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地位未定論到南海地位未定論

2016-07-27 06:00

(作者為前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前總統府國策顧問)

◎ 黃天麟

 

自由廣場》

 

地位未定論:從台灣到南海

=======================

 

南海仲裁結論有利台灣及太平島主權之確立

菲律賓提告的南海仲裁案十二日海牙法庭裁決:

(一)

中國九段線主張違背《聯合國海洋公約》,

該「歷史性權利」主張無法律依據。

(二)

南沙群島中所有高潮地物皆非島嶼僅屬岩礁,

無法主張專屬經濟海域和大陸礁層。

 

裁決一出爐,

統派學媒即對「南海仲裁硬拗太平島為礁」大作文章,

試圖激發國人的愛國情操,全面反對南海仲裁。

 

但若冷靜思考,應不難發現仲裁法庭的主要兩項裁決,

不但未限縮我方對南海之主權,

且整體而言,

對「台灣」國家主權之確立是正面的。

 

中國的九段線係繼承

中華民國一九四七年的十一段線即U形線。

 

而一九四七年的十一段U形線

係當時中華民國南京政府

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放棄台灣及南海諸島的承諾

而劃製的「南海諸島位置圖」

(圖中顯示U形線,台灣亦在U形線內),

表示將來台、澎及台灣總督府所治理的南海諸島

包括南沙、西沙、東沙、中沙

均將為其領土主權範圍(註:當時尚未簽訂和約)。

 

國民政府之所以要在和約確定主權之前

急於劃定U形線,

係因一九四六年戰後法國想奪回南沙,

終戰現狀有被破壞之虞(即為和約前的日本領土之現狀)。

 

海牙裁決中國的九段線不具歷史性權利無法律依據,

等於是將南海之歸屬還原到一九五一年,

舊金山和約日本正式放棄南海諸島時的原貌。

 

在該和約盟軍雖要求

日本放棄南沙和西沙之所有權利、名義和主張,

但卻沒有指名接受者,

亦即南海仲裁的結論凸顯出舊金山和約及之後的「台北和約

釋放出的舊日本島嶼包括台澎在內均未指名歸屬的事實,

對「台灣」主權之確認非常有利。

 

依歷史驗證,無主島嶼、領土之歸屬終將決定於拳頭的大小。

 

南沙現由中、菲、越、台所瓜分,就是這歷史驗證的結果。

 

將來台灣之歸屬亦復如此。

太平島。

(路透)

 

至於「太平島是島或礁」,

只要問一句「中華民國政府已占有太平島六十年了,

為何一直未劃定二百浬經濟海域?」

 

答案是,「劃了也沒用」。

 

既然沒有用,爭個島或礁就沒有太多意義,

反而因海牙仲裁認定了台灣占有之事實,

加強了我方聲索權的地位,

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請國人不要急躁。

 

捍衛主權是國人義務,但如何才是真正捍衛主權?

 

絕非逞一時之勇,派艦護漁。

 

如漁獲量遠不如護漁成本,只是虛擲國民的稅金。

 

好好建設台灣、投資台灣、壯大台灣,

才是真正捍衛主權的行動。

 

也請把「馬提的太平島十建議」丟進垃圾桶吧,

它是用來摧毀「新南向政策」的陽謀。

===========================================

 

中國的九段線係繼承

中華民國一九四七年的十一段線即U形線。

 

而一九四七年的十一段U形線

係當時中華民國南京政府

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放棄台灣及南海諸島的承諾

而劃製的「南海諸島位置圖」

(圖中顯示U形線,台灣亦在U形線內),

表示將來台、澎及台灣總督府所治理的南海諸島

包括南沙、西沙、東沙、中沙

均將為其領土主權範圍(註:當時尚未簽訂和約)。

 

國民政府之所以要在和約確定主權之前

急於劃定U形線,

係因一九四六年戰後法國想奪回南沙,

終戰現狀有被破壞之虞(即為和約前的日本領土之現狀)。

 

 [ 相關 ]     地位未定論:從台灣到南海[   黃天麟   ]

==================================================

 

 

 

 

==================================================

[ 舊金山和約生效  1952年4月28日 ]

 

1949年1月19日路透社南京電訊報導:

 

鑒於南京政府一部份遷往臺灣, 美國國民黨警告

對日和約簽訂之前,美國根據開羅協定

盟軍總部對臺仍負有任務, 故南京可遷都廣州,

不能遷都臺灣」。

———————————————————-

1949年4月遷都廣州

1949年10月共軍入廣州,

理應東逃台灣,美國也警告在先,只好北竄重慶

1949年11月重慶陷落又亡命成都

1949年12月成都失守逃西康

中國難民1949

逃到無路可逃才冒死闖入台灣

============================================

[ 國民黨中華民國 ]

 

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

與其後的「中華民國」 ( 國民黨中華民國 )

是同一個實體(continuity)嗎?

 

1949年1月20日蔣介石總統權力正式移交李宗仁後下台;

4月23日首都南京陷落,總統李宗仁離開南京。

 

官方雖美稱此為:分批疏散、分地辦公,

但「中華民國」實已經解體而走向滅亡,

 

更別說10月1日成立新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蔣介石的殘餘部眾經廣州、重慶、昆明、桂林四散過程,

終流亡到仍為盟軍佔領地的台北,

經重整後享受短暫的「中華民國」落日餘暉,

旋即又恢復為流亡地位中國人台北政權」(Chinese Taipei)。

 

1949年中華民國解體、總統李宗仁沒來台灣

抵台的蔣系軍隊、官員可自稱「中華民國」嗎?

 

已辭職並移轉權力的蔣介石又自行上台,

可稱「中華民國」總統嗎?

 

哪些國家以條約承認了此政權為「中華民國」?

 

[ 相關 精采100 流亡62[ 雲程 ]

==============================================

[ 台灣獨立運動目的是->台灣國共爭奪中國主權戰爭脫身 ]

 

[ 台澎一國金馬一國  中國內戰不必拖台灣下水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

<< 台灣不會因為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的存在變成中華民國 >>

[  國民黨殘餘者虛構的政府 >>>

寄生台灣自稱中華民國流亡中國人台北政權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