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慰安婦-殖民統治與記憶政治

2017-06-19

http://www.peoplenews.tw/page/025cb5fd-5a19-4522-881f-216b542b8eac

帝國的慰安婦-殖民統治與記憶政治

==========================

作者:

譯者:劉夏如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官方網址:

本書特色:

◎    慰安婦議題中,最受矚目的一本書

◎    更全面的理解,才是療傷的起點。

◎    本書出版後,作者朴裕河教授遭到首爾地檢署起訴,

理由是毀損韓國慰安婦的名譽。

如果,「呈現另一種聲音」被視為犯罪嫌疑,

這是否已構成學術自由的壓迫?

 

◎    好評推薦

本書特色:
◎    慰安婦議題中,最受矚目的一本書
◎    更全面的理解,才是療傷的起點。
◎    本書出版後,作者朴裕河教授遭到首爾地檢署起訴,理由是毀損韓國慰安婦的名譽。如果,「呈現另一種聲音」被視為犯罪嫌疑,這是否已構成學術自由的壓迫?

◎    好評推薦
薛化元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吳叡人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五十多名倖存的慰安婦阿嬤之中,其實有許多人抱持不同的意見,

但這些當事人的意見卻一直鮮為人知。

如果真有「不一樣的聲音」,為何我們從來都聽不到呢?
─朴裕河

二戰期間,日本帝國在戰場設置慰安所,

並動員了殖民地女性成為慰安婦。

一九九○年代,被遺忘的慰安婦議題爆發,

日本的戰爭責任被重新檢視。

但經過了二十多年後,

日韓兩國對於「朝鮮慰安婦」議題始終難以形成共識,更遑論解決方案。

朴裕河教授關注慰安婦議題多年,

她認為日本帝國不能也不該迴避其責任,但要解決此一爭議,

必須將不同的理論梳理清楚、徹底理解脈絡,才能找到解法。

本書參考了訪問紀錄、歷史文書等資料,

鉅細靡遺描述了慰安婦議題的各種面向,

並據此回應不同立場的言論。

作者試圖提出一個新的理解架構,

容納更多被排除在主流慰安婦敘事以外,不被聽見的聲音。

作者簡介

朴裕河

一九五七年生,韓國世宗大學日本文學科教授。

研究領域為日本現代文學、思想研究,

譯有夏目漱石、大江健三郎、柄谷行人等人的作品。

著有《超越反日的民族主義》(河出書房新社,二○○五年)、

《追求歷史的和解:教科書、慰安婦、靖國與獨島問題》

(平凡社,二○○六年)

 

譯者簡介

劉夏如

台大歷史系畢業,

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國際社會科學專攻博士課程修了。

歷任東京大學教養學部TA、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員等,

現為玉山社「亞洲新思維」企劃主編、

內容力(Power of Content)公司出版顧問。

除譯介日本人文社會科學作品外,從台灣的視點出發,

考察日本現狀與台日關係,

相關評論散見《新新聞》、《想想論壇》、《信傳媒》等。

近年特別著力於台灣慰安婦問題的研究,並發表一系列相關文章。

 

台灣版序

致台灣的讀者

此次,非常高興《帝國的慰安婦─殖民統治與記憶政治》一書

能在台灣出版。

台灣版的翻譯是以二○一四年刊行的日文版為底本,

無論內容或意旨,都與韓文版相同。

不過,考慮到日本讀者的背景知識和韓國讀者有所不同,

日文版內容的排列順序及表達方式,稍微做了些更動。

《帝國的慰安婦》成為被起訴的對象,是在韓文版刊行十個月後的事。

經過民事訴訟上的假處分、損害賠償等判決,歷時兩年七個月,

刑事訴訟的第一審方才結束。

二○一七年六月十六日即將進行刑事訴訟的第二審,

剛好就是被起訴後的第三年。

在此,謹先向這段期間關心本書動向的相關人士,致上誠摯謝意。

《帝國的慰安婦》剛出版時,在韓國也受到相當的肯定。

然而,慰安婦問題的工作者卻持警戒態度看待。

起訴後,由於媒體的誤導,將莫須有的內容認為是本書所寫,

加深了韓國國民的誤解,

甚至還有在日朝鮮人研究者惡意解讀、扭曲本書原來的意旨。

儘管判決無罪,本書迄今仍難免輿論的非議。

長期以來,慰安婦問題始終只被認知為「戰爭犯罪」。

但本書最主要的著眼點,

則是以「帝國之罪」重新看待慰安婦問題,

將其視為近代社會的貧困女性問題,進行整體的考察。

本書之所以能受到肯定,

認為對漫長的慰安婦問題運動史有所貢獻,

我想理由也正在於此。

 

而我這樣的書寫動機,

也獲得了不少日韓兩國的學者和一般民眾的正確解讀。

台灣比朝鮮更早納入日本的統治之下,擁有同樣的被殖民經驗,

希望台灣的讀者也能如實掌握到本書的意旨,並理解我的努力嘗試:

傾聽慰安婦女性「不一樣的聲音」,還原她們長期被深埋的歷史面貌。

 

台灣與朝鮮的歷史經驗,各有異同。

若本書能刺激讀者想像其中的普遍性和差異所在,將是我無上的喜悅。

東亞各國至今仍受困在帝國與冷戰的陰影之下。

唯有我們大家都意識到這樣的困境,

或許才能發揮和平友愛的精神來尋求東亞的和解。

為此,我們需要建立新的理解架構,誠盼本書的討論能對此有所裨益。

最後,儘管是私事,還是很高興與大家分享。

去年,我的獨子結婚了,對象是位擁有台灣人血統的日本女性。

然後,我也當上阿嬤了,這個孫子正可謂名符其實的「亞洲之子」。

就在這一年,我對台灣的關心,

從歷史研究更具體地演變成對人的關心。

從個人層面來說,也非常樂見這本書能展開新的旅程。

台灣版的出版,得力於許多人的協助。

首先當然必須感謝上水流久彥教授的推薦與譯者劉夏如女士的努力,

天江喜久教授在最後階段的細節協助,讓本書終能順利問世。

在此對這三人特別表達我的謝意。

二○一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於首爾南山之麓

朴裕河

=======================================================

======================================================

[   慰安婦女性「不一樣的聲音」,還原她們長期被深埋的歷史面貌  ]

 

台灣比朝鮮更早納入日本的統治之下,擁有同樣的被殖民經驗,

希望台灣的讀者也能如實掌握到本書的意旨,

並理解我的努力嘗試:

傾聽慰安婦女性「不一樣的聲音」,還原她們長期被深埋的歷史面貌。

台灣與朝鮮的歷史經驗,各有異同。

若本書能刺激讀者想像其中的普遍性和差異所在,將是我無上的喜悅。

東亞各國至今仍受困在帝國與冷戰的陰影之下。

唯有我們大家都意識到這樣的困境,

或許才能發揮和平友愛的精神來尋求東亞的和解。

 

  [ 相關 ]  帝國的慰安婦-殖民統治與記憶政治 [ 朴裕河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