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中國:霧霾不人性化 政府不能也不人性化

 

林大手  中國網友

更新時間 2013年11月4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9:59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omments_on_china/2013/11/131104_coc_nanjingsmog.shtml

南京遭遇霧霾鎖城,南京市民「沉浸」在霧霾天氣中

南京遭遇霧霾鎖城,南京市民「沉浸」在霧霾天氣中

 

大家談中國:

霧霾不人性化

政府不能也不人性化

 

2日,南京再遇霧霾鎖城,

南京市民「沉浸」在霧霾天氣中度過著周末,

但當記者聯繫到南京市環保局,

期待了解周末的空氣污染狀況時,

環保局的答覆則是周末專家休息,無人回答霧霾問題。

(11月3日中新網)

 

有時候,

你永遠不知道官員在記者面前會冒出什麼驚人之語,

它往往會出乎意料,比小說的語言還要精彩。

 

周末專家休息,無人回答霧霾。

這樣的回應基本上不值一駁。

 

因為你是政府公共服務機構,

當老百姓遇到公共問題的時候,

及時應對,

是你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

 

你怎麼可以說因為是周末,就不能回答呢?

 

霧霾難道還要區分一下是不是周末,

政府官員和專家是不是在休息嗎?

 

霧霾不人性化,你們不能不人性化。

 

霧霾不分時候,你們也不能分時候啊。

 

假如發生地震災害、食品安全等突發事件了,

你能因為周末就不管嗎?

 

像霧霾這樣的突發事件,

對公眾來說,它會造成恐慌,老百姓想在第一時間知道情況,

那麼作為環保部門,你就不能有周末不周末的概念。

 

這一事件反映出一些政府部門的媒體素養特別差。

 

大家可能會注意到,往往一些公共事件,

它本身的關注度,還沒有政府和官員在處置過程當中,

因為言行不當引發的關注高。

 

官員的雷語大都是記者在採訪某一個新聞事件的時候出現的,

而雷語本身的影響,又遠遠大於新聞事件本身。

 

也就是說,給政府、官員形像抹黑的,

往往不只是突發事件本身,

而是政府在應對突發事件過程中的態度,

這是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媒體意識、媒體經驗嚴重不足的表現。

 

但還要看到,媒體素養的不夠,

說到底,還是責任意識不強造成的。

 

假如對老百姓真正負責,

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

時刻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為民服務落實到行動上,

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荒誕回應了。

 

周末專家休息,無人回答霧霾問題。

南京環保局這一官方雷人回應提醒,

一方面,面對媒體,政府人員要提高素養,

學會跟媒體打交道,不要像南京這樣,喧賓奪主,

讓自己成為霧霾鎖城公共事件的主角;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提高媒介素養的關鍵,

還是端正認識,混亂的認識導致混亂的行為,

假如知道自己是幹什麼的,

那麼也就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了。

————————————————————————————-

相關内容

英媒:要北京人呼吸還是讓河北人吃飯?

 

更新時間 2013年10月23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07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press_review/2013/10/131023_press_smog_jobs.shtml

哈爾濱霧霾

中國北方繼續霧霾嚴重,給北京的治理污染努力帶來困擾。

 

英媒:要北京人呼吸還是讓河北人吃飯?

 

《金融時報》發表分析文章說,要徹底改善北京的空氣質量,

就要關停並轉圍繞北京的河北重工業,就意味著飯碗…

 

北京人一戴上防塵口罩,一捂上鼻子,

就上了國際新聞。

 

《金融時報》的文章分析說,北京人呼吸的霧霾,

除了「自產」外,還有來自中國北方重工業城市,

特別是環繞北京城的河北省的工業污染大戶的「貢獻」。

 

中國東北以及河北大片地區星期二(10月22日)

繼續為濃重的霧霾籠罩,

也繼續成為新聞關注的焦點。

 

而目前中國空氣質量最差的三個城市中,

兩個是東北城市——長春和哈爾濱,

另外一個是河北唐山。

 

「空氣末日」

中國政府對北京的空氣質量造成的國際關注如此擔心,

它要求河北省削減煤炭、鋼鐵和水泥工業的生產,以降低排放。

 

但是,這些工業是河北省的支柱產業、經濟命脈和個人的飯碗。

 

《金融時報》文章說,要清潔北京的空氣,

就要減少北京周邊城市的工業污染排放,

這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是敏感甚至危險的。

 

但是,中國的「空氣末日」(airpocalyps)的國際形像促使北京下決心採取行動。

 

昨天,北京市政府公布了新一輪的對付污染的措施,

從交通限制到重污染日學校停課等。

但《金融時報》說,

北京的藍天越來越依賴圍繞著它的周邊重工業城市的合作。

 

《金融時報》以河北承德市為例進行分析。

承德的許多污染嚴重的重工業

本來是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而從北京周邊遷到承德的。

 

中央承諾河北撥款20億人民幣補償河北關停並轉污染工業的損失。

但是,許多工業是河北的支柱產業,河北省關不起。

 

空氣與飯碗

《金融時報》舉例說,

僅國營的承德煉鋼廠就是一座城中城。

 

即便是在晴天,

承德煉鋼廠造成的污染從衛星圖像上都可以看到。

 

專家估計,

承德煉鋼廠造成的污染為北京的污染「貢獻」了四分之一。

 

它也是最近被中國央視點名的三家污染最嚴重廠家之一。

 

但是,

清理承德煉鋼廠的污染卻不是河北人最關心的事。

 

承德市已經把它發展成為集礦業、發電、加工

於一身的大集團,牽一發而動全身。

 

它不僅是河北的納稅大戶,

更重要的是承德最大的雇主。

 

承德國企職工中,每8人就有一個在承德煉鋼廠工作。

 

北京人的平均收入是56000元人民幣,

承德人只有34000元。

 

《金融時報》說,

在北京,人們每天察看空氣質量數據,在霧霾天戴上口罩。

 

在承德,

人們在考慮將煉鋼廠附近的居民外遷,

但由於賠償協議談不妥,人們每天繼續呼吸著煙霾。

 

《金融時報》引述鋼廠外擺攤賣麵條的小販的話說,

在解決污染之類的問題前,先要操心基本的需求。

———————————————————————————————————-

相關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