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們的靖國和戰爭(中)

August 25, 2014

http://asahichinese.com/article/politics_economy/AJ201408250038

 

孫子們的靖國和戰爭(中)

====================

「孩子們啊/

切勿征戰/

若要戰/戰之必勝/

絕對勿忘」

 

  這是東鄉茂德在巢鴨監獄所寫下的一首短哥,

向後代子孫們說道「不能發動戰爭」、

「戰爭的話,就非勝不可」,

並表示絕對不能忘記這兩點。

 

  而茂德的墓,就位在東京的青山靈園。

 

  今年的7月23日是東鄉茂德的忌日,孫子和彥在墓前雙手合十祭拜。

 

  和彥談到:

「現今的日本,

正面臨到有可能和中國大陸開戰的巨大危機,

而這正是戰後最具有真實感的危機。

祖父所做的短歌,正符合現今的狀況。」

 

  和彥的祖父茂德,

在日美開戰危機逼近的1941年10月擔任日本的外務大臣。

當時他就曾對軍方提出質疑表示:

「對美國有勝算嗎?」儘管努力地避免爆發,

但日本還是突襲了珍珠港。

 

  直到日本戰敗命運將至的1945年4月,

東鄉茂德再次出任外務大臣。

面對高喊「徹底抗戰、本土決戰」的軍方,

茂德卻主張盡早結束戰爭,

並為昭和天皇的「聖斷」開闢了一條大道。

 

  熟知戰爭史的非虛構作品作家保阪正康說道:

「在帝國主義時代中追求非軍事主義外交此點,正是茂德的特徵。」

 

  在東京審判中,

茂德在面對聯合國方面就侵略戰爭指導者責任的追問時回應道,

對美開戰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所進行的自衛戰爭。

  

「爺爺為了避免戰爭,粉身碎骨地盡了全力。」和彥在兒時,

從母親那聽過好幾次這樣的說法。

  90年代後半,

當時擔任外務省高層的和彥曾被自民黨的右派議員嗆說:

「外務省為什麼沒有對東京審判的不正當性加以批判?」

 

  「東京審判是勝方的制裁,

這點就算老師不教也已銘記在心」、

接受了審判而重新出發的戰後日本,

是如何在國際社會中生存不正是我們拼命在做的事情嗎?」

當時和彥想就這樣回話,但仍舊忍在心裡。

============================================

關鍵字:東京大審

  在二戰後,聯合國仿效審判納粹德國領袖的紐倫堡大審,

成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當年進行審判的法官,

則是由美、英、法、蘇等 11國各指派1人所組成的11人小組。

 

軍事法庭於1946年5月開庭,並在1948年11月發表的判決上,

宣告25名涉及教唆戰爭的甲級戰犯全部有罪。

其中,包含日本前首相東條英機等共7人被判處了絞刑。

 

  由於後來才加入了過去國際法所沒有的「侵犯和平罪」等罪名,

因此也有批評指出以後法審前罪的做法是有問題的。

 

此外,

如聯合國對日本投下原子彈等行為沒有被問罪等,

被告的選定基準相當地曖昧不明。

 

  另一方面,也有肯定意見表示,

軍事法庭將戰爭殘酷的現實、以及軍方的謀略野心搬上檯面,

為國際法戰爭審判潮流的先驅。

日本則在1951年、收回主權的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上,接受了判決。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