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出中國的資金去了哪兒?

2015/11/20

http://zh.cn.nikkei.com/china/cfinancial/16991-20151120.html

  本文作者為日經QUICK新聞 編輯委員

永井洋一

 

流出中國的資金去了哪兒?

=======================

    從中國流向海外的民間資金正在增多。

 

一年的流出額高達2200億美元,

相當於中國外匯儲備減少額的5成左右。

 

在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背後發生了什麼?

 

有觀點認為從中國流出的資金

進入歐美的股市、房地産和美術品等領域,

今後可能在已開發國家引發泡沫。

      20世紀初期的意大利畫家阿梅迪奧·莫迪利阿尼的作品

11月9日在紐約的拍賣行

佳士得(CHRISTIE’S)拍出1億7040萬美元的價格。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稱,

拍得這件作品的是一位中國富豪。

      此外還有消息稱,購買美國住宅的外國人數方面,

最近中國超過加拿大躍居首位。

 

在全球的資産市場上,中國資金的存在感不斷增強,

讓人聯想到1980年代後半期的日本資金,

當時日本資金借助日元升值,

相繼買下紐約摩天大樓和畫壇巨匠的作品。

大部分流入歐美
      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14年6月底達到峰值的3萬9900億美元,

2015年9月底減少了4800億美元,減至3萬5100億美元。

      伴隨著民間資金流向國外,

中國當局實施了旨在穩定本國貨幣的

賣出外匯、買入本國貨幣的匯率介入舉措,

導致外匯儲備的減少。

 

換言之,

外匯儲備的減少意味著海外資産的保有者從國家變為個人。

      在中國,跨國境的股票和債券交易受到限制,

表面上這些民間資金流向海外的規模難以掌握。

 

受到關注的是國際收支統計項目之一的「誤差與遺漏」項目。

 

指的是從經常收支或資本收支流出的與海外的資金往來。

      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

中國的「誤差與遺漏」自2009年轉為凈流出414億美元之後,

凈流出額除2011年之外持續增加。

      從2014年6月之後的數據來看,

截至2015年6月底的1年裏累計凈流出2200億美元。

 

這相當於2014年7月~2015年9月間外匯儲備減少額的46%。

      這200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究竟流向哪了呢?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田坂圭子錶示,

考慮到從中國流出的資金會在他國被記錄為

「誤差與遺漏」(凈流入額)部分,

因此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進行了確認,

結果發現「去除不計算在內的‘避稅天堂’外,

流入美國和歐元區的可能性較高」。

流向日本股市和房地産?
       如果是國家外匯儲備的話,

主要會被用來購買國債,但作為民間資金,

則很容易流入股市和房地産市場等價格波動風險較高的産品。

 

中國的「誤差與遺漏」在 2014年累計凈流出1401億美元,

而2015年1~6月期的凈流出額增至上年同期9倍的901億美元,

大幅超過2014年。

 

加上中國經濟減速

田坂表示「從中國流向海外風險資産的資金轉移趨勢今後將持續」。

       中國資金似乎也流入了日本。

日本的對外、對內證券投資統計數據顯示,

中國對日本國內短期債券的投資額9月為買超7210億日元,

連續9個月凈買入,

從 2015年初以來的累計凈買額累計達4萬3600億日元,

是2013年峰值(1萬9600億日元)的2倍以上。

 

這些資金可能成為流向日本股市和房地産的待機資金。

============================================================

中國經濟放緩,日本很「受傷」

2015年11月17日

http://cn.nytimes.com/business/20151117/c17japanecon/zh-hant/

Makiko Inoue自日本安來市、

Hisako Ueno自東京對本文有報道貢獻。

 

JONATHAN SOBLE

隨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生和勉金工工廠這樣的日本企業的生意也出現了下滑。

Kentaro Takaha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隨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生和勉金工工廠這樣的日本企業的生意也出現了下滑。

 

