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不公不義是統治者垮台的引信

 

社會不公不義

是統治者垮台的引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31/today-s1.htm

過去一個月以來,

北非、中東阿拉伯國家人民紛紛走上街頭,

對抗長期執政的獨裁統治者,

如突尼西亞、埃及、葉門、約旦、阿爾及利亞、

茅利塔利亞、蘇丹、沙烏地阿拉伯,

抗爭像野火燎原,

先是迫使在位長達二十五年的突尼西亞獨裁者

班阿里出亡沙烏地阿拉伯,

現在則是統治埃及三十年的

穆巴拉克總統成為風暴中心,

統治地位岌岌可危,

雖然下令宵禁,並且撤換內閣,

卻無法滿足人民的要求,

抗爭愈趨激烈,政權危在旦夕。

大規模民眾抗爭的爆發,絕非偶然,

往往是累積長期的、結構性的不滿後,

一件小小的事件的引燃,

就可觸動一個驚天動地的歷史轉捩點。

一九八○年代末期蘇聯與東歐的崩解,

印證了無論多強大的軍力與警察、特務

所建構起來的專制獨裁政權,

都無法阻擋手無寸鐵的民眾群起湧上街頭,

用和平手段要求變天的堅決意志。

這次阿拉伯世界引發的人民抗爭風潮,

有兩個長期的、結構性的因素:

一是政治上的長期獨裁壓制;

一是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與失業問題。

而後者顯然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

觸媒是來自一個失業大學畢業生

因為擺設的小攤子遭到警察沒收,

憤而自焚抗爭。

其實,

突尼西亞人均GDP約四千美元,

埃及約五千多美元,兩國皆非赤貧國家,

但是近年來貧富差距懸殊,物價飛漲,

失業問題惡化,引發龐大民怨,

在表面穩定的統治結構下早已埋下革命的火種。

尤其,年輕人失業問題非常嚴重,據統計,

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失業率為世界最高,約達十%,

青年失業者比率更是高達四十%。

年輕人等於一走出校門,邁開人生的第一步,

馬上面臨失業問題,於是成為對抗統治者的最佳後備軍,

因此一位失業青年的自焚點燃了人民抗爭的引信,

觸發了一場阿拉伯世界近年最大的革命風潮。

《外交政策》最近報導:

「北非和中東地區的二、三十歲年輕失業者

是最近從突尼西亞迅速擴散到埃及、

阿爾及利亞、葉門等地的反政府示威的主要勢力」,

點出了這場人民抗爭的本質。

除了失業問題,

貧富差距擴大更是人民不滿的主要來源。

在埃及,富有的埃及人住在奢華的別墅,

多數人則工作終日卻難以維持生計,

一位失業兩年多的埃及青年說:

「這兒一點都沒有社會公義,

在這樣的政府統治下,

我們青年人根本沒有未來,

這裡只有上等階級和下等階級,

富人階級統治著這個國家。」

貧富差距的激化,

主要是分配不公的結果,

而分配的權力則掌控在統治者,

因此人民一旦生活無著,

最後怒火必然燒向執政者,

導致政權的翻覆。

這些北非、中東阿拉伯國家

雖然與台灣有萬里之隔,

但其抗爭風潮

對台灣卻是一個重要的啟示錄。

例如這些抗爭行動的起源,

包括高失業率、貧富差距加大等,

台灣惡化程度固然尚未如這些國家,

卻已瀕臨危險的警戒線。

尤甚者,

這些警訊在馬政府發佈看似亮麗的經濟數據下,

被刻意掩蓋了。

然而,

中國富商陳光標一趟高調的台灣發紅包之旅,

卻意外使這些被遮掩的真相暴露出來,

原來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

竟然存在這麼多貧窮、不公不義的現象,

還有這麼多求助無門的民眾。

更重要的是,

台灣的失業、貧富差距懸殊、

社福體系不完備,

乃是源自於經濟發展策略

與分配政策的不當,

是一種結構性的缺陷。

此一困境只有透過制度、政策改革,

才可能扭轉國家向下沈淪的方向。

偏偏馬政府執政後所堅持的重大政策,

包括打著全球化、反對鎖國之名

行經濟依賴中國之實,

以及祭出「信賴保護原則」旗號,

僅維持十八%之類的不公措施,

已使政府一年必須補貼近八百億元

給那些生活無虞的退休公務人員,

加重多數納稅人的負擔,

再再加深了台灣社會的矛盾與對立。

台灣可能不會發生革命,

也不必革命,

因為民眾手中已經有一張

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選票

如果馬政府依舊不改

錯誤的傾中與綁樁政策,

人民將會用選票讓執政者

得到最大的懲罰與教訓。

正、負十%

 

正、負十%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27/today-f2.htm

國民黨馬英九政府

最近大肆宣揚去年經濟成長率達十%,

不過,大部分人民非但對「正十%」無感,

從實質薪資所得減少及物價升高來看,

生活感受反而是「負十%」,正、負十%,

一熱一寒,政府與人民對經濟熱、寒感受不同,

形成巨大鴻溝,

也是台灣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警鐘!

國內生產毛額(GDP)

是一國當年生產最終商品及服務的總值,

根據主計處統計,去年平均每人GDP增加十%,

較二○○九年每人GDP增加二千一百十九美元,

因新台幣升值、匯率變動,

以新台幣計,增加四萬三千多元,

一家四口就是十七萬多元,

但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民沒有感受收入增加?

主因有三︰

一、

財富集中化,

GDP增加的大部分都入了少數富人口袋,

一般人分不到半杯羹,

從去年家庭所得原始差距拉大即可明顯看出,

最高二十%家庭為最低二十%的八.二二倍,

創下歷史新高。

二、

從實質薪資所得看,去年實質薪資所得雖然增加,

但還不如十二年前,

目前上班族實際遭遇仍是「減薪」。

三、

從消費物價指數看,

以二○○六年為基期,

過去五年的增幅約五.四八%,

近來房價大漲、各種民生物價紛紛飆升,

更壓縮一般家庭的可支配所得。

實質薪資減少、

物價上漲、經濟成長果實又由少數富人摘走,

因此,大多數人民的實際生活感受,

不但沒有因經濟成長十%而變好,反而下降,

幾年來的生活水平至少是「負十%」。

政府高唱經濟成長「正十趴」,

人民感受生活水平「負十趴」;

政府護航退休軍公教優利「十八趴」,

一般人民只有「一趴」。

這已不只是「相對剝奪」,

苦哈哈的人民更深刻感受到被「實質剝奪」!

 

(作者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