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使遇襲,韓國上下反應不同

2015年03月10日

http://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50310/c10korea/zh-hant/

CHOE SANG-HUN

 

美國大使遇襲,韓國上下反應不同

=============================

 

韓國首爾——美國駐韓國大使馬克·W·利伯特(Mark W. Lippert)

上周遭持刀襲擊後,人們紛紛向這位大使及韓美聯盟送上美好祝願。

 

但這種主要由韓國保守派引領的反應,

如今卻引發了強烈反對,

有人譴責總統朴槿惠(Park Geun-hye)領導的政府及其支持者「崇拜」美國,

將該案件政治化,以詆毀針對他們的批評人士。

 

自稱民族主義者、曾有暴力前科的金基宗(Kim Ki-jong)

在上周四舉行的早餐會上用菜刀劃傷利伯特,

致其左臉頰留下了一道長四英寸(約合10厘米)的傷口,

需縫80針,左手肌腱和神經受損。

 

當韓國媒體公布利伯特滿臉流血的圖片時,

民眾最初感到非常震驚。

 

人們紛紛在利伯特的博客和Twitter賬號上留下美好祝願,

以及有關保守派活動人士在美國駐首爾大使館附近張貼的標語的信息。

 

然而,留言很快就開始帶上一種內疚和道歉的語氣。

 

在韓國,

主流的保守主義思想教導人們將美國視作救世主,

美國曾在1950年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中為韓國而戰,

數以萬計的美國士兵陣亡。

 

很多韓國人,特別是年長者,

認為金基宗不僅是一個愚蠢的罪犯,

還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這在韓國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中是最被鄙視的。

 

在利伯特接受康復治療的醫院附近的街道上,

一名活動人士身前的橫幅上寫着「非常抱歉」的字樣。

 

他表示,他在重新拾起韓國的一種古老習俗

——罪人會來到街頭,坐在一個草墊上齋戒以求原諒。

 

這名男子是朴槿惠總統的妹夫申東旭(Shin Dong-wook,音)。

 

周一,一群身穿軍裝的韓國老者聚集在美國大使館附近,其

中一些人還拄着拐杖,

他們力勸同胞們「不要忘了美國人在戰爭中為我們做過的事情」,

「剷除從北派」(jongbuk,即朝鮮的支持者。——譯註),

他們稱從北派是大使遭襲事件的幕後主使。

 

這些情緒反映出人們擔心該事件會損害韓美同盟。

 

但沒過多久就出現了反擊的聲音。

 

「這太過了!他們簡直就像膜拜神一樣,」

一名博客作者寫道。

 

另一名博客作者將這股「我愛美國」熱潮

與古代韓國人建造供奉中國的聖祠相提並論,

當時這樣做是為了感謝中國出兵幫助打擊日本侵略者。

 

首爾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的美國教授魯樂漢(John Delury)表示,

「韓國人在個人層面上感到很震驚,對美國大使深表同情,

甚至有種愧疚感,因為他作為這個國家的客人遭到了暴力襲擊。」

 

「但現在,政府官員及政黨將該事件高度政治化,

而這實際上是一起獨立事件,」他說。

 

「他們將該事件與反對『從北派』的行動聯繫起來,

利用此事為美韓同盟爭取支持。」

 

實際上,

朴槿惠和保守派領導人立即暗示金基宗與「從北派」之間可能存在聯繫。

 

他們迅速將金基宗的行為定性為「針對韓美聯盟的恐怖襲擊」

——而不是像初步調查所顯示的那樣,是個人行為,

他們還要求徹查「幕後主使」。

 

包括朴槿惠在內的一些韓國領導人前往醫院看望利伯特。

 

但有些對美國早有不滿的韓國人

——二戰結束時朝鮮半島被分裂為親蘇朝鮮和親美韓國一事,

尤其令他們不滿

——開始指責政府及其保守派支持者現在推行事大主義(sadaejuyi)。

 

「我痛恨那個刺傷大使的瘋子,作為一名韓國人,我對美國人深感抱歉,」

36歲的金美賢(Kim Mi-hyun,音)在周六接受採訪時說。

 

「但這種景象讓我覺得不舒服。

他們做過頭了,這實際上會破壞美國人和韓美聯盟在韓國人心中的形象。」

她一邊說,

一邊看着美國大使館對面的一群基督教會成員,

他們在表演傳統的扇子舞,並下跪以示懊悔。

 

