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禁區—杯弓蛇影嚇唬人?

2016年 3月 14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fooc/2016/03/160314_fooc_jp_fukshima

BBC傅東飛 發自福島

隔離區內一些地方已經重新開放,但大部分還是禁區

 

記者來鴻:

福島禁區—杯弓蛇影嚇唬人?

=========================

福島人依然有家不能歸。

 

有科學家說,輻射危害被誇大了。

 

難道,地震海嘯核災難的悲劇

也被人為、毫無必要地搞得更嚴重了?

 

福島核電站周圍的隔離區有一種奇怪的美。

小鎮大熊町(Okuma)距離核電站只有兩公里,

習慣了城市生活的喧鬧,

一眼看去,大熊町顯得很不真實。

 

有住宅、商店,門口整整齊齊地停放著車輛;

遠處,交通燈黃燈閃爍,不過除了我以為,

連個鬼影也沒有。

 

等的時間夠長的話,

也許能看到一隻小動物匆匆過街,

附近小河岸邊,一群猴子在逍遙散步。

 

我低頭看了看我帶來的輻射監測器,

讀數顯示為每小時3微西弗,短期停留不足以讓我擔心,

但是比日本政府的居民返回「安全」指標高出10倍以上。

 

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個地方都將是禁區。

這就意味著,原來在這裏生活的人要永遠流亡。

 

想一想。

想一想自己出生、成長的小鎮、村莊,

一家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再想一想,你永遠也不可能回來了。

這就是誌賀一家需要面對的現實。

 

他們來自大熊町以北幾公里的小村大堀(Obori)。

 

村子位於一條美麗的小河谷間,四周群山環繞,松林密布。

Image caption

野豬把誌賀的舊居翻了個底朝天

 

大堀以出產陶器著名,幾乎每家都有一個作坊。

 

誌賀一家16代都是陶器大師。

 

這次與我們一同回來之前,誌賀需要申辦特別許可證。

他最長可以停留五小時,

並被告知全程必須穿白色的「特衛強」套裝、戴口罩。

 

他手裏拿著一個大大的輻射分光計。

 

說日本人不擅表達感情早就是陳腔濫調,但許多情況下,

這是真的。要想理解誌賀到底多難過,

必須避開他禮貌的微笑,聽聽他聲音中的痛楚。

 

「離開故土,我希望祖宗會原諒我,

不能回來不是我的錯……我想回來,

我深深地眷戀我的家,但是我要這樣想實在太痛苦了。

所以,我努力不去想。」

 

但是,也許只要願意、誌賀應該可以獲准回家。

當然了,那並不容易。

現在,誌賀的家已經是一團糟,野豬闖進去翻了個底朝天。

房頂漏水,造成嚴重破壞,意味著房子也許要重蓋,

沒電、沒水,地震破壞了公路。

但是所有這些都可以修好,問題是輻射。

 

輻射是個有著強烈感情色彩的話題。

 

在科學界,圍繞到底多少輻射是「安全」的也存在嚴重分歧。

 

但是,目前有一批科學家呼籲,需要更加「理性」地探討輻射的危險。

 

倫敦「帝國理工」大學的

托馬斯教授(Professor Geraldine Thomas)就是其中之一。

 

她是英國研究輻射對人體影響的著名學者之一,每年來日本好幾次,

向日本政府提供諮詢。

 

托馬斯教授認為福島核電站周圍的人應該有權回家。

Image caption

大地震和海嘯導致18000多人喪生、失蹤

 

我們一起走過大熊町的街道,

托馬斯教授選擇不穿戴政府規定的安全套服和口罩,

認為這完全沒必要。

 

她說,「人們必須感覺安全才會回來。

現在許多人不願意回來,因為他們已經在別處開始了新生活。

但是就輻射而言,我們現在受到的輻射量非常小,

呆在室內的話比在戶外更小。」

 

我問她,那麼,世界媒體完全搞錯了?

她回答說,「我個人認為,是,搞錯了。

輻射並不是災難,我們對輻射的反應才是。

我們把自己的恐懼傳遞給別人,說這真危險。

(其實)並不真危險,

世界上有許多其他地方背景輻射至少是這個水平。」

 

寫下這段話的時候,我幾乎可以聽到別人憤慨的呼聲:

托馬斯教授是「局外人」,

許多優秀的科學家不同意她的看法。

 

但是,我們還是先看看事實吧。

 

我最近去隔離區內的大熊町和浪江町(Namie),

測量到「所受」輻射為大約每小時3微西弗。

這是位於禁區之內,沒有採取過任何治理措施。

 

如果我一年365天、天天站在這裏戶外12個小時,

我每年受到的額外輻射大約為13毫西弗。

 

這並不是個小數目,但是遠遠低於被認為對長期健康有危險的數字。

 