中國經濟放緩,日本很「受傷」

==========================

東京——生和勉(Tsutomu Nyuwa)在日本安來市有一家金工工廠,

對於700英里之外的中國經濟繁榮,

它也做出過自己的小小貢獻。

 

生和勉及14名員工生產的機器精加工齒輪、軸承等部件,

有很多都安裝在巨型推土機的引擎里,

最後抵達了中國的施工場地,推動着中國一日千里的建設步伐。

 生和勉表示自己的生意受到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他說:「中國市場肯定是在大幅下滑,我們感覺到了。」

Kentaro Takaha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生和勉表示自己的生意受到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

他說:「中國市場肯定是在大幅下滑,我們感覺到了。」

 

但是,隨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生和勉的生意現在正在下滑

——日本經濟整體也是一樣,本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經濟在衰退。

 

像小松製造(Komatsu),

久保田(Kubota)和日立建機(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這樣的日本設備製造商,

在中國的挖掘機和推土機銷量出現了滑坡,

所以從生和勉這樣的供應商處採購的零部件也減少了。

 

生和勉估計,建築行業的訂單今年減少了40%。

 

「中國市場肯定是在大幅下滑,我們感覺到了,」他說。

 

日本比其他任何發達國家都更需要一切都在正軌上,才能實現經濟增長。

 

其總人口和勞動力人口一直在縮減。

 

在成本更低的競爭對手的壓力下,

家電產業等曾經頗為龐大的行業一直在收縮。

 

三年前,首相安倍晉三 (Shinzo Abe)

因承諾加速日本經濟的新陳代謝而贏得大選。

 

但現在,儘管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功

——失業率處於低位,

很多大公司也實現了創記錄的利潤

——但依然難以實現增長和收入的廣泛提速。

 

在經濟處於邊緣的情況下,

即便是小的挫折也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上一季度,對前景持謹慎態度的公司削減了對工廠和設備的投資,

使經濟進入七年中的第五次衰退。

 

面向中國的出口大幅下降,加劇了活力的衰減,引發普遍的不安。

 

中國的放緩也在全世界造成了嚴重影響。

澳大利亞、巴西和厄瓜多爾等大宗商品出口國

眼看着石油、鐵礦石和其他產品的需求下降。

 

依賴中國投資資源項目的發展中國家變得頗為脆弱。

 

中國用來修建高樓大廈和裝備數以千計的工廠的機器中,

很多都來自日本和德國等國。

 

對這些國家來說,製造業可能會蒙受損失。

 

日本供應「中國基礎設施擴張所需的所有東西,」

級公司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

全球首席經濟師保羅·希爾德(Paul Sheard)說。

 

因此,隨着中國基礎設施擴張的放緩,

日本經濟現在面臨受挫的風險。

 

中國經濟遠遠沒到崩盤的地步。

 

據中國官方估計,今年第三季度,它還保持着6.9%的年化增長率。

 

儘管和不少更發達的國家相比,這個數字依然讓人艷羨,

但它卻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低速度。

 

而且相比於整體經濟,製造、建築和礦業等

尤其熱衷於從日本購買生產資料的行業,

狀況要更差一些。

 

10年前,中國替代美國成為日本頭號貿易夥伴。

 

出口量激增的採礦卡車、紡織機械和半導體產品製造業

成為了日本工業的亮點。

 

在更為顯眼的消費電子等領域,日本工業失去了昔日的陣地。

 

使東京和北京產生分歧的那些外交爭端,

並沒有妨礙兩國在商業上的彼此依賴日益加深。

 

不過,中日之間的商業關係正在發生改變。

 

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

促使很多在那裡建廠的日本企業開始分散投資,

轉向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取而代之的是,日本零售商大量湧入中國。

 

他們的目標是新近富裕起來的中國消費者。

 

便利店和優衣庫(Uniqlo)等服裝連鎖店在中國迅速擴張。

 

經常在中國工作的東京建築設計師椎名友和(Tomokatsu Shiina,音)

最近剛剛從上海返回日本,

他在那裡負責給一家折扣鞋品零售商設計它在上海的第一家分店。

 

