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限六不 綠委疑陰謀

 

三限六不 

綠委疑陰謀

http://www.twtimes.com.tw/html/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36765

〔記者張振峰台北報導〕

針對教育部昨天發布中國學生來台就學辦法

並表示今年九月首批中國學生將來台就學,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表示,

該辦法在招生名額方面前門限制卻後門大開,

獎助學金中央禁止地方卻不限,

而國人最擔心的國安及機密院系所禁止招收的認定基準,

教育部卻尚未公布。

她質疑,

教育部當初所提「三限六不」只是陰謀。

管碧玲表示,中國學生來台,

國人都關心國家安全及敏感科技資訊問題,

中生三法修正時,

在大學法及專科學校法都明訂

中國學生不得進入涉及國家安全、機密之院、系、所、科修讀,

然而教育部對此,卻只在中生來台就學辦法第五條中規定

「其認定基準及相關注意事項,由本部每年定期公告」。

管碧玲說,

教育部所規劃的招收中生作業時程,

預定在二月上旬成立聯招會、二月中旬要完成招生簡章,

至今連哪些院系所不能招生都還沒釐清,

未來一定是馬馬虎虎應付應付,不會認真考量,

國家安全及利益令人擔憂。

管碧玲表示,

當初教育部為說服在野黨立委支持中生三法

提出「三限六不」的條件,

當民進黨要求將三限六不入法時,

卻遭到全力阻擋,如今行政命令出來,

果然看到漏洞百出,

國民黨所謂會為國家台灣學生利益把關的承諾,

如今證實只是陰謀

管碧玲表示,

教育部發布的

「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第四條,

雖然規定招收中生名額

不得超過單一學校招收名額的二%,

及全國總招收名額的一%,

但其第三項卻又規定:

「學校或其分校、分部設立於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者,

專案申請招收大陸地區人民,

不受前條第一項學制及前二項招生名額之限制。」

未來中國學生經由離島分校過水一段時間,

仍然可以到校本部上課,名額全不受限制。

管碧玲說,

該辦法第二十二條又規定:

「學校依法赴境外開設學位專班招收大陸地區人民,

或大學校院與本部認可名冊內所列之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或機構,

經由學術合作,提供大陸地區學生同時修讀學位之班次,

不受第三條第一項學制第四條第一項及第二項招生名額之限制。」

她說,

未來大學只要在中國開設境外專班

中國學生進入境外專班後,

可以來台灣本部上課拿學位

擺脫招收名額限制;

而大學如果以學術合作為名,

與中國大學簽訂雙聯學位合作協定

中國學生在中國學校就讀一、二學期,

未來也可以來台就讀及拿學位

也可不受招生名額限制

管碧玲表示,

未來台灣各大學可能到處充斥著

許多利用各種非正式管道來台就讀的中國學生

與台灣學生搶學校資源

管碧玲表示,

該辦法第十六條雖規定

中央機關及其所屬各機關不得編列預算提供中生獎助學金

但未規定地方政府的預算也不得編列,

因此離島地方政府可編列預算提供中生獎助學金

去年八月份金門縣政府就表示要比照

補助台灣學生每年一萬四千元的生活費和交通費來補助中生,

教育部未規定學校不可為中生向企業募款

許多學校已表明要為中生籌措獎助學金

這些都成為所謂不給中生獎助學金的漏洞

對國內辛苦打工

背負就學貸款的學生非常不公平。

這是什麼教育政策?

 

這是什麼教育政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1/today-s1.htm

由於失業率居高不下,

實質薪資所得倒退等因素,

國內許多大學生的家庭經濟支持力大幅弱化。

於是,

申請助學貸款的人愈來愈多,

犧牲課業去打工的人也愈來愈多,

甚至無以為繼而休學者亦所在多有。

年輕一代無法安心讀書、研究,

勢必會影響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然而,

馬政府與大學當局彷彿滿不在乎,

他們擔心的不是國內大學生的處境,

而是如何提出誘人條件

以吸引中國學生來台。

根據立委透露,

台大管理學院在院內會議要求,

每系負責募款五個名額,

鼓勵中國學生就讀,

募款額度預定碩士、博士

每人每年新台幣四十萬、五十萬之譜。

同時,

台大對本地學生的補助卻相對減少,

研究生助教薪水,

博士生從每月八千減到六千,

碩士生從六千減到四千。

忽略本地學生,

一味替中國學生著想的,

不只是台大而已,

幾乎公私立大學都得了「中國熱」。

馬政府大學當局眼中,

本地學生幾乎

淪為二等學生了!

這是什麼教育政策?

什麼教育心態?

不好好地為下一代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讓下一代在學校專心用功,

成為有用之才,

反而處心積慮為中國培養下一代,

而中國則是企圖併吞台灣的國家!

不必解釋也可以知道,

多一個中國學生來台,

本地學生的教育資源

就多被排擠了一分。

上述所謂的募款,

表面上來自政府以外的資源,

但那些資源如果募來用在本地學生身上,

不是可以把教育環境改善得更好嗎?

甚至,

那些資源用到偏遠學校的

營養午餐、照明設備、電腦教學,

不是更符合百年樹人之計嗎?

無奈,

馬政府一意孤行,

就是要執行向中國傾斜的教育政策。

開放中國學生來台,

美其名要

讓兩岸的年輕人

能在人生的較早階段成為朋友,

彼此了解,

學習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實際上,

馬政府與大學當局對中國學生照顧有加,

把中國學生當成小皇帝來看待,

本地學生反而有可能

在人生較早階段便誤以為,

中國學生是高人一等的族群。

前一陣子,

暨南大學的中國交換學生,

竟然在網路羞辱「豬狗不如台灣人」,

學校當局息事寧人,

馬政府也不當一回事,

反面教育作用不言可喻。

本地學生面對的,

還不僅校園內的差別待遇。

那些中國學生來台日久,

畢業後是否離台返中是個未知數。

不無可能的是,

他們在台灣就讀期間,

與本地人交往進而結婚,

乃至於繼續居留台灣,

在台灣尋找工作機會。

而本地學生畢業後,

本來就要面對

產業移往中國後的就業困難,

現在又可能多了中國學生畢業後

留在台灣搶飯碗,

年輕人這種苦之又苦的痛苦,

馬政府不是應該聞聲救苦嗎?

現在年輕人普遍對馬政府心存反感,

志在連任的馬英九

難道一點也不在意嗎?

兩年多來,

馬政府以犧牲台灣主權的所謂九二共識,

與中國簽署ECFA等十四項協議,

主權與經濟逐漸淪落中國掌控之中。

接著,

馬政府又進行意識形態改造,

透過加強中國的文史教育比重,

企圖讓台灣年輕的一代喪失台灣主體性,

認同大中華主義。

中國學生分布到台灣的每個大學,

向本地學生宣揚「中華文化的優越性」,

即是中國來台學生的歷史任務。

簡單說,

馬政府就是要把不同於中國人的台灣人,

包括原住民,

全部徹底洗腦成為「炎黃子孫」。

大學國際化很重要,

這一點自然沒有錯。

不過,

馬政府所謂的大學國際化,

往往也和它所謂的經貿國際化一樣,

並非真正的面向國際、融入國際,

而是偏離國際而向中國傾斜。

今天,

馬政府積極為中國學生鋪路,

極可能造成一種非常惡劣的後果,

那就是,

中國學生充斥台灣各個大學,

有礙於台灣的言論自由、學術自由,

因而降低了大學教育的水準。

結果,

其他國家的學生,

對於來台灣就讀望之卻步。

果真如此,

台灣的教育便也鎖進中國了。

或許,

這正是

馬政府求之不得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