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東盟外交和對東南亞外交

2016-08-08

川島真 /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中國對東盟外交和對東南亞外交

===========================

近來,

就如何應對中國的南海政策上,

東盟內部的步調不一致。

 

二○一六年四月廿三日,

中國外長王毅在南海問題上,

闡述寮國、柬埔寨以及汶萊表示支持中國的立場。

 

但是,王毅走訪了本來就贊同中國的三個國家,

猶如向外展示走訪的所有國家都贊同中國的立場一樣。

 

曾經有一時期期待新四國(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會偏袒中國,

但最近越南和中國有領土問題,緬甸和中國也保持一定的距離。

 

與此相反,汶萊因原油生產漸漸封頂,

期待得到中國的支援而急速靠向中國。

因此,寮國、柬埔寨和汶萊表明支持中國。

 

這並不意味著圍繞南海問題,支持中國的只有這三個國家。

但是,從這之後沒有其他國家明確表示支持中國這一點可以看出,

中國派王毅外長出訪支持自己的國家,發表了聲明。

 

而且,這也顯示了東盟內部對南海問題的立場有分歧。

 

在二○一六年六月中國─東盟國家外長特別會議上,

就南海問題的議論不歡而散,沒有共同舉辦記者招待會,

中國外長王毅一人會見記者。

 

根據以往慣例,可謂是異常事態。

 

在東盟方面來看,東盟內部沒有達到共識,不能發表聯合聲明,

不舉辦記者招待會,這也許不是什麼稀罕事。

 

但是,東盟設定的東盟+X的框架,具有如此大的分歧,感覺罕見。

 

中國持有軍事和經濟這兩件武器。

很多國家經濟上依賴中國,軍事上也完全不是中國的對手。

對於經濟發展為燃眉之急的發展中國家來說,

如果受到中國的經濟制裁和刁難就會受到沉重的打擊,

相反也有期待來自中國投資的側面。

 

從這個角度來看,

寮國、柬埔寨以及將來資源面臨枯竭的汶萊支持中國也可以理解。

 

還有,在領土問題上,

中國並不是等同對待看上去立場一致的越南和菲律賓。

 

動搖各個國家不同的立場、

對其施加壓力是中國在兩國間交涉之際的常用手段。

 

更何況,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比起國家關係,

在黨際關係和軍事方面的關係上更能發揮作用,

而且對話熱線也多。

 

說到底,中國對東南亞和中國對東盟並不是同義。

 

二○○○年前後,中國在東南亞外交和東盟外交的戰略上,

幾乎是同一音調。

 

在這個時期,

中國在東南亞外交和東盟外交的步調上差不了很多。

 

但是,出現領土問題後,漸漸的,

單獨的兩國間外交和對東盟外交開始區分開來。

 

這也因為東盟方面存在問題。

 

比如,如果問東南亞各國駐中國大使們,

是否定期在北京舉行會議,構築一致對中的框架,回答是沒有的。

雲南省的昆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寧、

上海或者廣州等東南亞各國領事館多的地方也是同樣。

 

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的關係,並不是通過東盟來維持,

而東盟對中國的框架除了東盟以外也不存在。

 

在這一點上,和EU在歐洲域外也有代表部不同。

 

東盟成員國在經濟發展程度、人口規模、宗教上多種多樣。

本來為了將這些多種多樣的國家匯聚在一起,

有一個非常寬鬆的、容易達成一致意見的底線,

作為東盟的共識,可謂是東盟方式,它支撐了東盟的發展。

 

但是,伴隨中國興起,出現領土問題後,

中國並用兩國間外交和對東盟外交,力圖擴大國家利益。

 

據此,東盟內部出現分裂。

 

這可以說是對東盟方式的挑戰。

 

在這個意義上來看,在對待中國問題上,東盟內部出現分裂,

不單單在個別問題上,

也可以說對東盟本身的存在意義提出一個疑問。

===============================================

 

 

 

 

[ 相關]    中國對東盟外交和對東南亞外交[ 川島真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