「這些是平價消費品,」他說。

 

「現在活躍的就是這一類。」

 

中國消費力集中的另一個領域是東京銀座等日本商業區。

 

在那裡,中國旅行團遊客的標準配置是額外準備一個空手提箱,

用來裝滿他們購買的名牌服裝、手提包和電子產品。

 

日本的中國遊客激增,今年前9個月就有380萬人湧入,

是去年同期的兩倍還多。

 

他們的消費習慣還催生了一個日文新詞彙

——「爆買」(bakugai)。

 

董昌源(Dong Changyuan,音)是電子產品連鎖店樂購仕(Laox)

今年9月為其銀座店新聘用的幾名中國僱員之一。

 

該公司共有二三十名中國員工幫助遊客尋找自己想要的

空氣凈化器、加熱馬桶座,或高檔電飯煲。

 

「有些人一次買四個,」帶給國內的親戚朋友,董昌源說。

 

他還表示,儘管中國經濟增長在放緩,

日元疲軟對中國消費者仍是一大吸引力。

 

不久前的一個下午,在銀座的一家小型鞋店內,

大約15名中國遊客正在查看店內的商品。

 

店鋪經理川島一弘(Kazuhiro Kawashima,音)表示,

中國消費者的人數依然不低,

但他們買的東西比之前幾個月有所減少。

 

「他們過去什麼都買,完全是爆買,現在則更有選擇性了,」他說。

 

他估計中國遊客的人均消費下降了大約5000日元(約合260人民幣)。

 

零售和旅遊業的增長不足以填補重工業貿易萎縮留下的空缺。

 

日本政府公布的貿易數據顯示,

日本對中國的出口總額在今年9月下降了3.5%,已是連着第二個月出現下滑。

 

在鋼鐵、汽車配件和工業機械等行業,降幅則更大。

 

包括相機和辦公設備生產商佳能(Canon)在內,

好幾家大型日本企業在過去幾周發佈利潤預警時,

都將中國經濟放緩列為一項影響因素。

 

新日鐵住金(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和JEF控股等鋼鐵公司,

以及半導體製造機械供應商,

也因來自中國的需求持續下降而調低了利潤預期。

 

「市場復蘇需要時間,」佳能首席財務官田中稔三(Toshizo Tanaka)告訴記者。

 

小松製造首席財務官藤冢主夫(Mikio Fujitsuka)也表示,

公司還「不清楚」它在中國的市場「何時會觸底」。

 

來自中國的阻力使得日本政府更難提振本國經濟。

 

安倍晉三提出的以中央銀行大力刺激為核心的三年期「安倍經濟學」(Abenomics)

遏制了國內消費價格指數的持續下滑,

還通過日元貶值促進了出口增長。

 

日本失業率目前只有3.4%,是20年來的最低點。

 

但這個計劃「還有一半沒有實現」,來自標準普爾的希爾德說。

 

日本通貨緊縮的情況並未得到真正的改善,

很多家庭和企業依然對未來充滿擔憂。

 

據日本媒體報道,為了再推經濟一把,

安倍政府正在制定一項價值3.5萬億日元的刺激計劃。

 

不過,實施持續的刺激計劃在政治上頗為棘手。

 

安倍表示,他決心在2017年4月提高全國性的消費稅。

 

一年半之前他就計劃將這項稅率提高2%,

以緩解經濟增長壓力,後延遲至今。

 

日本財務省也希望增加稅收,以償還日本的國債。

 

日本的債務與其經濟規模的比值為全球之最。

 

生和勉在自己的金工工廠里表示,

他認為政府的政策不大會扭轉日本經濟發展的方向。

 

他說「安倍經濟學」或許會有益於食物鏈頂層的大企業

和擁有這些企業股票的投資者,

但對他這樣的小企業不會有太大幫助。

 

「跟政策從來都沒什麼關係,」他說。

 

「現在就處在周期中的那個時間點上,你必須站穩腳跟,撐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