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美國平起平坐的雄心與不安

2014年11月12日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41112/c12china/zh-hant/

儲百亮

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記者。

 

習近平與美國平起平坐的雄心與不安

================================

 

香港——奧巴馬總統於周三會晤中國領導人。

 

沒有哪位美國總統曾遇到過這樣一位中國領導人:

一個對內對外都抱有巨大雄心的強人,

他將中國視作與美國地位相當的大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積聚權力的速度

比數十年來歷任領導人都要快,

他手下的官員稱他本周在北京與奧巴馬及其他地區領導人

舉行的會談是肯定中國及習近平的崛起的又一例證。

 

在過去20多年中,

中國共產黨領導層主要是通過達成共識來做出決定,

以避免毛澤東及鄧小平時期的動蕩情況重演。

 

但在上台不到兩年的時間裡,

習近平已經不僅僅是統治機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裡的「同儕之首」,

這動搖了長期以來的設想,

即中國處於穩定的(但通常動作有些遲緩的)的領導集體的掌控中。

 

對於美國和奧巴馬來說,

習近平的崛起帶來的影響是兩面的。

 

兩位領導人會面時,奧巴馬能夠比較確定,

這位中國領導人有兌現承諾的權力。

 

美國官員曾表示,他們抱有希望,

認為此次會晤能夠推動雙方在簽署

雙邊投資協定、對抗全球變暖方面取得進展。

 

但現在,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習近平的政治考量,

他已經表明自己對西方國家保持警惕,

不願迫於壓力做出讓步。

 

習近平展示出的某些方面與普京(Putin)沒什麼不同,」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

政治學教授楊大利(Dali Yang)說。

 

「他基本上是在說,

我是在捍衛共產黨,在國家領土主權方面捍衛國家利益。』」

習近平崛起的跡象隨處可見,

從書店出售的習近平講話合集到鋪天蓋地的有關其忙碌日程的新聞報道,

這些報道通常都是在歌頌奉承他。

 

在比較輕鬆的時刻,

官方新聞媒體喜歡稱他為「習大大」。

 

61歲的習近平開展大規模反腐行動,

重組黨內領導層,打壓異見人士,

這種打壓行動令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感到沮喪。

 

習近平掌控了中共最重要的政策委員會——「領導小組」,

並設立了幾個由他控制的新領導小組:

國家安全小組、國防和軍隊改革小組、深化改革小組、網絡安全小組。

 

「習近平比大家預料的更強勢,」楊大利說。

 

「我們的確預測到他會採取一些有力舉措,

但沒想到這些舉措的規模、廣度與範圍。」

 

習近平實施強硬的外交政策,

強調中國對爭議海域和島嶼擁有主權,

加劇了中國與日本及東南亞鄰國的分歧。

 

不過,中日兩國於上周五簽訂協議承認存在不同主張,

中國又在周一宣布與韓國簽訂貿易協定,

緊張局勢因此得以暫時緩解。

 

習近平曾表示,

他希望與華盛頓建立新型「大國關係」,

避免發生可能引發武裝衝突的對抗,

同時也為中國的需求和利益贏得更多認可。

 

去年6月,

習近平在加州「陽光之鄉」(Sunnylands)莊園

與奧巴馬進行為期兩天的會談時,

曾嘗試與奧巴馬建立互信關係。

 

與此同時,

習近平政府恢復並強化了共產黨的傳統主旋律

——西方政府控制的「敵對勢力」加劇,

甚至引發了中國面臨的問題。

 

中國官員指責美國試圖推翻共產黨的統治,

其最近的相關舉措是支持香港地區的親民主示威活動,

但美國政府對此予以否認。

 

一方面是有關敵對外國勢力及美國顛覆活動的冷戰思維,

與此同時又稱希望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這是自相矛盾的,」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教授、

克林頓政府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Susan L. Shirk)說。

 

中國共產黨還是對國內局勢感到不安。」

謝淑麗及其他專家表示,

中國新的強勢舉措背後有着極度的恐慌與不安,

這可能有助於解釋那些貌似矛盾的立場。

 

中國感到不安的原因有很多:

民眾對霧霾、腐敗及攫取土地現象的不滿;

官僚機構和軍隊腐敗叢生;香港地區的亂局;

西藏及新疆地區爆發的民族衝突;

以及經濟放緩帶來的不確定影響

 

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

習近平在10月末說道,

「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

這種考量也適用於國內政策,

習近平開展了數年來力度及規模最大的打壓異見人士行動,

以及大規模反腐行動,

其目標包括已經退休的高級安全官員及軍方官員,

人們曾認為他們會免遭審查。

 

習近平還發誓要開展經濟改革,

給予私營企業更多發展空間,

中共領導人上個月在一次會議中通過了相關提議,

促使警方和法院更加公正地對待民眾。

 

一些中國學者表示,

外界起初預測習近平在鞏固完權力後會轉到比較溫和的路線,

但習近平可能會使這種期望落空。

 

他們表示,

這樣的轉變可能會被視作軟弱的跡象,非常危險。

 

如果在接下來一到兩年,中國經濟大幅放緩,

北京等大城市的空氣質量沒有改善,

或者新疆地區的暴力活動蔓延至中國其他地方,

習近平的政治權威可能就會遭到嚴重打擊,」

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亞洲研究部主任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

通過郵件回答問題時說。

 

他擔心一切都會崩潰,這可能是他採取強硬手段的原因之一。」

與之前的共產黨領導人一樣,

習近平曾表示,

中國需要一個穩定、和平的國際環境,

這樣才能集中力量滿足國內需求,

分析人士則表示,

這可能會促使習近平政府控制與日本及東南亞鄰國的緊張局勢。

 

謝淑麗表示,

「在我看來,

中國似乎在根據鄰國的反應,進行重新校準。」

但易明表示,

她對這種平靜局面能否維持表示懷疑。

 

中國內部肯定正在進行外交政策辯論,

討論中國在該地區的強硬舉措是否不利於

中國實現其廣泛的外交政策目標,」她說。

 

「但我覺得他們還沒有給出答案,

以說明這種溫和路線是永久性的。」

=========================================================

 

=================================================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