警方指控金基宗謀殺未遂。

 

但據稱,警方正在開展調查,

以查明是否可以指控他違反該國的《國家安全法》(National Security Law)。

 

周一,主要反對黨新政治民主聯合(New Politics Alliance for Democracy)表示,

政府在利用這部法律及金基宗的案件「圍剿『從北派』」。

 

曾在美國駐首爾大使館任職的美國外交官

戴維·斯特勞布(David Straub)表示,

利用《國家安全法》處理金基宗的案件似乎會

「提升一個瘋子的暴力行為的重要性,

令事件受到不該有的關注,這是不明智的」。

 

在瓦爾特·H·舒思深亞太研究中心

(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網站上發表的評論中,

斯特勞布還表示,

「美國政府數十年來一直對這部法律持批評態度,

稱韓國政府有時會以麥卡錫主義的方式,

利用這部法律壓制所謂的『從北派』思想。」

================================================

美駐韓大使遇襲凸顯韓方警衛薄弱 外交失分

 

2015年03月05日

http://tchina.kyodonews.jp/news/2015/03/93142.html

美駐韓大使遇襲凸顯韓方警衛薄弱

美駐韓大使遇襲凸顯韓方警衛薄弱

3月5日,主辦美國駐韓大使李柏特所出席會議的團體入駐的大樓前,保守團體成員正在抗議。攝於首爾。

(共同社)

聚焦:

美駐韓大使遇襲凸顯韓方警衛薄弱 外交失

==================================

  【共同社首爾3月5日電】

美國駐韓大使李柏特在首爾遇襲發生在一個微妙時刻:

美國高官有關日韓歷史問題的發言在韓國國內引發了“偏袒日本”的批評。

 

雖然有意見稱該發言並非犯罪動機,

但韓方在大使警衛方面出現問題,

導致其對美處於不利地位。

 

韓國國內開始有人指出,

韓方將因此而無法無視美方希望改善日韓關係的意向。

 

▽“著名”人物

  “南北離散家屬無法見面是美韓聯合軍演的錯。”

被當場逮捕的犯罪嫌疑人金基宗(54歲)被帶到警署後,

從與朝鮮相同的觀點對美韓合作進行了批評。

 

該人截至2007年底前曾8次赴朝,

一貫從親朝立場批評日美韓政府,呼籲南北接近。

 

  由於上述舉動,韓國公安部門對金基宗也一向關注。

 

當天,他暗中攜帶2把刀具,沒有事先申請就進入會場接近李柏特。

韓國政府人士稱,該人因在朝鮮半島南北問題上的活躍舉動而“著名”,

許多人都認識他,可能因此進入會場未受阻攔。

這凸顯會議主辦方與警方的疏忽大意。

 

▽放低姿態

  2月底,美國副國務卿捨曼發言稱亞洲領導人不應輕易中傷“舊敵國”。

此舉被認為是逼迫韓國在慰安婦問題上克制對日本的要求,

由此引發韓方持續批評。

 

  3月3日,抗議集會在首爾的美國大使館前舉行。

同時,韓國國民對政府對美外交的批評也層出不窮。

另一方面,外交消息人士透露稱,

在美國也出現了認為“無法理解”韓國輿論反應的不滿情緒。

 

美國大使遇襲事件就發生在此種局勢下,

韓國政府人士擔憂“對(美韓)同盟的否定性

認識與誤解將在美國國內擴散開來”。

 

  金基宗供稱襲擊與捨曼的發言“無關”,

但另一韓國政府人士則表示“韓方不得不顧忌美國,該狀況沒有改變”。

韓國政府將動用在韓美兩國首都的內閣成員、大使、公使等各個級別溝通渠道,

低眉斂目地向美國政府多方表示“遺憾”。

 

▽對立激化

  韓國總統朴槿惠在訪問阿聯酋時接到遇襲事件的報告,

強烈批評稱這是對美韓“同盟的攻擊”。

對此,朝鮮媒體則反駁稱金基宗的行動是“對美國的懲罰”。

 

  事件發生後,

保守團體在首爾舉行了批評南北交流項目的抗議集會,

而左翼團體則指出“政府試圖以該事件為藉口,加強公安搜查力度”。

該事件似乎不僅深化了朝鮮半島南北對立,

而且讓韓國國內的左右勢力對抗也有所激化。

(完)

===========================================================