在大多數國家,核工業的工人都允許每年接受20微西弗的輻射。

在英國康沃爾一些地方,背景輻射是每年8微西弗。

 

伊朗城市拉姆薩爾(Ramsar)的背景輻射最嚴重,

高到令人吃驚:每年250微西弗。

,

Image caption

有人說,輻射對健康的危害在一些年之後才能顯現

 

當然了,這是一個極端複雜的問題,

許多人可能會爭辯說,我忽視了「熱點」危險,

也沒考慮食物、水、粉塵中的放射性顆粒。

 

但是,福島核洩漏過去五年了,10萬人仍然不能回家。

這也是一個巨大的人間悲劇。

 

如果真是像托馬斯教授所說的那樣,

科學研究表明輻射的威脅被誇大了,

那麼,

人間悲劇豈不是也被毫無必要地搞得更嚴重了。

========================================

 

 

========================================

 

 

========================================

日本為福島核事故善後工人支付癌症賠償

2015年10月21日
JONATHAN SOBLE
2014年負責清理福島核電站乏燃料的工人。

Hiroto Sekiguchi/Yomiuri Shimbun, via Associated Press

2014年負責清理福島核電站乏燃料的工人。

 

日本為福島核事故善後工人支付癌症賠償

==================================

東京——福島第一核電站災後清理團隊的一名男性成員在患上白血病後,

從日本政府那裡獲得了工傷賠償,

這相當於首次正式承認暴露在那裡的輻射環境中可能誘發癌症。

 

厚生勞動省(Ministry of Health, Labor and Welfare)

本周二表示,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間,

該名男子在被損毀的反應堆設施上安裝防護罩;

此人的姓名未被披露。

 

在四年半前的海嘯中,

福島第一核電站多個反應堆熔融,

導致該地被有毒碎片覆蓋,

逾4萬名工人參加了費時費力的清理工作。

 

此後,其中一些工人發現患上癌症,

目前正在尋求社保或該電站所有者東京電力公司(Tepco)的賠償。

 

該男子獲得的工傷賠償,將和他享受的全國性標準醫保一起,

用於支付治療費用。

 

他們的訴求在政治和醫學上均令人擔憂。

 

對於任何個別癌症患者來說,

查明患癌原因通常都是不可能的,

而此事涉及如此眾多的工人,無論是否暴露在輻射環境下,

某些人都會患上癌症。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的數據顯示,

大約每150個日本人中就有一人被確診患上癌症。

 

迄今為止,日本人的主要死因就是癌症,

遠遠超過其他死因。

 

福島核事故對健康的影響引發了一場兩極分化的全國性討論。

在該電站附近,雖然政府逐漸向疏散區回遷,

並花費了100億美元來清理被污染的土壤,

但約8萬名以前住在那裡的居民仍然背井離鄉,

很多人表示不想返回。

 

那裡的輻射水平遠遠低於大多數科學家所說的危險線,

但仍然大幅高於災難之前的水平

——那些需要做出重大人生決定的人們,

看到的卻是莫衷一是的信息。

 

專家之間的意見分歧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例如,最近的一項被廣為報道的研究發現,

居住在電站附近兒童的甲狀腺癌發病率上升,

但其他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果。

 

與居民相比,

電站工人面臨著不同級別的風險。

 

一些人批評東京電力公司,

說它為福島災後清理工人提供的培訓和保護措施都不到位,

其中很多並非熟練工人,

而是就近通過分包商和勞務經紀人雇來的。

 

2013年政府對該站進行安全檢查時,

在抽查的工人記錄中,

有三分之一的工人的輻射暴露狀況存在少報的情況。

 

據厚生勞動省透露,

這名身患白血病的工人的受輻射程度低於很多人,

這說明賠償案例可能會激增。

 

該部門表示,將近一半在第一核電站開展清理工作的工人,

也就是兩萬多人,

受到的輻射足以使得後來所患的癌症被定性為職業病。

 

該部門表示,

這名工人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工作的14個月期間遭受了15.7毫希沃特的輻射,

已經是可以要求賠償的輻射水平

——一年5毫希沃特——的三倍,

儘管還沒有達到安全機構為核工業工人設定的最高水平50毫希沃特。

 

在加入福島核電站清理團隊之前,

他還在另一個核電站工作了幾個月,

遭受了程度較低的輻射。

 

長崎大學(Nagasaki University)輻射專家長瀧重信(Shigenobu Nagataki)表示,

鑒於這名工人報告的輻射水平,

他的工作與他患白血病有直接聯繫的可能性較低。

 

他對公共電視廣播公司NHK表示,

「但仍有必要密切關注工人的受輻射水平。」

 

厚生勞動省表示,截至周二,

有八名福島核電站清理工人通過政府監督

的職業健康保險系統申請賠償。

 

一人撤回申請,兩人被拒,還有三個案例仍在處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