩年,支持民主的年輕活動人士領導的一系列群眾抗議活動,

已經導致幾個東歐國家的共產主義政府垮台。

 

它們被稱為1989年革命。

 

其中大部分是和平革命,捷克人稱他們的革命為「天鵝絨革命」。

 

執政黨就是屈服了。

 

在西方出版的很多書中,以及在一些俄羅斯知識分子的心裡,

1991年8月的這三天是俄羅斯的天鵝絨革命,

它們被視為蘇聯的終結。

 

但是實際上,這三天既不是蘇聯的終結,也不是天鵝絨革命。

 

在25年後的今天,這一點也許比以往更清晰。

 

1991年夏,蘇維埃帝國已經在痛苦中掙扎了好幾年。

 

它的 15個加盟共和國,包括俄羅斯,

都爆發了要求獨立的群眾運動。

 

民族衝突和邊界糾紛四處爆發,流血衝突不斷。

 

面對日益嚴重的危機,戈爾巴喬夫在軍事手段與和平手段之間搖擺不定。

 

蘇聯在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和立陶宛使用武力,

殺死了很多人,令所有希望改變的人感到非常失望。

 

不過,在蘇聯領導層中占多數地位的強硬派認為戈爾巴喬夫太軟弱。

 

與任何想要撫慰所有人的領導人一樣,

戈爾巴喬夫遭到很多人的憎恨和大部分人的厭惡。

 

不過,他最激烈的鬥爭發生在與

鮑里斯·葉利欽 (Boris Yeltsin)之間。

 

這位前任共產黨領導人在1991年6月

成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USSR)俄羅斯聯邦的民選領袖。

 

強硬派政變失敗為葉利欽打開了大門。

 

雖然戈爾巴喬夫在凱瑞米亞變成人質,但葉利欽在莫斯科。

 

他竟然是站在坦克車上對城裡的反政變抗議者講話。

 

政變結束後,他被普遍視為勝利的抵抗派領袖。

 

現在,輪到他來告訴戈爾巴喬夫該幹什麼了。

 

8月22日,戈爾巴喬夫回到莫斯科後,

開始清洗政變的很多支持者,

而葉利欽撤銷了戈爾巴喬夫的幾項人事任命,

換成他自己的人。

 

他還確保蘇聯共產黨被有效遏制

——正是蘇共的領導人發動了這次政變

——同時確保俄羅斯共產黨繼續發揮作用。

 

換句話說,葉利欽控制了蘇聯的所有重要機構,

從克格勃到計劃經濟指揮中心。

 

1991年秋,加盟共和國一個又一個宣布從蘇聯獨立,

而依然身為蘇聯總統的戈爾巴喬夫努力維持蘇聯統一。

 

12月,葉利欽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領導人會晤,

就蘇聯解體達成一致意見。

 

戈爾巴喬夫沒有受到邀請。

 

他甚至不是第一個得知此事的人:

在葉利欽給喬治·H·W·布希總統(George H. W. Bush)

致電告知此事後,

白俄羅斯的領導人才告知他。

 

結果,戈爾巴喬夫不得不辭去總統職位,

因為他的國家已不復存在。

 

該國的大部分機構,以及它在各個國際組織中的成員地位,

都轉讓給一個名叫俄羅斯聯邦的新國家。

 

葉利欽和助手們認為,

俄羅斯發生的事比任何革命都好,甚至好過天鵝絨革命。

 

他們堅信,接管現有機構

比摧毀它們能更快、更少痛苦地給俄羅斯帶來民主。

 

他們很少考慮到,

這些機構是長期極權政體的組成部分:

他們沒有懷疑過自己有足夠的意志和力量去改造它們。

 

但是,結果證明,

這些機構比想要改造它們的人更強大。

 

在近十年時間裡,它們拒絕改變,

弗拉基米爾·V·普丁(Vladimir V. Putin)當上總統後,

 

它們各就其位,緩解了俄羅斯的經濟衰退。

 

如今,

俄羅斯的生活比過去25年的任何時候都更接近蘇聯時期的生活

——一切都與政治有關,

群眾被調動起來圍繞在領袖和國家周圍,

審查制度和一黨專製得到有效恢復。

 

在1991年8月未遂政變中死去的三個人的紀念匾

(幾乎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破敗失修,

關於在原地豎立一個合適、顯眼的紀念碑的討論在多年前漸無聲息。

 

但是,今年夏天,

離凱瑞姆林宮不遠的一個公園裡的捷爾任斯基雕像被精心修復,

這至少是過去幾年裡的第四次修復。

 

還有人提議把雕像放回原來的地方。

===============================================

蘇聯極權主義陰魂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